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士兵突击》这部电视剧让你们都受到了什么启发?

凯文影视剪辑


列兵许三多,你必须记住,你是第四千九百五十六名钢七连的士兵!

列兵许三多,有的连因为某位战斗英雄而骄傲,有的连因为出了将军而骄傲,钢七连的骄傲是军人中最神圣的一种!钢七连因为上百次战役中战死沙场的英烈而骄傲!

列兵许三多……!

以上是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片段。《士兵突击》作为讲诉许三多平凡而又精彩的军旅生涯励志剧风靡当年直至今日仍经久不衰。“不抛弃,不放弃”作为钢七连的誓言同时也是许三多人生的格言始终烙在许三多的军旅生涯乃至一生中更成为其信仰及精神支柱影响着许三多并使他能从普通一兵逆袭为一名特种兵。

《士兵突击》虽然是一部电视剧,但艺术源于生活,现实中何尝不足如此,“不抛弃,不放弃”坚守心中的那一份执念,就会成为第二个许三多,许三多……!


盗火也疯狂


《士兵突击》很多人都被这部电视剧感动过。我也不例外,而且我看了三遍。也许有人会说自己看了可能十几遍,但是真正看懂了吗?

我看第一遍的时候是在读初中的时候,那年我初三。刚学了点知识,交了两三个朋友,一起看《士兵突击》的时候哭的稀里哗啦的。那时候看学会了里面几句经典的话:

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

大部分人都和我一样,从九年义务教育再到后面高中、大学,漫长的求学生涯就像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平淡的只剩下上课,作业,考试,吃饭和睡觉。如果调皮捣蛋一点的上课不听,作业不写,考试不在乎,那么除了发呆瞎混就是吃饭睡觉了。就像以前老师说上课不努力就是在养猪。后来这句话我觉得人生也是适合的,不管何职何业,也是吃饭睡觉工作。那么对待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呢?我学到第二句话。

不抛弃,也不放弃

这句话在我读大学前我都是奉为圭臬的。是的,不抛弃,也不放弃。对我当时比较弱的科目努力学习,每天通宵达旦闻鸡起舞,那抄过的单词,背过的语法,推演多次的公式和那配了N次的方程...如果不是高考前的飘飘然,也许也能考个985啥的。这句话我想也是感动了无数人的,很多人也把自己的成功归功于自己不能坚持,缺乏毅力。我不得不承认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坚持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但是我们总会被生活的问题所缠住,让我们磨平斗志,也忘记了理想,更忘记了不抛弃也不放弃。就像成才一样,虽然嘴上会说,但是这句话从来没有刻在心里。

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我开始接触社会,这时候到了人生的一个分岔路口。我开始看不到前方开始变得迷茫与堕落,开始不思进取,像剧中的老马。(剧中老马由模范班长变为看守驻训场的五班的班长)我想大多数人也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当自己的努力没法让自己提高的时候,我想很多人也会堕落一段时间的,人总有低谷。后来闲着又看了第二遍。看第二遍我不再是感动,和很多人看一次感动一次不一样,这次却相反,而是嘲讽。

当我看到许三多被人欺负,家里穷的不像样,一家四光棍的时候我心里却是有点抱怨社会,为啥没有人帮助弱者。对于这样的农村家庭出去的孩子,当兵居然是吃公家饭的最好的路子。成才当兵他爹是想等他退伍接班,许三多退伍呢?或许许老爷子只想着能够解决暂时的吃饭问题吧。而进部队后,史今——被全连叫好的一个对待士兵充满关怀的班长,当了9年光荣退伍。退伍了我想凭着人品应该不会太差,但是9年的努力都将成为过去式。像561这样的兵很多人都替他惋惜,但是即使没有受伤,如果进不了老A,那么也就是一个三级士官,像前面提到的老马...在这个社会阶层不断固化的今天,很多人凭自己的努力还是很难打破阶层的垄断,很难有所突破。这里不得不说一下高成。

高成是一个今天典型的高干子弟,从小家里给他铺平了道路,任职的经历都是一帆风顺的。不得不承认他很优秀,但是无疑他比其他人要幸运,要有前途。从全团的尖刀连连长,到师侦营营长,都是他老爸在给他树立政绩。我开始不明白为啥要解散七连,后来才明白,如果七连还在,那高成的威信就在七连;如果七连解散,那么高成的威信就在全团,因为七连的兵个个都是尖子,放到哪个连都是骨干。不得不佩服老军长。至于成才、许三多我想后面可能会好一点。从这时我才明白了老马说的话,“很多事情做着看上去挺有意义,其实后来也没啥意义”。

直到后来我辞去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的时候,我看了第三遍《士兵突击》,我前前后后想了很久,一个人在房间里,每看完一集我都要沉思良久。我才明白了很多,再次被这部剧所感动。这几句话深深打动着我:

特种兵和步兵都是没有最后的兵种,因为都是到了最后还在坚持的人。

我一开始想不通为啥很多人成绩很好,按照他们的素质,可以很轻松的去找一份不错的工作,为啥还要去读研究生呢?而有些人读了研究生可能以后自己的就业状况可能还是没能改善,为啥还在坚持每天起早去占座,在走廊读英语,默默的演算高数呢?当我看到这句的时候我才明白,那些比我们出色的人,都是没有最后的人,都是到最后还在坚持的人,所以我们也常听说很多富翁如王健林、李嘉诚、比尔盖茨等的时间表都是排满的,不完全他们比我们天生的家庭环境优越,而是他们一直在坚持,一直在进步,所以越跑越远。

真正可贵的是那些热爱生命却勇往直前的人。

我想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真的猛士敢于直视惨淡的人生,很多人命运给了一副烂牌,但他却凭着自己对于生命对于理想的热爱一直毫不退缩,成为生活的强者。

想到和得到,中间还有两个字,那就是要做到,做到了才能得到。

记得有一部书叫做《谁动了我的奶酪》,它很好的说明了说和做的结果。如果大家有时间看那本书,我想可以很好的理解这句话。

不要对没做过的事情说没意义。 只要今天比昨天做的好,这就是希望。

后记

我想我有时间还会再看这部电视剧的,这算是对自己不断的鞭策和勉励吧。我想直至看完三遍,我才明白袁朗说的,当一个人在最绝望的情况下,在一个人完全失去理想和希望的情况下,还能坚持到最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这就是老A。想通了就万事亨通吗?这过日子就是问题叠着问题,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迎接这些问题。像打仗一样未必给你准备。所以我觉得还是要努力去一件一件做好生活中的每件事情,不管大小。

另外这部剧还有很多经典台词值得我们品味,我就列举在下:

你经历的每个地方,每个人,每件事,都需要你付出时间和生命,可你从来没付出感情。你总是冷冰冰地把它们扔掉,那你的努力是为了什么?为一个结果虚耗人生?

我们这伙人,不只是为了对抗,你的战友,甚至你的敌人,需要你去理解,融洽,和经历。

精神,唯一的财富,其它都是虚的。

以后要常相守了,常相守是个考验,随时随地,一生。

不要对一件没有做过的事儿说没有意义。

重新起跑不是件坏事儿。

我们遇到坏事儿,最不该想的是公平不公平,对吧?都已经遇上了。

领会精神。

平常心,平常心。

我们这样的人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太相信自己的嘴,而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有些人很习惯去评论别人,但是对着镜子又看不到自己。

我觉得,你可能是累到了极点,你想找归宿,其实,大家都一样,都是想做不正常的正常人。但就算你找到了你所谓的归宿,你也看不见尽头,因为,人生是没有穷尽的,也就没有什么归宿。

人不是靠做出来的,那是靠活出来的

想要和得到,中间还有两个字,那就是要做到,你只有做到,你才能得到嘛。

其实,蛮多复杂的事情呢,它又蛮简单,但是蛮多简单的事情呢,又蛮复杂。

大多数人对的并不一定是真理。

心稳了,手也就稳了。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容是别人,欲是自己。这样的天地才跑得欢畅嘛。

他每做一件小事儿的时候,他都像救命稻草一样抓着,有一天我一看,嚯!好家伙!他抱着的是已经让我仰望的参天大树了。

好好活有意义,有意义就是好好活。

不管你有没有作为,不管你学了多少,到了该休息的时候,全都一个样。

有些事儿,受点伤才能明白。

只要今天比昨天好,这不就是希望吗?

人想活下去,总得爬起来吧。

不懂得知足的人,不懂得啥叫感谢。





小幽默大智慧


我曾借用过《士兵突击》里的话劝解过一位好友:你的精神很伟大,但你没有了枝枝蔓蔓,总是让人敬而远之。两年后,他成了让我尊敬的人,和人人都想去尊敬的人,我去过他的城市出差,可他已不在,仍然很怀念他。



我个人喜欢看军旅生涯的电视剧,士兵突击这部电视剧也是我看过最贴近军旅生涯的电视剧。他给我的感觉很真实很亲切。我从大学参军入伍,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也是因为这部电视剧。



以前看电视剧都是看个新鲜,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句不抛弃不放弃。还有就是史班长退伍。当时在没有参军入伍的时候,看这部电视剧,完全不能体会到这部电视剧刻画的意境。当战友给自己卸下自己军衔的那一刻。我懂得了不舍,懂得了不抛弃不放弃。我相信有很大一部分战友都是通过士兵突击这部电视剧,而去入伍的。人这一生很漫长,也很短暂。希望我们这一生,活得有意义。做有意义的事情,不论这一生成功与失败,经历过,我们终将不留遗憾。


剪针阁出品


《士兵突击》给我最大的影响就是:学会承受。 很多人不喜欢许三多这个角色,当时电视剧大火的时候,我身边很多朋友也都不喜欢许三多,他们觉得史今,吴哲,袁朗,高城,更好一点。 其实我也觉得史今是难得的好人,吴哲是天之骄子,袁朗浑身的痞子劲,高城得意的小表情,连马小帅都是一个帅小伙,他们真是有魅力的人。 他们任何一个人当你的男朋友或者朋友,都能让你傲出天际,但是要是你身边有一个许三多,估计他没成兵王前你会烦死,成了兵王后你会不知道怎么跟他相处。 但是,随着时光流逝,给我印象最深的镜头,却是许三多一个人默默做事的镜头。 一个人踢正步。 被孤立后一个人在草原上玩枪。 一个人在滚滚风沙中修路。 一个人在车间擦车。 一个人躲在坦克里逃避。 一个人站在宿舍楼下送别班长。 一个人守护七连。 一个人跑步,一个人在食堂门口唱歌。 一个人坐车返回部队…… 电视里的配乐非常好,久石让的《mother》 把一个蠢笨傻,无可救药的人,从一无所知,故作聪明,碍手碍脚,变成默默成长,默默承担,有情有义的兵的过程展现出来。 无知是福。 年少轻狂,幸福时光,被发配到草原的许三多,像个傻子,对什么事都抱着无理由的信任和讨好。 老马,老魏,薛林,李梦绝望了的草原,在他眼里是部队生涯的开始,八一杠不配发子弹的情况让他庆幸有枪可摸,老马为了磨掉他傻里傻气的蠢劲儿给他下了修路的命令让他受宠若惊。 一个农民家庭出生的贫瘠的孩子,缺出路,缺资本,缺朋友,从小就被人嫌弃,只能盯着蚂蚁,羊粪蛋子玩。 能留在部队,有可做的事,有命令,能摸枪,慢慢的也有了朋友。不像在村里,一无是处,爹嫌弃,伙伴欺负,对许三多来讲这是多么开心的事啊。 可就是修了一条路么,完成班长下的一个命令么,不知道为什么,又把人家调回钢七连。 七连的连长,高城,在他第一天到部队,还没从车上下来,就讨厌他,就因为他下意识的用手挡了一下坦克车上的大炮。 老乡伍六一满脸嫌弃,嫌弃到什么程度,嫌弃到厌恶。拎小鸡一样揪着他的衣领警告他不许跟别人说他们是老乡。 现在好不容易融入一个集体,老马,老魏,薛林,李梦他们接受了他,突然间又要回到那个钢铁的意志钢铁汉的钢七连。 逃跑躲避,在草原睡了一夜的许三多当然不可能如他所愿,被五花大绑送回七连。 傻乎乎,满脸讨好地回到钢七连。 高城炸了,转了一圈,好不容易送到天边的白痴又被塞进来了,真是什么碍眼来什么。 伍六一也疯了,这玩意,一个软蛋,扶不上墙的泥巴,注定要拖死史今的蠢货怎么又回来了。 史今也疯了,心软不忍心招进来的,被部队分配到草原上的,看见就让人良心难安但事实上拖油瓶能拖死人的小白怎么又回来了。 只有冒傻气的许三多不明白。 他带着憨厚讨好的笑容,带着整个七连上下心尖上的焦躁回来了。 无知。 入连仪式,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带了一口袋石子儿,想要拉近关系,蠢出天际地遭到伍六一快要杀了他的眼神攻击。 无知。 演习的时候,讨好的像个小媳妇一样非要给史今带早餐,悄悄揣了两颗鸡蛋,暗自窃喜中,就看见连长开着飞车骂骂咧咧冲过来,还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时,就被连长一把鸡蛋打过来,扬言毙了他。 老马,薛林,老魏,李梦他们在坦克车外找他,他没脸出去,他是他们的骄傲,是他们的牵挂,但此刻,他却是个没脸的人。 无知。 所以抓住一根草,就死命抓着,看不到其他的问题。班长说你再不努力,我明年就得走人了,别再让你爸叫你龟儿子,于是,开始为了班长能留下来开始努力。 333个腹部绕杠,演习中完美回答了团长的所有提问,抓舌头抓住了自以为是的连长,活捉了A大队的袁朗,得到了去团部指导的机会。 班长笑脸盈盈地送他出了部队大门,最后一刻才知道因为他的异军突起,挤掉了班长唯一可以晋升的机会。 哭嚎,死拖,后悔,伤心,悔悟,最终还是晚了,没法留住那个用自己成就了你的,把你从一滩烂泥扶起来却被你挤掉的史今史班长。 伍六一恨你,连长恨你,你自己也恨你自己。 可是,任凭再怎么恨,都已经不可能再挽回了。 是啊,人在自己开心的时候,总是容易忘掉别人,等到自己想起别人的时候,别人却不得不离开了。 幸福时光,是因为有他人付出。 就这样当了代理班长,每天看着班长空空的铺位,一次次回想起曾经那样无知愚蠢的自己…… 后来,改编的命令下来了。 七连大改编。短短一个月时间。 丢了班长,丢了白铁皮,丢了伍六一,甘小宁,马小帅,丢了七连。 咆哮他的连长,他一心想报复的连长,高城,最后也丢了。 整栋楼,就剩下他自己。 一个人,守着一栋空楼,一个人,守着曾经七嘴八舌的宿舍,一个人代表着一个连队,一个人在食堂门口饭前唱歌。 一个人把腹部绕杠时指导员拍的录像拿出来看了又看,一个人把马扎排成两队开班会。 当初,在草原三班时,一个人踢正步,武装越野,一个人做内务,一个人修路,一个人蜷缩在楼顶墙角。 如今,在七连,仍旧一个人。 有人说,许三多的成长在于技能。 我觉得不是,恰恰相反,我觉得他的心理成长其实更多。 没有什么比失去,让人更能迅速成长起来的。 以前不懂的,现在一瞬间懂了,以前幼稚的,现在一瞬间,成熟了。 失去的时候,人的心智会瞬间打开,世界也仿佛抽丝剥茧。 一个生活和思想极度贫乏的人,瞬间沉淀了下来,对曾经的自己开始有了新的审视,对自己的环境开始有了新的认知。 这种审视和认知,伴随着眼泪,迷茫,悔恨,伤心和冷静。 许三多在守七连的时候曾说:伍六一告诉他,顶不住的时候就给班长写信,可这信却一直没有写完,后来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顶得住和顶不住是个选择题,我没有选择。 面对生活,就像章子怡说的,顺风顺水的时候,你感觉不到什么。 但有时候,天塌下来也就一夜之间的事。 很多时候,天塌下来,并没有个子高的人顶着,或者说,天塌下来的时候你发现你个子最高。 就像好不容易把七连守穿,最终迎来了袁朗,折腾的昏天黑地后加入老A的许三多。 人这一生,精确计算的能力是有,但是精确计算自己,还是不能够。 就像同样从老家出来的许三多,成才,许三多从来想不到自己能走到老A这一步,成才想不到自己竟然没进入老A. 任凭你自认为计算的一分不剩,还是有百密一疏的时候,还是有失算这种天意。 生活,应了高城那句话,就是问题叠着问题。 愚笨遭人嫌弃,却因愚笨得福,聪明受人追捧,却因聪明得失。 成才羡慕的许三多留在了老A,不代表留在老A的许三多就没了问题。 执行任务中未发一枪的人,阴差阳错地赤手空拳打死了一个毒贩。 从来没有意识到战场现实的许三多,再一次迎来了痛苦。 有人说他心理上成长不多,第一次杀人算不算,如果没有心理上的成长,就不会有他向袁朗提出来的复原打算。这说明他在思考当兵的意义,这和从小父亲灌输给他的好好活的意义明显冲突了,这种冲突让他不知所措。 放了一个月的假,从部队来到了城市,去天安门看了升国旗,又回了七连,在指导员家里赖了一个多星期。 最后被甘小宁马小帅绑去师侦营,见了连长,去了草原三班,见了被打回原形,依旧不服输的成才。 好不容易解决了意义的问题,一个电话,家里出事了。 匆匆忙忙赶回家里,二哥一把刀强撑着,爸爸进了看守所,大哥跑的无影无踪。家被炸的稀巴烂。 队长说,平时光顾着磨你们了,却忘了教会你们面对。 怎么面对?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很多事,遇上了,不公平,不平衡,但就是遇上了。 同样是人,成才爹是村长,自己爹是许百顺。同样是人,二哥不甘心做个没出息的人,折腾半生,眼看着就要发了,又掉进了冰冷深渊,更不用说,同样是人,高城是将门虎子,你许三多是龟儿子。 人生,不平衡的事多了去了。 夜里,二和喝的烂醉,哭的稀里哗啦,许三多在看守所见到了苍老瑟缩的许百顺,握住许百顺颤抖的双手,哎,人生何其艰难。 许百顺说,你爹一辈子没出息,尽干些没出息的事了,这么大年纪躲在看守所里,赖人家的账。 怎么办? 能怎么办?打电话向大队借钱,二十万,按照目前的工资水平,需要还十七年零八个月。还吧,幸好人没事,人要是有事了,再给你十七年零八个月也不行了。 儿啊,你莫管我,你好好活…… 老三,活出个人样来,老三…… 怎么面对这生活? 我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但问题会解决的。 多年后看《士兵突击》,看到更多的是,人。 无论你多么辉煌,多么落魄,都要过这一生。 人从出生就各自不同,就譬如将门虎子的高连长,不愿借助父亲光辉,宁要证明自己本事,折腾那么久,暗自得意那么久,返回来才发现,你不愿意借助,不代表别人不看你的来历,所以最后对于团部给他的调任不再反抗,诚如王团长说的,是你父亲的关系,但是也就是这点关系。 你要做的事,你要走的路,不可能脱离你这个人所有的联系。 无论你优秀,或者平庸,幸福,还是不幸,都注定需自己面对自己的人生。



东易说电影


我很少看电视剧,《士兵突击》却是唯一一部让我一口气从头到尾看完的。后来,我意犹未尽,又把原著小说看了一遍。

伟大,起于平凡;光荣,始于平淡。正如小说《士兵突击》封面上赫然入目的一句话:“步兵就是一步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兵!”正是许三多的坚持,让他一步一步一步从草原上被人遗忘的红三连五班走到王牌部队钢七连,再走到特种兵A大队,铸就光荣;让他一步一步一步从平凡的农村孩子成长为“兵王”,成就伟大。

咬着牙做333个腹部绕杠,是坚持;独守营房半年,让仅有一个兵的连队成为全团卫生标兵,是坚持;自己修成了一条几代老兵都没能修成的路,是坚持。就在这样的坚持中,他从连队的老末、坑主,不知不觉地超越了绝大多数人,让一贯瞧不起他的高连长、成才都心服口服。

他秉承着自己的原则:“做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他把每一个平淡的日子,过的都有意义;他把每一个任务,都当做自己的救命稻草。一心一意,全心全意,实心实意,耐得住性子,忍得住寂寞,扛得住折磨。





至仁小哥


看过的军旅题材的剧不多,《士兵突击》是我喜欢的其中一部了。另一部就是《我的团长我的》了。

不抛弃,不放弃。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甚至成了我的座右铭。当初在最难熬的日子里,每天都会在心里默念这几个字。有还几个发小是因为这部剧而当的兵。许三多一个连自己的爹都看不起的农村娃子,一个从小就生活在“龟儿子”的骂声里的孩子,一个被村子里的孩子欺负的对象,是一匹黑马,他的成功注定是要大费周折,注定是要赚人热泪。他自卑,他只有在读书的时候才能找到自己的乐园;他怯懦,所以他只能用加速的奔跑来逃避村里其他孩子的欺负;他木讷,因为从小只有大哥陪他说话,二哥帮他打架,他没有朋友。当班长出现之后,一切都在悄悄发生变化,是班长把他带进 一个完全需要他自己努力才会被承认的世界。在众人的白眼中,他茫然,可是他咬牙坚持着,当所有的人认为他在混的时候,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付出了多少。终于在他坚定意志力和不屈不挠性格下,使所有人刮目相看。许三多的执着有点像阿甘 。以阿甘的坚持不懈精神为重点,其实质是不去计不去计较的努力,为自己的目标坚持到底,努力向前的斗志。

看过这部电视剧后,总有一种鼓舞和身体的冲动,特别是军人那特有的气质给我的身体注入了一种强大的力量,翻滚着我的血液。让我们在屏幕上亲眼目睹军人的训练和生活场景。我也从许三多的身上找到了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许三多的成长轨迹告诉我们:我们任何人都能取得成功,就看你肯不肯吃苦和努力。







喵喵耳朵


不抛弃,不放弃。

想要和得到之间,还有一个做到。

人在最绝望的时候才会尽最大的努力!

人不能过的太舒服,太舒服了会出问题。

有些人很习惯去评价他人,但对着镜子又看不到自己。

对于整部剧有太多经典的话,有许多是十分受用的人生道理,这确实是一部十分经典的、值得回头看的电视剧。

对于整部剧给我最大启发就是:我们起初可以什么都不懂,但只要用心去学,只要执着和坚持,就可以慢慢有所成就,甚至成为别人的参天大树,就像许三多一样;但我们很多时候更像成才,有虚荣心而且骄傲自满,爱耍小聪明,有时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忽略别人的感受,直到受到挫折和打击后,才会幡然醒悟,才会懂得只有靠自身实力去拼搏而得到的成功才会被人们所认可。为了自己的成长,然后去寻找自己的枝枝蔓蔓,最后找到属于自己的路,真正的成才。

许多时候我们做不了许三多,因为我们做不到不焦虑,为了一件事也很难耐住性子和寂寞,我们大多时候就像成才,经历挫折和失败之后才会认清自己,然后走出自己的路。



蓝色精彩影视片段


感谢你的问题,看到士兵突击这几个字再次让我想到了许三多,第三个多出来的多么有意义的名字。士兵突击已上映10几年了,至今很多画面还能浮现在眼前,受到什么启发简单的可以说成一个人的成长史,我从三方面回答一下纯个人感受。

第一,新兵,初到部队处处碰壁,如同刚到一家公司或是最初创业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事难以解决受到同事或同行的鄙视。上班工作还是创业没有谁能够一帆风顺,遇到问题排除外界一切干扰,敢于面对任何问题。

第二,老兵,经过风风雨雨的磨炼,以及自己平时努力,不放弃,得到很多人的认可多了很多帮助跟关爱,不抛弃。确确实实融入到了大集体。再说到最初创业从不懂到懂再到同行以及客户的认可。

第三,兵王,从起初的最笨,最傻转变到了兵王,得到大众的共鸣。离不开他有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恒心,有着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定力,以及不怕千人万人阻挡的倔强。直到成功离不开自己的努力与付出。

我也是一名退伍军人感触至深,电视剧里很多小细节小事很值得深思,无论地位高低还是富与贫,是不是验证了先做人后做事这句话?






泡泡糖聊影视


电视剧《士兵突击》是一部关于士兵的经典,也许它表现出来的和真正的军营是不一样的生活,可是它给了每个不管是否当过兵的留下深刻印象,让我们发自内心的深省。我们将它融人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不管是否过当兵)都能在其中某一个人物上发现我们的身影。我们不应该谈论它是否真实的反应了真正的军旅生活,可是它让我们看到了我们自己,鼓励我们自己,让我们自己从某个人物中激励自己我国经历了50年代的抗美援朝,60年代的抗美援越和对印自卫还击,70年代末的对越自卫反击和80年代的两山轮战血与火的洗礼,90年代以来军队一直处于和平的氛围中。经济建设、商品经济、和平发展,似乎使军队忘记了世界上还有国家利益的冲突,忘记了意识形态与信仰的冲突也依然存在,似乎和平发展的世界真的可以让世界充满爱,完全可以刀枪人库、马放南山。


这些年,也有一些军事作品,《DA师》、《垂直打击》、《突出重围》等作品,但总的来说,给人的感觉是失望大于希望,根本原因就是用一种超乎生活的笔触去描写生活,而又用一种游离战争的眼光去体会战争,把战争说成是儿戏,缺少对战争残酷的把握和对军人气概的准确描述!再简单地说,就是少一种逼人的杀气!什么是杀气?“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


露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就是一种杀气!《上甘岭》里的王成,弹尽无援,敌人逼近,身陷绝境却无所畏惧地高喊:向我开炮!这就是一种杀气!可惜,这样的画面在现在的作品里已经很难看到了 《突出重同》中,当装备老迈、徘徊在进退之间的A师被蓝军全歼,参谋长赵梓明愤然呼叫师炮团向被蓝军占领的阵地进行火力覆盖.并命令阵地上的十兵上刺刀向敌人发起自杀性冲锋时,我的眼睛不禁湿润,似乎看到了久违的一种精神,那就是:只有战死的士兵,没有投降的军人!而这种精神在《士兵突击》中被演绎得则比比皆是。


冰凉的小雪糕


又在看《士兵突击》,但是,我看的却是小说。已经记不起自己是第几次在翻看了。以前,看电视剧是在被动的情况下。因为有太多的人称赞这部电视剧的魅力,有那么多的人对许三多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而我最初并没有接受诸如中国版《兄弟连》或中国版阿甘的概念,而我现在也不会用这样的称呼,因为这就是中国特有的故事。

看小说,也是因为电视剧的影响。因为这小说最初来源于《士兵》,电视剧是在其基础上改编的。两部小说我都对着比较,对着阅读。而每次似乎都给我很多的感悟。我的泪水也会随着情节而流下,以至于自己总告诉自己要学着控制情绪,而在内心深处,我似乎觉得自己还是一个情绪容易被感染的人。在工作了这么长的时间后,我依然还和从前的我一样。这让我感到很开心,因为我还很“幼稚”。

看书的时候,我不会从头读,而是随便翻到一页开始读,每一次把书中的形象都能和电视上的形象不自觉的联系起来,这让我感觉到先入为主的作用是如此的鲜明。书,写的很简洁,很随和,就如两个人聊天。我也无异于重点去说《士兵》和《士兵突击》这两本书的区别到底在那里。因为,我读的时候,脑子里的思绪乱飞,而真正开始写下这些想法的时候,却发现很多都已经找不到了。

不管是书,还是电视或电影,甚至和艺术沾边的东西,都是给人一种精神上的安慰或心灵上的感动。因为,我们生活的社会压力是如此大,我们需要给自己一个空间来缓冲。张干事的数码相机存数卡就是因为没有了空间才让最美好的瞬间无法留在相机里,可是,这却留在了每个人的心中。如何填满这个空间,每个人又都是不一样的,就如在大漠里的红三连五班,李梦选择了文学梦,同时,李梦以及老魏和薛林还有老马则用扑克对付着荒原上带来的寂寞。许三多也在一开始被老马劝导,要为自己找个念头。没有念头是无法对付寂寞和孤独。而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似乎也是如此,虽然有人陪你,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面对的是自己,以及自己的寂寞和孤独。这个念头是什么?因人而异。而我也和大多数人一样,把很多空余的时间留给了家人,或者是电视和电影之类。

人性,允许我又把这个词列了出来。只要和军人有关,和战争有关,这个词似乎永远都摆脱不了。我以为原因正是过去的革命影片的“高大全”以及英雄的性格单一促成的,那些都是神仙,都是不吃人间烟火的。真正的人有七情六欲,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有自己的处世原则,有自己的生活和成长背景。一句话,人和人是完全不一样的,让他们完全不假思索的表达一种思想,这应该是不现实的!那什么是人性?我也只好学着许三多去查字典:“1、指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品性;2、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和理智。”套到军人那里,那么首先就是军人的品质,随后才是在军人特有的意志下人的正常感情和理智。这点估计《兄弟连》已经解释的很到位,或者《拯救大兵瑞恩》也是个范本,当然,这样的片子还有很多,美国的战争电影有很大一部分是反应战争对人性的影响。如果,说到中国,那么刚刚的《集结号》也算是及格的作品了。那么和平时代的军人是怎么样的?《士兵突击》应该是一种浓缩了的升华吧,它应该取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这不应该是写实,但让人是那么相信这是真的。这或者说是作者的能力,也可说是导演的能力。是他们解释了当下军队里的士兵依然和社会上的一样,只不过他们身上有着更多的坚强、情义、憨厚和执着。这就是军队的魅力,一个和平年代中最锻炼人的地方。你可以举很多反面的例子来说明现在的军队也存在很多不正之风,但是,更多的是在这个大铁炉里,我们会被锻造成什么样子?是马,还是骡子?拉出来看看。这是一种简单的直接的竞争。就是让每个男人把自己鲜血中最原始的暴力发泄出来。有个教授说过,中国的男人其实是最扶不起来的。虽然话不全对,但是我也无法否认。人性,我也是借这个大帽子去壮胆。真正的人性,就是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每个人的反应。只要被改变成作品,这个效果就会被放大或被扭曲。

《武林外传》也是网上很流行的片子,宁财神是借古说今,将很多的社会现象反应了出来,但是他并没有真正的找出如何去解决的方法,为的是让人一笑然后去深思,这是一种比较讨巧的流行文化。《士兵突击》是用许三多的成长经历来给大家做一个标尺,让大家透过许三多来认识自己。他同样没有对许三多的成长作出任何的评价,他同样是一种扩散式的思考,每个人都可以在里面找到一点自己的东西。两个片子虽然说表现形式不一样,但是目的应该是差不多的。所以,我下面将说的是关于镜子的故事。

镜子,这个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用品,很多人都会在镜子前观察自己的容貌变化,谁会每天认真的观察自己的内心变化呢?李世民都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其实,这个镜子终究是个虚词,我们只不过没有找到一个参照物。在许三多那里,我们任何人都会有一种优越感。你很难分辨出他到底是智障还是呆板,因此,我觉得他和阿甘是不一样的,他不是智障,而是呆的有点可爱,但是,他身上的那种精神却是无可替代的。人在潜意识中都是同情弱者的,正因为同情弱者,在内心中才会有种自豪感,这或许类似于成才。在许三多这个镜子面前,我们都是“聪明”的,可是,当他把我们都甩在身后的时候,大家开始不乐意了,有喊有叫,有不平的,有不屑的,但是尊重的应该不会太多。如果,我身边有这么一个人,我也会和大多数人一样看他的笑话,或等他成功后抱怨命运的的不公平。一个人可以容忍一个比他强大的人,但是不能容忍一个不如他最后超过他的人。这或许是人最内心的一点“自私”。在许三多这镜子面前,每个人都应该勇敢的看看自己的真面目,让自己清晰的擦去精神上的污垢。

有许三多的地方,必然有成才,他们两个就如硬币的两面。记不清是康红雷说的还是兰晓龙讲的,许三多和成才就是一个人的两面,许三多是内在的,而成才是外面的。内在的实在,外在的虚幻。因此,我们看到了实在的走的踏实,外在的在走了很大的弯路后,重新回到内在的起点。我对于这个观点比较的赞同,因为这是一种提高了的理解。我暂时放下两个人的比较,先说成才。成才从进部队开始,就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为了自己的目标不会顾及别人的目光。手中的三包烟,会让每个都接触他的人在内心产生一丝的不快。他很聪明,以他为镜子,我会觉得这样的人是最适合社会的,但是,这却是最短浅的一种人,这太功利。

可是,在社会中谁不会如此?大家都是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并没有多少人真正的做到这点,因此,在很多时候,我们又鄙视成才,但是又爱成才。高诚在新兵连时对成才有一句点评:“成才?简单复杂化。以为没人知道他想法,可屋里这三位恐怕没个不知道他想什么要什么。他是望月猴,攀枝上瞪着月亮琢磨,我要上,有多高我爬多高,可他不懂他得先着了地,做成了人,造了火箭飞上去。我等着他着地的那天。”眼高手低,就像太多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我也有这样的毛病。或许,这个人的身上有太多时代的影子。在最后,袁朗对着成才说:“你喜欢的是别的,可在不喜欢的事上你最能派用场。成才,你也一样。你知道我年青时最像你们三个中的谁吗?像你,别惊讶。比吴哲更专心,比许三多更知道自己要什么,比他们都要理智,当有一天能看破自己狭隘的天地时,他就是一个可能的管理者。是的,管理者,不讨人喜欢,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放在第一位的绝不是讨人喜欢——就像我有时候很讨人厌一样。你要选择做一个有用的人,而不是可爱的人。”之所以讲成才这么多,我只是觉得成才更贴近我的内心。他有骄傲的资本,他有理性,所以,他做任何事情都考虑代价,用最小的代价去换最大的利益。所以,他会在第一次老A演习的时候选择放弃,在更早的军演中因为被袁朗“击毙”而选择了红三连。他迷茫,更多的时候是对自己的一种不自信。他需要找到自己的路,而这条路似乎并不容易。所以,不管怎样,他总要自己去找到这条路,回到起点,从头去寻找,而且是坚定地去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