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從太陽神鳥紋,到金烏月亮蟾蜍圖案,古人經歷了怎樣的思想轉變?

“太陽神鳥”紋飾與“鳥日神話”

在圖像語言遠遠超過文字語言的時代,古人留下了許多表達太陽崇拜的精美圖案。而“太陽神鳥”紋飾,無疑是其中最為精彩的一個主題。

  • 雙鳥朝陽紋象牙蝶形器

長16.6釐米,寬6.3釐米,厚1.2釐米

從太陽神鳥紋,到金烏月亮蟾蜍圖案,古人經歷了怎樣的思想轉變?

從太陽神鳥紋,到金烏月亮蟾蜍圖案,古人經歷了怎樣的思想轉變?

線描圖


雙鳥朝陽紋象牙蝶形器出土於河姆渡遺址,距今約7000-5300年前。在河姆渡出土的眾多的蝶形器中,這件是紋飾最為精美、完整的一件。蝶形器因外形似蝴蝶而得名,象牙制。最引人注意的還是它上面的紋飾。在蝶形器的中心處是一個由同心圓及烈焰紋表示的太陽圖案,在烈日的兩側,分別有一隻回頭望的鳥,整個紋飾有“雙鳥舁日”之意,“舁”即拱、護、舉。或許在河姆渡先民的認知裡,太陽完成東昇西落的過程是靠雙鳥拱舉護送的。

在四川金沙遺址也出土了一件以太陽神鳥為主題的文物,就是著名的“太陽神鳥金箔飾”。

  • 太陽神鳥金箔飾

外徑12.5釐米,內徑5.29釐米,厚0.02釐米

從太陽神鳥紋,到金烏月亮蟾蜍圖案,古人經歷了怎樣的思想轉變?

太陽神鳥金箔同樣是對稱的佈局。內層圖案是一個光芒四射的太陽,12條鋸齒狀的弧形等距分佈,很有動感。外層圖案是4只逆向飛行的神鳥。4只神鳥首尾相接,圍繞著太陽的光圈,引頸飛翔。整個圖案令人浮想聯翩。金沙遺址還出土了一件與“太陽神鳥金箔飾”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青銅三鳥紋有領璧形器”。

  • 青銅三鳥紋有領璧形器線描圖
從太陽神鳥紋,到金烏月亮蟾蜍圖案,古人經歷了怎樣的思想轉變?


在中國的史前時期及之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圖像語言的發達程度遠遠超過文字語言,所以,想要了解早期先民們的思想就要從圖案入手。太陽高高在上,光芒普照萬物,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且,太陽的光能驅散黑夜,帶來溫暖,所以,人們為什麼會崇拜太陽,這不難理解。甚至可以說“有陽光照耀的地方,就有日崇拜。”《史記·封禪書》中有:“古著封泰山禪梁父者七十二家”,從伏羲、神農、炎帝、黃帝、堯、舜、禹,到商周時期的君王都有泰山之舉。“封”就是祭天,而祭天的首祭就是祭日。可是,為何鳥會和太陽產生聯繫呢?

現代人當然已經知道了太陽與地球運轉的秘密,但在早期先民們的信仰中,太陽的東昇西落還真離不開鳥的運載。“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於烏。”《山海經》裡的這段兒記載正好與太陽神鳥紋飾互相印證了。也就是說在原始先民的觀念中太陽是在鳥類的揹負下東昇西落的,這或許也與鳥的習性有關吧。鳥出日升,鳥息日落。此外,《淮南子》中也有:“日中有踆烏。”其實,鳥崇拜在原始崇拜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從出土文物中的鳥圖案及造型可知,在原始社會時期,從遼東半島到南海,鳥圖騰幾乎是中國全部海岸地區的主要圖騰形式。“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商人甚至將鳥視為自己的祖先。

“湯谷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扶桑樹的上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這是著名的“十日神話”。“后羿射日”的神話也是由此演變而來的。而且,根據學者的考證,三星堆的青銅神樹的造型或許就是據此而來的。

  • 三星堆青銅神樹
從太陽神鳥紋,到金烏月亮蟾蜍圖案,古人經歷了怎樣的思想轉變?

三星堆的1號青銅樹上正好立了9只鳥。這9只鳥被解讀成是9個太陽,對應《山海經》裡的“ 九日居下枝”。其樹頂無鳥,正是表現一個太陽正在天上“值班”。

  • 漢畫像石上羿射九日圖,河南南陽出土
從太陽神鳥紋,到金烏月亮蟾蜍圖案,古人經歷了怎樣的思想轉變?

漢代也有諸多的太陽與鳥的組合圖案,只是,

此時表現的主題變了,有的時候它僅僅只是“太陽”的象徵,是一個符號。在圖像中的角色,也從“大女主”淪為了“群演”,主要是起到輔助表達的作用。

漢代的“金烏月亮蟾蜍”圖案

  • 馬王堆T形帛畫局部
從太陽神鳥紋,到金烏月亮蟾蜍圖案,古人經歷了怎樣的思想轉變?

在這幅帛畫的上部,可以清楚的看到有一輪日、一輪月。象徵日的是日輪+一隻鳥(烏),而象徵月的是月牙形+一隻蟾蜍。在漢代的帛畫、墓畫、畫像石上,畫有太陽鳥的圖像上,往往伴隨著月亮蟾蜍圖像,有時代表月亮的圖像內除了蟾蜍還有玉兔。如淮北市孟大園出土的圖像上,畫中日輪中有鳥,月輪中則是蟾蜍和玉兔。

除了圖像,還有不少文物藉著鳥的形象來表達太陽的,如河南濟源漢墓出土的長明燈,為金烏、蟾蜍及玉兔的合體,金烏象徵了太陽,蟾蜍和兔子則象徵了月亮。日與月合起來則是“明”的意思,正是符合了“長明燈”的主題。

  • 漢代“伏羲女媧圖”畫像石拓片
從太陽神鳥紋,到金烏月亮蟾蜍圖案,古人經歷了怎樣的思想轉變?


在“伏羲女媧交尾圖”上也出現了金烏、月亮、蟾蜍的元素。在這類圖像中,“金烏月亮蟾蜍”被賦予了更多的思想內涵。日輪及金烏則代表“陽”,而月輪蟾蜍則代表“陰”,合起來就是“陰陽”。“陰陽交合而二儀交泰”。有期望夫妻和睦,子孫繁昌之意。這也正體現了伏羲女媧二人關係的轉變。在史前伏羲女媧屬於兩個獨立的神話體系,並無直接關聯。到了漢代,二人被設定成了夫妻的關係。所以,整幅圖像是漢代儒學的體現,也是漢代陰陽讖緯思想的直接體現。

  • 漢代畫像石上的“三足烏”
從太陽神鳥紋,到金烏月亮蟾蜍圖案,古人經歷了怎樣的思想轉變?

並且,漢代在表現太陽金烏(鳥)紋時,有時還會給日輪中的鳥多畫了一隻腳,變成了“三足烏”。這也是受到了漢代陰陽數術盛行的影響。因為“三生萬物”,“陽成於三”,三是個特別的數字,所以,表現“陽”的金烏也變成了“三足”。

從史前到漢代,太陽與鳥這一圖案組合隨著時間的變化被賦予了不同的主題。紋飾表達上的轉變,也是思想觀念的轉變。在史前社會及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太陽與鳥的組合圖案專為“太陽崇拜”及“鳥日的神話”服務,更具有神話色彩。而隨著人們對宇宙萬物認識的加深及漢代儒家、陰陽數術的盛行,太陽與鳥這一組合圖案則有了新的內涵,也更加的世俗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