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揭陽古城】郭之奇故居

【揭陽古城】郭之奇故居

【揭陽古城】郭之奇故居

郭之奇

別名:郭仲常,郭菽子,郭正夫,郭若菽、玉溪子,三士道

日期:1607—1662

出生地:廣東揭陽

朝代:明末清初

名譽:戊辰四俊,潮州七賢

錚錚鐵骨留故居

郭氏宗祠、金馬玉堂、太史第均為揭陽先賢郭之奇於明崇禎二年(1629)創建,至今已有380多年的歷史,現整體結構相當完整,屬揭陽市文物保護點也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郭之奇為揭陽“戊辰四俊”之一,他忠君愛國,矢志不渝地抗清復明的精神和被俘後鐵骨錚錚、至死不降的英雄氣概備受後人景仰;郭之奇傳世詩作多達三千多首,為潮汕地區詩文傳世最多的先賢,名列潮州後七賢。

【揭陽古城】郭之奇故居

太史第

主體建築

郭之奇故居主體建築為太史第,主體建築坐落於蓮花芯,坐北朝南,總體為“百鳥朝鳳”,牆基全部墊石條,牆體用青灰磚砌成,整座建築均用木柱支架屋頂,主體建築為硬山頂,穿鬥與抬梁混合式樑架結構,樑架上的木雕,廳堂地面鋪設的紅磚典雅古樸,更為難得的是後廳左右兩根石柱上留有郭之奇親筆手書的對聯:“尊聞行知自是高明廣大,正道修理何須勝利急功”。

太史第官廳左右各有兩條火巷,前面為陽埕,陽埕南面原為蓮花芯池,池對面為麒麟照壁。官廳後面為後包,後座建有阿婆廳及配套建築。

太史第整組建築群佔地面積約6000平方米,四周小溪環繞。河道水牆為明代所建,至今仍十分堅固。有堪輿家稱,榕城為“水上蓮花”,東門蓮花芯應被視為榕城風水地理的關鍵所在

香火聚東門

郭氏宗祠坐南朝北,是潮汕郭姓共有祠堂,始建於明末,為典型的潮汕三進式祠堂建築,該祠為榕城現存明代祠堂中較大的一座,且主體建築保存較完好。

【揭陽古城】郭之奇故居

郭氏宗祠

潮汕郭姓共有祠堂

郭氏宗祠坐落於東門直街馬山橋以東,坐南朝北,為典型的潮汕三進式祠堂建築,規模宏大,建築格局保存完整。祠堂前原有二十多座象徵功名、官階、爵位的旗杆鬥座,現只剩下幾段殘石。郭氏宗祠曾被作為榕城城東中學校址,現為市文物保護單位。

忠傑留後世

郭之奇,南明時追隨桂王及永曆跋涉於粵桂南交一帶,抵抗清廷,累官至禮、兵二部尚書,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康熙元年殉難,清乾隆時賜諡忠節。

【揭陽古城】郭之奇故居

金馬玉堂

金馬玉堂位於郭氏宗祠向東約30米處,坐北朝南,屬三進式官廳杉、木、石結構,格局為潮汕傳統的“四馬拖車”建築。

經過修整之後的金馬玉堂既保留著古樸的建築風貌,又煥發出新的氣息,廳門保留木製屏風,中廳寬敞明亮,現多作為會客議事之地,後廳供奉著東門郭氏祖先神位。金馬玉堂的建築特點在於廳門和天井之間建有牌坊門,這一建築模式目前在榕城僅發現兩處。金馬玉堂左右各建有兩排民居建築與之相配套,稱左右火巷,西北面毗鄰雙峰寺,古時有小溪為界。

後世感而慨之

筆者也為郭氏後代,感慨歲月變化,滄桑與忠傑銘記於心,後世便會歲而更強。

故居瑰寶,保護心切,如今評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也為先人的肯定,也是後世殷切願望!

【揭陽古城】郭之奇故居

郭之奇故居建築群

蓮花芯池周圍的太史第、金馬玉堂、郭氏宗祠等

蜿蜒小溪流淌與蓮花池周圍,水鄉而聚。舟渡馬山滘,禮佛雙峰寺。青磚綠瓦,透露歲月敲擊印記。綠榕樹下,“忠傑”銘記於心。穿越時空,感悟祖先豪邁人生,打開《宛在堂詩文集》,領略揭陽古城風采,品味祖先心中美感,翻越時間橫溝,共築美麗榕城,共建歷史文化名城——揭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