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孩子“十喊九不應”?家長先別急著“發火”,試試這3招更管用

邱邱媽最近發現,邱邱是越來越“不聽話”了,媽媽叫他吃飯:沒回應;爸爸叫他去刷牙:沒回應,邱邱現在是“十喊九不應”,總是等到家長忍不住大聲呵斥甚至“武力威脅”時才哭著行動起來。

邱邱媽就奇怪了:孩子明明聽見了為什麼要裝“聽不到”?該做的事情又躲不掉,幹嘛非要把大人逼急了?自己還要哭一場,也不嫌累!


孩子“十喊九不應”?家長先別急著“發火”,試試這3招更管用


孩子“十喊九不應”?家長先別急著“發火”,試試這3招更管用


孩子為什麼“十喊九不應”?

◆做事太專注

孩子3~6歲,專注力處於發展階段,如果遇到特別感興趣的事情,就會真的將全部的身心投入進去,有時真的會忽略家長的呼叫。

◆孩子進入“逆反期”

孩子從2~3歲左右,會迎來一次“逆反期”,這個時間段也是寶寶“十喊九不應”的高發期之一,孩子會要求行動自由和實現自我意志,對父母的一些指令、要求、控制產生反抗,這是正常的心理現象。

這一階段,孩子明明聽到了家長的呼叫和指令,但由於他想要繼續擁有行動上的自由和堅持自己的意願,比如繼續玩玩具、不想刷牙等,但又怕家長會拒絕,所以就會裝“聽不到”企圖將事情拖過去。


孩子“十喊九不應”?家長先別急著“發火”,試試這3招更管用


◆自我管理能力不足

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有限,如果養成了散漫的習慣,那麼面對吸引人的動畫片、有趣玩具的吸引時,可能無法做到立刻回應家長的呼叫,過一會可能就忘了。也可能是在2~3歲“逆反期”時沒有得到有效的阻止,養成了不回應的習慣。


孩子“十喊九不應”?家長先別急著“發火”,試試這3招更管用


家長別急著“發火”,試試這3招

◆提醒孩子的錯誤

有時孩子“聽不到”家長的呼叫,可能真的是太過專注、想要繼續自己的事情,並沒有想到“不回應”是不對的做法。所以家長應該跟孩子說清楚,

提醒孩子這件事做錯了:“寶寶這樣做是不對的,爸爸媽媽不喜歡你這樣,我們喜歡及時回應的孩子。”

同時,也要告訴孩子,有什麼想法可以告訴父母,如果不是十分緊急的事情爸爸媽媽也不會逼著你馬上去做的,幫孩子養成和父母溝通的習慣,也通過一次次溝通讓孩子大致瞭解,事情有輕重緩急之分,重要的事要先做。

孩子“十喊九不應”?家長先別急著“發火”,試試這3招更管用

◆與孩子做個“小約定”

當孩子明白回應家長的呼叫是基本的禮貌和規則時,家長就可以跟孩子做一個“小約定”,比如“下次媽媽叫你,如果沒得到回應就會數1、2、3,數到3你就要回應,不然有懲罰哦!”。

通過加入1、2、3的指令來為孩子製造緊迫感,讓孩子儘快做出回應,並修整孩子裝“聽不到”的壞習慣。


孩子“十喊九不應”?家長先別急著“發火”,試試這3招更管用


◆和孩子做“你喊我答”的遊戲

最後,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過遊戲的方式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比如“你喊我答”的遊戲:孩子和家長可以分別藏起來,然後分別由孩子喊:“媽媽”、媽媽喊:“寶寶”,對方要立刻回答:“哎!我在這呢!”,然後順著聲音找到對方。

孩子會覺得這種和“躲貓貓”類似的遊戲很有趣,家長也可以以此來培養孩子大聲回應的好習慣。


孩子“十喊九不應”?家長先別急著“發火”,試試這3招更管用



小筆記也是親身經歷了孩子的“逆反期”才明白,很多時候家長講道理孩子聽不懂,打一頓也是“治標不治本”,後來還是靠智取,陪孩子玩各種遊戲、講繪本和小故事這才讓寶寶明白很多道理和規矩。

小筆記當時用的繪本現在已經找不到了,但是我可以給大家推薦一套《幼兒情商、行為管理親子繪本》

這套繪本適合0~3歲的寶寶,有30冊,以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為目標,每冊用一個簡單有趣的小故事,向孩子分享一個好習慣或行為,比如:大聲回應、懂禮貌、勤洗手、承認錯誤、不挑食、安全意識等。

孩子“十喊九不應”?家長先別急著“發火”,試試這3招更管用

繪本的故事簡潔有趣、畫面童趣幽默,通過各種可愛的小動物的做法來向孩子傳遞正確的行為習慣,教會孩子各種小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