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台湾经济评述之二:蔡英文“经济发展新模式2.0计划”之检讨

台湾经济评述之二:蔡英文“经济发展新模式2.0计划”之检讨

王建民 资料图

作者 王建民

外界大都关注2020年初台湾"大选"与政局发展,却很少关注蔡英文选前对台湾经济发展战略设想。一旦败选,其经济战略设想就无从谈起,但蔡的当选,则为实现她的台湾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了可能,至少会成为未来政策方向。其中,蔡英文除了提出“大南方计划”外,还提出要在未来四年启动“经济发展新模式2.0计划”,希望再创“台湾经济奇迹2.0”。

蔡英文在上届选举前提出“台湾经济发展新模式”概念,就是以“创新、就业、分配”为主轴,以创新开创台湾经济发展新局,解决社会各界关注的就业与分配问题。这一所谓“新经济发展模式”透露了蔡“轻增长重分配”、“轻发展重公平”的左翼经济发展理念。蔡英文在第一任内确实积极努力,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虽有一些建树,取得一些成效,但许多改革与政策争议甚大,尚未从根本上扭转“创新”发展问题,也未从根本一解决台湾经济发展中的分配问题以及工商界最关注的“五缺”问题。就“创新、就业、分配”这一经济发展新模式也受到质疑,尤其一位台湾工商界领袖认为这一模式的内容是矛盾的。

蔡英文在今年初选举前夕即2019年12月指示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未来四年“经济发展新模式2.0”设想,希望再创“台湾经济奇迹2.0”。蔡顺利当选连任后,她倡导的“经济发展新模式2.0计划”将成为未来四年执政的政策方向。那么,“经济发展新模式2.0”主要内容为何?有无新意与创意?能否真的开创新模式?则需要进行客观分析与判断。

台湾“经济发展新模式2.0”目前仍是行政主管部门的初步规划与设想,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一是创新成长:核心是加码创新,驱动成长。包括推动5+2产业创新2.0(布局Ai、5G等产业),加码吸引国际大厂投资,打造亚洲高阶制造研发中心;二是投资就业:核心是扩大投资,创造就业。包括落实6万亿元投资(台商回台及境外资金回台1.7万亿元,半导体+AI+5G等投资2.6万亿元,绿能1.5万亿元,前睁瞻计划二期+都市更新+社会住宅+长期照护+ 幼托1万亿元,金融服务业1000亿元);振兴内需市场,加值金融服务业,成立政府融资保证机制;打造亚洲企业资金调度及高级资产管理中心。三是青年分配:核心是照顾青年,落实分配。包括落实都市更新、社会住宅、长期照护等社会投资,解决青年低薪、学用落差问题,检讨基本工资水准。其中有五大核心主轴:建构台湾成为亚洲高阶制造及研发中心、发展台湾成为亚洲企业资金调度及高资产财富管理中心、亚洲绿能发展中心、高科技和产业人才重镇、设立政府融资保证机制和落实所得分配正义。希望通过这一努力,奠定台湾未来20年经济发展格局。

可见,这一“经济发展新模式2.0”内容十分广泛庞杂,不只是经济发展问题,还有保障住房、城市改造、青年就业低薪、长期照护与幼托等问题。这些政策规划与内容没有太多创新创意,大多是延续了过去既有的或正在推行的经济社会政策,至多是一种完善与补充。就经济发展新模式而言,应当是一种经济发展范式,有新发展路径,有重大创新,而且不是事前设置与设想,而是事后理论总结与归纳。况且,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发展的相对稳定性与普遍的认可性。就是说大家普遍认可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而不是自己定义或只有自己认可。蔡英文在两个四年内分别推动两个经济发展新模式,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务上是不够科学严谨的,是不大可能实现的,也是不会被外界普遍认可的。蔡对经济发展新模式的认知,显然与学者专家对经济发展模式的认知是有很大不同的。第一任内台湾经济发展新模式“创新、就业、分配”,其实是一种经济社会政策导向,在其他国家或地区也在推行或实行这三项经济政策内容,不能称为台湾的新模式。况且,蔡提出这一模式在台湾只有四年时间的实践,还没有完全执行与有效检验,因此根本谈不上一种经济发展新模式。现在蔡又提出“经济发展新模式2.0”,内容庞大复杂,无多少创意,只是一般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主张,而且许多政策措施都是已在推动的,不是新的,理念不新,路径方法不新,因此不能用新经济发展模式来定义。显然,蔡英文是在炒作经济概念,提出时机更有选举考虑之嫌即在选前关键时刻提出,更有树立政绩特别是她执政树碑立传之嫌,希望在台湾政治发展史上留下重要的经济遗产。特别是蔡当局提出的这些经济社会发展政策设想未来能不能实现,还是未知数,尤其是在面临中美战略博弈与经贸对抗持续、国际政治经济格局重构、两岸关系发展对抗加剧以及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背景下,台湾经济发展面临很多重大挑战,要开创台湾“经济发展新模式2.0”并不现实,前景与结局不看好,不乐观。(作者 王建民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