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U19亞青賽,中國女排的五連冠偉業被日本隊終結,你覺得中日女排的發展有何不同?

點子評球


在之前四屆亞青賽(2010、2012、2014和2016)中,中國女排已經實現了四連冠,朱婷、龔翔宇、袁心玥等人都是從亞青賽走過來的,在此期間中國女排青年隊還獲得過兩次世青賽(2013和2017)的冠軍,可以說,中國女排從青年隊開始,就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不過,在本屆亞青賽上,中國女排在小組賽和決賽裡兩次以0-3的大比分負於日本隊,這令人感到擔憂。

排球在日本非常普及,他們的小學、中學、大學都有排球課程,基本上所有孩子從小就接觸到了排球,而且由於從小就練習,她們的基本功十分紮實,這使得日本女排少年隊、青年隊可以面對數量眾多的女孩子進行選材,而紮實的基本功,可以讓球員們迅速形成默契,打出快速的進攻和穩定的後排防守,而這兩點,正是日本女排少年隊、青年隊乃至成年隊都賴以生存的法寶!

在中國,排球暫時還未真正走進校園,除了體校和個別有著排球傳統的學校,其他大部分小學、中學甚至是大學都沒有排球課程。很無奈,中國女排的選材,只能先選高個子,在球員的身材符合要求後,再進行各種排球技術和基本功的練習,這無形中使得中國女排的選材的數量和質量上都不如日本隊,而且到了十多歲甚至是十四五歲才開始接觸排球,這些身材高大的女孩子們的基本功肯定是不如日本隊的。所以在本次亞青賽上,中國女排在面對日本隊的時候,儘管身高佔據絕對優勢,但多次出現一傳滿天飛,防守不力,下不了球的局面,輸球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目前來看,中國女排的成年隊面對日本女排還是有著很大的優勢,畢竟身高、彈跳等身體素質都比日本女排高出很多,這極大地彌補了球員們基本功不如日本隊的缺陷,不過,日本隊每次都憑藉嫻熟的配合與快速的進攻給中國女排造成了不小的麻煩。希望中國女排未來能夠真正從孩子開始抓起,讓孩子們從小接觸排球,練好基本功,從而能在身體素質與球感和技術等方面全面發展,讓我們的球隊越來越強!


體育沙龍


記得魏秋月在一次採訪中說過,她是從6歲開始練排球,由於沒有科學技術團隊支撐,她早早就出現傷病,(膝蓋傷),魏秋月的基本功很紮實,無奈傷病出現太早,所以運動壽命也沒有歐洲隊員長。

證明我們國家的科學訓練團隊還非常薄弱,還沒有普及到各個低層一線球隊,又或者是校園球隊等等,中國女排聯賽的地方隊後勤保障團隊也是明顯不足的,所以導致基層教練害怕隊員過早出現傷病而放棄高強度訓練。試想,如果我們聯賽或者更低層的校園球隊,也有日本那樣的科學訓練康復師,那中國男女排選才的範圍會更廣,中國男女排的發展會更好!


知事淵博


他上之石可以攻玉。及思失利的原因,我們應該客觀地看自己,也應該客觀地看他人。在歐美高大化稱道的今天,日本女排在狂轟爛炸的挫折中看到本民族身體條件的劣勢,開始思考破解的路徑,於是苦練出小快靈進攻十拼死防守的戰術特色,並以此多次戰勝美國隊等歐美強隊。以己之長克己之短,同樣也是我們進步和成功的借鑑。


霜中菊1


這個問題要客觀看待。日本校園排球開展得比我們國家好是事實。我們是少體校排球體制,往往是孩子身高比之同齡人高很多了才由家長、老師舉薦或被從事專業體育工作的發掘出來才送到少體校開始排球技術訓練。我們跟日本同齡孩子從事排球訓練的起點就差得很遠。但是後發優勢顯然在我方,因為排球規則的修改,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東洋魔女‘’式的神話故事絕對不可能再發生,現代排球運動真正詮釋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宗旨:更快!更高!更強!先天不足後天補,但容易補得上的只能是技術而不會是身體(尤其是身高很難補得上),所以到了成年隊總是日本教練羨慕我們中國教練。當然問題我們也要正視,校園排球進入小學也許還不現實,但是進入中學應該沒問題吧!這樣,少體校選材面更廣、基礎更雄厚、起點也隨之提高就不再是奢望。專業隊可以更廣泛地選好苗子加以培育,各級國家隊也能從根本上改變技戰術水準。


睿府旗人


國情有很大不同。雖然排球噴子、嘴子多如牛毛,摸過排球的少,打過排球的人少之又少,至於排球人口和註冊運動員在總人口中乃鳳毛鱗角!

一說國家隊某人是天才或天賦甚高,便會遭到狂噴,雖然天才這概念需要定義再論才有意義。但是十幾億人中選出的20多人,鳳毛麟角,咋否認都軟弱無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