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魏忠賢把控朝政期間,是一段很黑暗的歷史嗎?

oO灰機Oo


很多人都知道明朝後期黨爭特別厲害,明朝的滅亡很大的原因是由於東林黨和閹黨間的爭權奪利造成的。那麼九千歲魏忠賢在位期間明朝真的很黑暗嗎?恐怕不像勝利者東林黨們所說的那樣,魏忠賢黑那麼東林黨更黑,且看魏廠長在位期間都幹了啥?魏忠賢動了誰的蛋糕?好和壞是相對的,特殊問題纏著你看待。



別人口中十惡不赦厭的魏忠賢

魏忠賢明末大宦官,人稱九千歲比皇帝少一千歲而已,可見其權利勢力多大。都說是他把大明王朝搞得民不聊生,把百官打壓得沒有出頭之日,把大明王朝弄得不像樣。可是這樣壞事做盡又鉅貪的魏忠賢卻沒有像號稱大清官的徐首輔那樣,家裡有幾十萬畝田,也沒有像東林黨很多有權勢的人那樣有龐大的家族,就算他有那麼一群乾兒子幹孫子,可這群人裡很多都是讀書人。



魏忠賢在位很好的壓制東林黨

封建王朝為了加強皇權都喜歡培養多方勢力,達到平衡使得國家穩定,不至於被讓一家獨大讓自己的權利受損,帝王權術講究的是平衡。魏忠賢在位期間通過排除異己盡最大的努力打壓東林黨,使得大明王朝的皇帝權利和大臣得到平衡,不至於被不作為的大臣搞得烏煙瘴氣,使得腐敗的大明王朝得以苟延殘喘。可是他一死被打壓多年的東林黨人上臺,這幫滿口仁義道德本事不大的人,很快就讓大明朝走向了深淵。



魏忠賢撈錢的同時也讓國庫胖了起來

明朝後期後金(後來的清)崛起,危害遼東地區,明朝為了剿滅這叛亂就需要發動戰爭。打仗必定是糧草先行,這都是需要白花花的銀子。魏忠賢也知道老向只有一畝三分地的百姓收錢遲早會出事,畢竟他們真沒錢。而江南地區由於早起資本主義的興起,商業發達大戶人家多就向他們收商業稅,礦稅。可這就動了東林黨人的蛋糕,畢竟文官多出自富庶的魚米之鄉。魏忠賢在位的時候國庫裡的錢還可以向這些大戶人家要,可他這一去吝嗇的東林黨上臺怎麼可能拔自家的毛肥國庫,轉身就向老百姓苛捐雜稅。從後來崇禎皇帝叫大臣們捐錢抵抗起義軍,大臣們個個扭扭捏捏的樣子。



魏忠賢肯掏錢支持明朝軍隊

魏忠賢在位期間很注重軍隊的建設,通過支出大量軍費掏錢買槍買炮,按時發軍餉軍隊後勤有保障,使得明朝很容易壓制住後金的叛亂。再看魏忠賢死後皇太極他們是越打越強,還不是東林黨把該到位的錢給貪了,沒錢怎麼叫將士用命。還有魏忠賢在位的時候對平遼將領至少信任,肯給錢給糧給輔助,而東林黨就是不斷拖後腿結果清軍入關。也許對他們來說誰當皇帝都一樣,只要保住自己的富貴就行。



結果魏忠賢被逼死,大明王朝大廈很快就傾覆。任憑崇禎皇帝怎麼補救,就是救不回奄奄一息的大明王朝。正是魏忠賢在位時很好的平衡黨爭,才使得大明王朝身處黑暗仍然能活著。可他一死大明王朝徹底落入東林黨手中,更黑暗的時代來臨,逼得天下烽煙四四王朝迅速崩潰。後來崇禎還是有良心,好好安葬了魏忠賢,可以說他好在可以掌控朝廷局面,不好就是動了別人的蛋糕,黑暗是黑暗至少不會滅亡的那麼快。



闕魚肥


魏忠賢,歷史記載他原本是個市井無賴,後來混不下去了,閹割以後進了宮做太監。對於這一點,我表示一點點的懷疑。史書編寫一向是讀書人編寫的,讀書人自認為清高,他們恨死了魏忠賢,肯定不會給他寫的多好,就像各代明君出生的時候都是什麼“紫氣環繞”、“真龍現世”諸如此類的馬屁精寫法。

魏忠賢把控朝政期間,對於不喜歡他的人(主要是東林黨黨徒)簡直就是煉獄。魏忠賢把控朝政基本就是皇帝了,一言可以殺人;另外掌握了強大的特務機關,誰敢說他的壞話,基本上見不到第二天的太陽。人不狠,坐不穩,要想坐到這個位子上牢不可破就要培植心腹、清除異己、迫害大臣,這是魏忠賢的罪惡。但也要強調一點,魏忠賢的針對對象一般是朝廷裡面的大臣,對於老百姓基本沒有記錄說魏忠賢殘暴不仁啥的。

東林黨本身就是大地主、大資本家、大富豪組成的知識分子團體,他們嘴上說著孔孟之道背地裡卻只為自己的利益。明熹宗皇帝打仗沒錢了,東林黨居然提議繼續增加老百姓的賦稅,明末的老百姓因天災和連年用兵已經不堪重負了,這些滿口仁義道德的東林黨居然還要增加賦稅。崇禎皇帝聽從了東林黨的建議,天下亂了,國家滅亡。

魏忠賢的作為也許比較粗暴,但確實是內憂外患之下的不錯的解決辦法。他徵商業稅,商人有錢啊;實在不行就抄個家,那些大臣哪個不是富可敵國;再不行就是逼迫捐款。這樣一來,代表了大地主、大資本家的東林黨不恨魏忠賢才怪。魏忠賢的手段有些黑暗,但結果是不錯的的,朝廷有錢了,老百姓的負擔沒有增加很多還能活下去,部隊有了軍餉,對抗後金就還有底氣啊。

對比崇禎皇帝,崇禎皇帝上來就把魏忠賢咔擦了,全面接受東林黨的治國方針,國家窮到連崇禎皇帝皇后的嫁妝都給拿出來補貼軍餉,這些東林黨可不管你國家死不死活不活,一分錢不出,大不了改換門庭就是了。邊關將士軍餉拖欠一年多,百姓紛紛造反,國家由此大亂。據說李自成攻破北京,抄了東林黨黨徒的家,抄出白銀七千萬兩,大明國庫卻連一兩銀子都沒有。

總的來說,魏忠賢在外是皇帝的代言人,他培植自己的實力,迫害反對者,手段毒辣;同時對於老百姓還是相對溫和,主要集中對付有錢的士大夫階層。他在把控朝廷期間,大臣的日子生不如死,國家整體保持穩定,邊關戰事也相對有利,沒有出現大規模的民變或者造反情況。

魏忠賢把控朝廷時期對於士大夫是黑暗的,對於大明王朝本身而言則未必。

歡迎您批評指正。


歷史de縫隙


客觀來說,魏忠賢對明朝有功也有過,總體過大於功。

魏忠賢是中國歷史上最有權力的大太監,號稱九千歲。

魏忠賢權傾天下,閹黨無惡不作,殘酷迫害東林黨等忠臣,導致明朝政治黑暗。

但魏忠賢也並非一無是處,因為魏忠賢出生貧苦,對廣大農民比較同情,因此魏忠賢主要是向富人徵稅,而減輕農民負擔,在魏忠賢的主導下,天啟時期明朝的財政收入還是不錯的,使明朝有足夠的財力支持對後金的戰爭,天啟時期明朝對後金的戰爭佔據明顯優勢,作為明朝財神爺的魏忠賢功不可沒。

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明朝沒有抓住佔據優勢的時機徹底打垮後金,魏忠賢也難辭其咎。

由於魏忠賢等人的陷害,導致明朝抗金名將熊廷弼被天啟帝冤殺。

熊廷弼被冤殺以後,明朝的抗金名將仍然人才濟濟,孫承宗主持抗金大局,構造了堅固的關寧錦防線壓制後金,袁可立指揮毛文龍沈有容 張盤等將領從海上戰線襲擊後金的後方遼東半島,收復旅順等遼南大部分沿海地區,對後金形成包圍。明朝頭號抗金名將袁崇煥在寧遠大戰大勝努爾哈赤帶領的十三萬後金主力,使努爾哈赤遭遇44年戰爭生涯唯一一次慘敗,努爾哈赤也被火炮擊傷,七個月以後鬱鬱而終。寧錦大戰袁崇煥大勝皇太極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等後金四大貝勒帶領的十幾萬後金主力,重傷濟爾哈朗薩哈廉瓦克達等,擊斃覺羅拜山巴希等,後金軍傷亡慘重,皇太極被迫撤退。

可惜魏忠賢嫉賢妒能,袁可立孫承宗袁崇煥孫元化等抗金名將先後被魏忠賢排擠出朝廷及遼東抗金戰場,導致明朝沒有抓住佔據絕對優勢的良機徹底打垮後金。

綜上所述,魏忠賢雖然對明朝天啟時期對後金戰爭發揮過積極作用,但過大於功。崇禎帝即位以後除掉魏忠賢並不是導致明朝滅亡的主要原因,而崇禎帝自毀長城冤殺袁崇煥孫元化等抗金名將是導致明朝滅亡的重要原因。


厚德載物49847


毫無疑問,魏忠賢把持下的明朝是極其黑暗的,雖然黑暗,但這並不代表“沒有作為”!

相信大夥兒上學時,都讀過《五人墓碑記》吧,試問,如果一個朝代不黑暗,怎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呢?這篇文章,可不是小說啊,是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的事情!魏忠賢上位的手段,本身就比較黑暗,用不正當的手段擠走自己的上司太監,並和明熹宗的乳母客氏,結成對食!大權在握的他,雖然起初不願和東林黨為敵,但在東林黨“自己作死”的幫助下,老魏和其餘的人結成“閹黨”,死磕東林,血腥打壓,比如楊漣、左光斗等人的遭遇!可以說魏忠賢把持朝政時,東林黨那絕對沒有半點兒話語權!

那魏閹當道時,都做了什麼事兒呢?基本就五件事:

第一,修書,那本《三朝要典》,這當然不是魏忠賢本人操作,他沒那文化。

第二,修建寺廟,給老魏自己歌功頌德,爭取進入“聖人”這一行!

第三,不遺餘力的搜尋東林黨,並予以懲治。這個可以理解,畢竟這幫東林人士,就是魏忠賢眼裡最不聽話的“搗蛋鬼”!

第四,當然是撈錢了,撈錢的方式那是層出不窮啊!價格不公到,卻是“童叟無欺”!比如熊廷弼,老魏往他要好幾萬兩銀子,根本不管他是個清官!最終剁了沒錢的熊大人,還“傳首九邊”!

第五,整死明熹宗的孩子,包括已經出生和沒有出生的!

也許有人會說,魏忠賢當道時,明朝對後金的作戰,取得了不少勝利,比如袁崇煥轟傷努爾哈赤那次。這麼說吧,一來,袁大人曾給魏閹修過生祠,二來,如果努爾哈赤滅了明朝,老魏他自己去哪兒待??對於威脅自己榮華富貴的,老魏豈能容他?還有就是,閹黨,大部分人都不如袁崇煥,你把他換了,一般拍馬屁上位的傢伙們,誰有能耐去擋努爾哈赤??

當年東林黨的孫承宗在關外,修防線修的努爾哈赤心急火燎,卻沒辦法,差點讓孫老爺子給困死了,最後,還不是因為閹黨上位,罷了老孫,從而自毀防線嗎?

沒想到的是,後來崇禎帝擼下閹黨後,上位的東林走了“閹黨”同樣的路,忙著整人,耍嘴皮……


身在情長在²⁰¹⁹



125878215蜂獾


現在對魏忠賢有兩種意見,一說他是“明朝柱石”,另一說他是“禍國殃民”。先且不下結論,觀其所作所為,應該能發現真相。

忠賢發跡。魏忠賢出身貧苦之家,是一位混混,非常好賭且貪色。一次慘輸之後,走投無路便恨而自宮,改名李進忠入宮。能對自己的子孫根痛下殺手,可見其人心夠狠。

李進忠入宮後善於諂媚討好,先是巴結上了司禮監秉筆王安的手下魏朝,兩人拜了把子,也因魏朝的美言,王安對李進忠也另眼相待。



當時還是神宗朱翊鈞在位,其長孫朱由校的乳母客氏,與魏朝是“對食”關係。因為李進忠善於討人歡心,客氏逐漸冷落魏朝,轉投李進忠的懷抱。連自己把兄弟兼恩人的相好都撬,可見其人甚無底線。

轉眼到了1620年,神宗、光宗一月內相繼駕崩,年方15歲的明熹宗朱由校登基。久居深宮,缺乏溫暖,尚未成年的朱由校特別依戀乳母客氏,登基後即封客氏“奉聖夫人”,對其親屬也大加封賞,並賜李進忠名魏忠賢,大為重用。



拋去熹宗皇帝的光環,他就是個大孩子,其父朱常洛一直不被其祖父神宗待見,登位不久,則被鄭太妃下大黃(烈性瀉藥)毒死。這就能理解明熹宗為何如此恩寵乳母客氏,這也是魏忠賢無法無天的物質條件。

魏忠賢夥同客氏禍亂後宮。殺死懷孕的裕妃,革除成妃的封號,甚至將懷孕的張皇后流產,使得朱由校始終沒有子嗣。有一說這是為篡奪皇位做準備。個人推測是擔心熹宗得子分寵。



剷除異己,結私營黨。魏的黨羽甚多,文有“五虎”專門幫他謀劃,武有“五彪”充當打手。還有“十狗”“十孩兒”“四十孫”等,徒子徒孫沆瀣一氣。對於所有反對他的,不聽話的一律剷除,一時間朝堂驚恐,人心惶惶。

說魏忠賢忠的,完全是無稽之談,天下皆知號稱“九千九百歲”,這在君權至上的古時,完全夠得上滅族的大不敬之罪。甚至為達目的,多次假傳聖旨。



把持東廠,禍害天下。作為特務機關東廠首領,派出大批密探分佈,凡言語稍有觸犯魏忠賢的,一律動用酷刑捉拿殺戮。說有四個人喝酒,一人喝醉大罵魏閹,餘人未敢做聲,罵音未落,東廠密探衝入,將罵人者寸磔,而賞其餘未罵三人。可見當時的高壓恐怖到了何種地步。

說魏忠賢守土有功,力保大明,是顛倒黑白。從其1620年上位到1627年被誅,邊防事務分別是熊廷弼和袁崇煥兩人掌持,兩人皆由東進黨人舉薦,而東林黨和閹黨正是死敵。



熊廷弼與王化貞因經撫不和,致使大敗,兩人皆獲死罪,熊廷弼曾許魏忠賢四萬金免罪,但因為拿不出來,魏大為惱怒,發誓除掉熊廷弼,大興汙衊之事,最後致熊廷弼被判傳首九邊。

而袁崇煥之死據載也與魏餘黨汙衊有關。唉,有關這段歷史太亂了……各說各話,也沒人管管…但是寧遠、寧錦大捷,就擺在那裡,任人評說吧!



明朝的傾覆,罪過不在哪個人或是哪個黨,這是一個全方位的問題,大明從上到下爛掉了。百姓有飯吃,何來闖亂。政治清明、約束群臣,何來黨爭。為君者勤快些清醒些,又哪來的閹黨之禍?


史海尋蹤


魏忠賢只是起監督在京官員的一舉一動,可以說對老百姓並沒什麼傷害,明朝傷害老百姓的是一百多萬明皇族成員,明朝黑暗與魏忠賢無關,因為魏忠賢並不貪財只是貪權,只與官員有過節與老百姓人吃人沒有半點關係,因為魏忠賢不會傷害老百姓。


jhlllll


準確的說魏忠賢把握朝政之前,朝堂就黑了。反而是魏忠賢把握朝政之後為明王朝續命。明朝自萬曆開始就夕陽西下,等到明熹宗朱由校登基國內就是一片爛攤子,四處起義軍不斷,關外努爾哈赤完成了遼東勢力的統一,成了為刺在明王朝的一把利劍。

萬曆年間的農民起義,天災雖有更多的是人禍,朝堂的昏暗,土地的兼併,過重的賦稅。這時的起義軍只是苗頭,規模勢力都不大,還沒傷及明朝根基,只要朝堂能拿出政策,力挽狂瀾絕對可行,可惜是萬曆不是太宗皇帝。

天啟登基後,一批自詡清流的士大夫高談闊論,以聖人標榜,乾的都是男盜女娼的事。

魏忠賢的閹黨並非早有計劃的組織,閹黨早期成員都是被東林黨排擠走投無路投靠魏忠賢,人多了自然形成黨派。魏忠賢把持朝政更多的自保。朱由校登基初的朝堂言論東林黨佔七成,看不慣魏忠賢的行為上書彈劾魏忠賢。更多的是魏忠賢妨礙了這些人的利益,找個理由除掉魏忠賢。

天啟四年六月,楊漣疏劾魏忠賢,列數他共二十四條罪狀,其他大臣也紛紛彈劾,不下百餘疏。而魏忠賢找到閣臣韓爐,希望他從中調解。這是一種妥協的姿態。韓爐不肯合作,其他大臣也不肯息戰。魏忠賢為求自保聯合客氏對熹宗投其所好。逐漸朝政的議決權逐漸為魏忠賢把持。

魏忠賢以楊蓮為突破口打壓抓捕東林黨人,東林黨這一時期算是栽了。大權獨攬的魏忠賢也不傻,他知道他的權力是怎麼來的,所以他要保明王朝,對內平息起義,對外防住後金。要想做到這兩點錢是關鍵,明朝的錢萬曆時就空了,在向農民伸手只會加劇起義步伐。因此魏忠賢把目光轉向士紳,東林黨派系。大力征收商稅,減免民稅,這一時期的起義浪潮有所緩和,遼東局勢由傾覆轉變僵持。

朱由檢登基後,魏忠賢沒了倚仗,東林黨反補,朱由檢處死魏忠賢,廢除商稅。遼東打仗要錢,賑災也要錢,不徵收富人的稅只能加重徭役,惡性循環開始,一邊是不堪徭役的農民紛紛加入起義大軍,一邊是鎮壓起義白花花的銀子。

明亡不在後金,是在朝堂,魏忠賢不死,或者向秦惠文王一樣,處死商鞅而保持變法。安撫國內,韜光養晦,如漢破匈奴,大有可為。


道極萬物


魏忠賢家境貧寒。從小就是個無賴,沒有上過學,經常賭博喝酒。因為輸光了身上的錢,被逼無奈,情急之下自閹進宮當了太監。起初是在太監手下當差,直到1620年7月,萬曆皇帝死,太子明光宗即位。這時進宮整整30年的魏忠賢已經53歲。因為與太子關係親密而備受明光宗尊重。

明光宗登基一個月就死了,其長子朱由校(明熹宗)即位。這時的魏忠賢成了皇帝最信任的太監。魏忠賢特別會哄人,經常陪熹宗玩各種遊戲,哄他開心。明熹宗喜好木匠活,整天一門心思做木匠,也不讀書,成了個地道的文盲。

魏忠賢還救過落水的明熹宗,更是取得了信任。不久魏忠賢被任命為司禮監秉筆太監,就是幫助皇帝批紅,處理公務。由於魏忠賢不識字,只能令人把批文說給他聽,然後再把他的命令寫在奏摺上,常常一處理就是一天。

1623年,魏忠賢掌控了東廠等特務機構,權勢日益顯赫,開始專斷國政,排除異己,為所欲為,每次出行都是坐四匹馬拉的豪華車。他的左右衛士都身穿錦衣腰繫玉帶,腳蹬長筒皮靴,佩上寶劍,而且還有廚師,戲子跟隨,人數上萬,塵土飛揚,聲勢浩大。

每到一處,一些逢迎拍馬的官員熱情迎接,高呼“千歲”。朝廷之事,無論大小,都須派人快馬加鞭趕到魏忠賢面前請示,經他認可才得辦理。

而明熹宗近在咫尺,卻無人問津,真是朝廷上下只知有魏忠賢,不知道有皇帝。

魏忠賢的胡作非為引起正直官員的強烈憤慨,東林黨人為此進行揭發和鬥爭。由於明熹宗偏信魏忠賢,東林黨人和其他正直官員們哪裡鬥得國他?

1625年,魏忠賢及其黨羽興起大獄,以受賄之罪逮捕了楊漣,左光斗,袁化中,魏大中等東林黨六人。楊漣被折磨死於獄中,顧大章自殺。第二年,魏忠賢又捕殺東林黨首領高攀龍,周起元等7人。史稱這兩次事件為“前六君子”,“後七君子”


魏忠賢及其黨羽形成一個強大的政治集團,人稱“閹黨”。從朝廷內閣六部到各地總督,巡撫及州縣盡是閹黨之人,網絡嚴密,盤根錯節,熱焰熏天,東廠,錦衣衛的特務佈滿天下,大批不滿人員慘死獄中。討好魏忠賢的官員為其修建生祠,勞民傷財,弄得全國上下烏煙瘴氣,民間怨聲載道。

熹宗病逝,沒有太子,其弟朱由檢也就是崇禎皇帝即位後嚴厲懲治閹黨,定了魏忠賢10條罪行,發配到鳳陽。魏忠賢自知罪不可恕,在途中自縊而亡。

所以,魏忠賢把政期間,明朝是暗無天日,百姓有苦難言。

期待您的關注!請賜教


史裡淘聲


魏忠賢是明朝末年臭名昭著的大太監,據說他原本是河北一個地痞無賴,好與人賭錢,因為欠人賭債,沒辦法只好自願進宮為太監,憑藉著機敏會察言觀色,很快就得到上司的提拔,有藉機結識了當時太子的乳母客氏,從此二人狼狽為奸,為非作歹,宮中很多人都怕他們,也都巴結著他們。

太子即位後,因為感念乳母客氏的養育之恩,對客氏的話總是言聽計從,魏忠賢也因此升為秉筆太監,從此掌握了朝廷奏章的發佈,也就間接左右了朝廷大事。

這夫妻二人不僅在宮中無法無天,他們害死了 不聽他們的太監宮女,草菅人命,連皇帝的妃子也不放過,甚至還敢害的皇后墮胎。因此遭到以東林黨為主的朝廷中很多正直官員的彈劾,他們不斷向皇帝上書痛陳魏忠賢及其黨羽的很多罪狀,可惜皇帝昏庸無能,閉目塞聽,只聽魏忠賢等人的讒言,導致朝政腐敗,吏治黑暗。魏忠賢對東林黨人非常憎恨,於是就借用手下的東廠和錦衣衛等特務組織大肆迫害忠良,他們不擇手段,造成很多冤獄,弄得人聲鼎沸,百姓們對他們避之不及,痛恨不已又不敢言語。

魏忠賢還指使他收的那些善於阿諛奉承的義子義孫們在全國各地給自己建了很多本來是百姓們給清官好官們才建的生祠,強迫百姓年年給魏忠賢祭祀供奉。一時間魏忠賢的勢力權傾天下,一手遮天,被稱為“九千歲”。百姓對他恨之入骨,就連當時小孩不聽話,大人嚇唬小孩就說魏忠賢來了,嚇得小孩都不敢哭了。後來新皇帝即位,這皇帝藉機將魏忠賢流放了,他知道自己的事情敗露了,在半路上就自己吊死了。

真實的魏忠賢

真實的魏忠賢究竟是怎麼樣的?不能單一的從史書對魏忠賢的評價中判斷,畢竟史書工筆也是由人寫的,難免會有不客觀的地方。

明朝亡國是亡在崇禎皇帝手上的,而崇禎皇帝上位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除了魏忠賢,崇禎皇帝還曾說過,朕非亡國之君,臣乃亡國之臣,可見崇禎皇帝對他掌權時的這些臣子心裡是有些意見的。我們都知道魏忠賢倒臺之後,被魏忠賢打壓的東林黨上臺,崇禎皇帝指的亡國之臣應該就是這些人了。

天啟年間,排的上號的民間叛亂只有蘇州那一次,五人墓碑記所記的事件就是這一次。而到了崇禎上位之後,張獻忠、李自成等人都開始造反了,可見這個時候是一個更不穩定,人民更不適合生活的年代。這其中的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東林黨人。東林黨人一般多是江南大夫,而江南一帶正是當時工商行業和對外貿易高度集中的地方。魏忠賢掌權的時候,對這些資本家進行了徵稅,商稅、海稅都是魏忠賢制定出來的。到了東林黨上位之後,為了保障東林黨人自己的利益,東林黨建議皇帝停掉了這些稅收,轉而將這些稅收加到了農民的頭上。所以造成了明末許多各地農民都開始起義造反,這也是加速明朝滅亡的原因之一。

而且東林黨上位之後,明朝末年著名的將領孫承宗,袁崇煥都被殺害了,但是魏忠賢掌權的時候,兩位將領打了不少勝戰,立下不少戰功。

魏忠賢是哪裡人士

魏忠賢是明代有名的宦官,一度被成為是“九千歲”,朝野上下一度流傳著“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的傳言。

1568年,魏忠賢出生在今天的河北滄州肅寧縣一帶,原名是李進忠。早年間魏忠賢就是一個混跡在街頭的一個小混混,家境貧寒,但又不思進取,整日都沉迷在神色全麻和賭博當中。而且還和宮中的一些太監都有聯繫,這給魏忠賢進宮製造了機會。

直到有一次,魏忠賢因為賭博大輸之後非常的苦難,所以心中積怨成恨,一怒之下就自宮了。萬曆年間魏忠賢就被選入皇宮當差。後來也有傳言說,因魏忠賢與宮中太監的交情,魏忠賢沒有淨全身。後來魏忠賢巴結別人,進入到了甲字庫。之後魏忠賢又通過關係,做了皇長孫朱由校的母親王才人的典膳,這一次的機會是魏忠賢人生的轉折點。

皇長孫朱由校的親身母親早亡,所以一直都是有乳母客氏哺育餵養長大的,所以朱由校非常的依賴客氏。魏忠賢通過這一次的機會,接觸到了客氏。客氏原本是與另一位大太監魏朝,結為對食之好,私下客氏都服侍魏朝。但客氏結識魏忠賢之後就開始冷落魏朝,與魏忠賢的關係也土匪猛進。因為客氏的關係,魏忠賢進入到了朱由校的視線。之後魏忠賢和客氏兩個人狼狽為奸、沆瀣一氣,將明朝廷搞的烏煙瘴氣,這些也都是後話了。

魏忠賢扮演者

魏忠賢一直是影視劇中的常出現的人物,凡是涉及到明朝錦衣衛東廠的電視劇都會有魏忠賢這個大反派出現,彷佛他的存在就是為了襯托當時皇帝的昏庸,朝廷的腐敗,錦衣衛的兇狠,大臣的忠誠,江湖兒女的愛恨情仇。

因此有很多明星都扮演過魏忠賢。像是劉威、李立群、李丁、王剛、李國華、臺灣演員金士傑等明星。這些明星的扮演都十分傳神,都把魏忠賢那陰險、狠毒、奸詐而又兩面三刀的閹人形象表演的很到位,有些電視劇中還把魏忠賢刻畫為為武藝高強大內高手,他指揮者錦衣衛、東廠的走狗們到處追殺江湖兒女,迫害忠臣賢良,無惡不作,當然免不了一番爭鬥廝殺權謀,當然最後總是以魏忠賢的失敗結局,魏忠賢不是死在對手刀下便是被叛徒殺死,總之死於非命。真實的歷史是魏忠賢是上吊自殺的,大概是後人都對他恨之入骨,覺得自殺太便宜他了,便設計讓魏忠賢死於非命吧。

不過畢竟有很多大藝術家都演過魏忠賢,所以而是魏忠賢的形象並不是單一的大奸臣,沒有一點好的,亦忠亦邪,非常豐滿的,畢竟魏忠賢無權無勢,又是個太監,最後卻能成為一個令人聞風喪膽,人人害怕的厲害角色,自然是非常有權謀有手段的人。魏忠賢的成長之路也是一個由善良變成邪惡的過程,如果沒有早期的貧困艱辛,受人欺負,到沒有得勢後的兇狠奸詐,前後對比之強烈,顯示了人性的複雜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