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独生子女嫁娶到国外后,父母病重都不能回来照顾,父母心里是一种什么样感受?

梁梁说事儿944


很痛心的感受。

我一发小的父母都是普通职员,对她在教育上的付出虽然没有砸锅卖铁,也是倾尽所有全力支持鼓励,从不以自己只有这一颗独苗就限制她积极进取步伐。

她也很争气,在本地一所重点大学毕业后考上研究生,后来接着去北京读博,博士毕业后去了美国做博士后研究,出站后在美国一研究所找到一份收入虽算不上高薪但也是可以过的游刃有余的工作,明显好过《都挺好》里苏明哲的日子。

结婚后每年也都能在圣诞节期间跟丈夫一起回国看望父母。虽不能陪父母过春节有些遗憾,但父母一直为培养出这样一个学有所成值得骄傲的孩子而感到欣慰。

曾经也有很多次想接她父母去美国一起生活,但都被父母以在美国没有熟人生活不方便为由拒绝了。也是,上了年纪以后再想离开几十年生活下来的环境;每天都要见面聊天的老朋友;有个头疼脑热的时候,几个走的比较近的姐妹都会在第一时间端来可口的饭菜这种温情,是很不容易的。

就在大前年,患高血压的老父亲住院了,当儿女的不能回国在父亲身边陪护,托医院的朋友找了一位很有经验的护工在父亲身边照顾。又托人找了当地最好的医院的主任全力对父亲的病进行医治,这样过了小半年,老父亲还是走了。在医院和家往返来回折腾了六个月的母亲也因经不起老伴离世的打击,整日吃不下睡不着浑身难受抑郁了。

当人老了,就经受不起打击了。各种疾病就会轻易上身。原先那个豁达热情、总是鼓励孩子展翅高飞的母亲,一夜之间变成了胆小怕事、渴求呵护的老小孩。保姆在找了三个以后才遇到现在这个比较称心的。那真不是挑剔,是她要找一个让自己安心能一起生活的人。《都挺好》里的苏大强人设虽然感觉有点过,但却是源于生活。

好在她的丈夫也是中国人,不仅没有文化上的隔阂,还在她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的时候,经常给丈母娘打电话问候情况。丈母娘在电话里的声音由原来的高分贝,问寒问暖,畅谈跟老姐妹们又去哪个展会买了可心的衣服等生活乐趣,逐渐变成低分呗地唠叨胳膊呀背呀总是发胀发麻,再后来就是问一句回一句,不问不说了…

今年,两人都向单位请了假回国陪母亲过了一个团圆的春节。她妈妈很高兴,还非要给女婿零花钱,不要还不高兴。

在茶余饭后她母亲谈的最多的就是,在你们出去北京打拼的时候,她为了让她们安心替她们照顾孩子照顾家,老父亲生病住院时也没有让她们回来,现在自己孤身一人,也不能像以前那样走动了,她们做儿女的怎么就不能回到身边呢?

出去的时候都很年轻,走到哪儿好像都可以重新开始。在外打拼的儿女们跟父母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的。读博期间,为前期开题调研的苦恼,被导师因意见不一争执的训斥,遭遇导师调离像无头苍蝇一样再投师门。工作中被外国上司压榨。所有这些在外面的惨状,是不会跟父母汇报的。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积累,工作和生活都进入稳定期,自己也闯不动了,父母也需要身边有人照顾了,要放弃打拼下来的这一切回国,谈何容易。

不能在年老有病的父母身边照顾,儿女会感到内疚和无奈,更多的是自责。而把孩子培养成人,远走海外。欣喜、自豪过后,当自己被病痛折磨身边没有儿女陪伴照顾时,儿女就成了忘恩负义,父母的感受只有痛心!


娟子98分环游地球


独生子女(嫁娶)回外后,父母病重都不能回来照顾,这样的父母心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我先举一个真实的例子:有两家人的夫人在同一个单位上班,又住在县城同一个小区,一位生的是男孩,另一位生的是女孩,两个孩子一同上幼儿园,一同上学,男孩考了一所二夲院校,女孩考到了一所九八五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又出国攻读博士学位。女孩母亲非常自豪,觉得自己女儿出人头地,单位同事也都羡慕她,夸她女儿有出息。而男孩大学毕业后,回到县城应聘到一家公司上班,没几年便结婚生子。孙子的降临给全家带来了无尽的欢乐,逢年过节,一家人聚在一块,把酒言欢,亨受着天伦之乐,其乐融融。而女孩母亲每当看见她的同事和她的媳好领着孩子便觉得总被人家少了什么,再也没有了往日的骄傲。有一回我去她家里找她丈夫办事,坐在沙发上,她竞黯然失神地对我说“哎,我真后悔呀,我真后悔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人家和她一般大,孩子都满街跑了,她却连个对象都没有,这几年怕我们催她给婚,连国也不回了”,说完竞伤心地流下了眼泪。看到这里,你们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情。


禾木丰庄园


我的女儿定居在美国。我就属于这种情况,我89岁的老妈住在养老院,每天都要去辅助照顾她,女儿生孩子,我一个人去美国照顾到外甥过了百岁。老公一人在家帮我照顾老妈。老公想外甥今年自己又去美国看看外甥,我自己在家照顾老妈。按理说老妈在养老院挺好的,就是自己的心里割舍不下。自己的心脏不太好,老公走了心脏病又犯了。到了晚间总怕眼睛一闭再睁不开了😄我不怕死,就怕万一死在家里没人知道,把家给熏臭了😄😄其实打女儿去美国开始,已经做好孤独度过后半生的准备了。孩子自打生下来就不是你的了,不是你的私有财产,她是借助你的身体来到这个世界,她有照顾或不照顾你的权利(个人观点)。照顾与不照顾我都不会怨她,自己多保重自己,身体不好了就去养老院,有钱就去条件好点的,没钱就去差一点的,总归得有个去处,我希望就是安安静静度过余生(如果达到安乐死的标准做好安乐死😄)不奢求、不抱怨。


扎西德勒818


我在医院见过一个80岁的老太太,癌症晚期。去年住院的时候,他老公还一起来照顾她,今年她住院一直不见她老公。我有空时就和她聊了一下,她说出了她的无奈和无助。原来她老公也病了,不能走路,在家里由侄女们照顾。我问她儿女为什么不来看她。她流泪说,一儿一女,全部读完书去美国工作定居了。来回车费贵,而且坐飞机都要十七个小时。儿女们寄钱给她,但没有时间来看望父母。她说,早知道老了是这样的结果,她后悔给小孩出国,留在家乡工作,最起码病了有人送她去医院。有人倒水送饭吃。悲哀啊!



用户58244451506


我父母今年都是85岁的高龄,目前就处于这样的状态,说实话,无论是父母还是我自己目前感觉都很无奈!

虽说我不是独生子女,但对于他们那代人来说,“养儿防老,积谷防饥”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特别是当他们年过80后,对子女在感情上就更加依赖了。

这是我妈妈这几天的照片,因为年纪大了,

一进入冬天她的一些老毛病就来了,而且一年比一年严重。

所以,当他们身边离不开人的时候就特别希望所有家人都在身边。虽然我哥姐都在照顾他们,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能代替我。随着他们年龄增长,对我离得远越来越在意,唠叨越来越多。他们的身体让我也越来越担心和心疼,但我也不可能丢掉一切回国,这个问题没有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真的是很无奈!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多回来,多陪陪他们。

可以想象如果是独生子女的父母是怎样的感受?!



黄金叶Vlog


我不说出国人的不好,我就说国内,我父母生了我和弟弟都是6O年代里出生的,我只上到高中没考大学,那时不流行读书,反潮流活动,我弟弟流行考大学了,我弟在哈工大学读四年后,又读研究生,被南京兵工厂招聘总工程师,工作非常的忙。我父母不愿意去南京生活,宁跟我在湖州,幸亏有我,父亲四年前生病住院里,兄弟一点空都没有,全是我老公跟一起照顾的,后来父亲走了。清明上坟也不回来,现在我还有老妈,80多了,我天天陪她,生活上都是我照顾,天气好陪她外出散散步。兄弟每年过春节来一次,妈现在也习惯了,以前是想儿子,几天没电话那个急,催我打电话过去。我小区里,有几个子女在外国的老人,也可怜的,是独生子女,生病住院儿女不在身边,心苦死了。


丽丽9868944887883


女儿出国二十年,我常说,她就是我的心灵鸡汤。虽然每年她都会带孩子回来,短暂的相聚以后是漫长的分离。有时我开玩笑,有一天你妈病重,你赶回来,一看,妈,你暂时死不了,那边的工作和家人牵挂着的,我得回去。可能下次只能在妈妈断气了,女儿才能再回来。只能这么想,当儿女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子女,父母就不是他家庭簿里的人了。他们要照顾好自已的家,做父母的多理解吧,管理好自已的身体和生活,不给子女添麻烦,当老到不能自理了,找家敬老院去渡过最后的日子。


南极云端60507607


我的一位老同事,早年还是抱养的女儿,肯定是独生子女啦,他们夫妻俩对孩子比亲生还好,女儿长大啦嫁人啦,生了孩子几年后,丈夫移民美国,孩子基本是外婆带大的,娘俩办了多年也去了美国,留下老俩口七十多岁了,他们女儿每年才回来一次也就个把月,老爸中风了,女儿回来医院照顾一段时间回去了,来来回回都是老伴陪伴,最后老伴也发病了,女儿没回来几天就走了,老俩口没法子住在一间病房,请了护工照顾他们,每次去医院看他俩,感觉他俩好可怜好孤单,最后老头走了,老伴一人不愿意去国外,说是女婿也不愿意接纳她,家里请了钟点工做饭洗衣啥的,逢年过节大多一个人过,听说现在进了养老院,唉,挺难受的。


Zyf123


我就是独生子女,现在在美国,因为老公工作在这边。父母在国内有时候生病不能照顾,只有他们互相照顾,只有希望他们能够保重身体,父母倒是挺乐观支持我们在国外生活,因为呆在老家也没啥意思。我的家乡是一个小县城,即使我没出国,我也定居在了上海,也不好就近照顾父母。我堂弟堂妹都是独生子女都在外地,堂弟父母也住在家乡,堂妹父母则跟着堂妹住北京,上次我堂弟的爸爸糊涂了,自己开着轮椅从县城到十几里的乡下,是堂弟的妈妈的哥哥妹妹帮着找回来的,在老家也等于是老人照顾老人了,年轻点的老人照顾年纪大些的老人,有行动能力的照顾没行动能力的。能怎么办?只希望国内养老院搞得完善点,等父母其中一个去世了,请个保姆或者送好一点的养老院。父母不喜欢呆美国觉得跟坐牢一样。唯一的一点好是我不上班,等我孩子大了,我以后回国可以呆久点陪父母。说实话,我自己也不可能做到照顾老人,背不动抗不动,还是得出钱请护工。


嘉猫95


这样的事,可能只有孩子在外国的家长,深有感触,我曾经遇到一个孩子在美国的师傅,说起孩子,眼里噙着泪花,我很感伤。最让我惋惜和痛惜的是一位单位的领导,一个人独居套三大房,还不只一套房,俩个孩子,一个英国,一个加拿大,都事业有成。老领导一天跳跳广场舞,参加个活动,过得也很乐活。有一天现在家里洗澡,摔在厕所里,骨盆摔碎,自己好歹打了电话,被送进医院,动了大手术,只能躺在床上不能再动,孩子们也没有回来的,给雇了保姆,也许心灰意冷,也会万念俱灰,老领导在床头悬绳自尽了。孩子们回来了,处理完后事,把房子都买了,分了钱,又走了。其实越有出息的孩子,走得越远,走得越远的孩子,父母永远是孤独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