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大功率激光設備產業鏈開啟進口替代

本文來自國盛證券,原文標題為《通用機械:大功率激光設備產業鏈開啟進口替代》

效率精度優勢顯現,激光加工開啟工藝替代。激光加工屬於無接觸加工,可通過調節激光束的能量、移動速度等方式實現多種加工目的。在高硬度、高脆性、高熔點等特殊應用場景,激光加工的優勢更得到突出體現。目前,激光加工主要包括激光打標、激光切割、激光焊接等,由於其生產效率高、生產環境要求低、加工精度高等優勢,激光加工將會逐步取代傳統的等離子切割、火焰切割等工藝。特別在傳統金屬加工領域,除了傳統的金屬切削機床外,激光加工與傳統的衝床工藝在部分應用領域亦有所重疊,未來替代空間較大。

大功率激光設備國產化突破,性價比優勢凸顯開啟進口替代。光纖激光器是光纖激光設備的核心零部件和主要成本來源。2016年,本土激光器企業在低功率市場已佔85%,在中功率市場亦已佔比近60%,但在大功率市場的佔比尚不足10%。和2012年相比,2016年進口中低功率光纖激光器降價超50%,但高功率激光器價格穩中有升。伴隨著國產激光器主要企業如銳科激光等的持續技術突破和產品創新,國產大功率激光器已經逐步覆蓋了1000W-10KW功率範圍,並在向更高功率的應用突破。我們認為,國產大功率激光器正迎來進口替代的拐點,國產激光器的推出有望大幅降低激光設備原材料成本,對IPG等國際巨頭形成價格衝擊,從而降低下游應用成本,刺激下游應用需求快速提升,國產大功率激光設備行業有望複製中小功率激光設備的發展歷程,成為激光設備行業新的增長極。

對標國外巨頭,本土企業加速追趕。激光發生器領域,美國IPG仍是全球龍頭,公司近年來保持較高速增長,尤其是大功率連續波激光業務2017年達到8.67億美元,同比增長50%,但由於市場競爭激烈,IPG中小功率激光器整體增長緩慢;而IPG超過40%的業務來源於中國市場,客觀說明中國市場龐大的需求;激光加工設備領域,德國通快作為全球龍頭,2016年營業額超過30億歐元,但是公司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卻因為大族等本土企業的快速崛起而呈現下降趨勢。我們認為,隨著本土激光設備特別是大功率激光設備產業鏈的逐步完善,佔據市場、服務優勢的本土企業將加速追趕國外巨頭,重點關注銳科激光、大族激光、亞威股份等。

一、激光加工發展迅速,逐步取代傳統工藝

激光器基本工作原理與結構

光與物質會發生共振相互作用,這種相互作用中的受激輻射過程就是激光器的物理基礎。受激輻射的概念是由愛因斯坦於1917年提出,是指高能量的原子在輻射場的激勵下會向低能級躍遷並輻射出與輻射場光子性質一樣的光子。為了實現受激輻射,必須要通過泵浦對發光物質輸入能量造成原子內部的粒子數反轉。當高於閾值功率進行泵浦時,就會產生頻譜較窄的激光輸出。

大功率激光设备产业链开启进口替代

激光產生的基本條件可歸納為:形成粒子數反轉、提供光反饋、滿足激光振盪的閾值條件,因而激光器通常也是由三部分構成,即激光工作介質、泵浦源、光學諧振腔。激光工作介質是實現粒子數反轉併產生光的受激輻射放大作用的物質體系。泵浦源用來實現對光物質輸入能量以實現激勵。光學諧振腔可使腔內的光子有一致的頻率、相位和運行方向,從而使激光具有良好的方向性和相干性。而且,它可以很好地縮短工作物質的長度,還能通過改變諧振腔長度來調節所產生激光的模式(即選模),所以一般激光器都具有諧振腔。

大功率激光设备产业链开启进口替代

按照激光工作介質的不同,激光器可以分為光纖激光器、固體激光器(晶體,玻璃)、氣體激光器(原子氣體、離子氣體、分子氣體)、半導體和液體激光器等。光纖激光器是指主要利用摻稀土元素玻璃光纖作為增益介質,在泵浦光的作用下光纖內極易形成高功率密度,因此只需要加入正反饋迴路(構成諧振腔)便可形成激光振盪輸出。固體激光器是通過把能夠產生受激輻射作用的金屬離子摻入晶體或玻璃基質中構成發光中心而製成的。氣體激光器是指以氣體作為工作物質的激光器,利用氣體原子、離子或者分子的能級躍遷而產生激光,而自由電子激光器和其他激光器的基本原理略有不同,是通過週期性擺動磁場的高速電子束和光輻射場之間的相互作用,使電子的動能傳遞給光輻射而使其輻射強度增大。

大功率激光设备产业链开启进口替代

光纖激光器應用於激光加工優勢更明顯,將成為市場主流。光纖激光器結構小巧,性能穩定,工作效率高,工作壽命時間長且不易受外界干擾,易操作與維護,應用便捷,光纖激光器的輸出功率一般在0.5kw-20kw之間,可以廣泛應用於打孔,切割,醫療器械,激光通訊等行業。

氣體激光器(典型代表CO2激光器)光束質量好以及能長時間較穩定地連續工作,輸出功率一般在1kw-20kw之間,廣泛應用於材料加工、科學研究、檢測國防等方面。在材料加工領域,中小功率的光纖激光器對氣體激光器的市場衝擊最大。固體激光器體積大,易受到外界振動、溫度變化等因素干擾,穩定性差、難維護且維護成本高,但輸出峰值功率可以很高,光束質量好,性噪比高,脈衝峰值功率可高達109W,連續輸出功率(典型代表YAG激光器)的輸出功率一般在0.5kw-5kw之間。高功率峰值的固體激光器在軍事領域中有著獨特的應用,可以用於慣性約束激光聚變中。因此,隨著光纖激光器的技術越來越成熟,光纖激光器的連續輸出功率與峰值功率的指標不斷突破,市場上的價格越來趨於穩定,激光加工使用光纖激光器將成為未來主流趨勢。

大功率激光设备产业链开启进口替代

高功率應用場景多使用光纖激光器。光纖激光器與固體激光器相比,在工業加工的很多便利性,但由於其高功率的技術門檻較高,目前仍然存在一定的技術發展空間。光纖激光器與氣體激光器相比,最大的特點就是在工業應用中效率高且加工便捷性高,壽命時間長,在很多需應用高功率激光器的特殊應用領域中,一般都採用光纖激光器。而中低功率的激光器就可以按照實際需求採用氣體激光器或固體激光器。

激光器功率的高低並無固定區分,不同應用領域激光器有不同分類。對於激光加工應用場景,業界一般定義功率低於100W為低功率激光器,這種低功率光纖激光器的市場幾乎被國內廠商佔據;功率位於100W-1000W之間為中功率激光器,中功率光纖激光器的國產化率正快速提升,2016年國產中功率光纖激光器的滲透力已經達到58%;功率大於1000W為高功率激光器,由於技術研發瓶頸之高,原材料性能要求苛刻,此前高功率光纖激光器基本被美國IPG等公司佔據,也是目前國產化最為關鍵的領域。

大功率激光设备产业链开启进口替代

連續激光器多應用於切割加工,脈衝激光器多應用於打孔加工。按照激光器的運轉方式以及輸出信號的特徵,激光器可以分為連續激光器與脈衝激光器。脈衝是指隔一段相同時間發出信號(電波、機械波、光波等信號),因此影響脈衝特點的因素有相隔時間與發射信號的時間,按照這個可以繼續將脈衝區分為單次脈衝信號與重複脈衝信號。脈衝激光的峰值功率與平均功率是脈衝激光工業應用中非常注重的兩個指標。峰值功率是指單脈衝能量與脈衝寬度(通常是指激光功率維持在峰值功率一半之上所持續的時間的持續時間)的商;平均功率是指單脈衝能量與重複頻率的乘積(每秒鐘發射激光脈衝的次數)。連續激光是指激光泵浦源持續提供能量,長時間的產生激光輸出,從而得到連續激光。因為脈衝輸出的特徵,連續激光器更適用於連續工作的場景,比如激光切割,激光焊接等,而脈衝激光器利用其高峰值功率的特性多應用於激光打孔,激光快速成型等領域。

技術優勢突出,逐步替代傳統工藝激光

光束擁有高單色性,高相干性,高方向性以及高亮度(高功率)等性質特點,目前已經應用於各行各業。激光加工主要是指利用高能量激光束與物質的相互作用的特性,使得物質本身特性發生變化從而對材料(包括金屬與非金屬)進行切割、焊接、表面處理、精準打孔及微加工等。

大功率激光设备产业链开启进口替代

激光加工屬於無接觸加工,可通過調節激光束的能量、移動速度等方式實現多種加工目的。 在高硬度、高脆性、高熔點等傳統接觸式加工方式較難處理的特殊材料方面更能凸顯出激光 加工的巨大優勢。激光加工主要應用於激光打標、激光切割、激光焊接。由於其加工的生產 效率高,生產環境要求低,加工精度高等優勢,激光加工將會逐步取代傳統的等離子切割、 火焰切割和衝床等工藝。

產業鏈產值超過千億,大功率激光器步入高增長軌道

激光加工設備行業龐大且應用廣泛,從激光產業的產業鏈分佈可以看出,激光產業鏈主要包 括:上游主要是激光元器件以及激光器,國外主要的廠商有美國的 IPG 公司、英國的 SPI 公司,國內的主要有銳科股份、創鑫激光等;中游主要包含激光加工設備製造業,國外企業主 要有德國通快、日本 AMADA、意大利 PRIMA,國內的廠商主要有大族激光、華工科技、亞威股份、德龍激光;下游應用行業,主要包括激光加工在汽車、鋼鐵、船舶、航空航天、消費 電子、高端材料、半導體加工、機械製造、醫療美容、電子工業等行業中的應用。

激光器研發難度較大,上游設備 IPG 佔據過半。IPG 是全球光纖激光器的寡頭,2017 年全 球營業額 14.08 億美元,同年在中國的銷售額為 6.21 億美元,同比增長了 73.46%。而國內 光纖激光器的廠商銳科股份的市佔率為 12.10%,公司 2017 年的銷售額為 9.5 億元,淨利潤 為 2.77 億元;創鑫激光的市佔率僅次於銳科股份,為 10.30%,公司 2016 年的營業額為 4.24億元。

大功率激光设备产业链开启进口替代

激光加工設備逐步實現國產替代。激光加工主要應用於消費電子、半導體晶圓激光加工和鈑 材的大功率激光加工等領域。基於上游產業激光器的激光加工設備是下游激光加工應用的工 具,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激光加工設備廠商是德國通快,其銷售遍佈亞歐美。大族激光則是國 產激光加工設備的龍頭,近幾年市場份額快速提升。

大功率激光设备产业链开启进口替代大功率激光设备产业链开启进口替代

2017 年,我國激光產業鏈產值規模超過 1000 億元,位於中游的激光裝備佔比約 42%,比2016 年增加了 5 個百分點。上游核心激光元器件及激光器由於其技術的高門檻,國內市場長 期依賴國外進口,尤其是高功率的激光器,IPG 在國內的市場份額為 52.7%。中低功率激光 器國產化率已經超過 80%;中游激光製造裝備環節,國內涉及激光設備生產的企業較多,其中大族激光已是亞洲最大的激光設備生產製造商。

大功率激光设备产业链开启进口替代

2017 年,全球工業激光器市場規模超過 40 億美元,同比增長 25%,其中光纖激光器的市場 規模達到 20 億美元,同比增長超過 20%,大功率的激光設備迎來高速發展階段。

大功率激光设备产业链开启进口替代

在材料加工方面,工業激光器主要用於切割、打標、金屬精加工、金屬焊接等,其中切割和打標是最重要的兩個應用領域。據中國激光雜誌社統計,2017年國內激光加工市場(包含工業激光器及其附帶的系統)規模495億元,同比增長28.57%。2018年市場規模將達到600億元。

大功率激光设备产业链开启进口替代

性價比提升帶來材料加工工藝變革,替代空間較大

傳統加工工藝技術簡單、操作性易複製、價格便宜,主要包括機械加工、火焰加工、衝床加工以及化學腐蝕、等離子體加工等方法。但和激光加工相比,在效率、精度以及加工產品的美觀度方面存在劣勢。隨著國內上游核心元器件以及中高功率激光器的持續研發投入,國內企業的市場佔有份額逐步提升,銳科、創鑫激光、傑普特等國產廠商產品的推出,一定程度上衝擊了IPG在國內市場的壟斷地位。2015年以來,高功率激光器的價格持續下降,降低了企業端大功率激光加工設備的使用成本。2017年國產高功率激光器500臺,同比翻兩番,國產化率達到11%。

上游設備的成本逐步降低提升激光設備使用性價比,激發市場應用需求,技術替代和進口替代雙重紅利優勢凸顯。比如,在傳統金屬加工領域,主要設備為金屬切割機床與金屬成形機床。激光加工對傳統的金屬切割機床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主要是衝裁與切割方面的功能有所重疊,但是激光加工並不能完全取代轉塔衝床,主要是因為無法取代衝床所具備的成形功能。

金屬加工行業中,金屬切割機床的年產量以及年消費額都大於金屬成形機床,其中金屬切割機床包括車床、鑽鏜床、銑床、齒輪加工機床等。2017年中國金屬加工機床總消費299.7億美元,同比增長7.5%。其中,金屬切割機床消費額為184億美元,同比增長7.8%;金屬成形機床消費額為115.7億美元,同比增長7%,我們認為隨著激光加工設備成本、效率優勢的逐步顯現,持續的市場替代空間較大。

大功率激光设备产业链开启进口替代

二、接棒中低功率,大功率激光器開啟進口替代

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激光器明顯向著兩個方向發展,一類是以傳遞信息為目的的信息型激光器,主要使用在光纖通信方面,作為光纖通信的主要光源,主要是半導體激光器。另一類是以提高光功率為目的的功率型激光器,也就是能量激光方向,應用在激光加工、激光武器、激光矯視、美容等以能量使用為目的的地方。在材料加工領域,未來我國激光器市場結構變動主要體現在光纖激光器的工藝替代和進口替代兩個方面。

光纖激光器主導激光器行業發展

光纖激光器是指用摻稀土元素玻璃光纖作為增益介質的激光器,屬於固體激光器的一種,但因增益介質形狀特殊且具有典型的技術和產業優勢,行業中一般將其與固體激光器明確區分。

與其他激光器相比,光纖激光器擁有結構簡單、轉換效率高、光束質量好、維護成本低、散熱性能好等優點。隨著光纖激光技術的進一步成熟,其比較優勢將更為突出,未來幾年有望延續對傳統激光器的市場替代,在材料宏觀加工、微加工領域保持高增長,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而CO2激光器、YAG激光器等逐漸進入成熟期,產品創新相對有限,其市場份額將被光纖激光器擠佔。

大功率激光设备产业链开启进口替代

光纖激光器已成為金屬切割、焊接和標記等傳統工業製造領域的主流光源,並廣泛應用於醫療美容、航空航天和軍事應用等領域。2013年以來,全球光纖激光器市場規模逐年增長,從2013年的8.41億美元增長至2017年的20.39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24.78%。

大功率激光设备产业链开启进口替代

激光的應用領域中,小功率激光器主要應用於電子、陶瓷、玻璃、五金、紡織、汽車零部件等輕工業製造,而高功率激光器一般運用於鈑金加工、大型機械製造、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重型設備的製造。

大功率激光设备产业链开启进口替代

材料宏觀加工對激光輸出功率要求較高,一般在1kW以上。根據IndustrialLaserSolutions的統計數據,2016年材料宏觀加工市場總體規模達到14.92億美元,其中光纖激光器銷售收入6.53億美元,約佔整個材料宏觀加工市場的43.8%,2012-2016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7.0%。用於材料宏觀加工的激光器一般為高功率激光器,國內市場目前仍嚴重依賴進口,2016年進口依存度達90%以上。(注:不同機構統計口徑不一樣造成數據有所差異,主要關注增速指標)

大功率激光设备产业链开启进口替代

材料微加工是超精密製造的核心工藝,加工尺寸一般在幾微米到幾百微米,激光微加工具有非接觸、可控性高、熱影響區域小、高精密、高重複率、複雜零件形狀的柔性加工等優點,要求輸出激光具有更短的脈衝,輸出功率一般低於1kW。根據IndustrialLaserSolutions的統計數據,2016年材料微加工市場總體規模達到11.05億美元,其中光纖激光器銷售收入為3.86億美元,約佔整個材料微加工市場的35.0%,2012-2016年均複合增長率為36.4%。

用於打標/雕刻的激光器一般功率較低,光纖激光器、CO2激光器、固體激光器均可作為打標機激光源。相對CO2激光器、普通固體激光器優勢凸顯,在激光打標/雕刻的市場份額逐年增加。根據IndustrialLaserSolutions的統計數據,2016年激光打標/雕刻市場總體規模達到5.60億美元,其中光纖激光器銷售收入為2.65億美元,約佔整個打標/雕刻市場的47.4%,2012-2016年均複合增長率為7.2%。

大功率激光设备产业链开启进口替代

國產化進程促激光器價格明顯下降

2016年,本土激光器企業在低功率市場已佔絕對優勢,在中功率市場亦已佔比近60%,但在高功率市場的佔比尚不足10%,隨著本土激光器企業技術的不斷進步和行業經驗的逐步豐富,國產高功率激光器正迎來進口替代,有望複製中小功率激光器的歷史進程。光纖激光器是光纖激光設備的核心零部件和主要成本來源。國產激光器主要企業如銳科激光、創鑫激光等已成功研製出部分大功率光纖激光器,有望持續降低該類產品的國內售價,打破了國外壟斷。目前光纖激光器成本佔總激光設備的30-50%左右,大致來說,小功率激光器設備中激光器佔30%,中功率激光器設備中激光器佔約40%,大功率激光器設備中激光器佔約50%。

大功率激光设备产业链开启进口替代

事實上,10年之前,國內激光器市場還幾乎被國外公司壟斷,然而10年之後的今天,中國的低功率(<100W)光纖激光器市場已大多被國內廠商佔據。2016年,大族激光和武漢的華工科技、天琪激光、華俄激光、金運激光,蘇州的德龍激光等已替代國外廠商鎖定了85%的市場份額。中功率光纖激光器(≤1500W)市場國內廠商略勝一籌。高功率光纖激器(>1500W)領域由於性能、穩定性等方面和國際龍頭仍存在一定差距,市場依舊被國外廠商佔據,國產的高功率光纖激光器市場份額僅約佔8%。

大功率激光设备产业链开启进口替代

在大功率激光器領域,我國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一定差距。IPG早在2009年就已經研發出萬瓦級光纖激光器,領先於國內企業5年以上。現在,國內高功率激光器技術突破迅速,如銳科激光已經推出10000W連續光纖激光器,同時傑普特脈寬可調高功率激光器也實現量產,高功率光纖激光器核心件替代只是時間問題。我們判斷,未來3-5年,伴隨著大功率激光器國產化加速推進,大功率激光器的發展路徑有望複製前期中小功率激光器的歷史進程,即價格顯著下降——下游需求顯著提升——國產設備市佔率持續提升。

大功率激光设备产业链开启进口替代

三、借鑑國外巨頭髮展模式,國產替代勢在必得

高端激光製造主要分佈在歐美日,技術積累雄厚

1960年美國休斯實驗室的梅曼與蘭姆共同研製出紅寶石激光器發出694.3nm的紅色激光,這標誌著世上第一臺激光器的誕生。此後,美國陸續研製出應用於各行各業的各種性能的激光器,其研究技術極為突出,行業壟斷地位愈加明顯。近20年,隨著激光器技術的日漸成熟,激光器逐漸取代傳統工藝,成為工程製造業中無可或缺的技術和應用工具。因此,技術和市場的雙重機遇造就了美國IPG、德國通快、美國Coherent等激光器研發與製造的國際大公司。

1960年代,國內激光器的研發與製造技術在國際上處於較為領先的地位。我國第一臺紅寶石激光器誕生於1961年;我國第一臺He-N3激光器、第一臺摻釹玻璃激光器、第一臺GaAs同質結半導體激光器誕生於1963年,由鄧錫銘、幹福熹、王守武等科學家研發;我國第一臺CO2激光器誕生於1965年,由王潤文等科學家研發。由於歷史緣故,國產激光器的發展未能抓住黃金髮展期,以致國產激光器的發展相對落後,但隨著近些年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市場需求的增加,國內激光器的廠商如雨後春筍一樣不斷湧現,以大族激光、銳科、亞威等具有代表性的國內企業逐漸打破國外廠商的技術壟斷,不斷獨立自主研發生產製造出各種性能的激光器,也因此市場佔有份額不斷增加。

美國IPG:全球光纖激光器寡頭

公司成立於1990年,總部位於美國馬薩諸塞州,是全球最大的光纖激光器製造商。2006年在納斯達克上市。IPG公司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不斷整合光纖激光器產業全產業鏈,目前已是全球激光器領域的絕對龍頭。公司產品線豐富,涵蓋高、中、低功率光纖激光器及放大器。公司2017年實現營收14.1億美元,同比增長40%。其中大功率連續波激光業務從5.78億美元增長至8.67億美元,同比增長50%,貢獻了最多的增長。大功率激光器的快速增長的背後是激光器在傳統行業滲透率的快速提升。公司2017年實現扣非歸母淨利潤3.48億美元,同比增長33.3%。

大功率激光设备产业链开启进口替代

多年來,IPG憑藉其光纖激光器等先進技術,一直保持著較高的盈利能力。毛利率多年保持在55%左右,淨利率保持在26%左右。

大功率激光设备产业链开启进口替代

中國是IPG收入的最大來源,2017年IPG全球營業額近14.09億美元,在中國銷售額為6.21億美元,同比增長73.46%,佔IPG集團當年營收的44%,遠高於第二名美國的12%。IPG在國內激光器的銷售不斷增長且佔IPG全球銷售額的比重不斷增加,側面說明了國內激光加工行業的需求旺盛。

大功率激光设备产业链开启进口替代

德國通快:工業生產機床和激光領域的世界領導企業

公司成立於1923年,之後40年間重點發展數控機床系統。1979年進入激光器領域。20世紀90年代後,公司為完善激光領域的佈局,先後推出了二維激光切割機、三維激光切割機、激光切管機和激光焊接機等產品,同時向激光產業鏈上游方向推出碟片式激光器、半導體激光器、光纖激光器等,降低了核心零部件的採購成本。截至2016年底,通快集團生產基地遍佈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奧地利、瑞士、波蘭、捷克、美國、墨西哥、中國和日本等地。

目前,通快是全球最大的激光及激光設備供應商。2016年,通快實現營收31.11億歐元,同比增長10.78%。新簽訂單34億歐元、同比增長21.1%。實現淨利潤2.62億歐元,同比增長11.27%。

大功率激光设备产业链开启进口替代

從營收來源來看,德國是通快公司的第一大收入來源國,佔比超20%,其次是美國、中國、韓國等。2016年通快在中國的銷售額達4.04億歐元。營業額不斷增加,但是在中國的銷售額佔比卻不斷下降,這主是因為國內以大族激光為代表的企業的崛起,國產設備已經陸續實現替代。

大功率激光设备产业链开启进口替代

四、本土產業鏈崛起,替代趨勢明確

大功率激光设备产业链开启进口替代

銳科激光:國內光纖激光器龍頭

公司成立於2007年,是國內第一家專門從事光纖激光器及核心器件研發並實現規模化生產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017年3月,公司收購了光纖研發與生產廠商武漢睿芯特種光纖有限責任公司85%股權,睿芯光纖擁有自主研發生產多款特種光纖的能力。收購睿芯光纖使得銳科股份實現關鍵原材料的自產,完善了自產元器件和材料的產業佈局,進一步實現了光纖激光器上游產業鏈的垂直整合。2018年4月17日,銳科股份IPO獲證監會通過,即將登陸深交所創業板。

大功率激光设备产业链开启进口替代

科研實力突出,產品種類豐富。截至2017年底,公司共有205名技術研發人員,佔公司總人數的24.29%。公司副董事長兼總工程師閆大鵬、董事兼副總經理李成、副總經理兼董事會秘書盧昆忠3名高層次人才入選國家“千人計劃”,3人均為光纖激光器及核心器件等領域的領軍人才。經過多年的自主研發和創新,公司開發出一系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技術,目前擁有專利108項,其中境內發明專利24項,境內實用新型專利68項,境內外觀設計專利15項,境外專利1項,軟件著作權7項。

大功率激光设备产业链开启进口替代

公司先後研製出我國第一臺25W脈衝光纖激光器產品,第一臺100W、1000W、4000W、6000W和10000W連續光纖激光器產品並形成批量化生產,技術研發實力在國內同行業中保持領先水平。公司已經完成或正在進行多項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將進一步開發光纖激光器核心技術,持續推出新產品。公司主要產品為脈衝光纖激光器、連續光纖激光器兩大系列,均為自主研發,設計水平、產品質量與性能整體處於行業先進水平,產品線豐富齊全,包括10W至200W的脈衝光纖激光器和10W至10000W的連續光纖激光器。2016年,公司上線自主研製生產的直接半導體激光器,豐富了產品線。

市場景氣度高,營收穩定增長。受益於國內光纖激光器製造的龐大市場需求加上公司持續不斷的科研投入,公司在近三年營收實現連續的穩定增長,CAGR高達74%。2017年公司實現營收9.52億元,同比增長82.01%。

大功率激光设备产业链开启进口替代

公司核心競爭力突出,淨利潤穩定增長。淨利潤穩定增長。2016-2017年度,受益於下游行業需求的大幅提升,同時公司研發實力不斷增強,核心元器件自制比例不斷提高,公司的生產成本得以降低。公司期間費用率同步降低,使得總支出成本降低,歸母淨利潤出現較大幅度增長。2016年公司淨利潤率為16.89%,2017年公司淨利潤率為29.37%。

大功率激光设备产业链开启进口替代

大族激光:亞洲最大的精密激光加工企業

1999年,大族激光創立於中國深圳,2004年A股上市。經過20餘年的發展,大族激光如今成長為亞洲最大、世界排名前三的工業激光加工設備生產商。公司業務包括研發、生產、銷售激光標記、切割、焊接設備、PCB專用設備、機器人、自動化設備及為上述業務配套的系統解決方案。公司產品涉及電子電路、集成電路、儀器儀表、計算機制造、手機通訊、汽車配件、精密器械、建築建材、服裝服飾、城市燈光、金銀首飾、工藝禮品等多種行業。

在行業中,大族激光具有絕對領先的競爭力,在技術設備、產品性價比、定製能力、銷售服務網絡、客戶關係、響應速度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公司經過多年發展沉澱了三萬個規模以上的工業客戶,具有強大的客戶資源優勢。紫外劃片機出貨量市佔率90%以上,成為行業標杆產品。

受益於消費電子升級以及激光加工替代傳統加工技術所帶來的下游激光加工應用市場的巨大需求,大族激光近5年營業收入實現不斷增長。2017年營業收入為115.60億元,同比增長66%,其中激光及自動化配套設備實現收入93.19億元,同比增長81%。公司實現歸母淨利潤16.65億元,同比增長121%。

大功率激光设备产业链开启进口替代

公司主營業務由小功率激光設備、大功率激光設備、激光製版及印刷裝備、數控裝備及LED設備構成。其中小功率激光設備在各業務中毛利率最高,其佔比從2013年的39.30%提高至2016年的53.02%,抬升了公司整體毛利率。大功率激光設備業務收入佔比也在逐步升高,由2013年的17.19%上升至2016年的20.97%。

大功率激光设备产业链开启进口替代

公司持續加大研發力度,2017年研發支出8.5億元,同比增長45%,佔營業收入比例7.36%。公司核心激光器研發成果顯著,自主研發的Draco系列皮秒激光器實現規模銷售,作為新一代核心光源打破國外壟斷;自主研發的DracoTM系列紫外激光器採用模塊化設計實現不同功率、頻率、脈寬的多參量輸出,實現客戶需求快速響應,滿足不同行業的需求。公司核心原材料得以自產,降低了公司的採購成本。

大功率激光设备产业链开启进口替代

亞威股份:國內稀缺板材領域激光加工上市公司

公司成立於2000年,2011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是成形機床國內領先企業,目前主營業務由數控金屬板材成形機床、激光加工設備和系統集成業務三部分構成。在成形機床領域積累的多年經驗和客戶渠道幫助公司迅速切入激光領域並獲得優質客戶。

近年來公司頻頻收購激光領域相關標的,佈局激光產業鏈。相關標的,佈局激光產業鏈。2015年公司收購創科源100%股權,經過近三年的整合,2018年三維激光切割業務將進入業績全面釋放期。2017年公司參股半導體晶圓切割公司鐳明激光近20%的股權,佈局以超快激光為核心的精密加工領域。公司激光業務快速發展,正從激光產業鏈第二梯隊向第一梯隊跨越。

大功率激光设备产业链开启进口替代

激光業務快速成長,逐步替代傳統機床業務。公司很早就開始採用二氧化碳激光器,但受制於光路複雜,成長較慢。近年來公司轉而採用光纖激光器,成長較為迅速。2017年以來,公司新開拓的激光業務包括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激光熔覆和增材製造,大功率激光切割業務快速發展。2017年,公司激光業務首次在年度報表中單獨列示,當年實現營收3.73億元,同比增長49%,收入佔比達到26%。

大功率激光设备产业链开启进口替代

亞威股份通過自主研發和外延併購,已掌握平面激光切割、三維激光切割、激光焊接熔覆等關鍵核心技術,具備提供多種激光加工設備能力。公司定位高端,優先建立高端品牌形象。公司在激光領域最大的競爭優勢來自於其傳統業務和激光業務在客戶上的高度重疊,我們看好公司大功率激光設備未來發展前景。

五、風險提示

宏觀經濟增速不及預期,中低功率激光器市場競爭加劇,高功率激光器研發不及預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