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为何当年物资匮乏的日本要造“大和号”?

胡超


大和号战列舰,是人类有史以来所建造除航母以外排水量最大的水面作战舰艇,曾号称“世界第一战列舰”、“永不沉没的战列舰”,但在冲绳岛战役中,这艘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宝贝疙瘩,官兵引以为豪平常都舍不得出战的战列舰,为了帝国的苟延残喘,仅装有单程燃油,就踏上了一条不归路,被美军的航弹和鱼雷所击沉,随着这艘全球最强大的战列舰葬身海底,预示着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彻底战败,以及日本军国主义即将覆灭。

作为排水量超过7万吨的巨型战列舰,大和号装备有数百毫米的装甲防护带,3座3联装460毫米的舰跑,仅一发炮弹的重量就高达1.5吨,比当下一般反舰导弹的爆炸威力都要强大,可见此型战列舰的战斗力确实非同凡响,成了美海军太平洋舰队的眼中盯肉中刺,海军情报部门都盯着此舰的一举一动,确实大和号战列舰不沉,本身就是对美海军太平洋舰队的巨大威胁。

二战时期,日本作为一个岛国,资源并不丰富,因此大力发展海军,极力对外扩张,夺取维持战争的石油、橡胶等战略资源,就逐渐成了日本海军和陆军(特别是其北进计划遭到苏军沉重打击以后)的共识,依靠海军南下作战,夺取南洋的石油和橡胶,至于大和号战列舰,是日本海军高层与美海军太平洋舰队决战的产物,即以战列舰为舰队核心,辅以航空母舰、轻重型巡洋舰、驱逐舰、潜艇等舰艇,企图通过一场大规模的海战一决雌雄,将美海军太平洋舰队歼灭或彻底打残,将美海军势力赶出西太平洋打回姥姥家。

由此,大和号战列舰,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产物,尽管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是最早使用航母和舰载机的军队,同时也最早凭借航母上起飞的舰载机,完成了对夏威夷珍珠港美海军太平洋舰队的袭击,取得了打沉击伤美主力战列舰的辉煌战绩,但日本海军高层并未真正认识到航空母舰的威力,依然疵迷于战列舰决战一战定胜负的美梦,与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的个人眼界和思维不无关联。

日本海军明确提出了对美海军的打击战略,即日本帝国海军在西太平洋地区对美作战时,开战初期,即必须消灭美在远东的海军主力,摧毁或者夺取美海军赖以活动的基地,再以小笠原群岛以西海域作为预定海上决战战场,截击并歼灭由美国本土前来增援的美军舰艇编队。

由于日本是资源匮乏工业基础薄的岛国,无法在战列舰数量上和美海军抗衡,因此日本按照 “数量不足,质量弥补”的方针,确立以单艘战列舰的威力优势来抵消对方的数量优势的海军发展战略,人类有史以来最大最强的大和号战列舰就此脱颖而出,成了日本帝国的象征,如此强大的大和号战列舰被美海空军的航弹和鱼雷所击沉,那么日本帝国的战败,也是板上钉钉了,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国平军史


大家都造战列舰,难不成就日本不造?好歹当时的日本也是一流海军强国。二战美国建成10艘新锐战列舰(此外还有2艘衣阿华停工,4艘蒙大拿计划取消);英国建成5艘新锐战列舰,算上战后建成的前卫就是6艘(还有两艘未建成的狮级);德国造了2艘俾斯麦,2艘沙恩霍斯特(还有未建成的H级);意大利造出来3艘维内托级(此外帝国号未建成);就算法国开局没多久就投降都造了敦刻尔克级和黎塞留(让巴尔战后完工)。日本知道拼数量拼不过美国,当然想造更大更粗更强的喽。实际上美国的衣阿华单舰造价也超过了大和,德国的俾斯麦似乎也比大和贵,所以相对来说,大和算得上是“物美价廉”了。从现在的角度看,二战早期航母在夜间几乎没有战斗力,这时候战列舰的用处就大了。从当时来看,战列舰还是海战的核心,不可能不建造









381嗑药炮警告


日本是个海洋国家。海军是国家军事主力。

在1943年,日本和美国爆发太平洋战争的几年。传统的海军和美国消耗的快没了,航母沉的沉,飞机摔的摔,日本的战备后援物质基本快枯竭了,而美国的战争机器才刚开动。军舰像下饺子一样,航母一口气造几十艘,战舰不计其数。反观日本海军。力不从心了,怎么办?

当时日本人向往武士道精神,向往单挑,向往大炮巨舰,单对单在太平洋战个痛快,同时为了减少日美差距,就开始建造大和号,大和号是科技的产物,举日本全国之力打造的海上信仰。为了和美国海军决一死战的最后武器。

后面大家都知道了,美国人务实,傻子才和大和号单挑,结果是两个航母舰队战斗群,300多飞机。群殴大和一个大和









LY传媒or大杂烩


(1940年8月8日,“大和”舰下水仪式)

(1941年9月20日,在吴工厂舾装进入尾声的“大和”舰)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海军的战列舰“大和”开工于1937年,建成于1941年,这一时期的日本正是为了不断扩大对外扩张而摩拳擦掌的时候,还谈不上物资匮乏。真正物资匮乏,是到了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尤其是美国展开太平洋反攻,日本的海外运输线受到严重威胁时。

日本人之所以要建造“大和”,是因为日本在1936年甩掉了套在海军发展之路上的枷锁,即退出《伦敦海军条约》,不再受条约关于各国军舰战力的重重限制。

在条约时代,日本没有建造新的战列舰,只能对旧有的战列舰修修补补。一朝退出条约,为了迅速扩充海军战力,弥补之前的海军主力舰发展的欠账,以和美国海军进行巨舰大炮的舰队决战为假设,日本海军于是在1937年就设计、开工了实力超强的“大和”级。


海研会


本质上来讲,大和级战列舰就是为了接下来在太平洋战争里面遇到英国和美国的战舰,能够有与之相匹敌的作战实力。

我们大家都知道日本人这个民族呢,本身有点自卑,做任何事情都喜欢高其他人一等,所以日本人在设计战列舰的时候,总喜欢比别人多出去一点点,比如说吨位,我要多个1万吨,或者说我战列舰的口径要比别人大个一英寸。

所以日本人这种作战思想的影响之下,再加上华盛顿海军条约,美国,英国,日本之间海军实力的对比,是5:5比三,(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所以日本人更加要求自己的战舰能够在质量上面碾压对手,至少能够以一挑十,以一挑百。

但是日本人当时最先进的战列舰是长门级战列舰,长门级战列舰是条约内部的战列舰,什么是条约间条约舰规定战列舰吨位不能超过35000吨,战列舰的口径不能够超过350mm,在这种情况之下,第二次世界大战阴云密布,各国之间都展开了军备竞赛。华盛顿海军条约,此时杰只不过是废纸一张,所以日本人觉得应该建造一款属于自己的,用于决战的,主要就是用来对付美国人的大型的战列舰。

有人会问了,这个时候航空母舰去哪了?航空母舰这个时候还只不过是一个襁褓中的孩子 由于航空飞行器技术发展的停滞性,所以在航空母舰上面起飞的战斗机携带的炸弹不能够穿透战舰的甲板玩飞机上面的鱼雷速度太慢,没有办法追上战舰,所以这个时候航空母舰被视作鸡肋,在海洋上面,在茫茫大海上面,真正起到决定性力量的还是战列舰。

日本人因此设计了大和级战列舰,满载排水量超7万吨,战列舰,火炮口径406mm,这样的吨位,这样的口径是战列舰上面的空前绝后。

对于日本人来讲,它是一个两头在外的国家,也就是生产需要的原料,我需要从外面进口,然后运输到国内,由国内生产加工以后,然后再运输到各个殖民地进行销售,获取利润,这样两头在外的经济体,也让日本人对于自己这条海上的航线安全更加重视。海军不强,日本人根本就走不出自己的岛屿。

所以日本人一直要求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海军,日本联合舰队,什么都是拿最好的资源是最好的,用的是最好的,吃的也是最好的,有这么一个笑话,日本陆军看不惯日本海军自己建造的航空母舰质量太差,日本海军嘲笑日本陆军,说你们这造的是什么,换我们来造,我们造日本坦克造出来日本坦克比日本陆军自己使用的都好。

所以设计一款大和级战列舰,帮助海军做一款属于自己的决胜利器,对于日本政府来讲,这是义不容辞的义务。


漩涡鸣人yy


一是因为二战时大炮巨舰主义在日本盛行,日本人坚信大口径大吨位代表了力量与胜利

二是因为大和更像日本精神的象征,从起名便能窥之一二,日本人自称大和民族,立志要成为世界一等民族,便要有一艘能代表日本人所谓的精神的世界级战舰。当然,历史告诉我们,舰载机时代,大炮巨舰就老老实实的当老二就好了,建立在用暴力欺凌他人给别人带来不幸上的理想与精神,最终会被更大的暴力所欺凌,比如说小男孩,还有胖子👍👍👍



半南不北


因为由于日本受到军国主义的严重影响,思想根深蒂固,影响着他们走向对外侵略的道路,开始主张侵略中国,占领中国的土地,压榨中国的人民,窃取中国的宝贝,发倔中国的资源,把他们用大和号运送回日本,供他们炫舞扬威,使用我国资源,攻打我们国家。


小男孩56305515


痴心妄想,欲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妄图战胜中国、美国和苏联,实现其不可告人的野心和图谋。


徐濱


日本在1930初日本即成为世界海军强国之一,而当时盛行的军国主义更是让日本对外扩张的野心格外膨胀,并试图进一步挑战美、英等老牌资本主义强国。


史录


当时日本非常盛行大舰巨炮,且日本做过测算一艘大和级相当于1.5~2艘普通的战列舰,而为了缩小美日之间的差距,日本选择建造大和级战列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