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送給2020年太難難難了的我們:對自己好一點,從擁有保障開始

送給2020年太難難難了的我們:對自己好一點,從擁有保障開始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奪取了上千人的生命,更影響了十幾億國民的生活。在沉重的疫情中,無數個鮮活的案例告訴了我們很多人生道理。

送給2020年太難難難了的我們:對自己好一點,從擁有保障開始

微博上一位網友的吐糟引起很多人共鳴:“在一線城市生活了10年,薪水也頗豐,貸款買了房子車子,生活十分小資,不料,一場疫情,從安逸變成了窘迫”

收入縮水或者失業,每個月有高額的生活必要支出,可能是疫情下很多人的真實寫照。

2018《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年輕一代(35歲以下)56%的人暫未開始儲蓄,開始儲蓄的44%的人中,他們平均每月儲蓄僅1389元。央行數據顯示,截至第二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達到756.67億元。(中國基金報)

成年人的崩潰,往往從缺錢開始。平時看似揮霍無度,過著人人豔羨的生活,但生活真的經不起玩笑也經不起坎坷。

當人生遇到機遇和危機的時候,往往考驗的是我們金錢積蓄和能力積蓄,以及如何將這些積蓄合理的分配。疫情期間的中年人,可能沒有什麼是比擁有一條持續穩定、和生命等長的現金流更能給人安全感了。

其實我們普通人可以通過合理配置財產,提前為未來鋪上一條路:在有能力的時候未雨綢繆,追加投資理財型保險,讓自己擁有一份長期穩定資產,在未來獲得和生命等長的現金流,確保後續安穩的生活。但又有多少人現在做到了呢?

經過這次疫情能夠改善不良的超前消費觀念,讓越來越多人在生活中更加理性、優質的消費,更加健康的分配資源。

送給2020年太難難難了的我們:對自己好一點,從擁有保障開始

送給2020年太難難難了的我們:對自己好一點,從擁有保障開始

中南醫院重症科主任彭志勇介紹採訪的時候被問:有什麼事情特別打動你嗎?你哭過嗎?

“最讓我遺憾的是一名來自黃岡的孕婦,病症很重,在ICU住了一週多,治療花了近20萬元,她家是農村的,治病錢是找親朋好友借的。使用ECMO搶救,其實病人的病情已經在好轉,有可能存活的。

但是孕婦的老公最終決定放棄治療,她老公哭了,我也哭了,放棄了,孕婦就死了。而在放棄治療的第二天,政策變了,對於新冠病人國家提供免費治療,我很為那個孕婦惋惜。”

雖然國家已經積極響應,確診新冠免費治療。但近8萬名新冠確診人員後續的康復和併發症費用更令人擔憂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治癒後的後遺症還缺乏真正的臨床數據。但SARS(非典)病毒治療

後的後遺症是有真實臨床數據的,如:

1、肝功能衰竭或腎功能衰竭:即使肺部症狀好轉,由於肝功能衰竭和腎功能衰竭,也還需要長期的治療,如做透析、人工肝等;

2、股骨頭壞死:由於治療時使用激素引起。需要做手術治療,例如關節置換術,或者長期服用某些藥物。

根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 修正版)》,存在患者病情危重,老年人和慢性基礎疾病者預後較差。

目前全國近8萬名確診患者,對於確診新冠人員後續的康復費用和併發症風險?誰來保障呢?

答案只有一個:商業保險。

首先新型冠狀病毒導致病情危重如: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肺功能衰竭、呼吸衰竭、深度昏迷等。是在重疾賠付範圍內的,符合條款即可按照重症或輕症的保障,從而解決後期康復治療。

同時疫情期間整個保險行業都在積極響應:

l 多家保險公司紛紛開啟動特需案件預賠機制,取消“特定傳染病”免責限制,罹患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人群就可以得到理賠。

l 多家保險公司取消了就診醫院的限制要求,擴大治療醫院的範圍。同時取消了疾病等待期和免賠額的限制。

l 平安人壽等多保險公司,擴展重疾產品的保障責任,將新型冠狀病毒責任列入保障之中。

l 部分保險公司為了更貼合實際情況,推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津貼和危重型康復津貼,用於術後康復費用等。

很多時候,我們把保險當成了一個冷冰冰的產品,但其實保險是一項有溫度、有人情味的服務,更是在我們面臨生、老、病、死的時候最先想到、最急需的保障。

送給2020年太難難難了的我們:對自己好一點,從擁有保障開始

送給2020年太難難難了的我們:對自己好一點,從擁有保障開始

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牽動全國人心,截止3月3日,全國80303個確診案例,2947人死亡,這些冷冰冰的數字,背後映射了一個觸目驚心疑問:

這些人不在了,他們的家人怎麼辦?

疫情爆發期間很多前線的白衣天使們都是“裸奔”狀態,缺乏防護物資,明知危險,還要衝上去,很多醫院ICU幾乎全軍覆沒。

李文亮醫生2月7日凌晨感染新冠肺炎奪去了生命。他有兩個孩子,大的5歲,小的將在6月分娩......未來生活的重擔將壓在他的愛人肩上。

更有數十萬的醫療人員奔赴在這場疫情戰役中,在這場舉國危機面前,保險行業承擔了極大的社會責任: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副局長吉昱華回答媒體提問時表示:

保險行業累計為疫情捐贈總計保額11.58萬億的保險保障,而僅人身險贈險賠付佔比達到64%。

人身保險公司共賠付與疫情相關的出險客戶795人次,賠付金額5174萬元,屬於贈險項目下的賠付3320萬元,佔比64%。涉及一線醫護人員的賠付338人次,總賠付金額3078萬元。

每次不管是天災還是人禍,我們總能見到保險的身影。也許在尋常的日子裡,保險並不被太多人提及。

當災難來臨的時候,保險給予患難人群自我療救的力量,給予生者鼓起勇氣重新出發的力量;保險給予我們以最有尊嚴的方式站立起來的力量;

正是這種堅強又溫暖力量,驅使著保險業和數千萬保險從業人員勇往直前!

過去,生活節奏越來越快,這場災難和保險業似乎在告訴我們這些忙碌者幾個道理:

人生只有世事無常,沒有來日方長,明天和意外真的不知道哪一個先來。我們只有能做的,活在當下,珍惜現在,儲備未來

沒有永久穩定,也沒有絕對無憂的生活。危機意識,抗風險的能力,才是人的底層能力;

保險絕非冷冰冰的商品,而是在人民面臨生、老、病、死的時候最急需、最溫暖的保障。

送給2020年太難難難了的我們:對自己好一點,從擁有保障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