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李世民搶奪兄長皇位,霸佔兄弟王妃,為什麼唯獨不向太子妃下手呢?

孫美斯


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殺了哥哥弟弟,事後斬草除根殺了十個侄子,唯獨放過了兄弟的妻女,納弟媳楊氏入後宮,為何李世民不把太子妃一起納入自己的後宮?最後李世民為什麼沒有像太子妃下手,且聽我娓娓道來。

太子妃做為長嫂,李世民比較敬重

太子妃鄭氏是李世民的長嫂,俗話說長嫂如母如母啊!特別是李世民他們兄弟的母親竇氏早早的就去世了,因此在唐朝建立前鄭氏這個長嫂對李世民他們兄弟可能平時多有照顧,這樣長期以往的相處,讓李世民內心深處覺得對嫂嫂要敬重,所以再他殺了太子之後,還是不會對自己敬重的嫂嫂做出什麼苟且之事。這些都讓就算是李世民也很難過心理這道坎,要知道李世民畢竟是不如他的後輩唐玄宗這麼厚顏無恥霸佔自己的兒媳的。

同時太子妃是太子的原配,是自己的父親選出來作為國家未來的皇后,太子妃身份和太子是名正言順的夫妻關係,跟一般的王子的嬪妃身份還是不一樣的,李世民再蠢也不可能霸佔國家都知道的太子妃,這樣就算他成為了皇帝,依然沒有人願意追隨他。

個人性格原因,太子妃對李世民仇恨深

鄭觀音的出身,決定了她是一個寧死而不屈的貞潔烈婦。鄭觀音墓誌記載:“罕御芳鉛,獨莊情於禮訓。”說明鄭觀音是一個端莊大氣、恪守禮教之人,並且滎陽鄭氏的背景決定了她從小所受到的教育都是頂尖的,品性自然沒的說。

太子妃鄭觀音,一生為李建成生了六個兒子,三個女兒,可以看出太子妃與李建成感情基礎很好。玄武門之變後,除了長子早夭以外,其餘的五個兒子,年紀最大的不超過十一歲,都被李世民殺害。她和李世民殺了她的丈夫和兒子,她雖沒有辦法報仇,是絕對不可能屈就於李世民的。同時李世民也不可能放心地將鄭觀音作為自己的枕邊人。

雖然李元吉也有五個兒子被殺害了,但是歷史記載顯示,李元吉的這五個兒子,都不是巢王妃楊氏所生,李元吉與楊氏沒有生過兒子。

而且楊氏個人性格跟太子妃鄭氏也不一樣,相反跟太子妃兩個極端的性格。楊氏身為齊王妃,後來納入李世民後宮,並且深受李世民的寵愛,甚至李世民想要立她為皇后。這說明楊氏是一個非常會邀寵和收攏男人心的女人。

魏徵曾經罵過楊氏淫賤,要知道魏徵開始是跟著李建成的,所以對於齊王妃楊氏他必然是有所瞭解的。楊氏是一個非常識時務的女人,她對於自己丈夫齊王的死並沒有很傷心,在得到了李世民的眷顧之後,馬上就轉投了李世民的懷抱。

太子妃鄭氏家族的政治背景

鄭氏家族背後是滎陽鄭氏,是當時名門望族。雖然實力沒有楊氏家族的勢力那麼大,但是好歹也是一大家族,當時李世民的朝局還處於動盪之中,一切求穩,沒有必要節外生技。

如果他強納太子妃,鄭氏不意願入後宮也容易引發鄭氏背後家族的不滿,放太子妃了回鄭氏家族又怕其煽動太子舊部動盪政局,他殺太子李建成取得的皇位是本來就名不正言不順的。既不納入後宮也放鄭氏迴歸家族裡去,利於政局的穩定。留鄭氏在宮中獨自生活,每天為李建成誦經禮佛,對鄭氏也好,的確不失為一舉兩得的辦法。


叨說歷史


可能因為李建成的太子妃鄭觀音長得比較比較醜吧。

所以李世民對她沒任何性趣,就讓這個可憐的嫂子逃過一劫。如果但凡長得好看點,李世民這種生冷不忌的色鬼都是會下手的。

李世民素來有霸佔別人妻妾的癖好。

像是李元吉的妻子楊氏,就在玄武門之變後被李世民霸佔了。不僅如此,李世民還跟楊氏生了一個兒子,甚至還有意立她為繼後。

你看,李世民根本就沒半點忌諱,全憑自己的性趣對女人下手。沒有他不敢做的事,只有他不願意做的事。

在這種情況下,李建成的妻子也就是李世民的大嫂安然無恙,原因只有一個:

長得不夠美豔動人!

縱觀李世民的後宮,你會發現他的宮裡有各種各樣嫁過人的女人,甚至還有些是他親戚的女人,李世民都是生冷不忌的搶過來。

除了前面提到的楊氏,李世民還有一位後宮是盧江王李瑗的姬妾,李瑗因玄武門之變被處死後,也被李世民收入後宮。

不僅如此,貞觀十七年(643)侯君集造反被殺後,李世民還從他家裡抄走倆美女:

侯君集既誅,錄其家,得二美人,容色絕代。太宗問其狀,曰:“自爾已來,常食人乳而不飯。” 

這對美人因為不吃飯只喝人奶,所以容貌絕佳。李世民連臣子的侍妾都不放過,算是色中餓鬼吧。

總之,李世民不動手的原因只能是因為這個女人不夠美。


HuiNanHistory


我是花木童說史。唐朝立國不久,李淵二公子李世民為爭奪皇位,發動玄武門兵變,殺死了自己兩個兄弟及子女,擄走自己的嫂嫂,弟媳,納入後宮,霸為己有。但唯獨沒向太子妃鄭氏下手,這是為什麼呢?我認為有兩大原因。

一,鄭氏出身北朝名門望族,當初還是唐國公的李淵為獲得鄭家的支持,選擇長子李建成與鄭家聯姻。並在唐朝立國後,立李建成為太子,鄭氏獲封太子妃。李世民發動玄武門兵變時,唐朝立國未穩,彼時鄭氏父親鄭繼伯任括州刺史,手握兵權,使李世民有所忌憚。

二,鄭氏本名叫鄭觀音,是一名虔誠的佛教徒,與當時的知名高僧智越長老相交甚深。估計觀音之名來源於此。而唐朝無論是李淵還是李世民都對佛教十分推崇,在奪取天下的過程中,也獲得過佛教的大力支持,所以建國後為獲得佛教廣大教眾的繼續支持,作為回報唐家王朝在全國大肆興建寺廟,對一些高僧更是禮遇有加。其中有後世最為熟悉西遊記中的唐僧原型玄奘法師。所以李世民作為一個遠見卓識的政治家,肯定不會為了滿足個人私慾霸佔鄭觀音從而得罪全國佛教徒。


花木童說史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殺死了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及他們各自的兒子,只留下他們各自的女兒,並將太子妃鄭氏和齊王妃楊氏及其女兒掠入宮中。不同的是,太子妃鄭氏一直受冷落,齊王妃楊氏備受恩寵,併為李世民生下第十四皇子李明,要不是魏徵諫言勸阻,在長孫皇后去世後,楊氏就被李世民立為皇后了。將兩人納入宮中,無非是為了鞏固帝位,穩定政局。



♥鄭家是隋朝沒落貴族,鄭氏的父親鄭繼伯曾是隋朝高官,由於仕途受挫,晚年青衣古佛,已不問政事,李世民將鄭氏掠入宮中,只不過是怕其煽動太子舊部動盪政局,為囚禁之而已。而楊氏則不同,其父楊雄不但是隋朝觀王,玄武門之變時,早年歸唐的楊氏兄弟手握重兵,是不可小覷的政治及軍事力量,李世民納楊氏為妃,實為收攏楊氏兄弟為己所用。

♥楊雄長子楊恭仁,與李淵深交。楊氏一族就是在楊恭仁率領下歸唐的。而且,玄武門之變時,楊恭仁領涼州(今甘肅武威)總管,總督涼州軍政,後歸朝任宰相,領左衛大將軍,但仍兼任涼州總管,遙領涼州軍政,為大唐西部屏障。楊雄幼子楊師道,為李淵第五女兒長廣公主駙馬,任靈州(今寧夏吳中)總管,總督靈州軍政,抗擊突厥,手握雄兵,為大唐北部屏障,直接扼守長安北大門。楊氏兄弟如此重要的軍事地位,李世民能不重視嗎?!


靈山禪師


李淵在公元618年建立了唐朝。根據歷史記載,李世民是他的第二的兒子,在發生了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便當了皇帝。

按理說,歷代皇帝的寶座都是由太子繼承,李世民並不是長子,所以剛開始這個位置是李建成的。然而李世民在當秦王時,是十分有才能的,並且贏得了不少人的支持,此外,他的作戰指揮能力也很好,名氣一度超過太子。


太子慢慢對他心生不滿,兩人之間矛盾越來越深,於是太子便和李元吉聯合起來想要除掉他。

李世民當然也不示弱,他也做好了打仗的準備。就在公元626年的一天,雙方在玄武門進行了大戰,李世民事先早已買通玄武門的守衛常何,二者裡應外合殺死了李建成,李元吉覺得自己再不逃就沒命了,可在逃跑時被李世民手下尉遲恭一箭射死,就這樣李世民自然而然登上皇位。

一提到玄武門之變,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始作俑者就是李世民,但其實真正的策劃者是太子李建成,李世民本身對皇位並不感興趣,可他的父親兄弟都認為他要篡奪王位,他的幾個兄弟也聯合起來針對他,他完全處於劣勢沒辦法才做出這樣的狀態,四面包圍,情況也真的是很緊急,他也是被逼得沒辦法才做出這樣的決定。

登上皇位後,為了解除後患,他把自己的親侄子們全部殺掉,不留活口,他也不願看到玄武門的事情再度重演。

李世民殺死兄弟本就是無奈的舉動,他對兄弟們的後代以及女眷都沒下過毒手,再加上這些人對他也沒有什麼威脅。然而對於太子妃和齊王妃,他的態度就不同了。

齊王妃雖然之前的地位很高,但是生活在唐朝後她的地位就不值一提了,可她憑藉著自己的美貌吸引了李元吉,被封為齊王妃。

在李元吉被殺死後,李世民覬覦她的美貌,心裡就想娶她,甚至還想立為皇后,最終在魏徵的勸阻下才作罷。

然而對於太子妃,李世民的態度就不一樣了。他的妻子鄭觀音是生活在北魏的大氏族甚至還與其他氏並稱為五姓七家,即使他是皇帝,但李世民自然也不敢輕易得罪,和他們作對的。

而李世民為何霸佔其他王妃,唯獨不向太子妃下手,這裡面原因有很多。

1、李唐繼承魏晉時期的傳統,當時的曹操自己很多帝王都會佔據戰敗者的家室,這樣一來,大家都會覺得恍然大悟。

而且李唐家族中本來就帶有少數民族的血統,他們身上也有很多胡人的傳統,胡人對男女之事本身也是很開放的。

2、楊氏長得的確很吸引人,李世民非常想要娶她,李世民對這位楊氏的確非常喜歡,甚至讓李世民瘋狂到想要立她為後。


再加上楊氏是楊雄的侄孫女,背後的政治勢力很大,通過她來拉攏貴族也是情理之中的。

3、鄭觀音之前就一直跟隨太子,她覺得自己一定是皇后,可惜在玄武門之變中,丈夫被殺,夢寐以求的願望破滅了,她自此對皇帝有了非常深的仇恨,於是她決定閉門不出,獨自守寡50多年,安然度過後半生。

4、至於李世民為何不敢向鄭觀音是唐朝太子妃下手,還有一個原因是她屬於鄭氏,鄭家在當時的地位也是李世民不敢輕易得罪的,但是當時的人還是很講究輩分的,所以即使唐朝很開放,也怕是難以接受他這樣的行為,因此這位太子妃一生安然的為李建成守著節操。他這個人還是很講義氣的,他兄弟的妻子們最後結果都還是很好的。


小小嬴政


李世民搶奪兄長皇位,霸佔兄弟王妃,為什麼唯獨不向太子妃下手呢?

關於“玄武門之變”的功過,我們就不說了,因為成王敗寇,李世民勝利了,並且開創了大唐盛世,確實稱得上是雄才大略。

  • 下面說的就是關於李世民的個人汙點。

公元626年7月2日,玄武門之變後,李建成和李元吉當場被殺,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兒子,李世民的10個侄子也全部遇害。當然,還有幾個侄女,李世民沒有對她們下手。

李建成和李元吉身為唐朝的皇子,除了正妻以外,肯定還有其他的妃子,但是都沒有在歷史上留下記載。只有兩人的正妻,也就是李建成的太子妃鄭觀音,李元吉的巢王妃楊氏,能夠在歷史上留下痕跡。

  • 但是,太子妃鄭觀音和巢王妃楊氏的遭遇,截然不同。

巢王妃楊氏,後來被李世民納入宮中,並且還給李世民生了一個兒子,叫李明。後來,李世民晚年的時候,也是深切地感受到了諸子奪嫡的悲劇,將李明過繼給巢王李元吉,繼承李元吉的香火。

也就是說,巢王妃楊氏,雖然被李世民強納入宮,但是很顯然,得到了李世民的寵愛,在皇宮裡生活的很好。

  • 但是,太子妃鄭觀音,距離母儀天下只有一步之遙的女性,卻沒有遭到這個命運。據歷史記載,太子妃鄭觀音“終日悼念亡夫、撫育幼孤”。

太子妃鄭觀音,一生為李建成生了六個兒子,三個女兒。玄武門之變後,除了長子早夭以外,其餘的五個兒子,年紀最大的不超過十一歲,都被殺害。所以,在這樣的深仇大恨之下,太子妃鄭觀音,是絕對不可能屈就於李世民的。換句話說,李世民也不可能,放心地將鄭觀音放在自己的身邊。

至於說,巢王妃楊氏。雖然李元吉也有五個兒子被殺害了,但是,並沒有記載顯示,李元吉的這五個兒子,是巢王妃楊氏所生。甚至於李元吉的5個女兒,雖然有所記錄,但是,也只是奉巢王妃楊氏為嫡母,就是說,這幾個女兒都不是巢王妃楊氏親生的。所以,在丈夫被殺的情況下,巢王妃楊氏,能夠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寵愛,並且為李世民生下兒子。

  • 太子妃鄭觀音“終日悼念亡夫”,這我能夠理解,所謂的“撫育幼孤”,是為什麼呢?

李建成一共有五個女兒,是其中只有長女,次女和五女,是太子妃鄭觀音所生。雖然長女和五女都沒有留下什麼記載,但是,次女聞喜縣主李婉順,留下的記載非常清楚。

聞喜縣主李婉順,出生的時候是623年,就是說在李建成玄武門之變被殺的時候,李婉順才四歲。而且,聞喜縣主李婉順,還有一個更小的妹妹,都需要太子妃鄭觀音養育,所以才會有“撫育幼孤”的情況。當然,這也成為了太子妃鄭觀音,堅強的活下來的唯一理由。最終孀居五十年,直到七十八歲時去世。

  • 這樣一個值得敬重的母親,也許就連李世民,都不想對她下手吧。

我是春秋百曉生,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歷史人物。想了解歷史人物,學習歷史知識的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歷史公元


李世民搶奪兄長皇位,霸佔兄弟王妃,為什麼唯獨不向太子妃下手呢?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然後逼退了父親李淵,成功登頂,成為大唐第二任皇帝,經過一番波折,他成功地接收了弟弟李元吉的妻子楊氏,並生下一子李明,但是卻沒有接收哥哥李建成的王妃鄭觀音,為什麼呢?

  雖然李世民算得上是位明君,但也是個男人,是男人就會有好色的一面,楊氏風姿綽約,李世民心動了,所以不計較流言,也要納入後宮。

  不納鄭觀音,是因為鄭觀音年紀大嗎?不是的,她比李世民還要小一歲,玄武門之變時,鄭觀音才27呢。

  那是因為她醜嗎?在鄭觀音的墓誌銘上有這麼一句:“淑韻娉婷,明月皎星河之夕;韶姿婉娩,和風泛桃李之蹊。”這麼一看,鄭觀音應該不醜,雖然史書寫來,往往溢美之詞多,但是能成為太子妃的女人,再怎麼醜都很有限。

  不過呢,美不美,其實很主觀,也許李建成看來的美妻,在李世民看來就不怎麼樣,鄭觀音端莊大方,可能是另一個長孫皇后的類型,不是李世民的菜。既然不是他最愛的類型,也不就需要費盡心機了,何況這個前太子妃名鄭觀音,而他家的正室小字觀音婢,這一來,更不合適了。

  再說了,李世民納楊妃,是為了繼續籠絡弘農楊氏,納鄭氏,滎陽鄭氏會同意嗎?也許會同意,畢竟人在屋簷下,但也許不會同意。滎陽鄭氏是唐時最尊貴的世家大族之一,能成為五姓七宗一分子的鄭氏,也是要臉面的。當初鄭觀音成了太子妃,那是要成國母的,嫁給李家人當正妻,當然沒什麼問題。可是現在千金大小姐,前太子妃,大嫂子竟然要嫁給小叔子當小妾,打臉不要太響了!真的要討好李世民,鄭氏完全可以獻出一個庶出的姑娘,或者旁支嫡出的來,犯不著把前太子妃往人家枕邊塞。鄭氏丟不起這人。

  何況就鄭觀音本人,估計也是不願意這樣做的。楊氏與長孫氏原來關係很好,畢竟兩人同為王爺的妻子,可以有成為閨蜜的機會,可是鄭觀音呢,人家本來是當國母當皇后的,真的要轉當小妾,鄭觀音怎麼會答應呢?改弦更張有損名節,簡直是對她受過的教育的侮辱,所以,寧可玉碎,不為瓦全,誓死不改嫁,才是她會做出來的事情。何況李世民殺了她的丈夫,殺了她的兒子,不共戴天之仇仍在,怎麼可能不要臉面地侍奉新君?退一萬步講,就算她肯,李世民敢睡嗎?

  就李世民個人而言,本身沒有多喜歡鄭觀音,還要冒著多重風險去接納她,這肯定不可能。史官們的筆不是好惹的,他們會把他寫成什麼樣的呢?如果做了這事的話。李世民不是毛頭小子,他明白自己的底線,他不會納嫂子,但也不能殺嫂子,得留著她,好吃好喝地供著,方顯他的正統,方顯他的仁義無邊。(文/宛如清揚 網絡圖)


宛如清揚


作者無意為李世民洗白,政治鬥爭十分殘酷,李世民殺害兄弟,逼迫父親,確是不忠不孝之舉,但他對待兄弟的老婆還是很客氣的,李建成、李元吉的老婆結局都不錯。

李世民對兄弟侄子,趕盡殺絕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也是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經過縝密謀劃,發動“玄武門之變”,他親手射殺太子李建成,尉遲敬德又射殺了齊王李元吉,取得關鍵成功。

隨後,尉遲敬德又率兵逼迫李淵,李淵無力反抗,被迫冊李世民為皇太子,自己成了傀儡皇帝,又過了一段時間,宣佈“禪位”給李世民,是為唐太宗。

斬草除根是自古皇位爭奪的不二法門,李世民更是貫徹到底,他把李建成的5個兒子、李元吉的5個兒子,也就是自己的10個親侄子全部殺害,從宗室除名,製造了滅門慘案。

李世民還準備幹掉李建成、李元吉的100多名親信,但為玄武門之變立下大功的尉遲敬德勸告李世民適可而止,安定人心,李世民接受了他的意見。


民間傳說兄弟侄子的冤魂們常在夢中索命,李世民睡不好覺,派尉遲恭與秦瓊兩名大將擔任寢宮門前守衛,但兩人畢竟不能每晚上班,於是繪製兩人畫像掛在門口,以為代替,這便是後世門神的由來,如今的門神大多仍是兩人的形象。

李世民對嫂子弟媳,手下留情

對兄弟侄子大開殺戒,對女眷就手軟多了,李世民把原東宮和齊王府的女眷則全部沒入宮中,大多數成為宮中奴婢,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正妻待遇比較特殊。

1,李建成的正妻、太子妃鄭觀音,被李世民安置在長樂門居住,撫養李建成的遺孤女兒,一直活到唐高宗年間才去世,享年78歲,絕對的高壽而終。

2,李元吉的正妻、齊王妃楊氏,天生麗質,被李世民納入後宮,給李世民生下最小的兒子曹王李明。李世民對楊氏倍加寵愛,甚至想把楊氏冊為皇后,後來考慮到影響不好,在魏徵的力諫下放棄,因為沒有正式封號,宮中稱其“巢剌王妃”,名義仍是李元吉的妃子。

李世民為何過嫂子弟媳

作者認為有如下三點原因:

1,古代傳統慣例使然。古代滅門誅族之刑,一般均針對成年男性,幼年男性和所有女眷都不在其中,因為女性只是附庸,根本成不了大氣候。女性的命運一是被罰沒入宮為奴,二是被投入官辦青樓充當官妓,只有少數能避免上述悲慘命運。

2,兩女家族勢力影響。太子妃鄭觀音出身北朝望族滎陽鄭氏,與博陵崔氏、隴西李氏、趙郡李氏、范陽盧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並稱為五姓七家;齊王妃楊氏出身高貴,是隋觀王楊雄的侄孫女,乃北朝“四貴”。鄭、楊兩家在隋末唐初仍有很大勢力,李世民出於籠絡豪門世族的考慮,也不便對自己的嫂子、弟媳略有造次。

3,皇室風氣開放所致。李唐皇室有北方胡人血統,思想和風氣十分開放,並不特別在意倫理綱常,兄弟死了,繼承其妻妾的“收繼婚”十分常見,加上齊王妃楊氏天生麗質難自棄,李世民因此將她納入自己後宮,甚至讓對方給自己生兒子的舉動也就不難理解了。

如果我們看看歷史上那些以武力奪位的皇帝,就會發現他們斬草除根的狠辣程度跟李世民如出一轍,甚至更勝一籌,而他們對待女眷的方式也不比李世民更聖潔,所以說李世民對待嫂子和弟媳的做法不足詬病,這是歷史的習慣。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李世民搶兄長的皇位一說,有點勉強了。李世民搶的兄長的太子之位,當時李建成還沒有當皇帝了。如果不發生玄武門之變,皇位的歸屬變數不大,即便如此,那也是好多年之後的事情了。另外,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目的只是想成為未來的皇帝,並不是搶女人。歷史上打了勝仗之後,第一時間進人家後宮尋找女人的只有曹操,李世民剛殺死了大哥和四弟就去人家裡霸佔遺孀,那還要臉面不了!他可是將來要皇帝的人,怎麼也得有點操守吧!
(唐太宗李世民)


其實,世人對於玄武之變之後李建成與李元吉家眷最終歸宿,存在誤解和偏見,認為李世民馬上就把大哥和四弟的女人都搶入了自己的後宮。其實,李世民並沒有那麼難看的吃相,畢竟馬上就是當皇帝的人了,即使再怎麼好色,也得顧忌一下在天下人面前的形象。而最終納為己有的只有李元吉的王妃楊氏,原因不復雜,楊氏肯定年輕漂亮,有吸引李世民的魅力。要不然,李世民當上皇帝之後漂亮女人多的是,怎麼可能會看上楊氏呢?

即便如此,李世民納楊氏為妻已經是繼位五年之後的事情,原因有兩點:一、玄武門之變的風頭過去了,此時納楊氏不但少了非議,而且還得感謝李世民又給了她享受榮華富貴的機會。二、當時楊氏正是如花綻放的年齡,李元吉去世的時候是24歲,楊氏又不是他的髮妻,年齡要比李元吉小很多。到了貞觀五年的時候,楊氏不見得超過二十歲,所以正是她的二八芳齡和如花似玉的容貌才打動了李世民。
(楊妃劇照)


反觀太子妃鄭觀音,公元614年嫁給李建成,當十六歲。到了玄武門之變的時候,鄭觀音已經27歲,而且與李建成在一起的十三年間生過9個孩子,我們可以想像一下鄭觀音當時的容貌和體型。如果再等到玄武門之變逐漸被世人淡忘的五年之後,鄭觀音都不知道憔悴成什麼樣了,李世民怎麼可能冒著被世人詬罵的風險去採一枝即將凋謝的花朵。不要不承認,男人是一個用下半身思考問題的視覺動物,他們眼裡永遠都是二八年華的少女。

還有一個前後矛盾的觀點,認為李世民納楊氏是因為看重了她的家族背景,而沒有向鄭觀音下手是因為惹不起她背後的家族勢力。其實這個觀點很經不起推敲,道理很簡單,李世民的天下是流血流汗打下來的,並不是靠裙帶關係得來的。話說回來,僅憑兩個弱女子,能在弘農楊氏和滎陽鄭氏與朝廷之間產生影響力可以說是微乎其微。再說,李世民既然可以消滅隋末軍閥割據勢力,所謂的士家大族又拿什麼實力與朝廷抗爭?
(鄭觀音畫像)


所以,李世民霸佔弟王妃也好,沒有向太子妃下手也罷,原因並不複雜。拋開道德觀念,一個是嬌豔欲滴的花朵,另一個是韶華已逝的滄桑女人,李世民會選哪個?你會選哪一個?

感謝朋友們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之變,突襲殺了了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隨後李世民迅速控制宮廷內外,逼迫父親李淵立自己為皇太子,不久李淵退位,李世民繼承皇帝位, 史稱唐太宗,年號貞觀。

李世民在事變成功後無恥的霸佔了齊王妃,但是太子建成的妃子鄭觀音卻沒有受到過分責難和羞辱只是讓其守寡,這其中其實是有原因的。

一、齊王妃楊氏美豔動人,李世民早就覬覦已久

齊王元吉的妻子楊氏出身名門,是著名的楊氏門閥世家子弟,是隋朝王爺楊雄的侄孫女。楊氏長的極其美豔動人,是個絕色美人,史載其:螓首蛾眉、明眸皓齒、綽約多姿。

李世民作為太子元吉的哥哥,肯定多次見過楊氏,李世民雖然英雄蓋世是一代雄主,但是按照歷史來看這傢伙也是一個色鬼,如此美麗的弟媳婦李世民肯定早就有覬覦之心了,只是礙於兄弟情分,等到玄武門之變,殺掉了兄弟和侄子後,李世民迅速的將楊氏強行搶了過來。

二、李世民殺伐果斷斬草除根,楊氏算是命好的

李世民的手是很黑的,奉行斬草除根,殺了哥哥建成和弟弟元吉後,兩人的兒子全部被殺到,光侄子李世民就殺了十個,至於株連的其他家屬那就不計其數了。太子府和齊王府的女眷也全部被分給手下,而美麗的楊氏把李世民自己給霸佔了,算是裡面命運最好的。

楊氏在宮中沒有正式封號,大家都稱她“巢剌王妃”。李世民對這個弟媳兼寡婦兼寵妃的美人是很寵愛的,楊氏甚至還給李世民生了一個兒子叫李明。李明是李世民最後一個兒子,楊氏也成為長孫皇后去世後唯一給李世民生下子女的嬪妃。

長孫皇后去世後,李世民一度想把楊氏立為皇后,但是大臣們都覺得太瘋狂,全部反對,李世民只好作罷,在楊氏的哀求下,李世民把他和楊氏的兒子過繼給已死的弟弟李元吉當嗣子。

狠殺了弟弟,奪了弟媳生了兒子,還把這個兒子送給弟弟做繼子,李元吉泉下有知怕是都要氣的跳出來。

三、寡居而亡的太子妃鄭觀音

鄭觀音是太子建成的妃子,出生名門望族,史料對鄭觀音的長相沒有表述,所以大概率長相很一般,而且建成本來就比李世民年齡大,建成被殺的時候,太子妃鄭觀音都已經快三十歲了,比起二十多歲的楊氏年齡也偏大的。

李世民最後誅滅太子、齊王,對太子妃還算手下留情,,鄭觀音被監視居住,從此鄭觀音終日悼念亡夫、撫育幼女。孀居五十年後,在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正月,薨於長樂門內,卒年七十八歲。

李世民雖然好色但是口味還算有的,弟媳婦楊氏美豔動人一等一的大美女自然霸佔,長相一般且年齡較大的鄭觀音是引不起李世民的興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