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庞统明知落凤坡有埋伏,为何还要去送死?

杨晨予



谁知天狗流星坠,不使将军衣锦还。庞统字士元,荆襄人士。统自幼勤奋好学,博学多识,又精通谋略,他被庞德公称为“凤雏”,与诸葛亮齐名。演义中,徐庶曾对刘备说: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周瑜去世后,庞统曾有意投靠东吴,只因大骂公瑾得罪了江东,只得投靠刘备。庞统投靠刘备后,成为刘备帐下的重要谋士。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受益州刘璋的邀请,率军入川共拒张鲁。


次年刘璋因但心刘备取益州,拒不拨发粮饷,刘备与刘璋之间产生间隙。建安十九年,刘备与庞统约定共取雒城,按照约定,庞统走小路,刘备走宽敞得大道。然而不幸的是,庞统在落凤坡被张任伏击,中箭身亡。于是有人便产生疑问,以庞统的智慧可以看出落凤坡小路有伏兵,为何还要去送死呢?个人认为,庞统走小路,有着深刻的原因,以下依据演义内容做简要分析。


首先刘备曾多次暗示庞统小道有风险,庞统依然选择小路,这是有意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刘备与益州刘璋产生间隙之后,刘备军与川军已经多次交兵,魏延更是活捉了冷苞,可以说两军矛盾不可调和,战事一触即发。再次关键之际,庞统向刘备进献了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取中计:攻下雒城,然后在徐图益州。

只是去雒城有两条道路:南边有小路,可以取雒城西门,山北有大路,可以取东门。庞统知道小路有危险,为了让刘备规避风险,庞统宁愿选择小路。毕竟刘备是三军主帅,在庞统看来,三军可以没有庞统,但不可以没有刘备。演义中曾这样记载:

玄德曰:“吾自幼熟于弓马,多行小路。军师(庞统)可从大路去取东门,吾取西门。”庞统曰:“大路必有车邀拦,主公引兵当之。统取小路。”


庞统取小路保护刘备,除了因为刘备是三军主帅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刘备对庞统有知遇之恩,并且十分敬重庞统。庞统投靠刘备,是被刘备的真诚所打动。庞统在投靠刘备之前,曾参加考试,刘备见庞统文笔很好,对事物有独特的了解,这才让他去做了县令。庞统因嫌弃官职小,并没有认真管理。后来张飞前来追问,庞统却在几个时辰之内,将百日公文全部处理殆尽。


张飞感到十分惊奇,奏报刘备,刘备不顾阿斗生病,星夜赶路,亲自前来探望庞统。次日庞统醒来,声称口渴让人前去买酒,并将酒壶扔给刘备。刘备二话不说,给庞统买了一壶酒。庞统却对刘备说:刘皇叔,你以为这样就可以感化被你伤过的人吗?我庞统去意已绝。刘备又亲自送庞统,并且将自己的坐骑送给庞统。这才感动他,从此庞统誓死为刘备效力。

显而易见,刘备对庞统有知遇之恩,一个想寻求人才,一个想寻找明主,二人一拍即合。而庞统却深深感激刘备的知遇之恩,毕竟他不像东吴孙权那样傲慢。庞统投靠刘备后,食则同桌,睡则同榻而卧,刘备对其十分敬重,宠爱有佳,庞统更是感激刘备的恩惠。因此在选择去往雒城的道路上,庞统宁愿以身犯险,也要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


其次庞统以身犯险,也是让刘备夺取益州要名正言顺。刘备以匡扶汉室为己任,胸怀大志,诸葛亮隆中对更是为刘备规划了美好的蓝图:夺取荆州,攻取益州,吞并汉中,出秦川直取两都,进而扫平天下。当时刘备已经拥有荆襄之地,也有心攻取益州,只是担心益州为刘璋基业,都是汉室宗亲,刘备不忍心下手,再者说他也出师无名。故而益州名仕张松、法正,因益州刘璋昏弱,曾多次劝刘备攻取益州,就连庞统诸葛亮也多次相劝,刘备只是不肯。在刘备看来,如何出师有名,收服益州人心,这才是重中之重,毕竟刘备不想饱受世人的唾骂。


庞统也看出了刘备的用心,想取益州却担心不得人心。后来刘璋拒绝提供粮饷,这是有意逼迫刘备撤军得意思,刘备大怒,将来使大骂赶回。这时刘备与刘璋之间已经有很大矛盾。庞统再次劝说刘备进取益州,率军直取成都,并为刘备成功规划三条路线。而刘备却采取攻取雒城,然后再相机而动的策略,其实庞统心里明白,刘备依然是有所顾忌。演义中曾这样记载:

统曰:“只今便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比为上计。杨怀、高涪,乃蜀中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隘;今主公佯以回荆州为名,而将闻之必来相送,就送行处擒而杀之,夺了关隘,先取涪城,然后却向成都,此中计也。退回白帝,连夜回荆州,徐图进取,此为下计。”


因此庞统取小道,明知其有危险,正是想借此机会与川军交并,制造更多的矛盾,让刘备攻取益州能够出使有名。只可惜,庞统与刘备换马而行,在落凤坡被当成刘备,被乱箭射杀。虽然刘备有了讨伐益州的名义,却损失了庞统这样的谋士,况且庞统享年才三十六岁,这是何等的可惜。


再次庞统明知小路有风险,却没有料到被乱箭射杀。其实庞统在选择小路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刘璋心怀不轨,况且当时川军和刘备军益州交兵。庞统知道小路有伏兵,但还是有着侥幸的心里。其实即便庞统不被射杀,甚至没有负伤,刘备都有讨伐益州刘璋的理由。毕竟刘备当时是以撤回荆州为借口进兵的,而庞统在撤退的路上遭遇伏击,这是刘璋的无义之举,这也正式标志着刘璋向刘备宣战。毕竟是刘备帮助刘璋,赶走了张鲁,降服了马超。也就是庞统其实没有必要死在落凤坡,以此来成为刘备出兵的理由。


只可惜,庞统当时与刘备换马而骑。川军将士又将庞统当成了刘备,这才下了狠手。因此庞统死的如此惨烈,也是出乎意料的。显而易见庞统走小路以身犯险,有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意思,只是他不知道后果会如此严重。

你是如何看待庞统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三国逐鹿


导语:当年有句传言,谁拥有卧龙或凤雏其中一人,就可以拥有天下。卧龙肯定是诸葛亮了,诸葛亮足智多谋,经常以妙计战胜对手,而这个凤雏庞统竟然能与诸葛亮齐名,可见这个凤雏庞统雄才谋略绝不在诸葛亮之下。

当年在落风坡的时候,庞统明知前面有埋伏,庞统依然选择前进,简直就是送死,一点反抗都没有。庞统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是为何?

我们先来了解下庞统

庞统(179—214年),字士元,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东汉末年刘备部下著名的谋士、将领。  

早年便以“凤雏”之名与诸葛亮齐名于荆州。当时人评价他的经典言语是:

“卧龙凤雏,得一而可安天下也!”

曾与东吴陆绩、顾劭等臧否人物,自谓曰

“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长。”。

刘备领荆州牧,庞统来投,但未得重用,不过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其后经诸葛亮、鲁肃极力推荐,刘备方才再度召见庞统,与之谈论军国大事,大为器重,于是拜庞统为治中从事,不久又与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

诸葛亮和鲁肃举贤荐能的宽广胸襟固然令人钦佩,但庞统本身具有的非凡才华,恐怕才是其最终脱颖而出的根本原因。

现在来看庞统为什么知道落凤坡有埋伏?

凶兆一。诸葛亮夜观天象,发现有颗将星摇摇欲坠,于是去了封书信给刘备,要刘备小心为上。刘备告诉了庞统,庞统哈哈一笑,说刚刚斩了敌方大将泠苞,正好应了此兆,风险已经解除了!

凶兆二。刘备夜里梦到了一个妖怪,用铁棒打他胳膊,到现在还觉得痛呢?就把这件事和庞统说了,庞统一听,哈哈一笑,说主公你这是睡觉压的。

凶兆三。庞统临行前,说了句

“统肝脑涂地,方称本心”,

临行之前,说这话相当不吉利。

凶兆四。庞统临行前,马突然发了疯,将庞统掀了下来。而这马向来很听话很老实,头一次出现这种情况。牲畜更有灵性,预感到了危险。

凶兆五。庞统马疯了之后,刘备将坐骑让给了庞统,刘备的这匹马叫作的卢,的卢虽然是千里马,但这马眼里有泪槽,必须妨死一个人,主人骑了才能安全。

庞统明知落凤坡有埋伏,为何还要去送死?

第一个原因是为了报刘备知遇之恩。

刘备曾多次暗示庞统小道有风险,庞统依然选择小路,这是有意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

刘备与益州刘璋产生间隙之后,刘备军与川军已经多次交兵,魏延更是活捉了冷苞,可以说两军矛盾不可调和,战事一触即发。再次关键之际,庞统向刘备进献了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取中计:攻下雒城,然后在徐图益州。

只是去雒城有两条道路:南边有小路,可以取雒城西门,山北有大路,可以取东门。庞统知道小路有危险,为了让刘备规避风险,庞统宁愿选择小路。毕竟刘备是三军主帅,在庞统看来,三军可以没有庞统,但不可以没有刘备。

演义中曾这样记载:

玄德曰:“吾自幼熟于弓马,多行小路。军师(庞统)可从大路去取东门,吾取西门。”庞统曰:“大路必有车邀拦,主公引兵当之。统取小路。”

庞统取小路保护刘备,除了因为刘备是三军主帅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刘备对庞统有知遇之恩,并且十分敬重庞统。

第二个原因是为了让刘备师出有名,直取西川。

刘备号称仁义之君,被刘璋请过去相助共抗张鲁,转眼快两年了,还没有得到西川的地盘。庞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公太仁义,这样取西川遥遥无期。恰巧这个时候和刘璋有了隔阂,再返回荆州的路上,刘璋派兵伏击刘备。庞统自然是一清二楚了,也知道这就是取西川的好机会。

于是,借口和刘备换了马,让敌将以为自己就是刘备。最后,果不其然,在落凤坡中箭而亡。刘备大怒,一面命人前去请诸葛亮、赵云相助,一面自己先行进攻西川。西川那些兵,哪里是刘备这个常年征战,手下算是老兵人的对手,没有多久,便得了西川。


庞统之死颇有些玄乎,恰巧有个落凤坡,恰巧庞统叫凤雏,恰巧庞统经过这里,恰好有只利箭,恰好射死了庞统,一切都好巧,到底是天意还是巧合呢?

我认为,既不是天意也不是巧合,落凤坡是在庞统死后得名的,庞统死于此处,所以人们才将此处叫作落凤坡。

总结:庞统明知落凤坡有危险,还要去送死,其实都是为了自己的主帅刘备。所以说,庞统最值得佩服的,不仅仅是他出色的才能,更是那一颗忠心护主的心。这才是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的真正道理吧!



路之意


庞统是个著名的谋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与刘备分兵进击雒城时,主动选择了小路进攻,难道庞统不知道前面是“落凤坡?”难道他算不出前面会有埋伏?一个能指挥千军万马、随意出入曹操大营的谋略家,就这样被一个名不见真传的张仁用箭射死了?死的也太低级了!事情绝对不是这么简单!庞统是因为看透了两个人的用心,才断然自己去赴死的。


他第一个看透的是刘备。得荆州后,刘备明明很想得西川,却又口口声声讲仁义,不忍夺同宗之基业,这让庞统很为难,为让刘备取西川很是费了一些脑油,先是去西川见刘璋,接下来帮守城,在向刘璋要粮要人得不到满足后决然翻脸,终于找到了讨伐刘璋的借口。然而庞统心里是好笑的,刘璋的基业,你不取别人也会取,刘备是欲取还拒、道貌岸然,放着简捷的计策不用,非得绕个圈子,最终还是去夺刘璋的地盘。

在与刘璋翻脸后,终于刀兵相见,费尽了周折的庞统以为,可以迅速攻城掠地成就大业了,谁知,刘备的假仁假义病又犯了,在恩信未立的情形下,把擒获刘璋的部将泠苞释放了。泠苞被释后,回去又设计决涪江之水淹庞统之军,幸有庞统好友彭羕来相告才逃得大难。这也让庞统看透刘备,他为了仁义的外表,不顾手下人的死活!

他第二个看透的是诸葛亮。诸葛亮取了荆州后,对取西川的问题上一筹莫展,拿不出可行的方案。庞统到来后,迅速制定了取西川的策略,并且设计了速取的方案,这些措施让诸葛亮都自叹不如。在刘备的决定下,诸葛亮守荆州,庞统随刘备去取西川。



在庞统的调度下,刘备与刘璋开战,一路攻城掠地,拿下西川指日可待。这时,诸葛亮寄来了一封“恐吓信”,声称天象不利于主将帅。一个在大后方的谋士,不安心守城,却靠看天象去干拢前方将帅,是属什么用心?在庞统这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谋士心中,谁不知天象是用来笼络人心的“神术”,否则靠看天象就能打赢战争还需费那么大的劲干啥?在西川即将被拿下的前夕,诸葛亮的信让庞统很烦恼,甚至说出了诸葛亮想争功的话,可见庞统对诸葛亮的做法是很生气的。



一个心里想要地盘想的要死,却又口口声声讲究仁义,让手下枉费许多心机;一个对取西川束手无策,在看到成功在即时,又忙中去添乱。这些做法,让一腔男子汉气概的庞统感到很受伤。在西川指日可待的情况下,庞统毅然选择了以死抗争:一个知天文地理、算无遗策又能指挥千军万马的谋士,竟然看不出那么一个小埋伏?让后人们想像去吧,一个有争议的死亡,该去谴责谁呢?


星下静思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卧龙是诸葛亮,凤雏是庞统,这二人是三国最顶尖的谋士,智力爆表,算无遗策,可是,庞统为何算不出前面有埋伏呢?

庞统前往落凤坡之前,已经有三大征兆暗示此行大凶,哪三大征兆呢?

一是,远方的来信。

刘备和庞统攻打雒城之前,刘备突然收到了远方的来信,是诸葛亮写的,上面写道:

亮夜算太乙数,今年岁次癸巳,罡星在西方;又观乾象,太白临于雒城之分:主将帅身上多凶少吉。切宜谨慎。

诸葛亮乃算命高手,最擅长看星星、看月亮、断阴阳,屡试不爽,诸葛亮发现星象于刘备不利之后,立马命人快马加鞭地送来了一封鸡毛信。


看了来信之后,刘备大惊,当即便要返回荆州,哪知道庞统嘿嘿一笑,十分不以为然,心中暗想:“诸葛亮呆在荆州没事干,看我立了这么多功劳,分明是眼红了,等我打下西川,丞相之位必是我的了,哈哈!”

庞统坚持要打雒城,刘备就同意了。

二是,刘备的梦。

攻打雒城前一夜,刘备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个天神,拿着打铁棍,使劲地砸刘备的左臂,刘备咯噔一下吓醒了,醒来发现左臂隐隐作痛。

卧龙凤雏,正是刘备的左膀右臂啊,刘备把这个梦说给庞统听,庞统哈哈大笑,说道:“主公啊,梦都是反着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主公是被诸葛亮的信吓着了吧!臣愿肝脑涂地,报主公知遇之恩。”


刘备见庞统说出了“肝脑涂地”四个字,更是惶惶然。

三是,庞统的马。

大军出发之前,庞统的马像是得了失心疯一般,乱跑乱撞,把庞统给掀了下来,畜生一般有灵性,它预知了前方的凶险,故此发出了警示。

刘备看到之后,心疼军师,就把他的坐骑的卢马让给庞统了,这个的卢马是神马,蒯越曾说此马“眼下有泪槽,额边生白点,名为‘的卢’,骑则妨主”,刘备因为是真龙天子,所以骑着没事,但庞统就不一样了。


上述三大征兆,倘若有一点得到重视,庞统不至于命丧落凤坡,然而,庞统还是疏忽大意了,出师未捷身先死,实在令人唏嘘!

有人说,庞统之死,其实是故意找死,他是用自己的死给刘备攻打刘璋找一个借口,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庞统真的这么伟大吗?

我觉得不是!

攻打刘璋有一千个理由,何必以庞统之死为代价呢,换一个人死岂不更好,譬如马谡,正好刘备也不喜欢他,趁此机会除掉他,也就不会有后来憾失街亭了!

蝼蚁尚且贪生,何况活生生的庞统呢!而且庞统也不是死于落凤坡,而是死于四十里之外的雒城。《三国志》记载:

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

庞统死于流矢所中,一只箭飞了过来,不偏不巧,正好射中了庞统的要害部位。


庞统死于落凤坡纯属罗贯中的艺术想象,并且,三国时期根本没有落凤坡,直到唐朝时才有了落凤坡,庞统死在前,落凤坡得名在后。

大家不要被老罗忽悠了!


一半秋色


庞统人称凤雏先生,在三国演义中,可是和诸葛亮相提并论的人物,素来以足智多谋而见称。

我一直在幻想,庞统在蜀中,诸葛亮在荆州辅佐关羽,刘备居中指挥,卧龙凤雏分别从荆州以及四川,同时杀向曹魏,那将是多么美好的画面啊!可是历史不容假设,庞统在取西川之时就已阵亡了。


庞统作为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才,大风大浪都经过了怎么就会栽在落凤坡这个小水沟呢?   

其实我们应该从庞统的个性着手分析。记得庞统到刘备处求职,他没有拿出身上的鲁肃以及诸葛亮的推荐信,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他这个人极为自负,心高气傲!对自己的才华信心爆棚!然而他第一次求职没有取得预想中的效果,只是得到了一个地方官的官职,他为了吸引刘备的注意采用一种更为奇葩,甚至于极端的方式,怠政!

他的玩忽职守被人告发了,刘备派人去调查,庞统这才显示出自己的真才实学,小小秀了一把自己处理政务的才干,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堆积如山的公文处理完毕,这件事情让庞统狠狠地出了一把风头。从此他进入了刘备视野,但也仅仅是进入视野而已,离重用还很远。

刘备直到诸葛亮来到,经他推荐这才封庞统为副军师!


然而坏就坏在这个副字上!

当时庞统所在部门的负责人是诸葛亮,这是一个再坏不过的人事安排。在当时有一句歌谣:“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诸葛亮和庞统是齐名的,其实这种齐名人物的关系很难处理,他们之间往往存在一种明里暗里的竞争,都想把对方压过一头。

以庞统这样的自负,以他这么爱出风头的个性,他怎么能够忍受自己在职务上要接受诸葛亮的领导?

这不是在向全世界宣布凤雏不如卧龙,这是在狠狠的打庞统的脸啊!所以庞统一直以孔明作为自己的假想敌,在找机会证明自己比诸葛亮更强。这就使得庞统在处理事务时显得比较激进。


  

我们再来看看落凤坡至战前发生了什么?

孔明修书一封明确指出了此战的风险,孔明不愧是孔明。对形势的判断洞若观火。可是坏就坏在了这封信上。没有写封信。以庞统的智慧,肯定能够分析出此番作战的凶险,毕竟连常败将军刘备对比都有所察觉!

可是有了这封信则不同,前面已经分析了庞统是个非常自负的人,再加上他和诸葛亮处于同业竞争的状态,庞统会对诸葛亮的建议产生逆反心理。这会影响他对事务的判断,有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势。

更何况,只要打赢这一仗,他就能拿孔明写封信来说事,连孔明都没有把握做的事情,我做到了!这就等于向全世界宣布我庞统才是才智无双的当代第一人!


再加之一连几个胜仗下来,庞统颇有几分看轻蜀中豪杰之意,所以在几番权衡利弊,他选择了最激进的方案。这最终决定了他折翅落凤坡的命运。   

可以说庞统死在了自己的私心上,如果他能够和诸葛亮一样,大公无私,不计较个人得失,他肯定能够取得更大的的成就,可惜历史不容许假设。      


策神历史



这有两方面的意思。

∥庞统,的确是三国时期的“人中之凤”。然长相丑陋,给人印象很一般,朴素,愚钝。

∥而且为人喜好评价人,说话随意性还大。

  • 统曰:“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评价陆绩,顾劭。喜欢高谈评论别人。
  • 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蜀主醉,怒斥。――人众面前直言,是对蜀主不够尊重。

唯颖川隐士水镜先生司马徽对庞统十分推崇喜爱。称其为“南州士之冠冕”。从此名声渐渐显赫于南州。


◎一句话,不招人喜爱,还招人嫉恨。这是一方面

∥庞统早先投身吴主孙权。而长期不受重用。

∥后在诸葛亮力荐中,蜀主刘备才得以会见。几番帐中问师,才得以器重。

∥与诸葛亮同任军师中郎将。蜀主刘备对庞统的亲近和优待等同于诸葛亮。

周瑜卒,统送丧至吴。。。。。。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庞士元非百里之才也。”诸葛亮言于先主,后大器之,以为治中别事。与诸葛亮并与军师中郎将。

◎古云“士为知己者死。”这是另一方面

∥诸葛亮留守荆州时,庞统跟随蜀主刘备进军蜀地,取占益州,献上、中、下三策。

∥进围雒县时,受到阻碍。为报答蜀主刘备,对自己的重用与信任。骑蜀主坐骑的卢马从落凤坡经过,被乱箭射中,时年仅三十六岁。


☆古今大多才华冠群,高于有学之士的,都很自傲藐人,招人嫉妒怀恨。

如果既有才华,又处世低调,为人谦和。不树敌,遵王。一生官禄顺达。

伯乐又赏识“马”,与君主礼敬奉事躬为。仕途可畅。

不用去用死,作报答。


我的小悟


庞统当时为刘备取西川谋划的是上中下三策,但他认为上策太急有些险、下策又太缓,之后采取了不急不慢的中策!如采取庞统之上策直取成都,因当时刘备与刘彰反脸开战之后成都空虚,兵家讲究出奇制胜避实而击虚胜算是很大的,若用此策也须就没有了以后诸多麻烦,诸葛也不用带兵入川荆州可能也不会丢掉,庞统也不至于因急于进兵被乱箭穿身、从而命丧落凤坡!他之所以冒险进兵想尽快拿下西川,一个有于诸葛亮争功之嫌,因诸葛已帮刘备夺取荆州立下大功,而庞统出道稍晚些,刚加入刘备阵营有些立功心切,再就是西川对于荆州太重要了,这在之前别驾张松回返西川之时,路过荆州向刘备献图时曾说,荆州虽为战略要地但同时也是险地,孙权时思侵夺曹操也没忘报赤壁兵败之仇,其意就是没有一个后方稳固的根据地,荆州很难守住,而西川民殷国富易守而难攻,正是理想此地!张松都能看出来其中之险,而卧龙与凤雏当时都在场,作为军事战略家的庞统与诸葛亮更是了解其中险情!没有后方的西川之地,荆州就像是无根之树,那是很难稳固的,刘备集团就无法与东吴曹魏相抗衡,这样就形不成三足鼎立之势,也须正是出于这些考虑,庞统明知可能有风险甚至丧命,也要尽快拿下西川!



一江春水向东流6254


趣谈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古代有一批人他们非常的特殊,特殊点就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为什么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呢?答案很简单,被逼到绝境上了,不往前走一步是死,往前走一步也是死,与其如此倒不如死得轰轰烈烈一些。

事件回顾

落凤坡这个埋伏,不但庞统知道,甚至刘备也有可能知道。当然,如果说刘备知道的话,有那么一点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意愿,但是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落凤坡有埋伏,而且必须得死一个人。

如果在落凤坡没有人死的话,那么刘备就师出无名,师出无名的话就没有办法占领蜀川,没有办法占领蜀川的话一统天下就达不到。

这是一个逻辑链,而且这个逻辑链非常复杂,牵扯到了三方的利益,简而言之,庞统想名留青史,刘备想名正言顺,而川蜀这一块土地或许早早的就想给刘备了。既如此,三方面一拍即合,开搞。

没错,这就是事实

在三国演义当中,我们能够看到庞统对于诸葛亮还是有那么一点点不服气的,文人相轻,自古以来都是如此,就更不用说顶天立地的谋士了。

他们相互之间也有利益牵扯,除了利益牵扯之外也有很多很多的羡慕嫉妒恨。在庞统看来,诸葛亮和自己相差不大,诸葛亮帮助刘备定下了三分大势,而庞统帮助了周瑜,奠定了火烧赤壁。

可到头来忙前忙后,自己竟然没有诸葛亮名气大,一时之间庞统也钻了牛角尖儿,既然不如你的名气大,那就得想尽一切办法比你的名气大一点。可能这在咱们普通人看来可能没啥感觉,但对于他们、对于那些把名气看得比什么都重的谋士而言,可是要了亲命的事情。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希冀大家点赞、评论、关注,小生在此谢过!】

趣谈唐宋元明清


诸葛亮与庞统二人,以“卧龙”、“凤雏”齐名于荆州地区,徐庶向刘备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可见他二人的智谋和才气都是超乎常人。可是为何庞统却没有算到会中箭身亡?

庞统是在刘备进取益州的时候,帅兵进攻雒城的时候,不幸被乱箭射中,不幸去世。后来刘备将庞统安葬于落凤坡。《三国演义》中庞统是直接死于落凤坡,出现了戏剧性一幕,抬头一望,看见对面山崖上有“落凤坡”地名,与自己“凤雏”的道号暗合,“落凤”预视着自己将遭遇不测,果不其然遭遇伏兵被乱箭射杀。



但是这毕竟是小说,是戏剧,不是事实。庞统固然智谋超群,但是也重点在于军事谋略上,而不是算人命运前程的算命先生,根本无法准确算出他自己会死在何时何地、因何而死等细节具体的事情。假如庞统真有这个能力,他掐指一算,预知未来一切,又何必亲临险境,他此刻应该坐镇后方,想方设法破除这一劫难才对。又或者是根本就不用派兵攻打城池,只需要算准战争的胜负,然后施以技法,改变一切对自己不利的因数,就能顺利兵不血刃的获得胜利了。



当然以上假设是不可能成为现实了,所以庞统也不可能预算到自己会死在此地。庞统自跟随刘备以来,刘备将他与诸葛亮并列军师,尚未立功,此时刘备进取益州,正是他大显身手,一举成名的好时机,他怎么能不牢牢抓住,带领军队攻城掠地。

所以庞统的中箭身亡,完全是战争中的偶然,战争就有风险,战争的现场一切都有可能发生,为了政治上的胜利,和政治理想的实现,冒险忽然不可避免。


浩中一内


在回答问题前,先简单地介绍庞统的个人简介。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仅三十六岁,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后来庞统所葬之处遂名为落凤坡。

先不论其他的,单从上述的“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军师中郎将”等字眼,我们就可以知道,庞统的才学肯定不比诸葛亮差,况且熟悉三国的朋友,也知道“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的俗语。所以说,这么一个聪明绝顶地谋士,如果自己不想死的话,别人是难以把他杀害的。

那么,庞统又为何甘愿替刘备而死呢?

其一,单围绕《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基础上,庞统是为刘备的魅力所折服,甘愿为其一死。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可以发现,刘备的忠义仁德是无限地放大化的。无论是他平时的个人言行,还是在治国方略,亦或是对待百姓和将臣等常规行为下,都无比的体现出刘备的仁义和体恤,每个字眼都让人觉得刘备就是天底下一等一的好人,伤心之处必痛哭流涕。

因此,在这种魅力放大化的刘备麾下,庞统自然会被刘备的魅力所折服,从而产生了为刘备效死的念头。

当然,这是虚的。而实的就是,刘备待他的确不薄。在庞统的登场之初,是在赤壁之战。而在这场战役中,庞统所献的连环计是战役取胜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就是这么一个才华横溢的谋士,却因为长得丑而被孙权所不喜(曹操虽然欣赏他,但是他效力的初衷对象不在曹操)。而到了刘备处时,他面试也没有拿出鲁肃和诸葛亮的推荐函,亦没有展现非凡的才能,但刘备还是录取了他,把他分配到耒阳。等他展现才能时,刘备也马上好酒好菜,并拜他为军师中郎将。

所以,刘备在待他的行为上,可以说是没有亏待他的。而古人讲究的是“士为知己者死”,从这点上,庞统为刘备而死似乎也情有可原。

其二,生不逢时,只得以死来成全自己。庞统虽然有才,名声传天下。但是,架不住他出场晚,威望不够。在刘备得到庞统之时,刘备就经历了徐庶和诸葛亮这些百里之才,千里之才,等到刘备再得庞统时,最大也就是眼前一亮,欣喜一点罢了。

最关键的是,徐庶帮助了刘备稳定前期的新野,操练军队,提升了前期刘备军队的综合实力。等他推荐了诸葛亮时,诸葛亮在南阳与刘备展开了隆中对的实施策略,并火烧新野,击败曹军,同时也是同刘备经历过长坂坡危难的挚友了,最紧要的还是成功打胜赤壁之战,夺取了荆州大半个根据地。


所以,庞统的出场时机实在是太晚了。虽然才华横溢,智谋非凡。但在刘备的心里,似乎已经不能平等的放下两个苹果了。因此,庞统在刘备的集团就先天的低诸葛亮一等。

而这时的攻打益州的战机,就是庞统想为自己打响威望的一战。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刘备的“愚仁”(在进攻西川的时候,有一次,川将泠苞先前本已被魏延活捉,但刘备偏要将他释放。魏延说:“此人不可放回。若脱身一去,不复来矣。”玄德说:“吾以仁义待人,人不负我。”在你死我活的前沿阵地,在优势尚未确立的攻坚时刻,竟能这样不结合实际情况而滥施仁义。刘备已经从“儒仁”颓堕成“愚仁”了),以及诸葛亮的“危机感”(认为庞统会影响到他的位置),使得庞统在取川的紧要关头寸步难行(诸葛亮派马良送信说:“亮夜算太乙数,今年岁次癸巳,罡星在西方,又观乾象,太白临于雒城之分;主将帅身上多凶少吉。切宜谨慎。”而庞统对诸葛亮的星算嗤之以鼻,进一步提出另一种解释:“统亦算太乙数,已知罡星在西,应主公合得西川,别不主凶事。统亦占天文,见太白临于雒城,先斩将泠苞,已应凶兆矣。主公不可疑心,可急进兵。”)


因此,在还没有完全取得西川之役胜利的时候,“猪”队友的扰乱,使得庞统可谓是寸步难行。最后,本着“忠义”的信念,也是为了成全刘备口中的大义,庞统最终命丧“落凤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