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果中超降低門檻,擴軍至25-30支球隊是否可行?

窮小子大志向1


中超不可能擴軍到25到30隊,20隊基本是極限,原因基本上有三個,下面會提及。但是問主用籃球來做例子,這樣不合理,籃球跟足球不是同一種運動,消耗和傷病也不同,籃球沒有那麼多的杯賽和洲際賽事,而且籃球比賽中有休息時間,球員也可以換下去,輪換著歇歇,足球不行,所以不能用籃球的方法去擴軍中超。

第一,各種活動和國字號導致賽程已經非常密集

首先,即使不是中超,哪怕是外國,一般極限都是20隊,因為球隊要征戰本土盃賽、洲際盃賽的影響,還有不少球員應付各級國字號的徵調和集訓,一般,國際足球比賽日,會佔用一週到一週半周,6、7、8、12、1月之外,一般有6到7個月會有國際足球比賽日,按1.5周算,這裡就佔據6到10輪的比賽時間。而且球員還得休假,球員也不是鐵人,總得有休假的時間。

20隊,38輪比賽,佔用38周,基本是極限,一年才52周,即使把盃賽作為週中,不管球員死活,密集的一週雙賽。

而且中國還有一些活動,例如全運會等,甚至有些城市辦一些重要的峰會,也會被迫調整賽程,而且國字號有時候為了成績,會使用比較長的集訓。

中國的氣候,以及場地不先進,使得可以比賽的時間段又少了

中國的氣候,東北有至少5個月,華北等至少有4個月,長江流域也至少有2個月,不適合足球運動。

而英超、德甲場館先進,有地熱系統,保證草皮生長,有一定的供暖,但是中國要弄這麼多先進的場館基本不太可能。

所以在上面第一點的基礎上,又給縮減了接近一個半月的賽程,即使把這些不適合的月份大部分作為給球員休息休假、球隊冬訓的日子。

中國幅員遼闊,中超的作客,有如歐冠作客級別消耗

歐洲國家小,國家大一點的,像法國、德國的作客,只不過算是河北華夏幸福、北京國安、山東魯能、天津泰達、天津天海這樣的區域組織一個聯賽,大概這樣的旅途奔波,而我們中超的作客,廣州到北京,大約2000公里,就是上面圖,倫敦到聖彼得堡的距離,大家歐冠、歐聯杯抽籤,如果是英國的球隊,聽說抽到澤尼特,大家第一時間想到,啊,旅途辛苦啊,但是大家從來不體諒中超球隊,北京去廣州,或者廣州去大連等等,嘆一句,旅途辛苦啊。中超大部分作客都等於歐洲出國作戰的消耗,至於超長距離的,也佔據到四分之一,甚至更多,一般對手都不在附近,所以,讓球員容易疲勞和傷病,也難以保證比賽的水平。


球道人


目前中超16只球隊確實有些少.泰超都有16.對於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需要增加球隊數量.建議中超18只.中甲22只.升降級下點功夫.讓一個賽季中.更多得球隊有鬥志和比賽動力.這樣得話聯賽+足協盃我們得中超球隊和中甲球隊賽程上也能吃得消.如果中超和中甲都20以上我們得球隊會面臨很大的經營壓力和隊員身體壓力.因為我們不是歐洲.因為類似歐洲英超國家小 密集賽程球隊奔波也不是問題.

在這裡重點要說的是.聯賽不管有多少隻.重要一點要保證聯賽的質量和球隊得水平.大膽設想一下.假如假如在中超上面再來個精英聯賽或者黃金聯賽.就12只球隊,在門檻和政策上大膽放開(不限制外援等).打造最貴聯賽.是不是更刺激和吸引人.黃金聯賽12只 中超16只 中甲20只.黃金聯賽球隊打雙循環.足協盃不打初級比賽.外援不限制等等.但是這只是幻想.主要說明球隊數量和水平要兼得.這也是擴軍的難點和多考慮得地方.


球同道議


首先,我認為中超如果擴軍30支,將會嚴重阻礙中國足球運動的發展,其理由如下:

1.中超目前有16支球隊,加上中甲16支球隊才夠30支,由於政策的限制,中超的註冊資本和中甲的註冊資本要差一大截,註冊資本嚴重影響球隊外援的質量,如果中超擴軍30隊,中甲球隊必將加入到中超,中超本來差距就比較大,中甲的加入必將大大減少中超的質量水平,限定球員的出場也不可行,中國本土優秀的球員本來就少,如果限制出場次數,聯賽俱樂部為了保級或者獲得更好的成績就不得不使用其他外援,中國球員就不能在場上獲得很好的鍛鍊,世界盃和亞洲盃等重要賽事要想獲得一個很好的排名那將會是很艱難的。


2.時間不允許:中超30隊如過進行首次回合制,30支球隊將進行30*29=870場比賽,一年365天,52周內進行這麼多比賽顯然是不可能的,而且中途還有亞冠,世界盃預選賽,亞洲盃等重要賽事,球員的體能將會是一個很大的消耗,更何況球員也需要休息,不可能一直呆在俱樂部呀!

3.中超的精彩度將會大打折扣,中超賽事是目前亞洲第一大足球聯賽,如果外援全部出戰,他們的體能將會跟不上,接二連三的賽事會讓他們很疲憊,這不僅導致外援厭倦比賽,而且不能保證國內球員的出場。可能出現的情況是某兩三場比賽比較精彩,然後緊接下來的就質量會很差,完全沒有可比性那種比賽。觀賞度很低,也不會有很多球迷過來看比賽。


所以,中超還是保持16個隊伍比較好。

(更多中超資訊請關注-浪矢學者頭條號)


榮耀中超


中國足球難以提高的問題,實質上是中國社會很多問題的縮影。妄想象通過擴軍這種簡單直接的方法難以解決。\r

用領國日本崛起的經驗來看。20年能崛起城亞洲足球強國。能發現差距很大。\r

在日本,高中聯賽全國有4000支以上高校參加。就如同動畫的劇情,想制霸全國要先從縣級賽突圍,再經過殘酷的淘汰賽才能獲得最後的冠軍。\r

日本的高中聯賽也是極受本國重視的,全國有40餘家電視臺會進行轉播,每年的決賽圈都要在國立級別大球場拉開帷幕並打響。比賽現場更是座無虛席。10點開始的比賽很多球迷6點就會到場。相應的周邊產品也能發展成產業具有盈利功能。可以說其規模與職業化程度甚至不亞於我國的第二級別聯賽。當然日本的高中聯賽每年也能貢獻很多足球小將成為職業球星。\r

在我國,其實不乏懷揣足球夢想的少年。但是他們的足球夢想被阻礙於高昂的培訓成本,被阻礙於國家的應試教育,被阻礙於中國式家長的關懷,被阻礙於很難找到的專業用品商店,甚至於一片能夠馳騁的綠茵場對中國的孩子都是一件奢侈品。\r

所以中國足球的崛起,任重而道遠。\r

\r

\r

\r

\r

\r

\r

\r

\r

\r




洋蔥劍士張援朝


即便中超降低門檻,也不可能引進25-30支球隊參加中超比賽,理由如下:

一、不符合國際慣例

歐洲五大聯賽也好,南美足球賽也好,世界上任何一個聯賽性質的足球比賽,基本上正常在18-20支球隊,這樣主客場共計36-38輪比賽,跨度在9個月左右,基本上每週一場比賽,這是最科學合理的安排,如果增加到30支球隊,好吧,主客場就是58場比賽,一年都不用休息了,都不夠比賽的,如果一週雙賽對於球員、球隊來說都是一種傷害。因此這種不符合國際慣例的行為足協不會去做。

二、中國幅員遼闊,折騰不起

如果擴軍到30支球隊,那麼肯定會有更多西部球隊參與,如果烏魯木齊有球隊,如果拉薩有球隊,如果哈爾濱有球隊,如果海南島還有球隊,好吧,算算客隊需要怎樣才能打好比賽?每個賽季僅僅客場出戰又要花費多少資金,一般俱樂部真折騰不起。

三、賽程密集,更不利於國家隊集結

如果30支球隊參賽,每週都會有1-2場比賽,再加上足協盃至少10場,亞冠6場,擁有國足數量多的排名靠前的球隊主力們需要一年至少打上70場以上的比賽,別說中國球員不行了,就算都是歐洲野牛球員估計也吃不消,更合提國家隊集結了,到時候俱樂部和國家隊矛盾會更加尖銳,因此對國足沒有任何意義。

總的來說,中超球隊按照目前的狀態,擴軍到20支就是極限了,其實提高足球水平還是得從基礎做起,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才是王道。

我是孫十三,喜歡加關注!


孫十三聊球吧


確實,球員基數大可以讓我們通過競爭的方式篩選出更多更好的苗子,但這麼做根本不現實,對於如今各方各面都迅速發展的中國來說,可行性極低。

中國運動員註冊數

姚明在2018年接受外媒採訪的時候曾透露,我國的足球運動員註冊數僅僅只有6000名,對於14億龐大人口的中國來說,這麼數目是非常非常小的,難怪中超、國足這麼的不給力。

所以擴軍至25-30支球員,根本不現實。首先無論擴軍多少,參與比賽的還是那6000名球員,其次,那麼多支隊伍參賽,6000名足球運動員真的足夠嗎?顯然,無法滿足。

中國專業足球場稀缺,比賽用地少

目前中國正逐步成為世界強國,緊追美國的同時,國內各地都在大力迅速發展,在這麼一個崛起迅速的國度,足球早已被人們所遺忘,加上國內土地商業化等等因素,諾大的一個空地,早已被政府、開發商用作經商,根本不可能大費周章建立足球場,浪費資源。更有的地方,把原有的足球場改造成商業用地,這種案例在中國是數不勝數的。

那麼有人會說,興建足球場唄,為了中國足球崛起,加大球員基數,增加參賽隊伍。這也非常不現實,涉及到成本、時間、人力物力,如此巨大消耗,誰來買單?

青訓第一,競賽第二

目前只有建立成熟的青訓體系,才有利於中國足球的長遠發展,很多世界巨星像梅西、c羅、阿奎羅,哪個不是青訓出來的,效仿歐洲青訓,中國足球必然能夠發生理想的進步。目前中國足球發展也就剛剛到了這一步,我們作為群眾的也可以擦亮眼睛,看看近十年中國足球是否真的取得重大進步。


綠茵集中營


坦白講,我認為這麼做意義不大!不僅不利於國內足球發展,反而違背足球發展規律,有些揠苗助長的意思。我們來詳細分析下當今各國聯賽的具體情況:

1.各國聯賽都有明確的級別劃分,都有升降級制度

首先每個國家的足球聯賽都有明確的級別劃分,我們國家最高級別是超級聯賽,其次是中甲、中乙。歐洲各國頂級聯賽為甲級聯賽,其次是乙級、丙級聯賽,有的甚至有更低級別的劃分基本為業餘聯賽。還有國家有大學生聯賽、高中聯賽、小學生比賽等。高級別的聯賽像中超、中甲,英超、英甲等都是職業聯賽,每個賽季末都有明確的升降級制度。

我認為這種分級別的聯賽升降級制度,構成了足球的良好的生態結構,是完整的一個足球體系。上下有銜接,水平有區分,既能達到職業化競技的目的,又能滿足平民百姓對體育運動的熱愛和參與。而且也能更多的營造足球的氛圍,有利於球員的培養和選拔。

2.足球發展不能以國家人口數量來衡量,要看參與足球人數基礎

而問題中也講到,為了鍛鍊年輕球員,使更多的人有踢球的機會,是否可以把中超聯賽擴軍呢?個人認為這個方式顯然不妥。聯賽的發展需要一個健康的環境,需要底層基礎的發展才能支撐。

我們不能因為國家人口數多,就可以把聯賽參賽隊伍擴大,更不能為了讓更多球員踢球而去擴軍。這是一個事物發展的規律問題,我們要認清本質:是否存在我們聯賽的發展滿足不了國內市場的需要和球員踢球的需求。目前看顯然不是,無論從聯賽的管理運作的水平,還是聯賽發展的質量,以及球員展現出的競技水平和狀態都和世界上五大聯賽有很大的差距。

最根本的就是我們實際參與足球運動的人數少的可憐,實際註冊人數寥寥幾萬人,跟14億人口的數量嚴重不成正比。所以盲目的給聯賽擴軍,就是揠苗助長,即使通過這種操作讓更多的球隊參賽,也未必能達到問題中的目的,而且還會破壞聯賽的發展和觀賞性!

3.單純的靠數量來堆積,無異於濫竽充數,反而起到負面作用

由於國家足球發展的水平就這樣,沒有達到超級的高度,一箇中超聯賽也還在職業化的道路上探索,而且還只是排在前面的球隊運作和管理稍微專業些,像下游球隊在成績和觀眾上座率上都有很大差距,中甲中乙聯賽就更別談了。其實不光是中國足球環境是這樣,五大聯賽也是前面的球隊有盈利,中下游球隊生存都很困難。

不同級別聯賽水平不一,這種脫離升降級的擴軍就是濫竽充數,球員身體素質和競技素質不同,勢必會影響比賽質量,甚至出現擾亂比賽的情況。

所以種種情況來看,我認為這種擴軍的方式十分不妥!還是注重青訓體系,培養青少年好苗子,從底層基礎抓起,穩步提升足球水平!

暢聊體育事件 共享體壇樂趣


趣說體壇


肯定不行啦!歐洲五大聯賽,像英超、西甲、意甲等,最多也是20支球隊。為什麼呢?如果像姚明的方法一樣,把中超聯賽像男籃聯賽那樣增至25-30支球隊,會產生嚴重的後果!


1、如果中超增至25支球隊,按照主客場循環一次,每支球隊每年就要踢48場比賽!如果增至30支球隊,每支球隊每年就要踢58場比賽!這是要瘋了啊,一年只有52周,就意味著很多時候要一週雙賽,而且這還沒算上足協盃和亞冠的比賽,球員根本吃不消!

足球比賽和籃球比賽不一樣,除了時間比較長,強度也比籃球比賽大很多。籃球可以一週三賽,還能背靠背,而足球一週雙賽已經夠嗆了!過多的比賽,還容易造成球員受傷的幾率增加!就算規定每位球員只踢40場,那剩餘的8場怎麼辦,上預備隊嗎?


2、中超精彩程度必然下降!現在中超聯賽只有16支球隊,水平雖然也相差很大,比如頭部的四強和尾部的保級球隊之間,幾乎是碾壓的存在。如果增加多10支球隊,就意味著把中甲的一大半球隊都混進來,什麼結果?

中甲球隊的冠軍在中超很多隻能保級,再把那些中甲中等球隊拿到中超來,那不是被虐得更慘嗎?他們根本沒有踢中超的實力,即便年輕人能出場又能怎樣,面對實力超群的球隊,連球都碰不到,談什麼提升水平呢?

3、聯賽如果不夠精彩,就不會有人看。沒有人看,就會影響收視率。沒有收視率,就不會贊助商贊助了,這樣就會導致一個惡性循環,中超聯賽無法盈利,球隊沒有收入,球員發不出工資!到時候別說提升球員水平了,球員早轉業就幹別的了!


所以說,這個方法是不可行的!


X進化論


如果和體彩相結合可行,這樣不怕沒比賽踢,現在體彩銷售界面百年難遇一次中國隊的尷尬局面太糾結。

這樣會引出另一個問題。。。如果彩民買中了就會說球隊牛B,買輸了就會一盤子屎尿直接扣頭上:假球。

目前體彩比賽全是國外的,給人一種你控制的了大樂透很難控制國外球隊的假像。如果到時候天天體彩銷售界面有中國隊的比賽各種罵娘聲又會是另一種高度。

利弊都有,如果擴軍勢必會提升足球等級,中國就是一個有競爭就會有奇蹟的國家。目前就這麼幾支踢來踢去老將不退新兵連名字都沒機會出現。

如果說是怕沒錢沒收入這個完全可以無視,只要你把足球搞上去,讓球迷每人自掏腰包沒人會反對,你要是再踢個十年八年的還是這德性,扔向球場的礦泉水瓶子都給你蓋座央視大樓出來。


仲由足球


不可行。中國足球現在的社會基礎比較差,從足協公佈的數據來看,2017年全國註冊的足球運動員才2萬出頭,而歐洲人口五千萬的國家,註冊運動員數都是幾百萬的數字。正常的聯賽體制都是金字塔形的結構,越是基礎的球隊,數量越多。拿英超來說,英超共20支球隊,可以升級進入英超的英冠聯賽就有24支球隊,再下一級的英甲英乙球隊就更多了。這麼多球隊,球員數量就更多了,除了日常主力和替補,還有預備隊和各種青訓球員。這麼多球員形成了一種良性競爭的環境,提高了球隊和聯賽水平。

說到底,足球這種群體競技運動,基礎是足夠多的受正規訓練的球員,而不是球隊的數量。如果只追求球隊數量,而沒解決球員數量問題,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球員薪資待遇畸高,球隊負擔畸重,收益極低,最後,也沒有企業肯投資了,足球環境將進一步惡化直至崩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