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1 他才高德正,与父亲同为大唐宰相,遭冤而死近百年后,获至高哀荣

在古代的官僚体系里,宰相,几乎是每一个从政者都万分渴慕的官职了。当上了宰相,既能享受位极人臣的感觉,还耀祖又光宗。

唐朝时,有一位名叫刘景先的宰相,出身名门,且才高德正。本来,生逢盛世大唐,又身居高位的他,拥有足够大的舞台来尽情发挥卓越才干造福天下,然而,却不幸被卷进了历史的漩涡里,最终蒙冤而死。

他才高德正,与父亲同为大唐宰相,遭冤而死近百年后,获至高哀荣

刘景先

刘景先的家族,在大唐早年,是数一数二的名门望族,除了刘景先,他的父亲刘祥道,也是高宗年间的宰相。而他的爷爷刘林甫,更是早在唐高祖时候就当上了中书侍郎。李世民登基后,又做起了吏部侍郎,其实,他的职务已经是相当于丞相了,只不过没有丞相的名号而已。

这祖孙三代人在史书的记录中,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才干过人”,在这种家族里成长起来的刘景先,还应了那句古语——青出蓝而更胜于蓝。

父亲去世后,刘景先很快以德才俱佳的干吏形象走进了高宗的视野。“帝以其方直,尊惮之。”高宗既欣赏他的才华,又看重他的廉正,把他拜为丞相,视作心腹,在病重不起时,还托付他和裴炎、郭正这三个他最信任的重臣辅助太子监国。

他才高德正,与父亲同为大唐宰相,遭冤而死近百年后,获至高哀荣

唐高宗李治

很快,高宗驾崩了,683年12月,中宗继位。但中宗李显因为意图掌权,遭到母亲的不满,很快就被废掉了,之后武则天改让李旦当了皇帝,实际的朝政则由自己掌握。

这种情况下,李敬业在684年9月发动了大规模的叛乱,叛军们打出的旗号就是“重树皇权”,明摆着就是剑指太后武则天。于是,裴炎劝谏武则天把朝政大权还到李旦手里,认为这样,叛乱就会自然平息了。

武则天没有听,转身把裴炎下狱了,罪名就是“谋反”。裴炎被丢进了大牢后,朝中很多刚直的大臣都为他求情,其中最出劲的两个人就是刘景先和胡元范。

他才高德正,与父亲同为大唐宰相,遭冤而死近百年后,获至高哀荣

武则天

结果,这两个人一求情,把自己也给搭进去了,跟着也被逮捕入狱。不过,刘景先的结局比裴炎好点,裴炎是一个月后就被砍头了,刘景先则是被从京城一路贬到了江西吉州,等于是流放了。

吉州就吉州吧,从庙堂一下子落入了江湖,好歹,还留了条命。就在这里做个芝麻小官吧,好好干也能造福一方。然而,刘景先想得还是太“美”了。

因为没过几年,他就和当时许多让武则天不放心的大臣们一样,落到了她手下那些最善于罗织罪名的酷吏手里,又被抓回了大狱。这回,刘景先自知生还无望,在狱中自杀了,随后,家也被抄,一门望族从此彻底消失在了历史舞台上。

他才高德正,与父亲同为大唐宰相,遭冤而死近百年后,获至高哀荣

酷吏来俊臣

刘景先死的时候,是689年。然后,历史又过了快100年。到了782年,也就是唐德宗的建中三年的时候,这位大唐第九位皇帝李适想起了近百年前蒙冤而死的刘景先,为表示痛惜之情,他把刘景先封为自己的太子太保,当然是追封了。“永昌中,为酷吏所陷,系州狱,自经死,没其家。建中三年,赠太子太保。”

太子太保,就是皇宫里专门负责教习未来国君的老师。此官,历来都是只有皇帝身边最受信任的重臣才能获得的荣耀职位。对于已经逝去了近百年的刘景先来说,能被后世国君重新记起,且又获封如此高的哀荣,倘若他地下有知的话,应该能感到些许欣慰吧。

史料出自《新唐书》列传第三十一,图片来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