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百年柴園的蘇式韻味

柴園,應該是近年來蘇州修復並開放的園林中最受矚目的一個。它原為蘇州盲聾啞學校使用,經過修繕、擴建,變身成為了蘇州教育博物館,不僅彰顯了蘇州古典園林的特色風貌,也濃縮了一部活態的蘇州教育史。

舊時柴園“堂前燕”

相關資料記載,柴園是浙江上虞人柴安圃的宅園。光緒年間,他在吳江同裡主管江震鹽公堂,退居蘇州後,購了此處的潘曾琦宅院,築宅建園。光緒九年(1883年),柴園落成。

作為晚清的古典園林,柴園的同齡“小夥伴”在蘇州其實也有不少,比如怡園、鶴園、聽楓園等等都是清代所建,用現在時髦的話來說,如果清代有了微信朋友圈,它們之間一定也會頻頻互動,相互點贊。

悠悠歲月裡,柴園這處雅緻園林,曾經一度散為民居,住宅大部被毀。從1962年開始,由蘇州市盲聾啞學校使用,2012年遷出。

在2012年啟動修復前,柴園僅存鴛鴦廳、船舫、水榭、曲廊、部分水池、堂樓及門額。

園林蘇州 | 百年柴園的蘇式韻味

柴園仁志堂

柴園修復工程負責人、蘇州教育博物館名譽館長谷公勝告訴記者,根據陳從周教授上世紀50年代對柴園的測繪圖,相關部門聯手擬定了柴園的修復方案。

谷公勝回憶說,整體修復秉持修舊如舊的原則,力求恢復柴園的原有風貌。“在施工過程中,對柴園內原有的古建築,如堂樓、水榭、鴛鴦廳、旱船舫、門廳進行全面修繕,並重建恢復了原有的大門、中廳、大廳、楠木廳、藏書樓、西廳等建築。”

2012年2月,柴園修復工程啟動。按照修復方案,拆除了原學校與古典建築風格不協調的教學樓、學生宿舍等建築,依據歷史原貌,恢復楠木廳、藏書樓、西廳等建築;拆除原學校操場,按傳統佈局恢復中路的中廳、大廳和東路的附房一、附房二、附房三;擴建了水池,增補了湖石假山、園林植物和園林小品。

歷經五年的整修,柴園暨蘇州教育博物館於2017年9月對外開放。修復之後的柴園恢復了原有的東宅西園格局。沿著中軸線,從前至後有門廳、中廳(轎廳)、大廳和堂樓等,前後貫通。

伴隨著柴園整體修復完工,蘇州教育博物館也在這裡卓然而立。

宅園合一再現蘇式韻味

記者在採訪中注意到,修復後的柴園大門及門廳體現了蘇式民居的特點,不事張揚而注重內在蘊含。大門外有照壁,增加了宅門的厚重氣勢。

從門廳進入向北參觀,柴園的中軸線上依次是中廳、大廳和堂樓,也就是教育博物館的序言館、名人館和現代館。園內西北處是楠木廳、藏書樓(近代館)和西廳(專題展館)。與花園相對,水池被凌波拱橋分為東西兩處,池邊設有湖石、植有花木。

半亭在園西,內有“半亦有品”的匾額,一面正方形的鏡子正對著花園,鏡中粉牆黛瓦,垂柳相依。水池南面的鴛鴦廳,現為教育博物館的古代館,面闊三間,是柴園中最大的廳,門前天井又形成了一個獨立的院子,穿梭而過,又有另一番景緻。

大廳是柴園住宅部分的主體建築,頂高7.77米,為院落中規格最高的建築。大廳為硬山式屋頂,樑架用扁方料製作,結構為廳堂抬頭軒貼式,樑架上部覆加草架,大梁上的雕刻為“李白榮歸圖”,人物神態逼真,大氣而富麗。

園林蘇州 | 百年柴園的蘇式韻味

孩童雕塑,為柴園添一份活力

穿過天井則是柴園的堂樓。堂樓大門正面是普通的石庫門,背面則是磚雕門樓,門樓上有怡園主人顧文彬所題“嘉門善祥”磚細門額。顧氏系當時蘇州名人,親筆題寫門額,可見園主人與其關係非同一般。堂樓為五開間兩廂樓。整個堂樓造型精緻,既有宜居的實用價值,又具古樸典雅的風範。

宅子的西面是花園。全園佈局以水為中心,但水池並不規整,好似自然形成。水池東側有水榭依傍,西頭坐落船舫,周邊壘疊湖石,環以樹木參差。

榭、舫、石、樹,疏密映襯,錯落相宜,詩意天成,有“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的意境。池中水波盪漾,與周邊山石建築相互映襯,使園子變得靈動起來。

園內植物採用不整飭、不對稱的佈置方式,各種樹木花卉的高低俯仰與濃淡素妍,線條形態的蒼勁與柔和,觀葉植物與觀花植物、草本植物與藤蔓植物的互相配合,與亭臺樓閣相映成趣。

在西花園裡的船舫是整座柴園中最為精緻的建築,也是柴園的標誌性景觀之一。典型的“舫”式結構建築,船頭為東向敞亭,貢式樑架,懸山頂,船尾後艙為兩層歇山式閣樓,通體高敞而又精巧。船舫三面臨水,站在船頭,天地開敞明亮,滿園秀色令人心爽。船舫被稱作“不繫之舟”,表現園主人對自由精神、逍遙人生的追求,表達隱逸塵世、潔身自好的清高意趣,彰顯“滌我塵襟”、超越功名的精神境界。也有人借船舫寓意一帆風順,平安康泰。

船舫東邊,隔水相照的則是水榭。水榭背倚東側大廳,借地而建,以小巧玲瓏見長,敞開的臨水平臺上,安置流線型的美人靠,宛如鵝項彎彎伸向水面,可以在此憑欄觀景。水榭和周邊的花木湖石融為一體,既與西邊的船舫遙遙相對,又能環顧整個園子全景。

細處著手彰顯園林意境之美

修復過程中,柴園建築的整體造型和內外鋪裝都十分講究。

鴛鴦廳是全園最富有特色的建築,體現了中國古典建築陰陽互生、剛柔相濟的美學理念,呈現南方北圓、南剛北柔的特點。廳南天井鋪設金剛石,平坦明淨,廳北採用了卵石鋪成的十字向日葵,向日葵陽光、活潑,富有朝氣。同時,為了避免單調,在中間的開闊之處,還鋪設了由字符和圖案構成的圓形福壽圖,象徵著吉祥。楠木廳是全園最為典雅的建築,全部用楠木重建,採用榫卯結構,高甍軒敞,斗拱大氣,花窗雕刻精美。廳前以自然面的舊石板為主鋪設,以顯示出它原始的粗獷質感,與大廳的莊重古樸相得益彰。

園林蘇州 | 百年柴園的蘇式韻味

鴛鴦廳

藏書樓是園中充滿書卷氣的建築,樓南地面鋪設以白色的小碎石為底,青色的小碎石為繪,組成“海棠春塢”圖。海棠歷來為文人所喜愛,蘇軾有詩曰“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滿山總粗俗”,表現出自然高雅、滿園春色的美感。西花廳是園內的休閒之處,鋪裝的面積最大,採用了古法鋪裝,將舊的酒罈打碎後,以十字紋鋪設,利用小尺寸的鋪裝花紋組合成大圖案,與大空間取得比例上的協調,同時,在中間又配以圓形的大尺度的圖案,圖中荷花、梅花和游魚組合在波紋之中,動靜結合。走過此地或許還可以聞到陣陣酒香呢。

從清代建園到現如今修復一新,百餘年的時光,柴園折射著昔日的光華,沈澱著歲月的滄桑,今又免費開放,讓更多人感知到江南園林的那種秀美與細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