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你喜欢《如懿传》里的白蕊姬吗?为什么?

马鹏堃


在《如懿传》中,太后一共派到皇帝身边三个“卧底”,两明一暗。暗的那个是玫嫔白蕊姬,但她却没派上用处,反而被乾隆耍的团团转。

暗的那个是玫嫔白蕊姬,原是南府的琵琶乐伎。“南府”设立于康熙年间,是专供宫中演艺的机构,办公地点在紫禁城南边的南花园,因此称为“南府”,隶属于内务府。

道光年间,南府更名“升平署”,同治光绪年间,因为慈禧太后爱看京戏,升平署集中了大批的名角,比如著名的“同光十三杰”。

回到《如懿传》,白蕊姬出自南府,而后来魏嬿婉为了争宠,学习了月琴、昆曲,她的“老师”应该也都来自南府。

白蕊姬的得宠和魏嬿婉有相似之处。她的琵琶远不如高贵妃弹得好,但是会随机应变地说上一句“曲有误,周郎顾”,奉承喜欢“调教人”的皇上,于是得了宠爱。

可惜她性格张扬,怀孕后被宫里人当作眼中钉,很快就被算计失去了孩子,也失去了恩宠。因为欠聪明,这个失子失宠的可怜人,又一再被人利用。

被嘉贵妃误导,以为是富察皇后害了她的孩子(其实是高贵妃、嘉妃所为),于是想办法让皇后的幼子永琮染上痘疫夭折。

故意和人议论“一报还一报”,使富察皇后受了刺激失足落水,当晚去世。

作为太后派出的“潜伏型”眼线,白蕊姬真正为太后做的事只有一件:科尔沁向清廷求娶嫡亲公主,太后不肯让自己的女儿也就是乾隆的妹妹远嫁,希望皇帝嫁出皇后的女儿,

于是“婆婆”和“儿媳妇”杠上了。此时,白蕊姬向皇帝进言,说谁的女婿向着谁,也就是劝皇帝嫁女儿以得到科尔沁蒙古的助力,算是推波助澜。

不过,她也因此“暴露”了“卧底”身份。后来,乾隆指使她去给同是太后“眼线”的庆贵人下药,致使其不孕,又令白蕊姬自首,被赐死。

这么一个可怜人,就这样结束了生命,死前都不知到底是谁害了自己的孩子。

乾隆的后宫并没有一位玫嫔,但有一位“白贵人”,姓柏,是怡嫔的妹妹(怡嫔就是《延禧攻略》中为了保护怀孕的愉贵人而被慧贵妃逼得上吊自杀的那一个)。

这位白贵人算是长寿的,自乾隆十五年初封白常在,直到嘉庆八年左右才去世,在宫中待了50多年,那么她的寿命总在70岁左右。

《如懿传》中太后的两个“明眼线”,第一个是舒妃叶赫那拉 意欢,第二个庆常在陆沐萍。舒妃貌美多才,很受宠爱,但是她对乾隆痴情一片,为了避嫌,从来不肯为太后说话。

而陆氏长相普通,没什么特点,乾隆也并不宠爱。“皇上”第一次南巡,太后特意安排玫嫔和庆贵人表演“荷花曲”,希望“皇上”能宠幸已经入宫十二年的庆贵人。

这么直白地给压力,“皇上”当然讨厌,结果得了好处的反而是表演了梅花舞的魏嬿婉,当场被晋封为令妃。

因为此事,白蕊姬的身份反而彻底暴露,不久,“皇上”就指使她害得陆氏不孕,又赐死了白蕊姬。

再然后,舒妃因为识破了“皇上”的凉薄而自杀——至此,太后的三个“眼线”,都“沦陷”了。

不过三人之中反而是陆氏有些“后福”。失去了生育能力的陆氏,后来晋升为嫔,不知什么原因成了魏嬿婉“战队”的人。

魏嬿婉给她出主意,拿嘉贵妃赏的料子为如懿的儿子和女儿裁衣去讨好,还说“红男绿女”。但是两个小人儿都不喜欢自己的衣服,换成了“红女绿男”。

结果,一条恶狗直接扑向小公主璟兕,导致璟兕被吓死。庆嫔被魏嬿婉利用了,却浑然不觉,继续和她交好。

估计,也是因为实在没有其她可以依靠的人,自己又能力有限,必须“站队”吧。

庆嫔倒是劫后余生,魏嬿婉倒台后,她没有受到牵连。如懿去世的消息传到木兰围场,正在“伴驾”的就是庆嫔。

《延禧攻略》中的庆嫔叫陆晚晚,和舒嫔纳兰淳雪同时入宫。陆晚晚的父亲是纳兰淳雪父亲的下属,她自己又一直不得宠,为了自保,她总是跟舒嫔在一起。

不过陆晚晚还是有自己的原则的。舒嫔后来投靠继后,当继后故意用皇帝生母钱夫人的事挑拨皇帝和太后的关系,导致太后病倒,这时陆晚晚特意夜访魏璎珞,送来了帮太后治病的药方。

魏璎珞决定帮助陆晚晚得宠,特意安排她向皇帝说明钱夫人死亡的真相。再后来,魏璎珞成为令妃,将自己的十五阿哥永琰,也就是后来的嘉庆帝交给陆晚晚抚养。

历史上的庆妃,和《延禧攻略》中的陆晚晚比较相似。虽然不得宠,但是在宫中平安度过多年,因为得了永琰这个“养子”,心灵上应该会得到一些慰藉。

陆氏是在慧贵妃魏氏去世前一年去世的,享年五十一岁,封号是贵妃。嘉庆帝继位后,感念她的养育之恩,追封为“庆恭皇贵妃”。


边读边看话历史


看到这个角色,我一开始是不喜欢,后来却变成喜欢。

白蕊姬是琵琶伎出身,她被皇上看上,皇上当是偶然,太后看来是必然。

歌伎当然是得有一技之长才可以脱颖而出,可是命运奇妙之处在于,白蕊姬的琵琶曲艺其实不属上乘。

偏偏那个时候,乾隆皇帝刚登基不久。坐在万人之上,无人之巅,有点无所适从。

皇上突然想栽培一个人。这人就是长相出众,琴技过得去的白蕊姬。

后来高贵妃为了争宠,故意在皇上和白蕊姬面前露了一手。

我蛮欣赏那个弹着琵琶有点高高在上的高贵妃,风华正茂,自信满满,傲娇之中带点调皮,有点孩子气。

可是皇帝之心最是难测,皇上嘴上直夸高贵妃,直夸得她心花怒放:贵妃呀,你弹的这个琵琶,当属国手。

可是一转眼,依然宠幸白蕊姬,后来还封她为玫嫔。

后来皇上自己说出了个中缘由,竟然是想慢慢调教她,看着白蕊姬,慢慢的修炼其琵琶技艺,作为师傅的皇上,特别有成就感。

一开始我特别不喜欢白蕊姬,她出生低贱,容貌姣好,但论气质和修养,后宫之中,她连中等都算不上。

仗着皇上的欢喜,谁人都敢得罪。不得不说,如果职场中有这种人,铁定是死得最快的。

嘴巴像是最利的刀刃却不一定能伤到别人,有时候反而伤到了自身。

后来发生了一件事,我突然很喜欢白蕊姬。

有追剧的朋友都知道,白蕊姬有了皇上的孩子,可是,李朝的贡女嘉嫔心机狠毒。既怂恿了高贵妃和皇后,又陷害了娴妃,最后把毒下在了白蕊姬和仪贵人所吃的鱼虾里。

别人是一箭双雕,她这招叫一箭三雕!

白蕊姬一开始是为了争一口气,想要生个健康的孩子。她这人也没什么脑筋,没有什么医学常识,拼命的吃鱼虾。吃到最后,水银中毒颇深,孩子生出来严重畸形。

这一幕剧情真的挺惨的,她连她孩子的一面都见不到。孩子就被埋了。

因为白蕊姬背后的大老板,其实是太后甄嬛,所以皇上只是心灰意冷,很烦白蕊姬,整天哭哭啼啼的,没有杀白蕊姬。太后自会暗中保护白蕊姬,因为身为玫嫔的她,对太后而言,说不定将来有其他用处。

我老记得一幕剧情,那是白蕊姬生命中最后的阶段。

因为白蕊姬最后不得宠,皇上有了新欢无数。而对于太后甄嬛而言,一旦失宠,在皇上面前说不上话,白蕊姬这颗棋子即等同于弃子。

白蕊姬实在太爱她的孩子了,一直念念不忘,与孩子一面都见不上就阴阳两隔。

之前食物中毒颇深,太后与皇上,她又两面失宠。加上之前口齿伶俐,嘴上不饶人,在后宫,她根本没有交到什么能谈得来的朋友。

种种的遭遇,令她的身体每况愈下,有了血漏之症,太医也束手无策。

那夜,夜凉如水,白蕊姬倚着栏杆又弹起了凄凉哀婉的琵琶曲。对着星空思念她的爱子。

这一幕我差点看哭了。

所幸编剧还是仁慈的,借娴妃之手,给了白蕊姬一个比较圆满的结局。

因为谋害皇嗣,也就是皇后富察氏的第二个孩子。又被皇上识破她其实是太后甄嬛那一阵营的人。

皇上最后赐死了白蕊姬。

娴妃心善。命素心帮白蕊姬和她的孩子选了一块好一点的墓地,将他们母子合葬。

我不喜欢之前持宠生娇的白蕊姬,但我喜欢最后那个一直活在思念之中,对孩子念念不忘的白蕊姬,她不是歌姬,也不是棋子,更不是宠妃,她就是一个平凡的母亲。



梁良公子影评


你喜欢《如懿传》里的白蕊姬吗?

白蕊姬本是南府一乐伎,因其善琵琶而被乾隆喜爱,乾隆不顾当时处于孝期,将其册封为答应,此举引起后宫对她的不满。名为皇上宠姬实则是太后布于后宫的一个棋子,其目的是让她搅乱后宫布局,以便太后甄嬛控制后宫。其一出场便给人“目空一切”之感。

性格尖锐,一出场便与贵妃高晞月结下梁子,更借“百花丹”一事引起后宫猜忌。后因怀有畸形龙裔而失宠。失宠之后沉溺于丧子之痛性格愈加极端,为丧子之仇迫害如懿,更是皇后落水的助推者。后被皇帝发现其为太后暗桩,下令赐毒酒而死。

性格极端,自卑却又自傲。一出场就很难让观众对这个人设喜欢。命运波折,最终含恨而死。其可悲结局虽有其他嫔妃的推动,但其性格是其决定因素。前期高调张扬后期隐忍潜伏,是推动着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

可悲却又可怜,其性格难以在后宫中生存。与现实生活中这种人在职场也难以有长久发展,不同于如懿和其好友海兰珠,白蕊姬从一出场便是一个人,无知己好友。当然她暗桩的身份以及后宫的环境决定了难以有朋友,然而其“高调张扬”早已成为了众人的靶子。“格格不入”的姿态使已难以在后宫生存。

于生活中“白蕊姬”这种人也难以与人相处,现实社会中强调的是集体感,过分“自我”便很难为人接受,因为自己无意中的一个举动很可能得罪到一大片人。当然这并不是要求我们过于迎合别人,无视自己,而是让我们懂得适应环境,在最危险的地方能够保全自身,在自己有利的情况下出击、翻盘。不同于“白蕊姬”一出场便成为众人眼中“活靶子”的结果。


白蕊姬“可悲、可叹、可伶、可恨”,不懂得保护自己,团结真正的朋友,打击真正的敌人,其下场悲惨。


影视娱乐八股君


白蕊姬其实是琵琶伎出身的,作为太后的一枚棋子,接近皇帝的目的就并不单纯,她入宫就是为了搅乱和平衡后宫各方的势力。入宫之后就得到了皇上的恩宠,有了位份的她因为受宠,也为了完成太后的事儿,就开始变得嚣张跋扈,得罪了不少的妃嫔,自己的孩子也逃不过后宫妃嫔的算计,使自己的孩子中毒夭折。

随后以为是皇后害死自己的孩子,多年之后终于用计将七阿哥送上了路。

之后又投靠了皇帝,被皇帝利用害得太后的另一个棋子庆嫔不孕,最后自杀。

虽不是良善之人,出身卑微,从棋子变弃子,一生都活在利用之中,也是很悲惨的。






徐徐说说


说实话,我挺喜欢《如懿传》里的小琵琶精的。一开始的时候用尽各种办法挽住皇上的心,表面上看着手段很多,实际上没什么复杂的心眼。受宠的时候张扬跋扈,傲慢刻薄;怀孕的时候满嘴燎泡,但为了孩子好也并不在意。后来因为被陷害生出怪胎而失宠,直到死的时候,即使知道了是金玉妍利用了她还想杀了她,也没有供出金玉妍来。扮演者把小琵琶精的那种傲娇、小女人、有点小心机的感觉演的非常到位。


合育王老师


可这一生身不由己,终究只是误弹一曲,都错付。南府乐伎出身,原本喜爱弹月琴、后因为先帝雍正喜欢琶因此改为琵琶乐手。被太后利用来搅乱和平衡后宫各方势力,同时也是太后最得力、办事最好的的棋子;在《如懿传》前期剧情中是一条主要的引线,不过中期之后逐渐下线。

前期仗着自己为太后做事而在公众肆无忌惮的和人冲突,利用自己毁容一事诬陷如懿;向来和慧贵妃高晞月不和,被她下药所害生下阴阳畸胎而从此失宠、身体也迅速败坏,从“宫斗”转向“为七阿哥报仇”为中心而活动;以为是高晞月背后的富察·琅嬅主使的,因此对琅嬅生恨。中期误以为金玉妍和她一样痛恨琅嬅、转而和金玉妍结盟;在高晞月死后故意把她的病传染给皇后嫡子;在南巡中刻意把“一报还一报”讲的大声让琅嬅听到,导致她失足落水;因为西湖献舞一事被乾隆发现来历而供出太后,再被皇帝利用使太后的另一棋子陆沐萍不能怀孕;乾隆让如懿赐酒将其毒死,死前告诉如懿自己所做的坏事,而如懿也告诉她"害死他孩子的真正凶手正是金玉妍,慧贵妃和皇后也都做了她的替死鬼"的真相,最后因为自己一生都复仇错了对象还错把敌人当朋友,在思维混乱中主动喝下毒酒、遗憾而亡。


薇v6-290


白蕊姬原是南府琵笆妓,后被乾隆宠幸,成为宠妃。但因被玉妍所害生下畸胎,却以为是孝贤皇后所害,多年后为报仇害死七阿哥,后因身体败坏投靠皇帝供出太后,被皇帝利用使太后的另一棋子庆嫔不能怀孕。最后自杀。

其一生都是一枚棋子一直被人理由,也实在是个可怜人。我不是不喜欢白蕊姬这个角色的扮演者,只是单纯的不喜欢这个人物的命运,本以为做了黄帝的妃子便可衣食无忧,快活一生。可谁想还是如此可怜。


被医学折磨的小可爱


个人感觉里面她长的最有辫识度


123567仰望星空


不喜欢 因为她打了周迅


Angela159143401


没有后台的她其实混的风生水起,足见她挺有个人魅力,最后悲惨的结局挺让人难过的。做人还是无欲则无求,适可而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