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從下沙到錢塘新區,城西崛起下的杭州“東進”戰略

錢塘新區,官宣降生!

4月2日,浙江省辦公廳印發《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設立杭州錢塘新區的批覆》。文件被人捅到網上,並在隨後得到了官媒的確認,“錢塘新區”的設立正式曝光。

從下沙到錢塘新區,城西崛起下的杭州“東進”戰略

從1月10日,杭州市委十二屆六次全體(擴大)會議提出“完成大江東產業集聚區和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整合”,到1月22日公示由何美華“一肩挑”大江東(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再到4月2日省府正式發文同意設立,大江東與下沙的合併速度快得令人有些不可思議,從中也可看出浙省對此的重視,以及此番合併的重大意義。

從下沙到錢塘新區,城西崛起下的杭州“東進”戰略

此前,由於省府主要領導在全省大灣區規劃建設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的一句“全面提升杭州灣經濟區國際化能級,著力建設杭州江東新區、寧波前灣新區、紹興濱海新區、湖州南太湖新區……”,坊間曾一度以為,合併後的新區名叫“江東新區”。

結果還是三土籍貫地寧波的小夥伴們實誠,最早將“錢塘新區”的芳名給捅了出來——3月20日,寧波市發改委官網發佈的一則動態消息中,意外提到“杭州市發展改革委介紹了錢塘新區整合提升主要思路舉措”。而找遍浙省發改委的網站,這個在3月18日由省發改委牽頭召開的會議居然連一篇報道也沒有!

從下沙到錢塘新區,城西崛起下的杭州“東進”戰略

等到3月27日,省委主要領導調研大江東產業集聚區(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吃瓜群眾明白,大局已經底定,就等著官宣了。

在調研過程中,車領導表示:

大江東產業集聚區和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陸域面積大,具有疊加落實諸多國家戰略的特性,是參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前沿陣地、推進杭州擁江發展和杭嘉紹甬同城化的戰略要地,也應當成為激活杭州灣“大灣區”的核心引擎。當前,我省迎來了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新的歷史機遇,杭州也處在後峰會、前亞運的發展黃金期,推進兩區整合、開發新區勢在必行,將為全省開發平臺的整合集聚發揮示範帶動作用。我們要抓住難得的機遇,發揮難得的區位優勢,把新區打造成不可多得的戰略大平臺。

這段話很重要,它是我們理解、認識錢塘新區未來定位、發展方向的關鍵。

從下沙到錢塘新區,城西崛起下的杭州“東進”戰略

據公開資料,錢塘新區面積大約531.7平方公里,相當於上城、下城、西湖、江干、拱墅這杭州五大老城區的總和——陸域面積大

而在1月10日的會議上提出主城區要著力做好“東整、西優、南啟、北建、中塑”五篇文章,加快建設標誌性戰略性大平臺。其中東整部分就是要完成大江東與下沙的整合,“條件成熟後爭創國家級新區,成為展示我國先進製造業發展水平的重要窗口”——具有疊加落實諸多國家戰略的特性

至於“成為激活杭州灣‘大灣區’的核心引擎”的表述,更是讓不少自媒體激動地喊出“浙版浦東”的口號。

從下沙到錢塘新區,城西崛起下的杭州“東進”戰略

熟悉杭州城市發展史的朋友,想必還記得,東部杭州上一次受到如此高規格的待遇,還要追溯到當年下沙的開發。從1993年成立下沙杭州經濟開發區,到2000年12月建成下沙高教區,下沙一度是杭州“城市東進”重點開發的區域。想當年,B1快速公交滿載著富含膠原蛋白的莘莘學子一趟趟進城領略錢塘繁華,成為多少人難忘的青春回憶。

然而最近這十來年,下沙或者說整個東部杭州的風頭,完全被城西,尤其是未來科技城所取代。就拿下沙過去曾隸屬過的餘杭來說吧,作為區政府所在地的東部餘杭臨平片區,如今已完全沒法再和西面的未來科技城,甚至中段的良渚板塊別苗頭。

尷不尷尬,難不難過!

雖然後來政府提出了個城東智造大走廊的概念,並明確以杭州高新開發區(濱江)、大江東產業集聚區、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下沙)、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餘杭經濟技術開發區等作為重點開發平臺,但智造業這種東西,聽上去就不像互聯網等新興產業那麼有feel。所以《綱要》印發也有一年了,城東智造大走廊無論在知名度還是吸引力方面,跟城西科創大走廊仍舊不在一個層面上。

從下沙到錢塘新區,城西崛起下的杭州“東進”戰略

這顯然不是一件好事,就像一個人,單腳只能跳,兩條腿才能走得紮實。

好在,杭州灣大灣區(或者叫浙江大灣區)的建設給了東部杭州一個風口。雖然杭州在嚴格意義上,跟寧波、嘉興不同,不能算是一個沿海城市,但是感謝蕭山人民從1966年開始的大規模圍墾,硬生生給杭州圍出了一個大江東。而在省府的規劃中,以大江東為主體的“江東新區”,未來將是杭州灣大灣區四大新區的核心和龍頭。

不過單純靠大江東,這個龍頭昂不高,還面臨許多問題,比如基礎差、人口少等,這一點和江對岸的下沙正好互補。

一來,下沙作為浙江最重要的高校聚集區,正好可以滿足大江東各類高新企業的人才需求,也方便每年數萬大學畢業生就近就業;二來,經過多年的開發,下沙的空地已所剩不多,無法繼續承載更多的產業,而大江東多的就是地,合二為一,可以為智造業提供更廣闊的騰挪空間;三來,下沙與大江東地處錢江兩岸,合併後將成為杭州首個地跨錢塘江兩岸的功能區。這裡未來不僅將成為杭州建設大灣區的主戰場,“擁江戰略”的實踐地,甚至可能對下一步杭州的行政區劃調整都有影響。

從下沙到錢塘新區,城西崛起下的杭州“東進”戰略

從下沙到錢塘新區,城西崛起下的杭州“東進”戰略

之前,網上流傳過一份源自杭州財稅網站的《關於杭州市行政區劃研究的單一來源公示》,曾引發網友關於杭州行政區劃調整的激烈討論。的確,就像文件中提到的,杭州的行政區存在小的太小、大的太大的問題。怎麼改?雖然民間方案層出不窮,但總體方向大致相似,即合併老五區(老六區),拆分餘杭、蕭山。

這一次下沙與大江東合併後成立的錢塘新區,雖然只是個功能區,但功能區變身行政區早有先例,比如深圳的龍華、坪山、光明三個新區,先後變身龍華區、坪山區和光明區。

況且作為蕭山的派生物,大江東在設立之初,其社保政策、戶籍管理、高中段招生等就享受杭州市本級待遇。而餘杭、蕭山撤市設區都快20年了,依然是處處“除外”。所以上一輪房價牛市時,作為老杭州人眼中鄉下中的鄉下的大江東,卻出現了通宵排隊搶房的“盛況”。可見群眾的眼睛的確是雪亮的。

另外,對江干而言,錢塘新區的成立,離下沙正式從行政區上劃出去又近了一步;而對蕭山來說,這是繼濱江之後的第二次被拆分。接下來,“瘦身”後的江干會和哪個(些)區合併,蕭山的“死敵”——餘杭又會被如何肢解,是二分還是三分?作為一個區域城市研(di)究(tu)者(pao),我覺得好戲才剛剛開始。

儘管我的好朋友東湖哥說,亞運之前這一幕不會上演,但誰知道呢?畢竟馬爸爸曾經曰過,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更多長三角區域城市分析文章,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號“三土城市筆記”或“三土演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