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你會選擇蘇軾的哪一句詩做自己的座右銘來勉勵自己?為什麼?

騎蝸牛走高速


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許多我們驚若天人的驚鴻一瞥,也不過紜紜眾生,那時痛得欲生欲死,而今不也風平浪靜了,也無風雨也無晴。

那些認定了改變人生的時運,一旦錯過彷彿這生再無飛黃騰達的機會,後來不也安康過到今日,沒啥落魄窮困。

人生,做好自己的事,努力就有就回報,不要迷信彩虹,不要怕風雨。走去出,回得來,不要一驚一乍,人生路漫長,誰也不會好運也不會壞運,得失都是自已所作所為造成。

歸去也,也無風雨也無晴。豁達坦然前行,當下很好!


彭長虎


“人間有味是清歡”,這是蘇軾的詞作《涴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中的一句,這句詩的意思就是人間最有味道的是清淡的歡愉,我尤其喜歡,一直用它勉勵自己。

第一,它倡導與人交往的極簡主義。現在社會,人心不古,複雜難透,勾心鬥角,互相利用,缺乏誠信和真情。如其枉費心機費心費力,不如心中有正直,這樣一切問題都不難解決,以正直的不變應世事的萬變。

第二,它倡導處理事情的極簡主義。許多事情原本並不複雜,只是人為使然,簡單問題複雜化,重要問題形式化。除了少數專業性很強或者技術含量很高的事情,大部分事情該怎麼做就怎麼做,不要多想,不要畫蛇添足,不要節外生枝,不要勞民傷財,按事情應有的規律做就行了。

第三,它倡導生活方式的極簡主義。現在社會,物慾橫流,拜金主義嚴重,聲色犬馬,浮躁墮落,搞得身心疲憊,歡愉少而抑鬱多。其實生活原本簡單,夜眠八尺,日啖二升,有吃有喝凍不著就行,有精力看書喝茶玩頭條豈不美哉?





共鳴共勉共賞


一蓑煙雨任平生——蘇軾《定風波》


我會選擇這句話當成座右銘來激勵自己。全詞如下: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我喜歡這首詞一是因為蘇軾一生充滿逆境和挫折,但是他豁然開朗的積極面對生活。二是把風雨比喻成人生,向我們傳遞出一個觀點,不要畏懼困難,該怎樣的活法隨心所欲就好。


這首詞描寫了蘇軾對困境的人生哲理

這首詞作於公元1082年的春天,蘇軾因為“烏臺詩案”被貶到今天的湖北黃岡,成為了一個團練副使。


蘇軾雕像


蘇軾和朋友一起去春日出遊,突然下起了大雨。一般來說下起了大雨,別人都是狼狽四處避雨,而蘇軾卻偏偏沒有,享受著大雨的洗禮,不要去聽拿大雨打落在葉子上的聲音,我依然悠閒的在雨中漫步。這說明蘇軾豁然開朗,面對逆境保持著一種自然的神態。


蘇軾詞意圖


面對逆境也許很多人都會垂頭喪氣,而蘇軾給出了他的哲學理念,竹杖芒鞋頂著風雨前進,輕快猶如騎馬,一種豁達喜悅的心情躍然紙上。隨後一句一蓑煙雨任平生,有大雨聯想到人生的風風雨雨,我們不必垂頭喪氣也不必害怕,而是應該用一種灑脫的自然神態去面對。


聯想到現在的疫情危機,很多人都從不同程度上遭受到了逆境,我們的祖國正面臨著強大的壓力,但是我們沒有必要垂頭喪氣,因為有很多的醫護戰士都奮鬥在一線,在國家的政策下,我們一定可以迎來雨後的彩虹。


蘇軾畫像


總結

人生總是會出現很多的逆境,但是不要害怕逆境,而是應該用一種豁然開朗的態度去面對。一直糾結於此,反而會使自己疲憊。或許這就是蘇軾向我們傳達的哲理思想吧。


成長伴書行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

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全能的文化巨人,創造了無法跨越的高度。無論是散文、詩、詞,還是書法、繪畫,都是他那個時代的巔峰。

公元1075年,蘇軾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市)任知州時寫了這首《江城子》詞。它是開愛國情懷豪放派之先河的代表作品。他本人對這首詞也相當得意:“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數日前獵於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

詞的上闕以敘事為主,下闕重在抒情。氣勢雄偉,酣暢開張。

表達了敢於射殺猛虎的雄心壯志,抒發了戍守邊疆、殺敵報國的愛國豪情。

蘇東坡才華橫溢,對國家有赤膽忠心,為人處事又樂觀豁達,但他的人生起伏坎坷,飽受顛沛流離之苦,最終客死他鄉——

他的遭遇可謂悲慘:懷才不遇,政治上屢受打擊,職位上一貶再貶,生活上顛沛流離而又受寒忍飢,不得不常靠兄弟蘇轍及好友鄰人賙濟。

42歲時,因“烏臺詩案”險些失去了生命,被流放黃州。期間,創作了《前赤壁賦》、《後赤壁賦》和著名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千古絕唱。59歲時,花甲之年又被貶流放到廣東惠州;接著,又被貶到當時的天涯海角儋洲,66歲時客死在江蘇常州,安葬於河南省郟縣。

如此的遭遇,但詩人始終保持了超然灑脫、自得其樂的天性,他無怨無悔,積極向上,熱愛生活,感念蒼生,心懷祖國。

他有

“玉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英雄情懷;

他有“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願;

他有“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從容;

他有“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淡然;

他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坦然;

他有“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的樂觀;

他有“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灑脫;

他更有“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錚錚誓言!

而今,我們把蘇東坡“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詩句當作座右銘,

不僅是對詩人和他高尚品格的緬懷,而且也是對他一生豪情壯志的嚮往和借鑑!

  


竹林幽聽雨


蘇軾是宋代文學的最高代表,他在詩、詞、書、畫等方面的造詣都頗高,留下了諸如《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念奴嬌 赤壁懷古》《江城子 密州出獵》等膾炙人口的作品。

上學的時候幾乎把他的詩詞都背會了,不過現在只記得他寥寥數首詩,其中一首最是通俗好記。那便是《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這是蘇軾於公元1084年(宋神宗元豐七年)五月間由黃州貶所改遷汝州團練副使,赴汝州時經過九江,與友人參寥同遊廬山時所寫。

這是一首詩中有畫的寫景詩,也是一首哲理詩,哲理蘊含在對廬山景色的描繪中。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景高低各不同”,寫的是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等不同角度看廬山的不同感受。“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說理,談遊山的體會。之所以看不到廬山的真面目,是因為只能看到廬山的局部,帶有侷限性。遊山如此,看待事物也常是如此。它有著豐富的內涵,啟迪人們為人處事旳一個哲理--由於人們處的位置不同,看待事物的出發點也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想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範圍,擺脫主觀成見。

事實上,人們都置身局中,在處理事情的時候,不免陷入當局者迷的困境,應該更客觀地思考問題,理性對待,不要衝動行事,才能得出恰當結論,不至於做出後悔的事。


老家伊濱的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單從人生意義而不是寫景或者寓情的角度來展開講:

“莫聽穿林打葉聲”,人生在世正是由於過多的顧及“穿林打葉聲”,所以畏葸不前、猶豫不決的時候太多,以至於影響了我們的判斷,錯過了機會。信息即便是正確的,也可能讓我們做出誤判,何況各懷心事、各揣鬼胎給我們提供的“事實”和真相?聽聲知是雨,看竹當虛心。只有在放低自己的慾望,降低自己的需求的情況下,我們才正正能夠接近客觀的真相。只要慾望太強了,我們看到的往往是自己想看到的,也是別人希望我們看到的。

“何妨吟嘯且徐行”,既然聽聲知雨淋,大多數人肯定選擇“避雨”,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道境雖深,不憐無德之輩。風雨交加而不能阻君子之所往;炎寒逼迫而難嚇斷君子之所志。等閒視之,則苦難亦為般若之淨土。所以“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君子憂道不憂貧,道之所在,途蹇路舛,安步以當車。沒有腳邁不到的山,沒有心過不去的坎。即便是竹杖芒鞋,即便是身居陋巷,臥眠陋室,顏回可以簞食瓢飲,不改其樂;長卿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一蓑煙雨任平生”,世間盡是江上客,更無一人是主尊。繁華如煙雨,畢竟晴時皆雲散;愛憎如空花,黃土埋盡不甘與情願。所以這得失、成敗、有無、愛恨……便如入眼之“萬花”,亂花、漸欲——迷人眼,只有以素淡之心活過,才會“片葉不沾”、“天花不附”。


久住青山Lee


臨江仙·送錢穆父

宋 · 蘇軾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

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我最喜歡,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這句詩意思就是人生就是座旅館,我也就是個行人。大意是說人生就是一趟艱難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過客,所以人不應為過往傷懷,而應豁達處事,不要徒增自己的煩惱。






墨舞人生


  • 蘇軾是小編最為佩服的詞人之一,蘇軾的詞在宋代頗為有名,同時蘇軾做官也有一套,但是作為一個文學素養奇高的人,蘇軾的詩句也極其出名;並且在現在看來也不過時,小編這篇文章要給大家分享的便是這麼一首蘇軾的詩歌,這首詩歌曾經激勵了無數人在困境中能夠有所感悟,在困境中仍然能夠堅守自我本心,最終走出困境,小編便是這首詩的愛好者之一,也是吹捧者之一。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宋代-蘇軾

參橫斗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餘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

  • 不論是知恥而後勇還是面對生活所必需的勇氣,對於現代人來說其實都是很難的一件事情,勇往直前是我們通往成功道路上必須具備的素質。我想象中詩人作詩的場景是這樣的:當時皓月當空,水天一色。詩人乘坐著那麼一葉扁舟在海水中飄蕩,終於等到了這麼一天告別了荒蕪的蠻夷之地,沒有任何怨恨,處變不驚,有的只是面對迴歸以後的豪氣,這樣的豪氣終究會帶領蘇軾面對官場,叱吒風雲。
  • 時運不濟也好,命運多舛也好。任世界給我什麼,我都是不畏不懼一腔勇猛豪氣。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浴火涅槃浴血重生,這就是勇。

悠遊老爹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這是我最喜歡蘇軾的一首詞,這首詞大致的意思是:

大江之水滾滾不斷向東流去,滔滔巨浪淘盡千古英雄人物。那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那就是三國時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岸邊亂石林立,像要刺破天空,驚人的巨浪拍擊著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千萬堆白雪。雄壯的江山奇麗如圖畫,一時間湧現出多少英雄豪傑。

遙想當年的周瑜春風得意,小喬剛剛嫁給了他做妻子,英姿雄健風度翩翩神采照人。手搖羽扇頭戴綸巾,談笑之間,就把強敵的戰船燒得灰飛煙滅。如今我身臨古戰場神遊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懷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鬢髮斑白。人生猶如一場夢,且灑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這首詞在蘇軾所有的作品當中知名度還是很高的,尤其是第一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而我還是比較喜歡最後一句,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這首詞是在蘇軾失意時寫下的,表達了他對昔日英雄人物的無限懷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詞人對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人生如夢”,抑鬱沉挫地表達了詞人對懷才不遇的無限感慨。

人的一生就像一場夢幻,又何必斤斤計較於成敗得失,還是放眼大江,舉酒賞月吧。


妙趣森林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意思是:人生如同一場朦朧的夢,舉起酒杯祭奠這萬古的明月。

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這一句本是表達作者懷才不遇、無人相知的苦悶和憂鬱之情的,但單獨看這幾個字,加上自己的理解,它就可以成為勉勵自己的一句話。

古人祭奠以酒澆地,本詞中作者灑酒酬月,寄託自己的情感。與江月同飲,古事已去,成功失敗皆付諸笑談。

他欽慕豪傑的功成名就,而自己現在雖然是一身抱負,卻無處施展,只有在這赤壁之上詠歎,心事無人知曉,只能和這升起的月亮痛飲一杯,敘述自己的苦悶。

念奴嬌·赤壁懷古

宋·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只看“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句,給人的就是另一種感觸,它不僅僅是詞人的滿腔抱負無處施展的鬱悶,更是告訴我們了一個人生態度。

小時候,揹負包袱負重前行的是父母;長大後,揹負包袱負重前行的是自己。這一路難免會遇見不順心的事情,有些事更是不能逢人便說,到處訴說自己的不幸。

心靈就像一個容器,壞情緒越積越多的話,早有一天會把這個容器撐破。那我們該怎麼辦呢?解決問題的辦法還是要往內看,尋求自我解脫。

這句“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就給了你很好的解答。失戀了,安慰自己人生如夢,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坎兒;孤獨了,抬頭望月,人間還有一輪圓月陪你;被騙了,想想人生如夢,還有什麼好煩心的呢……

也許有人覺得這不就是一種“阿Q精神”嗎?其實不然,這不是簡單的自我麻痺,而是看淡一切,迴歸生活,尋求內心的寧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