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易經》為什麼能夠流傳千年?你覺得依靠的核心智慧是什麼?

用戶58613421564


對於《易經》能夠傳承千年以上的時間,確實是一個文化傳奇。這是中華民族的光榮,也是世界各民族的榮幸。但這種光榮與傳奇是如何達成的呢?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關鍵在於對它的文化價值的認同。《易經》的核心價值又在哪呢?這個答案千百年來已經有了許多的答案,但有沒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可,才到今天還有許多人在質疑著。

我認為《易經》這本典籍的核心智慧就在於“做事”這兩個字中。眾所周知,《易經》是由中民族遠古哲人所編著的,而且還不是由一時或一人所為。由於那種人類處於長遠古洪荒年代裡,中華民族的遠古先人與世界各民族一樣,各種生存技能極為低下,各種信息也是極為貧乏的情況下,人們通過不斷總結前人的生產與生活經驗後,中華民族逐步地編著成了《易經》、《道德經》等這樣一些經典鉅著,西方學者卻編著了一部《聖經》。跟《聖經》相比之下,中華民族的的《易經》在用它之人所進行的占卜後,並進行的的一系列的推理過程中,顯示出來原本不具備有的的哲理思辨,僅這一點就是《聖經》不能比擬的。我認為,《聖經》這種故事說教型完全比擬孔子的《論語》更適合些,都是勸人如何做一個完美之人,而且與《易經》相比較還是直觀些,也不存在占卜與其後的哲思論辯。

大家也知道,《易經》是由陰陽、三畫卦及先天八卦演變後的六十四卦,與一些簡單的文字組成的一本書籍。這六十四卦具有對人世間各種即將出現的跡象進行預測的功能——占卜,因此有利於當時的奴隸主對需要處理的大事件進行參考,決定。進入封建社會以後,由於《易經》的占卜預測作用被延伸到人個體的生活中存疑進行操作,才有以後的算命活動。不管怎樣《易經》原本就是遠古智人用占卜為奴隸主預測即將開展的大事件進行預測,以提供是否可行或如何進行的參考意見。它跟《聖經》一樣,具有豐富的神文化色彩,也是神文化的產物。

因此,《易經》是一部勸人做事,勸人在最佳時機做成功之事的典籍。


用戶上坪農夫


《易經》被稱為群經之首是有一定的道理,凡是被多數人認可的理論體系,就會千古流傳,這肯定要經得起實踐的檢驗,核心智慧我認為就是陰陽之道,老子在《道德經》裡提到“一陰一陽謂之道”,也就是對道這個詞的最好定義了,易字從結構來看,上日下月,日是太陽,現於白天,為陽,而月是月亮,現於晚上,為陰,易經講日月之行,就是對應陰陽之道。

陽在取象中代表太陽、天、君子、大人、高、大、上、積極等一切正面的向上的事物,而陰在取象中代表月亮、地、臣民、小人、低、小、下、消極等一切負面的向下的事物,在易經中用陰陽進退之機,表現出君子與小人的博弈,就是分析事物的兩面性的相互作用的一種關係,陰陽運轉表明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盛極而衰的道理,比如到了正午太陽最熱的時候,此時就是陽極盛的時候,但這時候就會生陰,陰逐漸變強,從而到了晚上,到了凌晨子夜,陰盛極之時又會從中生陽,然後就是白天了,這是一種時間上的陰陽進退體系,易經更多的在研究君子小人之間的博弈,從而告訴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

比如分析乾卦為例,初九爻,就是最下面的爻位,古人用九代表陽,六代表陰,所以初九就是第一個陽爻的意思,初九告訴我們“潛龍勿用”,意思就是最下面的陽爻,被壓制,所以是潛藏的龍,不可用事;九二爻就是“見龍在田,利見大人”,這個位置說明龍已經出現在大地,可以去拜訪君子謀求事業;九三爻“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就是說每天努力奮鬥,反覆自省;九四爻“或躍在淵,無咎”,意思是龍跳進深潭,沒有災難,君子處境從容;九五爻“飛龍在天,利見大人”,這個就是天子位置了,如日中天,也可能是九五至尊的說法來源;上九爻“亢龍有悔”,就是盛極而衰之意,孤立無援的情況。金庸前輩根據易經乾卦創造出降龍十八掌,以上六爻都在十八掌之中,看來金大俠對易經也是深有研究的。

易經對後世影響很大,很多名人都對其有註釋,不少術數研究都是基於易經,或者不基於易經也牽扯到易經上來,比如易經風水,其實易經和風水關係沒有那麼緊密的,都是好事者牽扯在一起的,學習易經並不難,我們不一定每個人都要學習到登峰造極,能夠為我所用,領悟其中的道理,指導生活實踐就已足以。

順便探討一個小問題,水雷屯這個“屯”字讀"zhun一聲"還是"tun二聲",歡迎大家留言。


緣起閣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易經是一本什麼樣的書。把這個問題弄明白了,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就清楚了。

易經的本質首先是科學書,其次是哲學書,最後是占卜書。

科學書是說,易經首先應用的是數學的基礎,它是二進制的表示形式,八個單卦是八個數字,每一重卦是一個數字,六十四卦是六十四個數字,並且他們滿足二進制的運算規則,是標準的、成熟的二進制體系。

然後是易經揭示了事物運動的週期與規律,兩儀、四象、八卦、六十四卦都是一個循環的事物運動週期,在其中還表示出不同的事物運動階段,這樣的週期與階段還可以用立體的形式表示,構成易經的三維詮釋方式。

最後,在上述基礎之上,可以總結出易經的核心規律,即01537624的運動規律,這是一個事物運動的普遍規律,由這個規律構成易經的主體結構,構成易經的邏輯關係,構成易經更高可靠性的依據。這個規律掌握與規定著所有的事物運動,是推動歷史車輪轉動的無形的巨大力量。

哲學書是說,易經闡釋了眾多的人生哲理,有人從易經中總結出四個定律、八個規律、25個天規等,最多的是64個準則。事實上,在對易經進行全面的理解與透析之後,可以將每一爻精煉為一條哲理,64卦就有384個以上的哲理,這些哲理是指導人們行為與思維的準則,有了這些哲理就可以掌握事物運動的規律,可以明辨前進的方向與方法,可以徹悟人生的真諦,並且可以更深入的理解易經、更廣泛的宣揚易經,更尊崇易經的價值。

占卜書是說,有了上面科學書、哲學書的基礎,想將此書與事物運動分開也不可能了,而且,有了事物運動週期與規律的基礎,有了哲學的思想與方法,通過易經對事物運動進行有效的預測成為了可能,並且預測也具有了科學的依據,有了它前瞻的合理性,所以易經也是一本占卜書。這裡要注意的是,占卜是易經次要的功能,也是不能擺脫的功能,這時要注意有些人將它功利化,虛幻化甚至罪惡化,這就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易經是中華民族的璀璨瑰寶,在明確了它的性質之後,我們應該懷著崇敬的心情加以繼承,更應該本著負責任的態度進行宣揚,使中國千年的古文化在全世界發射出更加絢麗的光芒。

易經的形式:

《易經》的整體可以分為兩部分,一是卦象部分,就是數學部分,也就是自然科學部分;一是卦義部分,就是哲學部分,也就是社會科學部分,兩部分的完美結合構成了整體的理論與整體的結構。數學部分又分象與數兩部分,象是卦象,是易經的基本表示形式,是顯現的,數是卦象表示的數字,是內涵部分,是不顯現的;卦義部分又分卦義與哲理兩部分,卦義是易經的闡釋部分,是顯現的,哲理部分是內涵的,不顯現的,是哲學與規律部分。

在邏輯結構上採用的是週期與循環的形式:

六爻是一個小週期,它的循環形成六十四卦的整體結構與形式;八卦是一箇中週期,它的循環形成八宮的整體結構與形式;六十四卦是一個大週期,它的循環形成事物運動的無盡形式,也就是太極。

上述這些內容清楚了,就知道科學書的內容指引人們正確的認識世界,許多科學家根據這些內容得到了許多正確的結論;哲學書的內容更是教導人們正確的認識世界,端正方法,樹立正確的指導思想,掌握規律把握運動,為後人的世界觀與方法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至今仍然流傳的許多思想與方法都是來自於易經;占卜書的應用就更加廣泛了,無論是古人還是今人都將易經的占卜作用看得非常重要,也應用的很廣,甚至到了一提起易經就立刻使人想起占卜的地步。

易經的每一種作用都在社會上起著重要的作用,三種作用合起來就是更加偉大的作用,這就是易經為什麼能夠流傳千年而不衰的原因。


於雁鳴的哲學與易經


圍繞題主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易經》指的是什麼?《易經》包括《易圖》與《經文》。《易圖》僅指《河圖》、《洛書》、《伏羲八卦次序圖》、《伏羲八卦方位圖》、《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圖》、《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圖》、《文王八卦次序圖》、《文王八卦方位圖》,共八種。《經文》在《連山易》《歸藏易》失傳的情況下,僅指《周易》。《易傳》則屬於解《易》的書。

那麼,《易經》為什麼能夠流傳千年?其依靠的核心智慧是什麼?

《易圖》是《經文》的理論基石,是陰陽五行、“象數序”的根。其中《河圖》、《洛書》的基本元素與等和、等差、勾股重差等數理邏輯關係的背後,記錄著《古易》原典“象、數、序”科學內涵,蘊藏著自然科學的奧秘,反映著宇宙間萬事萬物的運動變化發展規律,可以為《經文》哲學社會科學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據。它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奇葩異樹,只有精華,沒有糟粕。伏羲四種《易圖》基本內涵包括- -(代表陰,按二進制為0)、━(代表陽,按二進制為1)符號,二進制符號體系;以“象數序”三者為結構的宇宙符號模型,記錄著許多自然界基本規律,體現著天道、地道、人道的科學內涵,繼承了《河圖》的科學原理。

《周易》創立了文字系統,具有精湛的文化內涵和簡能的理論精蘊。其奧秘是“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繫辭》)其中第一句意思是:天下所有深奧的東西都存在於《卦》裡;第二句的意思是:天下萬事萬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規律都存在於《辭》(含卦辭和爻辭)中;最後兩句意思是:消化而判斷卦與辭在於變,推論而運用卦與辭在於通,變與通是一對範疇,存在著聯繫和發展規律。《周易》繼承了《洛書》的科學原理。賾,深奧。動,運動變化發展的規律。化,消化。裁,判斷。推,推論,推斷。

總之,《易經》“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繫辭》)意即《易》道廣大,包羅萬象,存在著萬物運動、變化和發展規律,通曉一陰一陽之道而無所不知。這就是它的核心智慧,至今有的內涵已破譯,有的還未破譯,所以能夠流傳千年。




微道助您創造終生價值


《易經》是中國上古之時流傳下來的民族瑰寶。故老相傳易經有《連山易》,《歸藏易》,周易三種,目前廣為人知和應用的是《周易》。一般稱《易經》指的都是《周易》。

《周易》相傳自西周文王所演,傳自現在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被稱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諸子百家,三教九流,都深受其影響;上至帝王將相下到販夫走卒黎民百姓都沿用其中道理。易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源頭,已經滲透到中華民族的靈魂中去。

那麼《易經》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和生命力呢?這裡靈沖霄帶各位來探討一下。

經久不絕的鮮活生命力

《周易》中的“易”一般解釋為“變化”,《易經》實質上就是一門揭示“變化”現象,研究“變化”規律的學問。

再說《周易》中的“周”字,很多人認為《周易》書名中的“周”指的是西周之周,周文王之周。但這是不準確的。《周易》中的“周”實際上蘊含“周行不殆”和“週而復始”的意思。

各位來看,《周易》自第一卦的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強大發展勢頭而起,到最後一卦未濟卦未能渡過河而止,闡明“物不可窮”的道理,也留出了進一步發展和重新開始的餘地。

所以從書名《周易》的含義解讀來看,這是一門周行不殆,週而復始的螺旋向上式的變化發展之道的學問。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唯物辯證法認為,一切事物總是在不斷髮展變化之中。“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因為始終保持變化的趨勢,所以《周易》能保持千萬年的鮮活生命力。

潤物無聲的影響力

這點從《易經》中流傳出的一些成語就可見一斑。“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剛柔相濟”“安不忘危”“否極泰來”“物以類聚”“革故鼎新”“錯綜複雜”等等。天文曆法,農時醫卜等等傳統文化均自《周易》而出。

舉個例子。對金融、財務相關行業有了解的朋友知道“損益”這個概念。這個詞指的是財務成果,是企業一定時期經營的利潤或虧損。這個詞最早也是來自《周易》,出自六十四卦中的“損卦”和“益卦”。這兩卦互為綜卦,是描述同一事物或者現象的兩面性。“否卦”和“泰卦”也是如此,成語“否極泰來”說的就是這種現象。這裡就不深入分析了。

關於《周易》的影響力,有句話叫“百姓日用而不自知”,即大家都在應用其中的道理,而不知其源自周易,說的也正是是周易潤物無聲的影響力。



靈沖霄


最早的《易經》,應該是上古時代的文化。多數人認為《易經》起源於伏羲、神農和黃帝的"三皇五帝"時期或更早。在此之前的遠古時代,當時還沒有文字,人們結繩記事,"一畫開天",是《易經》的早期芻形,現代人看來,是誰也讀不懂的無字天書。

後經周文王、姜尚、周公、老子和孔子的傳承和演繹,才趨於成熟。因此,我們現在研究的《易經》,應該是《周易》,其他還有《歸藏易》、《連山易》等等。我們熟悉的八卦也有先天伏羲八卦和後天文王八卦的區別。

特別到了漢朝,對《周易》的研究已成體系,人們對卦的象、數、理三個方面進行深入的探討,形成了三個大的分支。其中以焦延壽、京房最為著名。自此以降,歷朝歷代都有不少研究者,將中國古老的易經文化不斷髮揚光大,推向世界!

《易經》的基礎,就是中國傳統的太極陰陽理論演變成八卦,加上五行和天干地支學說融合的結晶。

太極的雙魚圖,是陰陽兩個元素的圓滿組合,陰陽互動,陰中抱陽,陽中抱陰,於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生生不息。因此,太極就是萬事萬物的總源頭。

八卦中的陰爻和陽爻排列組合,就成了三爻八卦:坎離艮巽,乾坤震兌。然後,剛柔相摩,八卦相蕩,又組合成六爻六十四卦。

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物質觀。即金木水火土。將五行中的五個元素置於先天伏羲八卦或後天文王八卦中,再配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天干用來描述太陽的運行週期,地支用來描述月亮的運行週期),稱為納甲。於是,一個代表自然界萬事萬物規律的圖譜形成了,可以用她來解釋現世,也可以預測未來,其占卜算命的功能,自然就在其中了!

《易經》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蘊涵著華夏民族對自然和宇宙的哲學認知,歷來被稱為華夏文明之源,經典中之經典,哲學中之哲學,智慧中之智慧,毫不誇張!

由於對《易經》文化的不夠了解,多數現代人僅僅認為她只是一部算卦的書,甚至稱為封建糟粕,忽視了她的文化意義和哲學意義。

學習《易經》入門並不難,難的是深入。如今,很多打著"易學大師"幌子的人,用來替人擇吉宅、取名字、看風水,收入頗豐呢!




一夫82


我是讀易經世家出身。要問易經為什麼能夠流傳幾千年。我的結論就是易經有兩種作用。一種就是正能量它拋開了神話,用的是易念中的大自然來規劃人文事物。《周易》這本書的名字起得恰到好處。易,易字的含義就是不要把它當成是真事兒,而是易念中的事情。第2種是反作用。它是封建統治者愚民保天下的法寶,也是江湖騙子的來錢之道。也能擾亂一些書呆子的正常思維。因為書呆子愛較真兒,不擾亂他們的思維,他們會發出正義的吼聲,為是封建統治者的地位難保。這就是我的總結,


程林4721


孔子說:“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孔子的這句話對易經的解讀非常到位,用通俗的話講,易經是用陰陽爻模擬了宇宙陰陽的所有變化,與宇宙陰陽變化是同步的,所以《易經》經歷了八千年不但沒有消亡,反而更加顯示其應有的價值。正所謂海枯石爛,永不變“心”。《易經》是宇宙運行規律的密碼。

在人類成長的過程中,發現了許多的規律,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有許多理論或規律被證實是錯誤的,或者是試用範圍不具有普世性,比如原本的地心學說,原本被視為真理,現在已經是實實在在的偽學說了。再如牛頓的蘋果萬有引力定律,其使用範圍卻離不開地球。所以它們慢慢為人類的進步所取代。只有《易經》與宇宙的運行規律同步,所以歷久彌新。

對於《易經》,古今中外的哲學大家不乏溢美之詞,

黑格爾說:“《易經》代表了中國人的智慧,就人類心靈所創造的圖形和形象來找出人之所以為人的道理,這是一種崇高的事業。”

現代心理學的開山祖師之一榮格說:“不列顛人類學會的會長問我,為什麼像中國這樣一個如此聰慧的民族卻沒有能發展出科學。我說,這肯定是一個錯覺。由於中國的確有一種‘科學’,其‘標準著作’就是《易經》,只不過這種科學的原理就如許許多多的中國其他東西一樣,與大家的科學原理完全不同。”榮格又說:“談到人類獨一的智慧寶典,首推中國的《易經》,在科學方面,大家所得出的定律頻繁是短命的,或被後來的事實所推翻,唯獨中國的《易經》亙古常新,相距六千年之久,依然具有價值,而與最新的原子物理學有頗多相同的地方。”

馮友蘭說:“《易經》是宇宙代數學。”馮友蘭對易經的解讀更為深刻,告訴我們只要設計好預測模型,加入合適的參數,就可以預測人事物的運行規律。這樣的預測模型在中國有很多,比如預測人生命運的四柱八字預測模型,預測人生存環境的風水的模型,綜合預測術奇門遁甲模型,預測社會發展的太乙神數模型等,我們的祖先不單單停留在通過《易經》瞭解宇宙的運行規律,還進行了大量的時間,造福人類,用來服務我們的生活。

所以隨著人類科學的不斷髮展,對《易經》的認可度會越來越高,《易經》也會更好的造福人類。







天易居士


《易經》是《周易》的源本,是上古巫術文化的集華之本,更趨於神秘色彩。它只有象、辭之說,筮算之法,並無龐雜。而易文化的廣傳博大更多得益於和儒道相糅相融,經歷代聖賢竭精增力成為綿厚悠久的文化系統,並在思想上影響著社會各階層的生活方式和道德思維。而作為中華即東方文明的主載,儒道皆以《周易》為首學,不僅影響中國也深植於東方文明圈中的日本丶韓越等鄰國。



王軍95141


易經核心智慧,跟儒釋道一樣,涉及到終極生命意義:生命在於超越矛盾糾纏,超越生死,超越時空,圓滿自在,完美永恆!

從濃縮一切的陰陽魚圖像就可以看出。

整個圓容含了一切矛盾對立變化。一切矛盾對立變化都在大圓中。大圓代表圓滿、永恆、容含一切。

從物質角度而言,大圓就是存在基礎背景,就是基本能量,沒有比他更基礎的了,一切都是基礎能量、背景所化,其小無內,其大無外,無形無相,圓滿自在、完美永恆。

從精神角度而言,大圓就是純粹精神、純粹覺知,一切人事物都是純粹精神或說純粹覺知中相。相有生滅而純粹精神、覺知無生無滅,超越生滅,其小無內,其大無外,無形無相,圓滿自在、完美永恆。

其實,從物質角度看與從精神、覺知角度看描述的是同一存在層面:圓滿自在、完美永恆的存在層面。被易經歸結為一個大圓。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橫看是“物質”,側看是“精神、覺知”,看的都是同一條“山脈”。

精神是物質中的精神,且物質是精神中的物質!這是陰陽魚圖顯示的。也是《壇經》六祖惠能要求弟子回答別人不失佛義的:別人問天,就以地對;別人問善就以惡對;別人問大就以小對……總之以矛盾一方對另一方。

精神是物質中的精神,且物質是精神中的物質!物質主義者,只看到了前半句(不全面):精神是物質中的精神,所以得出世界是物質的結論,看一切都是物質的(橫看成嶺)。唯心主義者只看到了後半句(不全面):物質是精神中的物質,所以得出了世界是精神的結論(側成峰)。所以這兩種人還生活在物質、精神的矛盾糾纏中,生活在物質、精神的生死輪迴中。


但圓滿自在、完美永恆存在層面是超越相、人事物層面的,超越結論,超越哲學、言辭的,即不可思議的。只是勉強思議而已。

生命的終極意義就是住進這圓滿自在、完美永恆中。

開悟(悟道、得道、聖)者就是成功的生活在完美永恆、圓滿自在層面(不可思議)的人。

如何進入完美永恆、圓滿自在層面?即如何開悟、得道?

由上分析可知,方法就是:沒有任何結論、哲學、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即沒有固定、執著的結論、哲學、三觀,即是處於本然中,無修無證、不證自明。做到即可開悟、得道!因為有結論就有反結論,有哲學就有反哲學……必然陷入矛盾糾纏、生死輪迴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