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0 将每一次跑步当成一场修行进行时

修行是绝对运动的,永远不会结束的正在进行时态。修去对于目的、回报和结果的执着,更加关注于当下、即时、永恒变化的过程。修行可以各种形式进行,无论是冥想、打坐、禅修,还是吃喝玩乐、工作学习、嬉笑怒骂等,都可以是一场修行进行时。跑步同样也是如此。

将每一次跑步当成一场修行进行时

最初开始跑步大概是在五年前,因为长年累月的加班,感觉身体状况大不如以前,就选择了最简单的健身方式——跑步。其实也就偶尔跑跑,一直没有形成规律,到了去年十月份,才给自己定下了标准:每个月90公里,一年1000公里以上。一般每个月的跑步量是超过90公里的。

之前,我是将每次的跑步目标定了具体的数字:5公里。通常前两公里跑得比较轻松,然后到了后几公里时,渐渐的比较心急,当一直惦记着5公里的数字,越接近目标时,越感焦躁吃力,脚步也越来越沉重。

如何化解这个并不友好的状态呢?

我想起一个故事:日本有个马拉松选手,他发现自己要完成马拉松全程42公里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尝试了很多次都失败了,于是他改变策略,将42公里分拆成42个小目标,他每一次冲着1公里的目标进发,于是非常轻松就完成了。在完成一个小目标之后,再向下一个1公里目标前进,这样他终于可以跑完全程了。

我依葫芦画瓢改变跑步策略,将每次的跑步目标定为围绕公园跑道5个圈。在跑步的时候,将意念放在当前的状态,刻意不去关注最终的目标。如此之下,明显感觉脚步轻松,不知不觉之中就完成了目标。其实5个圈下来,总长度是6公里左右,还超过了之前的目标。

将每一次跑步当成一场修行进行时

同样是跑步,我的身体肌肉状况在短期内也没有发生质的长进,那为什么结果却有如此大的改变呢?

前一种状态,我盯着数字目标,

执着结果;

后一种状态,我关注即时状态,

体验过程。

同样的行为,置换了主观的意象框架,于是过程和结果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这就是修行,不要去刻意关注功利性的结果,更加注重当前的正在进行时的状态。

修行并非刻意忘掉目标,关键是修去对于目标结果的执着,如果始终抱着不去关注目标的想法,同样也是一种执着。执有执空——都是执着。

5个圈既是总目标,也是总过程。总目标可以分解成为无数个小目标,即脚下的每一步,当跨出每一步,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结果。一个动作可以即是过程也是结果,既可以体验当前的感官感受,也可以获得完成一个小目标的成就和喜悦。

每一次跑步,

就是一场修行进行时。

为什么修行?

生命的意义在于生命本身,即生命当下的每时每刻,也就是生命永恒变化的过程。

倘若我们执着于结果,生命的结果无非死亡,这是每一个有机生命体逃不掉的最终结果,如此的话,当执着于结果之时,生命有何意义可言?

第118谈

将每一次跑步当成一场修行进行时

将每一次跑步当成一场修行进行时

weixin:Bee_siji

将每一次跑步当成一场修行进行时

过去心不可得

现在心不可得

未来心不可得

将每一次跑步当成一场修行进行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