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馬牧青:“景”與“境”小侃


馬牧青:“景”與“境”小侃


景觀設計是旅遊規劃的核心內容。當然不止旅遊,園林、城市、鄉村、建築都需要景觀美。但在休閒旅遊時代,“境”是重要的,境由心造,相由心生,境隨心轉,從景到境,就有了情感的注入。

王維有詩:“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春山和桂花本沒有什麼特別的景觀,但在靜寂的夜裡,有了王維的審美與情感,一閒一靜,便有了一落一空,便有了意境美。

中國自古有造景的習慣,北方的皇家園林、江南的私家園林自不必說。大凡一個行政區域都會有“××八景“之說,哪怕是一個縣域、一個鄉鎮,也都有一些文人在刻意為之。如北京有“燕山八景”,乾隆是最會附庸風雅之人,他直接御定八景為:太液秋風、瓊島春陰、金臺夕照、薊門煙樹、西山晴雪、玉泉趵突、盧溝曉月、居庸疊翠。

馬牧青:“景”與“境”小侃


燕京八景的出現,對於後來的景點建設產生了巨大影響。從此之後,無論“十室之邑,三里之城,五畝之園,以及琳宮梵宇,靡不有八景詩矣”。

“八景”實為“八境”,始作俑者一定是有文化審美和閒情逸致之人,他們不止在觀景,而是在特定的環境、心境下描畫一種情境,生髮一種境界,是一種自然與人文疊加、生境與心境融合的物象、景象、氣象和意象,一年不同的季節、一天不同的時段、不同的人都會有不同的感知和領悟。

馬牧青:“景”與“境”小侃


景與境,景是小的,是自然的,是具象的,無論你在與不在,它都在那兒;境是大的,是人文的,是抽象的,因為自然再大,大不過人的心胸,正所謂精騖八極、心遊萬仞。但是,畢竟境離不開景,境以景為核,是謂觸景生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然後情隨境變、心隨境轉、意境融徹。

旅行看景,以外地人來觀光者居多,百年不遇,匆匆一瞥,很難體味景中之境、箇中真趣。當地人休閒賞境則不同,同一景觀,來的多了,春夏秋冬,陰晴雨雪,晨曉暮晚,風景迥然,各有千秋;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情,又不盡相同;甚至此時此景,遇見不同的人,想起不同的事,都能進入不同的境界。

馬牧青:“景”與“境”小侃


蘇東坡看廬山,或對我們有所啟發,其詩曰:“橫看成嶺側成深,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此詩寫於蘇軾由黃州一貶再貶、改遷汝州途中,路經九江,與友人同遊廬山,久離朝堂,世事多艱,又見同僚,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這已不是簡單的賞景,其中蘊含幾多審美,幾多哲理,幾多心境。

休閒旅遊時代,現代人已經平添了幾分過去士大夫才有的情懷與意趣,自然景觀也罷,鄉野景觀也罷,小鎮風情也罷,都應該多一些“境”的元素,而不止是生硬的造“景”,要有品位,有意味,有回味。

馬牧青:“景”與“境”小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