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8 [随笔] 喜看庙前新变化 —— 庙前村精准扶贫纪实

喜看庙前新变化 —— 庙前村精准扶贫纪实

[随笔] 喜看庙前新变化 —— 庙前村精准扶贫纪实

精准扶贫,党恩浩荡。

甩掉贫穷,全面小康。

昔日山村,改模换样。

喜看庙前,旧貌新装。

精准扶贫政策如阳光普照大地,如春风沐浴千家万户。把无数低收入、缺吃少穿、大病、残疾、住房、教育、医疗无保障的家庭列为贫困户。并组建工作队驻村“围绕搞产业、修道路、清水渠、立电杆、建房屋、重教育、强身体、树新风”开展帮扶。

2017年,我被本单位委派参加了这场伟大的惠民工程“精准扶贫”工作。记得进扶贫村时候,陈队长向我介绍庙前的基本情况。庙前是濠头乡最偏远山区村,距离乡政府25公里。路途遥远,山路崎岖,坡陡弯急,峰回路转,山山相连,延绵不断。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长途颠簸才到达村部,比想象中还更远更山。

[随笔] 喜看庙前新变化 —— 庙前村精准扶贫纪实

庙前是革命老区重点村,位于汝城县东北部,处于两省三县六乡交界万山丛中,平均海拔超过1000米,境内山清水秀,常年云雾缭绕,似人间仙境,秀美绝伦。总面积4.4万亩,耕地978亩,其中水田857亩,旱土121亩,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村民居住稀散,215农户人家,732口人分散在87个自然村。村内山高坡陡,道路起伏不平,山多田地少。许多地方成悬崖峭壁之势,呈山高谷深之态,交通不便、通讯落后、信息闭塞,自然条件差、生活十分艰苦,是典型的贫困偏远山区。2014年村民人平收入1000元左右,村集体收入为零。党中央实施精准扶贫政策,通过五评法,将庙前评为贫困村,68户生活困难的家庭评为贫困户。

庙前是红色村庄,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据庙前红军遗址资料记载,这里留下许许多多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著名的有汝城会议、濠头脱险、朱范合作、转战濠头、汝桂起义、濠头分田。1926年10月就成立了中共濠头支部,曾经有无数革命前辈和元勋在此战斗过,十大元帅有六个到过庙前。1927年8月19日二师在樟溪苦竹坳,庙前一带整修。1927年8月26日,举行了汝桂秋收起义,1927年11月18日,朱德总司令从上堡出发经庙前永丰涯—牛仔塘—樟溪—濠头—到汝城与范石生谈判合作,从而保存中国革命火种。本地也涌现出许多革命前辈,朱良才,李涛,宋裕和,邓毅刚何举成等。庙前先后有135人参加了革命,有18个革命烈士,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党和政府始终没有忘记庙前人民,多次派工作队驻村帮扶

[随笔] 喜看庙前新变化 —— 庙前村精准扶贫纪实

2015年5月工作队开赴庙前,村部坐落在一个山坳,两栋土坯房,破旧不堪,因年久失修,屋顶上的梁腐朽,部分已经段掉了。瓦背上出现了几个大洞,晴天太阳直晒,雨天雨水漏入。屋内碎瓦散落,杂草丛生,十分凄凉。村主干只能挤在村小学两间狭小的房子里办公。室内摆放两张60年代的办公桌,条件相当简陋。

安顿好之后,由村主干带路,工作队到每家每户走访摸底,并把每户的家庭情况做好记录,为制定一户一策的帮扶措施奠定基础。由于居住分散,通往农户家的路多半是羊肠小道,道路凝泥,行走艰难,走访必须穿上雨靴才敢上路。一个叫轧田坝的组距离村部12公里。村内手机无信号,无法与外界联系。我们所到之处,看到的几乎是土坯房,房屋的外表是裸墙,有的墙体因风吹雨淋,没有粉刷已经变得非常陈旧老化,摇摇欲坠。房子盖的是土瓦,也有少部分还盖着杉树皮,房内的地板全部是用泥土铺就。多数农户用明竹竿把山泉水引到家门口饮用,也有个别农户靠到几百米远的地方挑水吃。整个庙前山多田地少,粮食产量低。雨水天气多,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大人畜容易生病。到过庙前的人,心里都有同样的感觉,这里的条件太差了,生活环境恶劣。由于条件差,娶媳妇都很困难,娶个老婆未必能安心。下山组有个村民娶了一外地女子,在庙前生活了几年,还生了两个小孩,因为条件太苦最终还是离了婚。据不完全统计,庙前累计有几十个年轻人到外地做上门女婿,就是没有人到庙前当上门女婿。

[随笔] 喜看庙前新变化 —— 庙前村精准扶贫纪实

要想富先修路,没有一条好路,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出行也相当困难。一位当地老者告诉工作队,有次雪兴组一个孕妇生孩子难产,当时没有车,靠全组的男劳力用滑竿抬到乡医院才得以抢救。另外一位70多岁的大爷得了急病,当时有了机耕道,他儿子用摩托送往濠头医院就医,砂石路太滑,途中不慎摔倒,爷俩半天才爬起来,听得大伙心酸。当年骑摩托车赶集,碰上下雨天,一俩摩托车要几个人帮忙推。赶集是件非常辛苦的事,每次都是两头黑,头天夜里5点钟出门,到集市逛一圈,再回到家里就是晚上9钟。货物进出困难,竹木资源浪费,修通组水泥路迫在眉睫。

全面了解本村的基本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后,召集党员、组长、群众代表开会,集思广益,征求意见,共商庙前发展大计。通过讨论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当务之急是建村部,修通组水泥路。工作队根据上级的文件精神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制定发展规划,两年内完成村部建设、通组公路等项目。三年内全村实现脱贫,退出贫困村序列。制定帮扶方案和帮扶措施。基础设施从水电路讯房入手;贫困户从发展产业、就业、危房改造、易地搬迁、教育、医疗救助、社会保障、金融等方面实施帮扶,解决衣食住行,医疗住房教育等问题。

首先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向相关部门申请立项后,筹集资金,再动工修建通组水泥路,新建村部、红军纪念馆、卫生室,修缮村小学、手机塔、安全饮水点、危房改造、实施农网改造,文化小广场。其次抓产业发展,根据工作队调查了解庙前的地理位置、气候、土质、传统习惯。因地制宜地发展产业,种植药材、高山水果和土鸡、蜂蜜、本地黄牛、巴香猪等养殖业。一是成立庙前种养合作社,把贫困户纳入成为合作社股东。二是引导农户发展个体产业,促进农户增产增收。三是扶贫与扶志(智)相结合。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

[随笔] 喜看庙前新变化 —— 庙前村精准扶贫纪实

庙前山高路远,材料运输困难,成本高、难度大。请工匠困难,同等的工价请不到人。另外部分群众观念落后,不支持不配合,给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开路从他家山里经过,占一点点山不同意。搞任何一项建设,重重困难。有一个组开水泥路,要经过几家农户的旱土,张三不同意,李四要补偿,好说歹说都不同意。工作队与村支两委焦头烂额,到该组开了无数次会议,加了几个夜班,想了很多办法才做通思想工作,把事情敲定。

扶贫工作事情多压力大,村村情况不尽相同,没有经验借鉴,要做好只有用心帮扶,用感情帮扶,把扶贫户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情,把贫困户的家人当自己的亲人,把好事做实,把实事做好。做到入脑、入心、入梦,用真情感动他们。

通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基础设施发生了新变化。(1)新修村内水泥公路16公里,沙石路15公里通到各组;连通了到江西崇义县上堡乡均源村省际公路,庙前成了交通枢纽,四通八达,8个组已通水泥路,2个组通了沙石路,形成公路网。(2)安装202户有线电视户户通,家家户户可以看上电视,了解外面的世界。(3)新建移动基站,手机可以通话、上网。(4)新建便民服务中心(舔置了电脑等办公用品)、红军遗址,卫生室,图书室,活动中心,红军陈列室,红军食堂。(5)修缮村小学,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6)安全饮水全覆盖,集中供水,完成19个饮水工程点,全村人畜饮上干净卫生的山泉水。(7)危房改造全村覆盖,土坯房全面改造或者重建,让群众住上安全舒适的房子。(8)易地搬迁33户搬到濠头集市,解决了偏远山区贫困户的住房困难。(9)新建红军烈士纪念碑,让烈士有安身之所,家属及群众有祭拜之处。(10)在村部和主要路口安装太阳能灯40盏,照亮了山区,让山区的夜晚更加明亮。(11)完成农网全面升级改造,用电正常。(12):新建文化小广场已经完工,丰富了文娱生活,群众有了休闲锻炼的场所。

[随笔] 喜看庙前新变化 —— 庙前村精准扶贫纪实

产业发展发生了新变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带动了全村群众发展产业。一是大力发展黄桃等高山水果、黄柏、升麻等药材、楠竹、人工造杉木林等种植业;二是大力发展养殖业。(1)成立庙前种养合作社,种植黄桃130多亩,把73户贫困户237贫困人口加入合作社,贫困户占70%股权,村集体占30%股权。采取规模种植,集中管理,到时分红的办法。为贫困户找到了一条增收的新路子。 (2)引导农户发展个体产业,有90%的贫困户搞起了产业,几年来全村累计种植了黄柏、升麻等、药材2000多亩、种植高山黄桃200多亩;8000亩楠竹改造全面启动,人工造林9000多亩;多数农户搞起了本地黄牛养殖,贫困户林大爷在工作队的帮助下,养起了本地黄牛,山地放养土鸡、两年时间收入十多万元,不但脱了贫,致了富,还有存款。李大叔养20多窝野生蜂蜜,每年产几十斤糖,邹大哥养藏香猪,两年时间赚了钱。还有200多人外出打工,人年均收入3万多元。

村集体收入发生了新变化。集体收入突破零,电站土地租用费和光伏电站分红,每年收入5万元以上。

思想观念发生了新变化。以前等靠要的思想严重,曾经有人以当贫困户为荣,认为政府的帮扶理所当然,任何事情依赖政府和帮扶人。通过思想教育、感恩教育、政策宣传,村民的思想观念大有改变,等靠要的思想明显减少,树立了自力更生,劳动光荣思想观念。

扶贫与扶智发生了新变化。扶贫和扶智(志)效果显著,通过宣讲,村民们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理解读书是隔阻代际贫贫的最好办法,明白了再苦不能苦教育的道理。积极送子女读书,四年时间就有8个贫困学生考上了大学。

[随笔] 喜看庙前新变化 —— 庙前村精准扶贫纪实

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群众安居乐业,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心存感恩,纷纷赞扬党和政府。

今日的庙前今非昔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出行方便,到濠头乡、上堡乡、沙田镇赶集只要一小时左右。货物进出方便,农副产品升值,村民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家有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娶外地媳妇的人越来越多且能在庙前安心生活,没人再去做上门女婿。居住在青山绿水天然氧吧里,衣食无忧,胜过世外桃源。

通过几年的有效帮扶,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2017年底退出贫困村序列,“三率一度”控制在规定的比例内,65户贫困户已脱贫,顺利通过省市县的验收。贫困户的生活达到“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村支部李书记欣喜地说,扶贫不仅改变了我村落后的面貌,还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不仅帮贫困户生活上脱贫,更重要的是帮助贫困户精神上脱了贫。

目睹庙前的种种变化,内心由衷的高兴,只要群众生活富裕、活得开心,对帮扶工作满意,对扶贫工作者来说,就是再苦再累都觉得值。

[随笔] 喜看庙前新变化 —— 庙前村精准扶贫纪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