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东魏权臣高欢,因为什么事按住手下大将的脑袋,宝剑三起三落也没杀他,为什么?

王事情


南北朝名将彭乐是北魏末年安定人,以骁勇善骑射闻名于世,起初追随柔玄镇叛军首领杜洛周起事,不久又转投并州大军阀尔朱荣,因随其击败河北农民军首领葛荣有功,被拜为都督。然而没多久,彭乐不知出于何故,竟率军投靠了葛荣的余党韩楼,直到尔朱荣派部将侯深攻打韩楼时,后者才再度反正。


尔朱荣因专权跋扈被孝庄帝杀害后,从子尔朱兆等人举兵反叛,在弑杀孝庄帝后,扶立元恭为傀儡皇帝,并专断朝政。尔朱荣昔日的部将高欢因不满尔朱氏专权,便在河北举兵讨逆,此时彭乐又转投到高欢的阵营。尔朱氏败亡后,高欢执掌北魏朝政,等到孝武帝因不堪忍受他的欺凌逃至关中,依附于大军阀宇文泰后,高欢又改立元善见为帝,史称东魏。



高欢以大丞相、渤海王身份执掌东魏朝政后,曾长期与宇文泰为敌(此时宇文泰已组建西魏政权),而彭乐作为他手下极其能打的骁将,在战场上屡建殊功。彭乐深得高欢的赏识,然而在邙山之战中,他却被主公按住脑袋往地上撞,数次有被砍头的危险,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一切,还要从邙山之战说起。


武定元年(543年)正月,东魏北豫州刺史高慎因为高欢之子高澄想要霸占他的妻子,心怀愤恨之余,便占据虎牢关向西魏投降。宇文泰闻讯后率大军入援,并直扑故都洛阳,包围河桥南城。高欢得知高慎叛逃、宇文泰东侵的消息后,迅即率大军南下,与西魏军队在邙山交战。



战事之初,宇文泰为求速战速决,便命令士兵们抛弃辎重,只带少量干粮,然后趁夜攀登邙山,意图打高欢一个措手不及。然而西魏军队的举动早被东魏的探子报之高欢,后者遂下令分兵摆阵待敌,让宇文泰的突袭计划落空。无奈之下,宇文泰只好向高欢下战书,约定明晨开战。


等到两军甫一接触,彭乐便亲率数千精骑为右翼,冲击西魏军北面,所向之处敌军纷纷溃逃。然而彭乐冲入敌阵后许久都没有出来,此时有人便告诉高欢,称彭乐这次铁定是叛逃了宇文泰。高欢听后脸上青筋暴跳,恨恨地说道:“彭乐这厮当年背叛韩楼投靠尔朱荣,然后又抛弃尔朱氏归降孤,如今又投降宇文泰,真是个反复小人!”



正当高欢为彭乐“叛逃”一事耿耿于怀之际,西北方向尘土飞扬,原来是彭乐派人前来报捷,并献上他所俘获的西魏临洮王元柬、蜀郡王元荣宗等王公贵戚48人。高欢大喜过望,随即换了一副面孔,连夸彭乐勇猛无敌。与此同时,高欢还勉励彭乐再接再厉,若他能生擒宇文泰后再还营,必当保举其做三公。


彭乐受此激励,果然勇气更胜,死死地咬住溃逃的宇文泰不放,眼瞅着就要抓住他。宇文泰见情况危急,便对彭乐骂道:“憨货!你能有今天的地位,难道不是因为有我在缘故吗?如果我死了,高欢再无心腹之患,下一个杀得必然就是你!干嘛还不赶紧滚回去,把我丢下的金银宝物一并取走呢?”



彭乐虽然读书少,但常年在高欢手下效力,自然也明白“兔死狗烹”的道理,所以被宇文泰一通臭骂后,顿时便回过味来。果然,彭乐下令停止追击宇文泰,然后回军去抢劫西魏军抛弃的金银珠宝。事后,彭乐向高欢复命,声称宇文泰虽然侥幸逃跑,但已经被吓破胆,此后再不敢率军东侵。


(高)欢使彭乐追泰,泰窘,谓乐曰:“汝非彭乐邪?痴男子!今日无我,明日岂有汝邪!何不急还营,收汝金宝!”乐从其言,获泰金带一囊以归,言于欢曰:“黑獭漏刃,破胆矣!”见《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八》。


高欢早从探子那里得知彭乐放走宇文泰的事情,如今见他公然欺瞒自己,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所以还没等彭乐讲完,高欢便气冲冲地摁住他的头往地上撞,咬牙切齿良久,手中宝剑三起三落,几次要当场砍下他的脑袋,但权衡再三,终究还是没有下手。



彭乐自知铸成大错,便跪在地上向高欢叩头,并请求再给他五千骑兵,务必要将宇文泰生擒。高欢瞪了他一眼,然后恨恨地骂道:“你这厮把人都放跑了,还说什么回阵复追?不过孤念你今日破敌有功,无论如何还是要奖赏你。”说完,高欢命人取来三千匹绢压在他的身上,算是给他的赏赐。经此一事,彭乐羞惭至极。


欢虽喜其胜而怒其失泰,令伏诸地,亲捽其头,连顿之,并数以沙苑之败,举刃将下者三,噤齘良久。乐曰:“乞五千骑,复为王取之。”欢曰:“汝纵之何意?而言复取邪!”命取绢三千匹压乐背,因以赐之。引文同上。



此后数年间,彭乐因屡立战功官至并州刺史,并在高欢薨逝后,继续辅佐其子高澄、高洋。等到高洋逼迫孝静帝让位、建立北齐后,彭乐作为开国元勋,被进拜为太尉,封陈留王,官爵、名望均达人臣至极。然而彭乐在北齐做官没多久,却被人诬告谋反,高洋信以为真,便下令将他处死,时在天保元年(551年)二年。


史料来源:《北齐书》、《北史》、《资治通鉴》


文史砖家


高欢是南北朝时期东魏政权的实权人物,彭乐是他帐前一员武将。这个人作战相当勇猛,就是品性不咋地儿,动不动就跳槽儿,有奶便是娘的主儿,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革命立场不坚定,属于热衷于投机钻营的两面派。现在,咱就扒扒彭乐反复无常的老底儿。


据《册府元龟·卷447将帅部·纵敌》记载:孝昌元年(公元525年),他随柔玄镇人杜洛周起兵造反,不久就转投北魏博陵郡公尔朱荣。3年后,随尔朱荣打败葛荣起义军,后又随齐王高欢打败反叛太守羊侃,正干得风生水起时,不知道为什么彭乐突然跑到正率军反抗朝廷的原葛荣部将韩楼那里。在尔朱荣派大都督侯深讨韩楼时,彭乐又归顺侯深。在高欢出兵进攻西魏时,他又投效高欢。可见这位变幻的速度之快,绝对是玩四川变脸儿的高手。


武定元年(公元543年),北豫州刺史高慎叛变,西魏宇文泰派兵支援,高欢迎战于邙山(今洛阳西北)。当宇文泰军逼近东魏军时,彭乐率几千骑兵从右翼径自冲入西魏军中。 高欢见彭乐进入敌营,好久不见踪迹,不禁心生疑惑,难道这小子又投敌叛变了。想想彭乐以前的劣迹,更觉得可疑,相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


高欢正要调度军队,彭乐却差人快马来报,已俘获王公等以下权贵48人。高欢大喜过望,赶紧命彭乐率军乘胜追击宇文泰。彭乐快马扬鞭,还真的就追上了狼狈逃窜的宇文泰。


宇文泰对彭乐的底细儿也是门清儿,知道他是个见利忘义的家伙儿,见他紧追不舍,慌乱中,眼珠儿一转,回头对他说道,你这么死心眼的追我,人家都去我大营里抢金银珠宝发财了,抓住了对你来说有什么意义?彭乐本来就是个贪财的主儿,觉得宇文泰的话颇有道理,真的掉转马头回去了,还真的抢到了一捆金带。

高欢知道情况后,气就不打一处来,要治他的罪,吓得彭乐跪地求饶。高欢气头上压不住火,跨前一步,左手摁住他的头就往地上碰,右手举刀就想砍了他,在旁人劝阻下,留下彭乐还有用,所以手中的刀举了几次没落下来。 彭乐感恩高欢放了自己一马,想将功赎罪,立即请求带5000人马再去追杀宇文泰。

高欢见他知错了,念其作战有功,也不再追究了,反而赏赐彭乐3000匹绢。然而彭乐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北齐天保二年(公元551年)因谋反被高欢之子高洋所杀,到这儿他这反复无常的一生才算彻底玩完儿。


大美威海幸福银滩


这确实是史实,此事发生在东魏、西魏间的邙山大战期间,东魏悍将彭乐率一支骑兵,出其不意地偷袭了西魏军的大营,西魏中军猝不及防,全师溃退,在彭乐骑兵的穷追下,宇文泰几乎无法逃脱,最后干脆对追踪而至的彭乐喊到:“今日无我,明日岂有汝邪?” 彭乐细想之下,觉得宇文泰之话有理,竟放其逃走。

早有人将此情密告,故当彭乐得意洋洋地回营交纳掳获物时,面对的是大怒若狂的高欢,下面的情节很精彩,史称:“令(彭乐)伏诸地,亲称其头,连顿之,并数沙苑之失,(指彭乐在上次沙苑之战中的过失),举刀将下者三,踌躇良久,乃止。(彭乐)更请五千骑取宇文泰回来,神武(高欢)怒曰:‘尔何放而复言捉邪?’ 取绢三千匹压乐,因赐之。”



失去一举活捉宿敌机会,对于高欢来说,当时心里的苦涩简直难有言表,所以面对混球彭乐时,才出现了上述的表现。但是高欢最终强忍怒火,不但没有诛杀彭乐,还将压覆其身的三千匹绢赐予了他,这其中的原因很值得玩味。

首先,从素称骁勇耿直的彭乐,居然从敌酋那里几句离间的话,就心生‘兔死狗烹’之感,说明高欢与彭乐之间平时就缺乏推心置腹的忠诚,更多的是仅仅是一种相互利用。

其次,高欢能够隐忍不杀、反倒赏赐彭乐,不仅仅因为彭乐是军中颇孚众望的勇将,还有利用价值。更主要的是彭乐是高欢赖以起家的六镇流民武装的首领之一,这些所谓北镇武人集团是东魏——北齐政权得以建立和维持的基础,终其一生,高欢不得不做出各种姿态,以笼络、团结北镇武将集团,这也正是之后东魏——北齐王朝中鲜卑化气氛浓烈的根本原因。


史海悠游闾春晖


您说的东魏权臣高欢手下大将,此人叫彭乐,是东魏名将,关于彭乐,在《北史》有记载。彭乐这个人反复无常,是安定人,勇猛善战,善骑射。最早跟随柔玄镇兵杜洛周,知道杜洛周一定不会长久,就投靠了尔朱荣。曾跟尔朱荣打败葛荣,后来又跟随北齐神武帝高欢和于晖一起打败了羊侃。然后又背叛高欢,归降了韩楼。尔朱荣派遣侯深攻打韩楼,他又背叛韩楼转而投降侯深。高欢率军队攻打山东、西魏的时候,他又复降高欢,跟随他西征。在韩陵战斗中,他冲锋在前,身先士卒,大败敌军。西魏,东魏在邙山对阵的重要时刻,即邙山之战,彭乐率领数千骑兵冲散了西魏军。在西魏军队溃散的时候,彭乐一直冲杀至宇文泰的指挥中心,并且还俘掠了西魏官员及督将有四十八人。

高欢派彭乐追赶宇文泰,宇文泰狼狈不堪,对前来追赶的彭乐说,你不是彭乐吗,你怎么这么傻,今天你把我杀掉,明天你还有用吗,高欢还会留着你吗,为什么不立马返回营,把我丢下的金银财宝一起取走呢。这个理由竟然说服彭乐。彭乐觉得有道理,就放宇文泰逃走,带着手下返回前营,捞了一口袋黄金,回去向高欢报告复命。他对高欢禀报说宇文泰从战场上逃跑,已经被吓破了胆。高欢详细查问他具体情况,他把宇文泰说的话说了一遍,他说我不是因为他说了这句话才放他走。高欢因为他放走了宇文泰十分生气,让他跪在地上,亲手按住彭乐的头在地上一连叩击了好几下,并列举他在沙苑之战中的过失。三次举刀想要砍下,但是最终都没下手。高欢之所以没下手杀彭乐,是因为宇文泰还没死,留着彭乐还有用,不敢轻易杀死军中的猛将。彭乐就提出率领五千骑兵去追赶宇文泰,高欢说你为什么放走了宇文泰,现在又提出要去追呢。就让人取来绢三千匹压在他背上,赐给了他。后来彭乐因谋反被诛杀。


以平常心看待事物


这个大将就是彭乐。彭乐,字兴,安定(今甘肃泾川)人,这个人作战勇敢,但他有个黑历史就是一直在跳槽换老板。

最开始随柔玄镇人杜洛周起兵造反,不久投奔北魏博陵郡公尔朱荣;几年后彭乐投奔原葛荣部将韩楼,被封为北平王;尔朱荣派大都督侯深讨韩楼时,彭乐又归顺侯深;在高欢出兵进攻西魏时,彭乐又投效高欢,随军西征。高欢死后,高洋即位,彭乐改任太尉,封陈留王,终因谋反被杀。


题主问的故事是这样的:

话说武定元年,北豫州刺史高慎叛变,西魏宇文泰派兵支援,高欢迎战于邙山。当宇文泰军逼近东魏军时,彭乐继续发挥他的拼命三郎的光荣传统,率几千骑兵从右翼冲出,乘势冲入敌营。

有人就报告高欢说:“彭乐又反水了”。由于这家伙炒有老板鱿鱼黑经历。高欢就叹道:“彭乐背弃韩楼投奔尔朱荣,背叛尔朱荣投奔我,今又叛逃西魏。这小子太反复无常。”


过了一会,彭乐派人前来报捷,已俘虏西魏临洮王东、蜀郡王荣宗、江夏王升、谯郡王亮、詹事赵善等以下军官48人。高欢顿时大喜,命令东魏其他各军也乘胜追击。

彭乐就负责追击宇文泰。宇文泰眼看就要逃不掉了,就停马对彭乐说:“你这个傻缺,今天你杀了我,明天你就啥作用都没有了,高欢还能有留你吗?”彭乐一想说的有理,就开始为难起来。宇文泰就趁热打铁说到:“你抓我不久是为了赏赐吗,我营中金银财宝有的是,你还不赶紧回去捡,去迟了汤都喝不上了。”


彭乐就放过宇文泰赶紧跑回去捞战利品去了,果然拾得一捆金带。回到自己营里后,彭乐就开始吹了。说自己如何英勇,宇文泰的刀口都让他砍缺了,胆也吓破了。高欢问他为啥没有杀宇文泰,彭乐就来了个实话实说,还说:“我并不是听了宇文泰的话放走他的。”

高欢听完这傻缺的话后,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对彭乐放走宇文泰十分震怒。当场就令彭乐跪在跟前,用手按他的头往地上碰。同时,又几次举宝剑,想往下砍,连举几次都没有舍得砍下去。


最后,彭乐请求高欢给他5000人马,再去追捕宇文泰。高欢哭笑不得说:“你把人早已放走了,现在还追个屁。”随后叫人拿3000匹绢,送给彭乐。


安定郡小书生


这个问题还的从东魏高仲密叛变,西魏宇文泰接应,东魏高欢在北邙山迎击宇文泰一战说起,当宇文泰军逼近东魏军时,东魏军右翼冲出一支人马,领军者名叫“彭乐”,彭乐军所到之处,西魏军连连后退,彭乐军趁势攻入敌营,这时候有人告诉高欢,彭乐又反水了。高欢叹到,彭乐背弃韩楼,投奔尔朱荣。背叛尔朱荣又来投奔我,而今又叛逃西魏,真是一反复小人。不一会,彭乐派人前来报捷,俘虏了西魏临洮王东,蜀郡王荣宗,江夏王升,谯郡王亮,詹事赵善等军官48人,诸将乘胜追击,斩首3万余人。西魏军撤退,高欢就命彭乐追击,宇文泰狼狈而逃被彭乐追上,宇文泰在马上对彭乐说,傻小子,今天没我,明天还有你吗?赶紧回我营中拿金银财宝去,于是彭乐就听懂宇文泰说的是兔死狗烹的道理。拿了财物回到营中扬言,宇文泰的胆被他吓破了,高欢问他为何没有追杀宇文泰,彭乐就实话实说了,当时高欢虽然感到胜利的喜悦,但对彭乐放走宇文泰仍然很愤怒,当场就令彭乐跪在面前,亲按其头往地上磕,并数落之前的沙苑之失,并举刀三次都没有杀彭乐,然后送了彭乐3千匹娟。

那为什么高欢不杀彭乐了呢,其实原因就在高欢摁着彭乐头磕地时,数落彭乐沙苑之失就想到沙苑一战,彭乐被西魏军打出肠子,塞进去继续战斗的场面,所以就打消了杀彭乐的念头。

沙苑一役,西魏兵少,都埋伏在渭曲的芦苇丛,高欢打算是用火攻的,彭乐却说西魏兵少,以100对一个,能活捉宇文泰,结果高欢听了彭乐的导致沙苑之失,可能高欢虽然数落沙苑之失,可责任也不能全怪彭乐,因高欢当时也很想活捉宇文泰,所以高欢提到沙苑之失,同时也就想到了彭乐肠子被打出来的那一幕吧!


夏有凉风61


高魏无好评,多为昏淫君。


萧湘居士__


奈何临阵斩大将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