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美國國務院為何要在此時發佈《克里米亞宣言》,這背後有怎樣的考量?

神祟者


今年是美國中期選舉年,不僅關乎共和黨能否繼續掌控國會,也關乎特朗普能否在餘下的任期內順利施政,同時還影響到特朗普能否在換屆時繼續連任。大選勝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確保共和黨贏得中期大選,這就要求特朗普必須交出一份讓美國民眾滿意的成績單。貿易是特朗普急於表現的一個地方。除此之外,對朝,對俄關係以及伊朗核問題等重大國際焦點事件亦是特朗普渴望有所建樹的另一個地方。美朝首腦歷史性會晤為美朝兩國關係和半島無核化邁出關鍵性的一步,不管未來結果如何至少目前看來是成功的,是特朗普外交上的一大突破。隨著美朝關係的改善,讓特朗普更有信心改善美俄關係。於是“雙普會”成為特朗普為中期選舉打響的又一槍。令特朗普始料不及的是美國國內的反應。民主黨炮轟其“叛國”,共和黨發出尖銳的批評聲,稱其“丟人”、“軟弱”,包括美國民眾和媒體也是罵聲一片。“雙普會”後的炮轟聲讓特朗普有所意識到自己低估了美國內的反俄情緒。尤其在當下“通俄門”高燒不退的敏感期。赫爾辛基的發佈會上特朗普儘管還在為俄羅斯辯護,聲稱,俄羅斯沒有干預2016年的美國大選。然而一回到美國,在面對美國媒體時,他又馬上改口,表示完全信任美國的情報機構,沒有理由斷定不是俄羅斯干擾的美國大選。這種前後說法不一致的變化說明特朗普的立場 出現搖擺。推遲邀請普京秋季訪美的決定則意味著特朗普向現實妥協。《克里米亞宣言》也是特朗普的宣言,是特朗普向美國政界和社會表明自己對俄羅斯的強硬立場一如既往。


出臺《克里米亞宣言》並不表示特朗普已經放棄尋求同俄羅斯改善關係。這只是特朗普迫於國內的壓力。事實上,特朗普也沒有堵死邀請普京的訪美之路。特朗普表示,與普京會晤應該在涉俄“政治迫害”行為結束之後舉行。這裡特朗普把“通俄門”說成是對自己的政治迫害。那為什麼民主黨要緊抓著“通俄門”向特朗普發難?目的還不是為了能在大選中翻身。可見阻礙“雙普會”的不是“通俄門”而是中期大選。《克里米亞宣言》只是“雙普會”道路上的一段插曲。現實中,赫爾辛基的會晤並沒能將美俄關係帶出低谷。那麼也就不存在《克里米亞宣言》再度將美俄關係推入冰點的說法。




























































































































































貝貝和豆豆的視野


總以為"普特會"將成為改善美俄關係的轉折點,可特朗普近期關於俄羅斯的言論及行為給我們上了很好的一課:國與國之間,沒有朋友只有利益!

據俄新社報道,本月25號美國高調發布一份《克里米亞宣言》,該宣言的主旨就是告訴全世界,尤其是俄羅斯,美國現在以及將來都不會承認克里米亞是俄羅斯一部分!

而就在當天美方發佈《克里米亞宣言》後不久,國務卿蓬佩奧隨即又表示:特朗普政府仍將繼續履行對俄羅斯的制裁計劃!而且是俄羅斯一天不歸還克里米亞,美國的對俄製裁就一天不解除。可謂是態度強硬,目的明確。

相比烏克蘭對於美國《克里米亞宣言》的喜聞樂見,俄羅斯則惱火不已。俄各界除了批評美國"狗拿耗子多管閒事"以外,還不忘舉例打臉特朗普。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洛娃就說:"《伊核協議》和《巴黎氣候協定》哪一個不是美國的官方政策?可結果呢?美國還不是中途退出!如此一來你就知道《克里米亞宣言》的可信度了。"

那麼,美國為何會在"普特會"結束後沒多久給原本有望在關係上迎來的轉機潑冷水呢?可能的原因有兩點:

第一: 普特會是一次並不怎麼愉快、實質性不強的會晤!雖然乍看之下是一次歷史性的會晤,但特朗普和普京在許多問題上並沒有達成滿意的共識!就像國務卿蓬佩奧25號所言,普特會的主要議題還是針對敘利亞問題(等於啥都沒談)。

既然會談也無法有實質性的進展,那依照特朗普的性格:既然談不攏又打不起,那就只有維持原樣了!

第二: 美國國內的反俄勢力從中做梗!好不容易掀起了"通俄門"的波瀾,眼看就要被"普特會"給壓制下去。這絕對不符合反俄勢力的利益,於是通過施壓特朗普政府從而阻礙"美俄春天"的到來。

其實從世界格局的角度出發,美俄"拉起小手唱起歌"並不見得是一件好事!這就好比封建帝制中的權術之道,皇帝要想穩固自己的統治,就絕不能讓玉階下的大臣們擰成一股繩……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此舉完全是共和黨在為特朗普因為在“特普會”上的妄言擦屁股。

當特朗普在貿易問題發難的時候,需要通過拉攏俄羅斯緩和對俄關係達到“隔山打牛”的戰略目的,所以才會選擇投機性的同普京進行見面,雙方儘管根本性問題沒有談攏,但是達成了緩和的效果。可能是有點居功自傲,他在發佈會上損了美國情報機關一通。

但這正好被他在國內的政治對手抓了把柄,經過對媒體的引導成功的引到了“通俄”的問題上來,所以頓時美國國內就炸了鍋。眾所周知美國人是最忌諱“通俄”的,特朗普得意忘形的此舉不但被政治對手利用,而且使共和黨內部也出現了鬆動,這可不是個好兆。

於是洗地文反俄的《克里米亞宣言》應運而生,鑑於11月份將會進行國會中期選舉,目前共和與民主黨雙方爭奪十分激烈,而8月份美國國會又休會一月,如果任由不利於共和黨的“通俄”問題發酵勢必影響選舉,所以這份宣言搶在被參議院叫去問詢之前發表了出來,因為主動點總比被動要好得多。

如果說考量,除了洗地以外那就就是安慰東歐,在目前北約東擴的情況下,如果作為西方世界老大的美國示弱了,則勢必會影響到同東歐國家目前較為良好的合作關係,從而影響北約在東歐為遏制俄羅斯而進行的佈局。


馬克觀察


美國的傳統政治精英們有點慌,特朗普從未上任時,就有他的一個政治構想,這個構想中有個重要的內容就是“聯俄”。

“聯俄”的目的是什麼?因為當下的俄羅斯己不是一個政治大國,不是個經濟大國,也不再是個科技大國。能對美國形成威脅的,只有軍事,或者更直接的說,是個核武大國。這個結果,是把俄羅斯逼急了,會與美國同歸於盡,這是美國無論如何不能接受的,美國目前擁有的再先進的防導系統,也無法保護美國這個結果不會發生。那這樣,為什麼不搞好,至少是緩和與俄羅斯的關係,集中力量去對付當下美國最重要的戰略對手?

可是傳統美國政客,長時間在世界扮演的是推進“民主,自由,人權”的“天使”。天使要想讓世界人民崇拜,則必須不斷的與“魔鬼”戰鬥,作鬥爭。而這個“魔鬼”,自二戰後一直是由前蘇聯和普金接手後的俄羅斯來扮演的。這時,特朗普卻要與“魔鬼”聯手,或者搞好關係,這是對美國幾十年的“價值觀”的顛覆,對世界形象的顛覆,是把美國曆屆總統的臉摁在地上踩,是“天使”的墮落,讓美國的政治精英情何以堪?

在特朗普意外當選之初,美國政客們就知道特朗普的想法,馬上就造出一個“通俄門”限住特朗普的手腳。卻沒想到,特朗普務實的“美國優先”,讓美國經濟表現越來越耀眼。撕掉偽善面具的美國,依然讓一個個盟友屈服於美國淫威之下,並沒有影響美國第一的地位。特朗普的總統地位越來越穩固,而特朗普是個“軸”人,認定的事一定就要去做,特普會後又邀請普金訪美,再不出來阻止,政客們最不願看到的結果就要變成現實了。所以,會動用一切手段來阻擋,這才有了“克里米亞宣言”。這個宣言年年有,只是在特普會後,會更刺眼而已。





淨月暖陽


美國國務院發佈的《克里米亞宣言》典型是找俄羅斯的不愉快的,這個宣言的大致內容就是“俄羅斯企圖吞併克里米亞地區違反國際間的基本原則(國際法),即是任何國家都不能用武力改變他國邊界的行為,美國是不會承認俄羅斯對克里米亞地區的控制。”做後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重申“俄羅斯不交出克里米亞地區的控制權給烏克蘭,美國就不會解除對俄羅斯的經濟封鎖”。

不過美國國務院這個《克里米亞宣言》的確扎到俄羅斯的核心利益了,想一想俄羅斯為了克里米亞半島忍受數年的西方國家的經濟制裁,經濟衰退的厲害,國內民生出現很大的問題,可算是下了血本。現在美國來這一手無非是在糟糕的俄羅斯經濟上撒鹽,也刺痛了俄羅斯政府,因此俄羅斯駐美大使館開始回懟《克里米亞宣言》,說“美國先承認科索沃是塞爾維亞的一部分,再來談克里米亞歸屬問題”。

雖然回懟的很犀利,意思就是說“美國你別裝什麼聖人了,科索沃戰爭就是你們美國為首的北約挑起的,硬生生把科索沃從塞爾維亞共和國分裂出去,不一樣是違反國際基本原則,有什麼資格來指責俄羅斯”,但俄羅斯卻無力改變什麼,畢竟俄羅斯如今能大的牌已經不多了。

而美國國務院在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會晤後,就發佈《克里米亞宣言》其實有兩點考慮。

其一是洗白。

這幾個月來,特別是美國不亦樂乎的與世界各國打貿易戰,如歐盟、加拿大等國,加上對伊朗石油禁運活動,美國總統特朗普對於之前關係很緊張的俄羅斯反而很積極,一直想要與俄羅斯總統普京談一談人生,不過也被俄羅斯政府拒絕好幾次,最後終於在7月16日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好好暢談近兩個小時的人生。

目的很明確,無非想要在其他國際事務上取得俄羅斯的支持,但為此特朗普下本不少,又是宣稱要拉俄羅斯再次進入八國集團(G8);又是坑小弟烏克蘭,說克里米亞地區是俄羅斯的,因為上面住的都是俄羅斯人。然而做的卻是有點過頭了,西方國家陣營對美國有點離心離德,必須扭轉這個局勢,隨著美國與歐盟達成貿易協定,美國開始有恃無恐,開始強行洗白,陰俄羅斯了一把,來樹立自己西方國家老大形象。

其二是化解特朗普的“通俄門”影響。

特朗普上臺一直不是美國主流精英想要看到的,加上特朗普家族與前蘇聯以及現在俄羅斯有很緊密的經濟聯繫,被美國主流精英逮到一通黑。特朗普這段時間對俄羅斯事務那麼積極,又被美國各界精英們拿出“通俄門”話題進行攻擊。所以特朗普要祭出《克里米亞宣言》的大招,來化解特朗普“通俄門”帶來的負面影響。

以上就是“大正”對於該問題的看法,歡迎評論交流,加關注!


大正看世界



很簡單,俄羅斯必須是敵人!這一點不由老川普“胡來”,也不由俄羅斯人說了算。特朗普政府在被保守派的一頓修理後,很“識時務”的上“正路了”。但苦於對俄打壓已經黔驢技窮,就180度原地調頭把這克里米亞問題機制化也能噁心俄羅斯一把,表明立場——美俄是永久的敵人!

如果把這件事跟美歐貿易問題達成和解聯繫起來看,問題的背景就明朗了,美國務院發佈這份《克里米亞宣言》有什麼考慮?就是美俄關係不可和解,美國需要這個“敵人”。昨天美歐之間的貿易問題孤立的看是特朗普政府的貿易戰改變了策略,今天這份《克里米亞宣言》的發佈證明,特朗普不是向歐盟投降,而是向美國保守派投降了。



短短十幾天前,特朗普總統曾承認克里米亞主權屬俄羅斯,想以此做為禮物送給普京為緩解美俄關係,結果被保守派圍毆弄得狗血噴頭,鼻青臉腫,無耐自己啪啪打臉,馬上改嘴。昨天就與歐盟達成和解,今天又發佈這個宣言。看來所有的一切都應該與保守派的主張有關,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也是在美國與特朗普總統達成的和解,就有理由相信容克與美國保守派勢力必有互動,那麼歐美和解是誰主動就不免讓人懷疑了。


如果真象老鐵所料,那麼,美國的對外策略就又回到以其傳統對手為主攻目標上來——俄羅斯和兩桶油,而對其傳統盟友的會改以拉為主,至少在當前美國與其盟友之外對手的貿易戰階段如此,反正美歐自貿協議(或是早先的跨大西洋夥伴貿易協定)由於技術事繁多,要談成也非一日之功,沒有十年八載無法完成,倒不如暫且擱置,聯歐制裁打壓美國的兩大主要對手,這大概就是美國保守派與特朗普政府的最新共識了。

聯歐能否成功,老鐵認為成的可能性不大,歐盟怎麼說對美以經獲得了一些主動,接下來他們的立場可以判斷會是騎牆,在這場較量中它想兩邊取利,撈取最大好處。但他們很可能會高興太早,在美國當今國情狀態下,一旦美國與其對手這場較量塵埃落定,美國人騰出手來,美歐自貿協定談判進入技術性磋商階段,美國優先的政策必然擺在談判桌上。美元收割他們經濟的霸權地位只會增強而不會削弱,屆時美國與其一對一,失去支持與協作的他們叫天不應叫地不靈,有他們哭的。

至於那個《克里米亞宣言》對俄羅斯來說,屁都不是,它只代表美國對待俄羅斯的一種立場態度,這次歐盟不可能再受美國的脅迫當炮灰,跟俄羅斯死磕。失去了歐這個炮灰,美國人拿俄羅斯沒有任何辦法,在奧巴馬時代美俄的較量已經說明了一切。

只有兩桶油國家看來得必須打起精神,在2025、一帶一路戰略上小心應對,以更得力的手段應對挑戰,在服貿領域打它的七寸,砍掉它那顆獲利最豐的蛇頭!徹底打服它打怕它應該絕對沒問題的,最後獲勝的必是兩桶油國家無疑。而俄羅斯這個“敵人”的角色也必須繼續演下去,天命使然!


鐵嶺鋒


美國發布《克里米亞宣言》,不是背後的考量,而是當面鑼對面鼓赤裸裸的對俄羅斯的威脅。

本來大家感覺一會特朗普祝賀普京大選獲勝,一會邀請俄羅斯加入G7,一會希望與普京會晤,一會又邀請普京訪問華盛頓,一會說金秋訪美。一會又爆出邀請普京到美國度假。

其實,所以些一些做法說法,無不是美國特朗普總統釋放的煙霧彈。因為私下增加的枝節,並沒有改變美國發動北約圍堵制裁俄羅斯的目的。

第一,特朗普總統借用雙面間諜中毒案,發動26個國家驅逐俄羅斯外交官150人。

第二,在俄羅斯大選期間,支持所謂的俄羅斯“民主人士反腐鬥士”那瓦西,在俄羅斯履行大規模的遊行示威活動,支持那瓦西破壞選舉法。使得俄羅斯的局勢一度混亂。

第三,發動空襲敘利亞政府軍的戰爭,迫使俄羅斯分散精力。試圖把俄羅斯用戰爭方式拖垮經濟。

第四,七國會議峰會時間特朗普遭受其他六國的圍攻,特朗普抬出邀請俄羅斯加入的言論,為自己解套。

第五,在普京大選期間,宣佈普京身邊俄羅斯210名正商高管,是美國打壓的對象。赤刻大橋通車,美國發表公開聲明反對。聲稱破壞了黑海航行的船隻。


第六,特朗普北約峰會期間,怒懟德國總理默克爾,稱德國是俄羅斯的俘虜。揚言打壓與俄羅斯簽訂北溪2號合同的公司。在雙普會開始前美國國會公開俄羅斯12名軍人干涉美國2016年大選並宣佈逮捕。在雙普會時間,美國司法部逮捕俄羅斯特工布蒂娜。雙普會後,特朗普回到美國有說,沒有證據證明,俄羅斯沒有干涉美國大選。

其實,一切都是浮雲。“一陰一陽為之道!”美國就是用軟硬兼施的兩手,把俄羅斯玩弄於股掌之間。不論特朗普怎麼表演,都無法掩蓋美國圍堵制裁俄羅斯越來越緊的事實。


錦繡中華一捧土


什麼叫“背後考量”?美國一直是公開的考量!因為,戰略較量從來就是玩兩手平衡!

美國特朗普政府在基辛格的推動下,全面改善與緩和同俄羅斯的緊張關係,不但實現了美俄兩國領導人的赫爾辛基會晤,近日美俄還公開表態互訪對方的首都。此外,特朗普在許多場合表示對普京的尊重與親近,甚至因此被美國稱為“賣國者”。與此同時,美國與俄羅斯在敘利亞問題、伊朗核問題與朝鮮半島問題上多有協同。因此,美俄的關係表面上看來那是一個趨好。


然而,美國的核心戰略,也就是核心的利益就是扼制俄羅斯的全球復興。為此,美國在北約東擴問題,尤其是在烏克蘭問題上絲毫不見讓步,也不可能讓步。因此,發表克里米亞宣言就是告訴俄羅斯:就看兩國關係緩和了,但你的根本我們沒有忘記。烏克蘭既然死心塌地地跟美國歐洲,那麼美國與歐洲當然要為烏克蘭站臺,尤其是在克里米亞問題上,美國與歐洲至少要在表面與態度上支持烏克蘭,否則東歐各國怎麼會願意跟著美國與歐洲跑呢?


邱永崢


美國國務院在7月25日宣佈的所謂《克里米亞宣言》,基本上是對美國政府在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以來一貫主張的重申與再次強調,其立場並沒有太多新意。只是在這個時間節點上再次重申,的確存在著特朗普政府的一些政治考量。

首先,在特朗普與普京在赫爾辛基會晤之後,美國國內兩黨傳統政治精英都表達了極大的反對意見,要求特朗普政府在對俄政策上嚴守分際,對關鍵議題再次進行立場表達。而也是迫於這種壓力,國務卿蓬佩奧在前往國會、面對建制派政治人物之前,再次明確特朗普政府在克里米亞問題上原本就沒有變化的立場,基本上也是為自己解套、減壓,減少爭議。

第二,特朗普與普京會晤之後,美國政壇上再次出現了支持所謂“通俄門”調查的聲浪,給原本就進入“雞肋時間”的特別檢察官米勒的調查戲劇性地增加了新的動能。甚至最近,關於只是圍繞所謂“封口費醜聞”而進行的針對特朗普私人律師科恩的調查,似乎也捲入了所謂“通俄”的因素:科恩指特朗普清楚其團隊與俄羅斯方面溝通、向俄羅斯方面索取希拉里的黑材料。這一進展顯然是對特朗普不利的,甚至有繼續發酵的可能性。在這個狀態下,特朗普政府當然應該在關鍵議題上再次明確清晰立場,與俄羅斯拉開距離。

第三,明確在克里米亞問題上的立場的時間點,也是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訪美的節點。在歐盟、歐洲面前,美國再次就歐洲極度關切的烏克蘭、克里米亞等問題明確表達一貫立場,也算是對歐洲盟友一個交代,一定程度上也為特朗普與容克的進一步溝通、甚至深入達成某些共識創造了一個良好的起點。

第四,雖然特朗普和普京都似乎希望進一步會晤溝通,但目前看因為美國國內壓力未必能再短期內實現。目前特朗普政府宣佈放棄了年內邀請普京訪美的計劃,而莫斯科卻馬上釋放出計劃邀請特朗普訪俄的信號。這就意味著,兩國領導人還是希望衝破一些障礙、繼續溝通會晤。但不可否認的是,即便再次會晤,克里米亞等問題也很難通過妥協得到解決。換言之,美俄之間的互動即便密切起來,其效果或者能夠化解的問題都一定是有限的。而特朗普政府重申克里米亞問題上的主張,其實也算是給莫斯科施壓,希望讓莫斯科在其他議題上作出讓步,來換取特朗普政府的態度換軟化。

所以,這樣看,這份重申長期一貫立場的宣言,觀眾很多,包括美國國內建制派、歐洲、俄羅斯等各方。只是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自己的哈姆雷特,不同方也自然會有不同的解讀。


刁大明


對於特朗普治下的美國,以“美國優先”為準繩,任何動作與舉動,都是可以理解的!

1.之前就分析過,即使特朗普想跟普京“好好談”,也要面的國內政黨派別民主黨、共和黨內部建制派的鬥爭,所以“赫爾辛基特普會”尤其是“關門一對一密談”估計很多兩個人達成的共識難以落實。

2.因為“通俄門”事件調查,美國確認推遲之前特朗普的邀約——舉行第二次“特普會”。現在又開始,國務卿蓬佩奧直接簽署了《克里米亞宣言》,實在是“打臉”特朗普,而敘利亞戰局又讓美國不可能直接跟俄羅斯完全“物理隔絕”。

3.英武認為:此刻退出《克里米亞宣言》可以看作是美國在無法實現美俄正常化之後,只能在圍繞敘利亞戰局中的博弈方面,主動出擊。尤其是近期以色列在敘境內的最新行動,完全符合以色列作為美國“打手”本色。

4.美國在面對俄羅斯的時候,無法得到更多的便宜,只能繼續推進對俄羅斯的制裁。所以,即使特朗普個人有很多跟俄羅斯走到一起的意願,但俄美結構性矛盾,讓特朗普的各種企圖,都是徒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