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孩子“讨好型人格”的养成,跟父母的坏脾气有直接关系,需谨慎


孩子“讨好型人格”的养成,跟父母的坏脾气有直接关系,需谨慎

​晓兮跟我倾诉她的苦恼,她的孩子三岁半,名叫晓桐。为了帮助孩子尽快和班里的同学打成一片,晓桐妈妈邀请小伙伴们到家里做客。其中一个孩子看到晓桐的冰雪奇缘拼图,就对晓桐说也想玩这个,这是晓桐最喜欢的玩具,而且自己正拼得不亦乐乎,马上就要大功告成,可是为了不让小伙伴难过,她还是把这个玩具拱手让给小伙伴。平时在小区里玩,只要有小朋友说想玩她的玩具,她不管自己想不想玩,都会第一时间让给人家玩,晓桐以为这样就能结交到好朋友,可事实恰恰相反,玩具经常被弄坏或者直接被带走,当她向别人借玩具时却总被拒绝,这让晓桐很受伤。晓桐总是在为讨别人欢心而委屈自己,晓兮很想改变孩子的现状却又无从下手。

晓桐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她期望通过讨好别人获得友情,却常常适得其反。生活中讨好型人格的孩子确实不少,他们大多安静、懂事、不捣乱,是父母好和老师眼中的“乖孩子”,“听话的孩子”。讨好型人格在进入职场后,可能面临以下情况:很多与自己工作无关的事情占据着自己的大部分时间;经常帮别人做事情却很难得到别人的帮助;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却不敢为自己争取合法权益……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长大后将面临这么多的不公平,着实让父母们担心,那么作为新手父母,面对讨好型人格的孩子,应该怎么做?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坏脾气的父母与讨好型人格的关系。

孩子“讨好型人格”的养成,跟父母的坏脾气有直接关系,需谨慎

一、讨好型人格的孩子,通常会有哪些表现

1、不会拒绝别人

讨好型人格,就是从不拒绝别人的请求,不管请求合理与否,不管自己能否做到,不管是否威胁到自己的利益,都会照单全收。他们只会考虑拒绝别人后对方会不会伤心难过,他只会考虑如果他拒绝,可能会失去这个朋友,却从不考虑自己会不会委屈或受伤,他们总是奋不顾身成全别人,无形中最大限度伤害着自己。

2、做事缺乏主见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出于自我保护或迎合别人,总是隐藏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因为他担心他的想法与别人有很大分歧,担心他的想法不被认同,所以就会选择一种自认为安全的方式,生活中我们常听到有人说“我无所谓”、“我怎样都可以”,这是讨好型人格的孩子典型语句。如果一个人经常不表达自己的想法,思考对他来说毫无意义,时间久了,他就会变得毫无思想、缺乏主见。

3、容易受伤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都很善良,他们把“以心换心”视为至理名言,以为自己对待别人全盘接受,就能赢得别人的真心,但实际上他们因为无原则无底线的付出,付出了不该付出的,却未得到应该得到的,只会让别人从心底里看低自己。

父母对照看看以上这三点是否也出现在你们自己或孩子身上?孩子原本就是一张白纸,究竟能绘出怎样的一幅画,完全在于父母怎样教育。孩子的问题背后,其实反映出的是父母自身的问题。

孩子“讨好型人格”的养成,跟父母的坏脾气有直接关系,需谨慎

二、讨好型人格的形成通常是拜父母所赐

1、父母没有给孩子足够的爱

一个在父母关爱中滋养长大的孩子,不会有向外寻求爱的想法。一个长期缺爱的孩子在没有获得足够爱的时候,才会主动向外寻求更多的爱。最该检讨的是父母,你平时花多少时间陪伴孩子?有没有全心全意爱孩子?你给孩子的爱足够多吗?你给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吗?

2、父母的控制欲太强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期望。父母的好胜心强,对孩子事无巨细,衣食住行样样都要参与,孩子想要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被父母剥夺。还有些父母把自己当成自己未完成的愿望的继承者,孩子瘦小的身躯就无形中承受了巨大压力,导致孩子不敢有意见,不敢有想法,成为父母操纵的提线木偶。

3、父母是讨好型人格

三岁左右的孩子通常会对具有较高地位的、有权威的人产生认同,比如对父母产生强烈的认同感,效仿父母的一举一动,为人处世等,会使得孩子产生自我效能感,增强自我“强大感”的意识。父母本身喜欢迁就别人,或父母亲中有一人是讨好型人格,那么孩子形成讨好型人格的几率也会比较大。

通过对讨好型人格的特点和形成原因的分析,我们知道讨好型人格在生活、工作中容易受挫,难以在事业上做出成绩,新手父母也许会问,父母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培养出好孩子呢?

孩子“讨好型人格”的养成,跟父母的坏脾气有直接关系,需谨慎

三、家长要及时改正教育瑕疵,才能让孩子快乐成长


1、给孩子无条件地爱

李玫瑾老师曾在一次讲座中指出,孩子6岁以前的心理抚养至关重要。如果父母对孩子忽冷忽热或者冷漠,给予孩子的是“有条件的爱”,孩子内心就会认为自己是不好的,不被人需要的,发展成低自尊。无条件的爱,与物质满足无关,与情感满足有关。父母要尽可能在孩子需要时及时出现,态度和蔼,提供一个安全温暖的环境,帮助孩子建立一个完整健康的内心世界。

2、改掉自己的情绪化

父母对孩子期盼过高,就会在孩子表现优秀时,父母笑容满面,全家其乐融融,在孩子表现不佳时,父母怒气冲天,家里气氛异常压抑。父母的过分情绪化直接导致孩子的无所适从。父母平时多多学习心理学知识,分析自己的情绪问题,努力改掉自己的情绪化,用平和的心态看待孩子的表现,不要对孩子太过严厉,不要总是批评孩子或过度打击孩子。

3、引导孩子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蒋方舟曾在《奇葩大会》上发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价值,如果你放弃自己的个性和价值,去打造一个被人喜欢的人设,就意味着:你吸引来的,不是真正欣赏你的人。”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认为自己不够完美,一直在追求完美的路上狂奔,只有别人的认可才能让自己得到内心的满足。父母要告诉孩子,世界上从来没有完美的人,都或多或少有些小毛病、小缺点,要试着帮助孩子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当孩子取得小小的进步,要及时鼓励孩子,让孩子建立自己也很优秀的概念。

孩子“讨好型人格”的养成,跟父母的坏脾气有直接关系,需谨慎

父母们,赶紧看看文章中讲到的那些问题父母的做法,你有没有中招?对孩子慷慨一些,大方一些,因为只有被爱滋养的孩子才会爱自己、爱父母、爱别人。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小编和你们一起努力!

今天小编探讨的“讨好型人格”的话题,你看过之后有什么感想呢?欢迎评论留言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