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內聖外王,守心不移,這個世界的遊戲規則其實很簡單(修心活法)

內聖外王,守心不移,這個世界的遊戲規則其實很簡單(修心活法)

老子在他的曠世奇書《道德經》裡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孔子在他的經世寶典《論語》裡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王陽明在他的良知秘籍《傳習錄》裡說:“心即理,心即是道,存得此心常見在便是學”。

這個世界本來就不復雜,一切簡簡單單,自自然然,複雜的是人心。把我們自己這顆複雜的人心,拂拭精簡,就叫“修道”,也叫“學”。千古聖賢們早已經在一個“學”上道破了這個宇宙間最難窺見的天機,從這一刻開始,覺醒之門,永遠為你敞開。

為學日益,你認為是學什麼呢?學知識沒錯,但你學的方法錯了。因為你是往你的大腦裡面不斷地塞東西,其實很多東西可能你這輩子都用不到的,所以這些沒用的知識只能在大腦裡不停地堆積,你的腦袋就像一個垃圾袋一樣,裡面亂七八糟的。這些東西最終只能以“負能量”的方式在適當的時候被引爆釋放出來,所以越有文化的人,身心方面越是容易出現問題,有文化最可怕。

內聖外王,守心不移,這個世界的遊戲規則其實很簡單(修心活法)

為學,而後每天都有所收穫,這種收穫是直接轉化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僅僅存入大腦裡面。前面文章已經說過,大腦只會製造出各種問題而不會解決問題,真正以最完美最接近“道”的方式解決問題的是你內部那顆心靈。所以用“心”的人都是智者,而用“腦”的人不過是在自愚自樂,自我束縛。

通過意念從境緣當中將“物”相攝取回內心,叫“反觀內省”,這樣反反覆覆做“內省”的工夫,其實就是在“轉識成智”。這都是“學”的路徑,這個“學”可不能單純地理解為學習知識之類的東西,包含了一切“形而下”,也就是你的意識思維能夠觸碰到的東西都可以“學”。這條路就是內聖之道,聖賢們都是要同樣的方式,將二元意識層面的人心,內化為一元道心。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把這個事物的演變順序往前收回,一步步操守,當“內聖”之道走完後,進入“無為”狀態,看似無為,實則“無不為”。一念生,可變萬法,一念滅,可止萬緣,此即“王道”。

內聖外王,守心不移,這個世界的遊戲規則其實很簡單(修心活法)

達到了內聖外王,不是說你從此可以隨心所欲,為所欲為了,當然如果你有一天真達到這種境界,你想“欲”也欲不出來了。因為你本身就是“天理”的化身,自然已經是這個宇宙裡面最大的法則了,沒有比你更大的東西能制約你。

有點扯遠了,咱們現在要處理的是如何與當前所現的這個世界搞好關係,能不能讓它變得再簡單一些,因為我知道你的心已經被這個世界折磨得遍體鱗傷了,人生這一遭短短數十載,有沒有另一種更簡單更美妙的活法度過餘生。

答案是肯定的,守心不移,讓心靈始終處於一種“定”境裡面,學習聖人的思維方式。前面所說“學”字,其實已經是在“守心”了。

內聖外王,守心不移,這個世界的遊戲規則其實很簡單(修心活法)

老子的“學”就不多說了,孔子“學而時習之”,就是隨時隨地在你的內心裡面體察你當前所處境緣給你當下心靈造成的“衝擊”感,這實際就是讓你的內心時刻處於“察覺”狀態,有所知覺,但不去抵抗,讓它自然消融。這種體驗是非常“愉悅”的,即“不亦說乎”。

王陽明的“學”也是這個意思,良知所感,無物不融,無事不通,事事物物皆得其理,都在“天理”的運行軌道上,“我”又何需去刻意干涉呢?自尋煩惱。

這個世界的遊戲規則是:誰能清空自己的大腦,讓心靈主導行為,誰就是贏家。是不是很簡單,說得很簡單,做起來的時候大部分人又要開始退縮了。命由己造,自己看著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