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讀《沉思錄》的啟示

沉思錄這本書的很多部分,以我如今的人生閱歷還不足以讀懂和消化

但可以讀懂的那些部分值得領悟和深思

故做了這一篇讀書筆記,一點點理解沉思錄所傳達的智慧與道理

以下有文章的摘抄,也有自己的一些感悟

我讀的是何懷宏譯本

他說:“這不是一本時髦的書,買來不一定馬上讀,但一定會有需要它的時候”

疫情期,無法避免的焦慮和不安

在閱讀沉思錄中,擇善而從,逐漸消解

對我最有用的道理大概就是,不要太過在意外人對自己的看法,尊重自己的內心,學會與自己相處

卷一

“一方面能足夠強健地承受,另一方面又能保持清醒的品質,正是一個擁有一顆完善的,不可戰勝的靈魂的標誌”

古羅馬帝國皇帝馬克奧勒留安東尼(121-180)從長輩,從身邊人學會了弘德和制怒,謙虛和果敢,不僅要戒除惡行還要戒除惡念,遠離奢侈,迴歸簡樸,重視教育,不滿足表面的理解,依賴理性,為人隨和,抱以善望,從不匆忙,從不拖延,從不困惑或沮喪,避免挑剔,不去苛責等等

閱讀書中所提到的美好品質,我好像都快忘了這些

渾渾噩噩,任由自己變得煩悶,易怒,抱怨,焦慮

要具有一方面可以足夠強健的承受,一方面又能保持清醒的品質,擁有一顆完善的心和不可戰勝的靈魂是多麼的重要啊

卷二

我們生來渺小,只是四海洪荒一段流逝的宇宙管理者,我們需要用這段時間清楚陰霾而不是尋找陰霾,不要去注意別人心裡在想什麼,一個人就很少會被看成是不幸的,而那些不注意他們內心活動的人必然是不幸的。

太過於在意他們的想法和評論本身就是一種懦弱,讓自己變得強大,要知道身後的名聲也會迅速落入忘川。你的生活需要靠別人的想法與認同指引嗎?不是的,唯有你內心強大才能不受惡語摧殘,免於痛苦,接納自己。

做自己想做的,正確的事情,不要讓外界的聲音擾亂你心之所向

卷三

我們應當在我們思想行進,抑制一切無目的和無價值的想法,以及大量好奇和惡意的情感。

一個人不應當聽從所有人的意見,而只是聽從那些明白地按照本性生活的人的意見。

因慾望而起的犯罪比那些因憤怒而引起的犯罪更應該受到譴責。原因是因為憤怒,是因為某種痛苦和不自覺的患病而失去了理智,因為慾望卻是被快樂所壓倒,更放縱而更懦弱。

要尊重產生意見的那種能力,這種能力使你不致草率判斷,為人友善。

當你做一件事時,專心去做,不分心,精力充沛,無所慾望亦無所畏懼。

卷四

大隱隱於市,如果你想回歸心靈的寧靜,避免苦惱,大可退回到自己的心靈。隱於鄉村茅屋,山林海濱,這些只是形式,只是標記,寧靜不過是心靈的井然有序,我想這就是一位古皇帝對身上責任的堅守與心靈世界是追求吧。

馬克奧勒留安東尼皇帝,對所遇即擾亂心靈的事都做好的回答

如果你對人類的邪惡不滿,那你就要明白理性的動物相互依存,忍受亦是正義,人們是不自覺的行惡,多少人因敵視,懷疑,仇恨,戰鬥而化為灰燼,那你就會安靜下來

如果你不滿於宇宙的分配,可轉念一想,事物是偶然配合存在,是個政治社會,那你就會安靜下來

如果你被所謂的名聲願望折磨,那麼看一看事物是多快的被人忘卻,看一看過去和未來的無限時間裡的混沌,讚美的空洞,裝作給出讚揚的人的判斷是多麼多變和貧乏,讚揚所被限定範圍的狹隘,那你就會安靜下來

那麼依舊把這牢記於心:記住退入你自身的小小疆域,尤其不要使你分心或緊張,保持自由,像一個人,一個人的存在,一個公民,一個有死者一樣去看待事物,在你手心容易並碰到的事物,讓它存在吧,這無非是兩種事物,一種是不接觸心靈的事情,它們是外在不可改變的另一種是所有事物,它很快改變和小時,牢記你已經目擊過多少這樣的變化。

宇宙是流變,生活是意見

丟開你的意見,那麼你就丟開了這種抱怨:"我受到了傷害",而丟開"我受到了傷害"的抱怨,那這傷害也就消失了

把一切事情都看作正當發生,萬事萬物有連續性和系列性,而且指正當本身,彷彿是分派給你以價值而做的那樣,接納,並參照內心守恆的善去做,不要對事物抱一種那錯待你的人所持的同樣意見,或者抱有她所希望你有的意見,而是應按其本來面目去看待

無需探究身邊人說什麼想什麼,無需環顧別人的道德墮落,只是沿著正直道路前進的人,給自己免去多少煩惱啊

你對身後的名聲有強烈慾望,可你想過那些回憶你的人很快都會死去,他的子孫也要死去,直到全部極易都通過那些愚蠢的崇拜和死去的人們而終歸溟滅無聞。及時假設這些人可以永生,記憶永恆由意味什麼呢?一件事物無法因讚揚或者譴責而改變其美醜,那麼讚揚本身可能會帶來的惡意和嫉妒會使讚揚變得功利性。

使自己不成為任何人的暴君,也不做任何人的奴隸。

卷五

不要不加思考被事物的表象牽著鼻子走

卷六

親自報復就是不要變成和作惡者一樣的人

對於那些看起來最值得我們嘉許的事物,我們應該讓它赤裸,剝去所有提高它們的言辭外衣,因為外衣是理智的一個巧妙的曲解者

沒有任何人能阻止你按自己的本性生活,無需討好他人,時間會很迅速的覆蓋一切,就像它已經覆蓋了很多一樣

卷七

把每一天都當做最後一天來度過,避免猛烈的歡喜,也無需麻木不仁表現虛偽

卷八

你無法詛咒一泓清澈純淨的泉水變得汙濁,即時你投入泥沙和垃圾,也會迅速的被衝散洗滌。那麼作為擁有永恆泉水而不僅僅是一口井的你對待謾罵詆譭如何自處呢?不斷的塑造自己,洗滌自己,尊重內心,尊重理性,達到與滿足,樸素,謙虛結為一體的自由

行動不要遲緩呆滯,談話不要缺乏條理,思想不要漫無秩序。不要讓你的靈魂產生內部的紛紜和向外的迸發,也不要在生活中如此忙碌以致沒有閒暇

卷九

與持有同樣原則的人一起生活

在來自外部事物打擾時保持自由

卷十

無需去探討,一個高尚的人應該如何,去做就好了

卷十一

人們相互蔑視,又相互奉承,人們希望自己高於別人,又匍匐在別人面前

這本身就是奇怪的,太在意外界的聲音,才會有那句“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做好情緒疏導,學會自處,內心強大是多麼重要的品質啊

卷十二

人是多麼奇怪的動物,明明每個人那愛自己都超過愛所有其他人,但他重視別人關於他自己的意見,卻更甚於重視自己關於自己的意見

死亡並不可怕,失去理智力才可怕,失去理智力就像瘟疫,就像瘟疫於動物,理智力的喪失就是人類的瘟疫

2020年的開端,肆虐的病毒席捲中國,人心惶惶,封城,逆行,很多感人的震撼的新聞後面,也有喪失理智力的人們,拒絕口罩,拒絕配合,甚至拒絕醫治。

過去未來的無盡時間深淵裡,活在當下,理解當下,沉思當下。


讀《沉思錄》的啟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