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老照片里的晚清皇族贵胄

恭亲王奕䜣(1833年—1898年),号乐道堂主人,道光帝的第六子。人送外号“鬼子六”,以其善洋务也,甚至有人以为,如果当初道光把帝位传给奕䜣,可能中国是会另外一个局面。其实大不然,如果不是被逼无奈,也轮不到奕䜣去应付英法联军。只有通过面对面的沟通,变换新的眼界,才能真正了解洋人,了解洋务。倘或,他继承了帝位,则必然会被一大堆守旧昏聩的大臣围住,哪里还能与洋人接触?!

老照片里的晚清皇族贵胄


第一代醇亲王奕譞(1840年—1891年),字朴庵,号九思堂主人,又号退潜主人,道光帝的第七子。在他一生的宦海波澜中,更重要的一个身份是慈禧太后的妹夫,这令他获得天大的权势,又让他整天担惊受怕,活得战战兢兢。当他听到慈禧立他儿子载湉为帝的时候,甚至当场吓晕在养心殿西暖阁。可就算如此谨小慎微,他死了以后,墓地中的白果树还被慈禧派人给砍了,因为据说“白+王=皇”。

老照片里的晚清皇族贵胄


第二代醇亲王载沣(1883年—1951年),字伯涵,号静云,晚年自号书癖,改名载静云,是奕譞的第五子,侧福晋刘佳氏所出。因为前面的四位嫡子或死,或成为皇帝,醇亲王的爵位就落到了他的头上。载沣与其父一样,整日里谨慎小心,虽然当着摄政王,但政治上没有什么太大的作为,以至于斗不过民军,也干不过袁世凯,最终下野回家抱孩子,并被迫同意宣统退位,终结了大清朝。民国时,闭门不出,反对溥仪投靠日本。1951年在北京病逝。

老照片里的晚清皇族贵胄


载洵(1885—1949年),字仲泉,号痴云,醇亲王奕譞第六子。晚清时少壮派亲贵,海军大臣,可惜,在任期间未修一港,未造一舰。虽然周游五国采购军舰,但更多的是往自己腰包里搂回扣。曾与载涛等组织宗社党,清朝被推翻后,前往天津做了寓公,抗日战争期间,拒绝日本和伪满洲国的拉拢,1949年死在天津。

老照片里的晚清皇族贵胄


载涛(1887-1970年),字叔源,号野云(一说夜云),醇亲王第七子。晚清时少壮派亲贵,任军咨大臣并掌管禁卫军。曾与载洵等组织宗社党,民国时参加过溥仪的复辟活动。抗日战争期间,哪怕穷的摆地摊儿,也绝不去伪满洲国任职。他一生爱马,1949年后担任马政局顾问,1970年在北京逝世。

老照片里的晚清皇族贵胄


载泽(1868年日一1929年),字荫坪。愉恪郡王爱新觉罗·胤禑五世孙,晚清宗室大臣,立宪派的重要人物。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七月十六日,清廷特派载泽和其他四位大臣出国考察政治,是为“五大臣出洋”。回国后,奏请仿日德例,改行君主立宪政体,并著有颇具史料价值的《考察政治日记》。清亡后加入宗社党,成为复辟派的重要人物,1929年忧郁而终。

老照片里的晚清皇族贵胄


载漪(1856—1922年),字竹泉。清道光帝第五子惇亲王奕琮之次子、端郡王奕誌嗣子。他儿子溥儁曾被立为穆宗同治皇帝的继嗣“大阿哥”,准备接替光绪帝,后被各国阻止。庚子年,载漪在朝廷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就是力挺义和团的神功能破洋枪,这出闹剧的结果如何人人皆知。他自己也被革爵,发往新疆永远监禁,1922年病死。

老照片里的晚清皇族贵胄


溥儁(1885年-1942年),端郡王爱新觉罗·载漪次子,生母为慈禧的弟弟叶赫那拉·桂祥之女。这个本来不爱读书的顽童,在庚子年(1900年)差一点就取光绪而代之,因遭各国反对而作罢,后来“大阿哥”的名号也被废除。清亡后,生活困顿,最终寄居在舅哥的府邸,受尽白眼,1942年落魄以终。

老照片里的晚清皇族贵胄


庆亲王奕劻(1836年—1918年),乾隆帝第十七子永璘之孙,绵性第一子,绵悌嗣子。本来是没人疼靠边站的宗室,但最善钻营,通过走慈禧太后之弟桂祥的门路,而得到老佛爷的赏识。一路晋郡王、封亲王、领班军机处、和李鸿章代表朝廷一同签订《辛丑条约》,清史上最后一个铁帽子王。他在政治上没有什么鲜明的主张,就是紧跟慈禧,老佛爷说东,他绝不说西,然后忙着贪腐敛财,成为晚清头号的“大老虎”。当然还有投资了袁世凯,所以,清亡后,他依然得了袁世凯不少的庇护,1917年死于天津租界。

老照片里的晚清皇族贵胄


载振(1876—1948年)字育周,庆亲王奕劻长子。光绪二十八(1902年)年被朝廷选派任庆贺英皇加冕典礼专使,出访英、法、比、日等国,著有四册十二卷的《英轺日记》,里面记载出访的见闻和观感。民国六年(1917年)奕劻病故,民国大总统黎元洪还替清室封其为庆亲王。溥仪在《我的前半生》里透露过,袁世凯曾经准备废掉光绪,推戴子载振为皇帝。

老照片里的晚清皇族贵胄


载博(1887—1935年)庆亲王奕劻次子,光绪十六年(1890年)赏头品顶戴,三十二年(1906年)封二等镇国将军,三十四年(1908年)赏加“不入八分辅国公”衔,民国十一年(1922年)在家内授镇国公衔,1935年在贫困落魄中死去。

老照片里的晚清皇族贵胄


肃亲王善耆(1866年—1922年),字艾堂,号偶遂亭主人。他是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在晚清朝廷中位高权重,有很大的影响力。在义和团运动中,他暗中同情在京的外国人和中国基督徒。清末赞成立宪运动,反对溥仪退位,清亡后一心复辟,搞了两次“满蒙独立运动”,均遭失败,1922年忧死于旅顺。他最小的女儿金碧辉,也就是臭名昭著的日本特务川岛芳子。

老照片里的晚清皇族贵胄


宪章(1885-1947),是肃亲王善耆的长子,曾出使日本。清亡后在大连生活,1922年善耆死后,曾带领兄妹回北京生活,但无持家之能,最终回到大连,1947年病逝。

老照片里的晚清皇族贵胄


宪德是肃亲王善耆的次子,封“不入八分辅国公”,因长兄身体欠佳,他一度掌管肃亲王府。民国初年曾代表善耆去日本组织“宗社党”,从事复辟活动。

老照片里的晚清皇族贵胄


顺承郡王讷勒赫(?-1917年),清朝末代顺承郡王。祖上是清朝开国被封为“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的顺承郡王勒克德浑。讷勒赫于光绪七年承袭顺承郡王,宣统三年(1911年)任正白旗满洲都统,曾任禁烟大臣,卒于民国六年(1917年)。逊帝溥仪仍封其子文葵为顺承郡王。

老照片里的晚清皇族贵胄


僧王阿穆尔灵圭(1886—1930年),是僧格林沁的曾孙,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后旗人,博尔济吉特氏。光绪十七年(1891年)袭博多勒噶台亲王。宣统二年(1910年)曾奏请“整顿蒙疆宣先助修铁路”。清帝逊位后,阿穆尔灵圭曾任民国政府第一届国会议员、宪法起草委员、政治会议议员、安福国会参议员等。

老照片里的晚清皇族贵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