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果《亮剑》中骑兵连长孙德胜没有死,后来参与什么战斗,能晋升到什么样的职位?

虎贲军huben


苍茫大地看了网友们的答案,感觉言之无据,有的还高估孙连长五五年到少将,我以为提供个人物参照可能更有说服力。

我以开国少将周纯麟为参照,他1941年8月是新四军重建时的四师彭雪枫所部骑兵团的副团长,后任团长兼政委。读者朋友,读到这里说孙德胜会授少将的会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去了!

周纯麟的骑兵团是师长彭雪枫的三宝之一,彭雪枫抗战时就中流弹牺牲,建国后被军委评为三十六个军事家之一,说白了不牺牲,五五年稳稳的大将军衔!

周将军,1930年加入共青团,32年12月转中共党员,五五年九月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参加长征时,已任红四方面军八十八师二六三团营教导员,比李云龙小一级,参加西路军,后率部在河西走廊突破重围到达新疆星星峡,西征二万将士,到达星星峡的成建制的只有李先念以下七百人,周纯麟百战余生,堪称悍将。

抗战爆发,到达新疆西路军余部后整编成新兵营,周任一大队政委,38年化名周玉龙到盛世才四十八团任少校骑兵连长,盛和蒋狼狈为奸后,周被捕,八个月后回新兵营任干部大队政委,40年回延安,后任八路军四纵六旅十六团团副,后调新四军六支队抗放总队任营长,萧县独立旅二团团副兼营长,41年8月,创建四师骑兵团,先后任副团长、团长兼政委,44年10月,追歼逃敌国军骑八师,可见将军威武。

解放战争时,周将军任华中野战军九纵七十三团团长兼政委,华野二纵五师副师长、三野二十一军六十二师师长,(资历几乎和李云龙平级)历经孟良崮、淮海、渡江战役等大战考验,50年10月任华东军区特纵副司令,参与组建炮兵,52年秋任华东军区炮兵司令员,55年2月任南京军区炮兵司令员,五五年少将。

孙德胜出生西北军石友三部,后石友三当了汉奸,他投奔八路,他熟悉骑术刀法,有一股拼命精神,是名优秀的基层指挥员,他这种拼命三郎每次冲锋在前,牺牲的可能性极大,枪炮无眼,刘志丹军长、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相继牺牲,甚至八路军左权副总参谋长也难免牺牲,华野在解放战军中牺牲了谢祥军这个十纵队司令员(军级),东野在义县竟牺牲了炮兵司令员朱瑞。这类高级军官尚且牺牲,何况连排级军官?如果孙德胜侥幸活过抗战、解放战争、及朝鲜战争,凭他的基本素质到建国最大可能任骑兵团团长或炮团团长。建国后到五五年,最多升个副师长就不错了,升个师长那额骨头高得要命啦!他的军衔以副师长为基准,当时都是高职低衔,估计在上校,最多大校。我个人考虑还是上校多。

望斧正!





苍茫大地顾炜斌


我军历史上是真有李云龙这位老红军的,福建人,出身于彭总的红三军团,参加过包括朝鲜战争的所有战斗,1955年授衔大校。如此推算,孙得胜如果在黑岛骑兵联队的围攻下幸存,打满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全场,军职最多是上校或中校团长,有几个因素制约着孙得胜的进步,若非有大功,以中校团职为多。



第一,骑兵是个“夕阳兵种”。

抗日战争中中日双方还比较重视骑兵建设,是因为火力强度和密度都不甚到位,而到了解放战争开始后,随着美械的普及和大批日式武器的缴获,双方的火力都有质的提高,骑兵的作用已经十分有限。

比如残害西路军的“马家军”,那个时期马步芳骑兵可以猖狂是因为红军装备简陋,当一野得到华北第18、19兵团加强后,美式速射武器、较多的炮兵甚至是装甲车杀将过去的时候,马继援指挥的“马家军”主力随即崩盘。整个解放战争期间,仅有四野的冀热辽军区使用骑兵较多,也没有特别出彩的战例,所以孙得胜的骑兵特长难以发挥,战功必然乏善可陈。



第二,孙得胜并非老红军出身。

“高级干部南方人多,中级干部北方人多”,这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从南方各苏区长征到达陕北的老红军,仍然是人民军队后来高级指挥员群体的主力,经过残酷环境考验的老红军们政治坚定、思想纯洁、百战精英,是部队扩编后团以上军事主官的首选,比如《亮剑》中李云龙、丁伟和孔捷都是红四方面军出身。而孙得胜乃是西北军余部石友三第69军的兵,做基层连队的指挥员可以,哪怕营级干部也没毛病,但是团以上的提拔,恐怕要吃亏在先了。



第三,孙得胜还是个没文化的老兵。

这一点也很重要,家母的一位长辈,吉林长白山地区出生,三十年代末期抗联出身,1946年加入东野,从东北打到海南岛,还去了朝鲜战场,脾气暴烈、嗜酒骂娘、没有文化,到转业时仅是个中校副团职。像孙得胜这样差点饿死在路边的苦孩子,哪有受教育的机会,必然提拔受影响。当然了,我们在这瞎讨论而已,万一领导重视把孙同志送进军校学习呢?也未可知。

军队其实也是有山头的,二野出身的解放后还蛮吃香的(尤其是八十年代),像陈赓、陈锡联、陈再道、王近山等名将都当过大军区司令或副职,孙得胜既然是八路军129师出来的,这一层面上有些优势,介于中校和上校之间吧,惟看命运起伏了。


度度狼gg


《亮剑》中自那次反“扫荡”之后曾两次使用过骑兵,一次是楚云飞的358团1营营长钱伯钧反水;还有一次是魏大勇陪段鹏回家探亲被日军抓去下苦力。骑兵的机动性能强于步兵,因此在抗日战争的时候,骑兵的作用非常大,孙德胜如果活着的话晋升为骑兵营营长是可以的。

孙德胜和张大彪一样,同样出身于西北军。不同的是孙德胜跟的是倒戈将军石友三,石友三要做汉奸,为了不当汉奸孙德胜才投的八路。从这里可以看出孙德胜晚于张大彪加入八路军,但高于魏大勇和段鹏。在部队的晋升主要依靠战功和资历,凭孙德胜的资历也算李云龙独立团的老人了,即使没有战功,凭资历也能升到营长。

骑兵在抗日战争的作用还比较大,属于宝贵兵种,而到了解放战争,骑兵就变成了落日黄花,国民党军队的嫡系部队多半为美械或半美械,骑兵就是活靶子,也不适合战场的需要。因此,孙德胜在解放战争估计没有多大的作为,除非他从骑兵改为步兵,到头来最多干到团长。团是战术单位,团长还需要带队冲锋,孙德胜作为一员猛将,猛打猛冲还是可以的。

到了55年授衔,孙德胜估计就在团长这个位置上了。团长一般是授上校军衔,但在解放军是不行的。根据55年的授衔规定,职务和实际的军衔要低二到三级,因此,孙德胜的职务可以为团长,但军衔只能为中校或少校,而且授少校的可能最大。


历史军魂


孙德胜是电视剧《亮剑》里的人物,并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不过,单就这个人物而言,国军投诚或起义过来的,抗日战争前期偏中期的连级干部,大致就是这么个情况。个人觉得,这样的资历,后期混得再好,五五年也不太可能进入将军行列,基本大校封顶。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五五年授衔时,八路军时期起步的少将也就十个左右,且大部分都是高学历、政工干部起家的,如李震少将(清华大学新闻系毕业)等。所以,类似孙德胜这一类行伍出身、文化程度不高、八路军时期起步的军事干部,基本不太可能进去将军行列。



五五年授衔时,三七年整编时的团级干部,特例和转地方工作的不算,基本是上将、中将,也有部分少将和很少一部分大校;营级干部,特例和转地方工作的不算,基本是中将、少将,以少将居多,也有部分大校及极少量大校以下者;连级干部,基本少将封顶。也就是说,经历过红军时期,且三七年整编时的连级干部,只有少部分五五年被授予了少将军衔,如向守志将军等,其余基本都是大校或者大校以下。



对照一下孙德胜的资历,可以看得出,五五年他几乎没有成为将军的可能。他并不是三七年整编时的连级干部,因为彼时李云龙不过营长而已,而是抗日战争前期偏中期时的连级干部;更没有红军背景,而是从石友三部投诚或起义过来的,资历很浅;而且,二战之后骑兵已经成为了昔阳兵种,这一点更是限制了孙德胜后期的发展。五五年能授大校就已经是极限了,因为彼时李云龙的肩膀上也不过只扛了一颗金豆而已,更何况低他好几级的孙德胜?所以,孙德胜这种情况,多半只能被授予上校或中校,也就是师团级。对照段鹏的准团级看,他比段鹏资历老一些,如果论资排辈、没有意外的话,很可能也只是副团、正团或者准师、副师,应当不会超过正师。按五五年正师的军衔大校或上校算,他的资历浅,即便正师,也可能只是上校。如果五五年职务更低的话,基本就只剩中校及以下了。

至于参加哪些战斗或战役,虚构的人物,没法推测。不过,从另一个虚构的人物李云龙的经历看,中原突围和淮海战役孙德胜如果不阵亡,应该是会参加的。但是,解放战争基本是大兵团作战,再之后逐步向摩托化、机械化转变。所以,抗日战争之后孙德胜所部这类小规模骑兵部队想有出彩的表现,比较难。


农民工歪说历史


我认为就算孙德胜不死,最多也就是个上校,大校我觉得都悬了。

首先孙德胜没有死的话在战斗过后被救走,也是个残疾了,后期也是到后勤部门或者是做参谋了。

如果是后勤部门的话能有个中校或者是少校军衔。

但是如果能做的到参谋的话那就不一定了,后面陇海、豫北、宛东、淮海战役,做到一个上校参谋还是有希望的。

不过要是孙德胜没有死也没有受伤的参加了后面的所有战役,授衔绝对妥妥的大校,要不是没有准将甚至给个准将也不是不可能。

要知道55年授勋的时候,授勋人数除了步兵就是骑兵,炮兵空军啥的都往后排了,像许世友最早也是骑兵师出身的,并且骑兵最大规模的时候也是有着近20个师,所以我认为以孙德胜的资历混个上校是没问题的。


大思糊


《亮剑》中,骑兵连,是李云龙花重金打造的特战兵种,孙德胜,也是李云龙用5挺歪把子机枪换来的,这个代价非常大。

尽管歪把子机枪,发射时需要副手拿把刷子不停地给5发弹夹上的子弹刷油,否则,机枪就会有卡弹卡壳之虞,美军眼里的一把渣子枪械,但在土八路眼中可是宝贝疙瘩。



当时,为了缴获一挺歪把子机枪,需要八路军付出许多战士的生命代价,一个连才能装备1挺歪把子机枪,5挺歪把子机枪换孙德胜,可见李云龙对孙德胜的期待。

孙德胜,没有辜负李云龙的期待,将骑兵连打造成了一支骁勇善战的队伍,一支嗷嗷叫,充满狼性的骑兵连,李云龙手中的一张王牌,关键时刻,成了战场上的中流砥柱。


倘若没有孙德胜的骑兵连,在反扫荡中突出了日军的重重包围圈,李云龙的命就悬了。

最终,孙德胜的骑兵连全军覆没,但全体官兵死得其所,没有一个是怂货,予以了日军骑兵以极大杀伤,掩护了团长和政委的顺利突围。

由于,国内军队机械化程度不高,在平原作战时,非常重视骑兵的作用,李云龙尽管只是个团长,军队内中级指挥官,但却极富战略眼光,可以说《亮剑》中,倘若没有孙德胜的骑兵连,李云龙绝难突出日军的铁壁围合。



即使建国后,我军依然在发展骑兵部队,保有12个骑兵师,所以《亮剑》中的孙德胜倘若并未战殁,继续担任八路军和解放军骑兵指挥官,估计起码能晋升到骑兵营长,也非常有可能担任骑兵团长。

参照李云龙在解放战争中,成为华野即后来的第三野战军师长、解放后的福建军区代军长、军长,最有可能孙德胜将成为骑兵团长。


军衔评估,以1952年在军内的职务为主要参考依据,孙德胜最有可能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上校骑兵团长。

当然,也不排除孙德胜仅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校骑兵营长,或中校骑兵副团长。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


国平军史


骑兵连长的事迹令人感动,《亮剑》中的影片章节看了,连日本鬼子骑兵都被孙连长全连壮烈、断臂就义之举所震撼,给予礼葬!

至于骑兵连长若不死,今后在八路军中会提拨到哪一级?这个不好说。

部队提拨干部也是有一定之规的。一是要有文化素质,学历,八路军军中穷人多,不识字多,当然有学历是优先的。政委赵钢就是燕京大学毕业。二是忠诚党、忠诚事业。三是军事技术好,不怕苦,不怕死,敢于牺牲。

《亮剑》中的骑兵连长孙得生,在提干的三条中,占了两条(忠诚党和事业,军事过硬敢于献身),所缺的是文化素质(学识、领导谋略)。所以,愚以为,孙连长可做到营级指挥员。因为营以下军官更多的是执行战斗任务,而团以上的军官更多的是制定作战方针和执行作战任务,团长以上的军官要有重要的领导谋略及才能。

综上,孙连长干得好的话,做到正营或团的副职。




东之水32552593


首先说,在抗战乃至到解放战争时期,骑兵还真是我军的宝贝疙瘩,在一些运动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呢孙连长和他的骑兵连在李云龙看来都是压箱底的宝贝,当时在华中的新四军,比如彭雪枫师,也有一支非常宝贝的骑兵部队。我军使用骑兵的历史也蛮悠久的,包括建国后的几次阅兵也曾出现过骑兵方阵,但随着军事现代化和机械化的发展,骑兵部队陆续退出现役,据说现在在甘肃还有最后一支骑兵连队。

其次,不能不说,独立团的每个兵的身上都带有鲜明的李云龙的性格,天不怕地不怕,敢于亮剑,骑兵连全连上下也毫不逊色,身上充满了李云龙那种桀骜不驯的混不吝劲头,从孙连长全连下马提着马刀也要参加战斗,冲着李云龙哭诉:“就连炊事班的大厨也来嘲笑我们”,直到左臂被砍断,仍然率领全连剩余的战士,催动战马冲向敌阵,战斗到最后一刻。这也是我们这个民族战斗到底的亮剑精神,有这种精神,我们就能挺过8年抗战,赶走帝国列强,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祖国。

再次,如果孙连长没有牺牲,以骑兵部队在我军的重要地位,他应该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当然也得说,骑兵战士比步兵或者炮兵,牺牲的概率要大很多。个人觉得,经过抗战胜利,再到解放战争,孙连长至少可以晋升到团级干部,要升到师长,略微有点悬。因为如果仍然停留在独立团和后来升级的中野(华野)二师这个单位里的话,那基本上还是挺难的。因为我们看整个解放战争期间,其实李云龙的晋升速度也不快,虽然他很能打,但是从抗战时期的老资格团长,淮海战役前后他也不过是个师长,渡江之后才升了副军长(代理军长),算算也才升了一级,勉强算两级……那本来就比李云龙低两级的孙连长,就算他也升两级,那也不过是个正团,到副师或正师的难度极大。

最后我们还得看1955年的大授衔,当时受到苏联顾问“压缩将级军官规模”和“尽量压低基准军衔”的思路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军长只授了少将,包括亮剑的铁三角李云龙、丁伟和孔捷,而大部分师长原本的基准军衔是少将,也因此被压到了大校。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孙连长如果坚持到解放之后,仍然留在军中,最可能的职位应该是上校团长或者大校师长。


搬不动的小强


《亮剑》中骑兵连长孙德胜的设定是,原石友三部,石友三投靠日本人后因不愿做汉奸,先投新一团丁伟,后被李云龙以5挺机枪换回独立团,创建并任骑兵连连长。于1942年冈村宁次对晋中发动大规模扫荡中,被日本骑兵联队包围并全军覆没,壮烈战死。

背景介绍完,我们看看现实中八路军建制骑兵部队主官,建国后授衔情况,并做为参考设想孙德胜没有牺牲的话,在建国后可以授予什么职务。

曾玉良,1940年任八路军一二九师骑兵团团长,1943年牺牲。(后两位都是曾玉良的搭档)

周纯麟,1941年任新四军骑兵团团长,55年授少将。

况玉纯,任一二九师骑兵团团长,55年授少将。

55年授衔有个标准“红军不下校、八路不上将”,指红军时期入伍的,授衔不能低于少校;1937年后入伍的,授衔时不能授将官。上述三位都是红军时期入伍,所以55年授予少将军衔。

而相对应的,抗日期间连级干部,按正常情况参加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之后,基本可以升到团职。而55年授衔本来就偏低,正团职应当可以授予中校,副师、准师职(上校)。当时还存在正营(大尉)、正师(大校)两级。

如果孙德胜能在55年授衔,穿上开国中校服,大概就是下面这样。


河东三叔


壮烈地死在最后一场战役里,是一个铁血军人的最好归宿!

(孙德胜的最后一次冲锋)

孙德胜这个角色之所以隽永,就是因为在反扫荡战役里为了掩护李云龙主力部队撤离,遭遇鬼子的骑兵联队,而骑兵连全军覆没。孙德胜在被日军砍断手臂之后,仍然举起钢刀,最后一次喊起了“骑兵连,进攻!”那个场面不但彻底征服了电视里的日本骑兵,也深深震撼了电视机前的所有观众。

他牺牲了,但是精神永存。骑兵连覆没了,而他如何得以独存?所以我们再去讨论英雄活下来后肩膀上的芝麻绿豆的事情,对于英雄就是一种无情的伤害。

(骑兵连,进攻)

其实反扫荡期间,特别是晋西北的山区,一个非主力团的并无编制的自己自足的独立团养一个骑兵连,那个困难程度是很难想象的。而最终即便孙德胜和他的战士们能够存活下来,他们几乎也是要失去战马,重新成为靠脚板的步兵。而孙德胜的遭遇其实就是我军骑兵部队的一个缩影。建立然后失去,骑兵娇贵,战斗力强,往往也最容易折损。整个抗战期间,仅有新四军重建军部之后彭雪枫的四师骑兵团得以存活,而真正把这支部队带上路子的,就是后来的开国少将周纯麟。


(虽然石友三对孙德胜有恩,但是要他做汉奸,坚决不干)

但是大家别忘记了,周纯麟可是湖北麻城人,1928年就参加革命了,参加过长征和西路军,而孙德胜之前是石友三的部下,1938年以后才参加的八路军,还是在新一团这种自给自足的非在编的部队里当的大头兵,后来被李云龙用五挺机枪跟丁伟换回来的。

所以孙德胜的原型应该是我军建军以来所有没有走到最后的牺牲的骑兵部队的指战人员。而周纯麟少将的军功章应该有无数个孙德胜这样的军人一半。

(周纯麟少将)

而在抗战期间,我军的骑兵数量很少,所以不大可能参与重大的战役级战争。所以如果继续保持骑兵建制,孙德胜应该不会有太多展现自己的机会,而等到解放战争期间,相对而言骑兵在机械化部队的比较下又开始失去了其战场优势,逐渐开始退出历史舞台。以至于现在的骑兵部队更多的是象征性意义上的留存。

如此看来,孙德胜如此英雄气的战士,最好的结局就是那场战斗,以一个骑兵连勇敢面对敌人一个骑兵联队,战至最后一人。虽然实力悬殊,然勇于亮剑,彻底在精神和意志上打败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