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8 日苏第一次正面交锋为何发生在中国东北的张鼓峰?此地该属于谁?

文|周明

日苏第一次正面交锋为何发生在中国东北的张鼓峰?此地该属于谁?

1938年夏季,日本和苏联在中国东北的张鼓峰发生了武装冲突,这是日本和苏联之间第一次正面碰撞。为什么会在这个时间这个地方发生冲突?

张鼓峰又名刀山,俄语叫“扎奥泽尔纳亚”(Заозёрная),意思是湖对岸的高地,位于吉林省珲春市敬信镇防川村北1.5公里的中俄国界线上,海拔155.1米。张鼓峰东面是长池(苏联称为哈桑湖,所以张鼓峰事件苏联称为哈桑湖事件),东南约2.5公里就是中、苏、朝三国的交界处,因此这里有“俯视三疆”之称;南面就是防川村,西南和141.2高地相望;西北约2公里就是海拔77米的沙草峰,北面则是波谢特平原。

就这样一个普通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小地方,发源于长白山天池的图们江从山侧流过,从朝鲜罗津至黑龙江珲春的铁路也从山下经过,所以是能够控制中、苏、朝三国边界的战略要地。

张鼓峰历来是中国领土,但是1858年沙俄在与清政府签署《瑗珲条约》时,中文文本显示张鼓峰是中国领土,但俄文文本却把张鼓峰划归了沙俄。事实上,按照1886年清朝和沙俄签署的《珲春界约》,边境线是在张鼓峰东侧山麓。另外,1911年由俄国参谋部绘制的1:84000的地图上,边境线也是从南到北位于张鼓峰东侧的长池以东地区。

日苏第一次正面交锋为何发生在中国东北的张鼓峰?此地该属于谁?

张鼓峰事件中的日本关东军士兵。

1932年成立的伪满洲国一直认为张鼓峰和沙草峰是自己的领土,并将其划入了珲春县。不过到1934年之前都没有派部队驻守,只有少数“国境警察”不定期巡视,1934年才成立了“国境监视部队”,担任边境警备。但这支部队的兵员都临时招募的,没有受过任何军事训练,很快就被解散。1935年后从驻延吉的步兵第8团、驻汪清县的步兵第9团和吉林市教导步兵第2团各抽出一个加强连(配备重机枪和迫击炮)组建了“国境警备部队”,由延吉地区司令部指挥,担任吉林省东部边境的警备任务。负责守备五家子山、36号国境界标、莲花泡山、沙草峰到张鼓峰一带国境线的是吉林市教导步兵第2团第2营的一个加强连,连部驻扎在珲春县的九沙坪,第1排驻守五家子山哨所,第2排驻守莲花泡山哨所,第3排和机枪排驻九沙坪作为机动部队,各排每半月调换防务。对张鼓峰地区,只是由驻九沙坪的部队每天派出巡逻队进行巡视,而没有派部队常驻。

在日军看来,张鼓峰从法理上就是属于伪满洲国,从地利上说可以俯瞰中苏朝三国边境,地形上又比较狭窄,无法展开大兵团,即便开打也不会演变成大规模的战争,所以他们决心在张鼓峰动手,摸摸苏联的底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