02.26 戴军漫笔|百锤炼墨花飞絮露 千回转笔阵起雄风

诗曰:磨润色先生之腹,

濡藏锋都尉之头,

引书煤而黯黯,

入文亩而休休。


(说墨篇)

话说几年前,我与朋友游徽州,途经绩溪,绩溪是徽州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被称为“徽厨之乡”,素有“无徽无成镇,无绩不成街”之美誉,境内现有文化遗存300余处,其中祠堂130余幢,徽派古民居、古道、亭庙、古水口、古桥随处可见。徽文化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出自绩溪,胡开文墨庄所制“地球墨”;由绩溪民间乡土菜肴演变形成的徽菜,跻身于中华八大菜系。绩溪除了是徽菜的发源地,制墨也是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联系,翌日清晨,文化局黄局长和我们去绩溪胡开文墨庄参观。

戴军漫笔|百锤炼墨花飞絮露 千回转笔阵起雄风


徽墨“胡开文墨庄”自清代乾隆四十七年开创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一九一五年胡氏精心制作的“苍佩室”牌“地球墨”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展出并获金质奖章后一举成名,其精品“苍佩室”牌墨,以墨质优异,工艺精绝而被清廷视为贡品,一跃而居我国制墨业魁首,历两百余年而声价愈隆。


戴军漫笔|百锤炼墨花飞絮露 千回转笔阵起雄风

胡开文墨庄。


戴军漫笔|百锤炼墨花飞絮露 千回转笔阵起雄风


绩溪胡开文墨厂的前身即“胡开文老店”,1998年县书画油烟材料厂和胡开文墨厂合并成立安徽省绩溪胡开文墨业有限公司后,形成了从炼烟到制墨、墨汁生产一条龙的运行体系。


戴军漫笔|百锤炼墨花飞絮露 千回转笔阵起雄风


厂子不大,拥有炼烟、制墨、雕模、晾墨、打摩、描金等十多个工序的生产车间和一个设备齐全的油烟材料、墨汁、墨锭理化检测中心。

戴军漫笔|百锤炼墨花飞絮露 千回转笔阵起雄风

制墨还是个体力活。


戴军漫笔|百锤炼墨花飞絮露 千回转笔阵起雄风


经过十多个工序,精美的墨锭方能制成。

正是:砚中乌龙起,纸上云烟飞。

......


别了绩溪,别了黄局长,我们驱车来到徽州行的最后一站——泾县。


(说纸篇)


到达泾县时已是晚上七八点钟,天已漆黑。久候多时的泾县政协王主席、移动公司左总、县政府接待办李主任等设宴款待,席间畅饮当地有名的“胡氏宴”酒,王、左二人皆海量,连身为女士的李主任也能频频干杯,让徽州数日鲜逢对手的我们对南方人的酒量刮目相看。是夜大醉,宿泾川宾馆,按下不表。

且说次日,应我们的要求,王主席引我们径奔乌溪,参观考察安徽红星宣纸的制作过程。


戴军漫笔|百锤炼墨花飞絮露 千回转笔阵起雄风


我国"红星牌"宣纸的生产地位于县东乌溪。东面受邻县原始森林亚热带雨林气候的影响,南面又受黄山低温气候牵制,使此地气温有明显的垂直变化和地区差异。正所谓“山下桃花山上雪,山前山后两重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特征。而水源则更是造纸的天造地设。乌溪河水与本地河水一致为弱酸性,而捞纸的水,则取自后山之山腰泉水,却呈弱碱性,这一酸一碱为名牌宣纸的生产的不同工序所运用,造就了名牌宣纸自问世以来一直不同凡响,蜚声中外,成为宣纸中的极品。

戴军漫笔|百锤炼墨花飞絮露 千回转笔阵起雄风

路边晾晒的造纸原料。


戴军漫笔|百锤炼墨花飞絮露 千回转笔阵起雄风


青檀树为中国特产,是生长在长江中下游山丘区的一种多年生植物,其树皮纤维细长并强韧,是造纸的最佳原料。青檀树又以二年生的枝条皮为最佳,并于春末夏初剥取为宜。


戴军漫笔|百锤炼墨花飞絮露 千回转笔阵起雄风

传说明代造纸用的石碾。

看看具体的造纸工序吧......

戴军漫笔|百锤炼墨花飞絮露 千回转笔阵起雄风

把原料反复捶打成浆。


戴军漫笔|百锤炼墨花飞絮露 千回转笔阵起雄风


戴军漫笔|百锤炼墨花飞絮露 千回转笔阵起雄风

踩浆


戴军漫笔|百锤炼墨花飞絮露 千回转笔阵起雄风

洗浆


戴军漫笔|百锤炼墨花飞絮露 千回转笔阵起雄风

分拣燎草


戴军漫笔|百锤炼墨花飞絮露 千回转笔阵起雄风

捞纸


戴军漫笔|百锤炼墨花飞絮露 千回转笔阵起雄风

一张一张上墙烘干,虽是初冬,这里的室温却在40多度呢。


戴军漫笔|百锤炼墨花飞絮露 千回转笔阵起雄风


逐张拣选


戴军漫笔|百锤炼墨花飞絮露 千回转笔阵起雄风

剪纸用的大剪刀,一剪下去就是一刀(100张)。


关于宣纸的起源在泾县有这样一个传说:东汉造纸家蔡伦死后,他的弟子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很想造出一种世上最好的纸,为师傅画像修谱,以表怀念之情。但年复一年难以如愿。一天,孔丹偶见一棵古老的青檀树倒在溪边。由于终年日晒水洗,树皮已腐烂变白,露出一 缕缕修长洁净的纤维,孔丹取之造纸,经过反复试验,终于造出一种质地绝妙的纸来,这便是后来有名的宣纸。宣纸中有一种名叫“四尺丹”的,就是为了纪念孔丹,一直流传至今。

胡侍的《珍珠船》中说到在唐高宗时,宣州有个修行和尚,为了抄佛经《严华经》,曾奉旨栽培了许多楮树,用以制造宣纸。宣纸的原料是檀树皮。楮树类似檀树,可能是这个和尚或 者作者把檀树误认为楮树了。《新唐书.地理志》载有:唐代“安徽宣州府产宣纸,年年进献皇帝。”可见,宣纸那时已很有名气了。

......

(说笔篇)

寒竹惭虚受,

纤毫任就重。

影端缘守直,

心劲懒藏锋。

落纸惊风起,

摇空滴露浓。

丹青与文事,

舍此复何从?

这首诗是唐代耿沛的《咏宣州笔》,宣笔可是大大的有名呢。


戴军漫笔|百锤炼墨花飞絮露 千回转笔阵起雄风


王主席专门安排我们去宣笔厂参观,令我不安的是这天恰值周六休息日,王主席打电话给笔厂厂长,专门安排工人师傅加班...... 宣笔厂是个老厂,好多书画名人来过这里。院内的厂名是吴作人题写的。


戴军漫笔|百锤炼墨花飞絮露 千回转笔阵起雄风


院内很安静,慵懒的花鸭对造访者懒得搭理。


戴军漫笔|百锤炼墨花飞絮露 千回转笔阵起雄风


还有一只悠闲地漫步。

戴军漫笔|百锤炼墨花飞絮露 千回转笔阵起雄风

车间内师傅们有条不紊的忙碌着。


戴军漫笔|百锤炼墨花飞絮露 千回转笔阵起雄风


戴军漫笔|百锤炼墨花飞絮露 千回转笔阵起雄风


制笔的过程原先在山东莱州参观过,在我这个外行看来工艺也差不多。

戴军漫笔|百锤炼墨花飞絮露 千回转笔阵起雄风


一支笔就这样做成了。

戴军漫笔|百锤炼墨花飞絮露 千回转笔阵起雄风


宣笔为安徽省泾县文房四宝之一,因产于安徽宣州(今宣城)而得名。又名“徽笔”。据韩愈《毛颖传》记载公元前二三年,秦将军蒙恬南下时途经中山(安徽省泾县一带山区)发现这里兔肥毫长,便以竹为管,在原始的竹笔基础上制成改良毛笔。盛行于唐、宋,诸葛氏、吕道人、汪伯立等,均一代制笔名手。


戴军漫笔|百锤炼墨花飞絮露 千回转笔阵起雄风


在宣笔厂的书画室里挥毫试笔。身旁是两位厂长,也是制笔高手、非遗传人。身后是名书家何应辉的画作。

徽州,在过去的漫长岁月里,曾经的人、物和故事早已渐行渐远,而那些深藏于民间的历史文化记忆,却依旧栩栩如生......

有诗为证:纤端奉积润,

弱质散芳烟。

直写飞蓬牒,

横承落絮篇。

戴军漫笔|百锤炼墨花飞絮露 千回转笔阵起雄风

写毕此文,吾友书法家刘繁昌即兴挥毫赋诗曰:

人闲思旧事,

花落记离情。

春到复苏处,

漫笔弄墨生。

戴军漫笔|百锤炼墨花飞絮露 千回转笔阵起雄风


戴军漫笔|百锤炼墨花飞絮露 千回转笔阵起雄风


戴军漫笔|百锤炼墨花飞絮露 千回转笔阵起雄风


作者:戴军,1965年5 月生于济南。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刻字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楹联艺术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济南市文联主席团委员,济南市楹联艺术家协会主席,济南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农工党济南市委常委,中国农工党中央书画院理事,中国农工党山东省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农工党济南书画院院长,济南市政协委员,济南市委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五一文化奖”获得者,首届“济南文艺奖”获得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