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皖銅陵鳳凰山周氏由來(ll分遷記)


皖銅陵鳳凰山周氏由來(ll分遷記)

在漫的歷史長河中,我們只不過是位匆匆的過客。即便如此,一滴水,一粒塵埃,也要折射出陽光的七彩,舞出風的韻味。

皖銅陵鳳凰山周氏由來(ll分遷記)


分遷記

我們鳳凰山周氏祖先是江蘇宜興人,世代居住在柯山。像宰相公周勃,御史公周處,史書上都有記載,可以考證。到宋朝時,我們祖先元用公官至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國防部長)。他生有八個兒子,大兒魯慶,住嶽州刺史`,二兒子叫延顏慶,三兒名字叫曾慶,都官拜中書,四兒子叫南慶任教授,五兒子叫孟慶六兒子叫思慶老七叫仁慶老八叫道慶,先後都取得了一官半職。光耀門楣。

皖銅陵鳳凰山周氏由來(ll分遷記)


不幸的是,金遼南侵,兵禍四起,而宜興是兵家必爭之地。

孔嘉公召集眾人商議說:"兵禍戰亂,是非之地還能安居樂業呢?"。於是,眾人打點行李,背上誥書(皇帝封贈臣子的文書)、族譜.金質魚飾品(元用公心愛之物,日常佩帶在身上。作者注),.祖上供奉的金質觀音像(相傳唐代所造,柯山之族世代供奉於香火堂,平時不輕易示人,一般鎖好封嚴,祭祀時才設立牌位,櫝重十六兩。作者注)一同前往山區躲避戰亂。

出了祠堂門,各自依次對天發誓。大哥孔嘉看見有一隻白鷂在天上盤旋,就說"我遇到地名有鷂字的地方就在哪裡定居"。孔莊說"我們祖先居住之地岐山,山上有鳳凰鳴叫,我遇到地名中含鳳凰字眼的地方就在那定居"。孔吉見祠堂門外有一塊有水的平田,就說"我遇到地名中含有平田的地方就在哪裡定居"。孔敬看見天上有一條像烏龍一樣的雲正在下雨,就說"我一定要到地名中含有龍字的地方在哪裡定居"。

皖銅陵鳳凰山周氏由來(ll分遷記)


兄弟們一路尋訪,一日來到太平青山,聽說有一宗親系文公的後裔,做官居住在此地,詢訪到他家。拿出金觀音像等物品給他看,他說“你們真是尚書公後代啊"。孔嘉兄弟們以為這下有了安身之所。

在此地,兄弟們滯留了十幾天。家主對兄弟們所帶金觀音像非常喜愛,某天夜間,派下人悄悄溜進四兄弟們的臥室,將金像竊去。孔嘉心知這裡不能久留,於是把金魚稱重,有八兩,鑿成四段,四人各收一段作為以後宗族相認的信物。相較各自所得分量的多寡預示著各自子孫盛衰的徵兆。孔莊得第三段,孔吉得第二段,只有孔嘉得金魚頭稍微重些,孔敬得金魚尾稍稍輕些。

於是,從採石渡江到達桐城,尋訪到此地有鷂子山,孔莊說"大哥可以在此定居了"。孔嘉說"你們還未得到安居,我怎麼能獨自安頓下來呢?"。於是兄弟四人又渡過長江,到達錢家灣,山九元帥與兵部尚書公元用有舊日之交情,詢問到兄弟們所發的誓願後說"五松縣城東六十里處有一座山名叫`鳳凰山’",派人帶四兄弟們前往,分得橫山嶺田六畝,草房三間,山地兩片,給孔莊定居所用。

皖銅陵鳳凰山周氏由來(ll分遷記)


孔嘉仍帶領孔吉孔敬兩弟再次上路,一路尋訪至南陵建平,路上遇見一位老婆婆在路邊悲慘哭號,孔嘉問其原由,老婆婆說“我是太平龍門人,丈夫死的早,留下一個兒子還很小,小叔子想害我們得家產,躲避在此,現在聽說小叔子死了,想搬回龍門老家去,不幸的很,兒子到此死在路旁"。孔嘉和二兄弟就地把她兒子掩埋了,伺奉老婆婆到太平龍門,得到田四十畝,基屋一宅,於是孔敬就在此定居了。

皖銅陵鳳凰山周氏由來(ll分遷記)


現在只有地名叫平田的地方未能尋得。孔嘉與弟孔吉沿途尋訪到青陽東山湖,到一山莊住下來,看見一老翁白髮蒼蒼面容衰老,就請問其尊姓大名,老翁說"此地就叫平田,我姓呂"。孔嘉就把他兄弟們以前所發的誓言說給老翁聽,老翁說"我兒子還很小,有一個女兒叫雲姑還未嫁人,如果不嫌可以為你洗衣做飯"。於是給東頭房子給孔吉孔嘉居住。孔嘉因為在崎嶇山區奔勞日久,積勞成疾而死於平田,呂老翁把他埋在了桐嶺山之地,又把莫家沖田四十畝劃給孔吉以備他定居所用。

皖銅陵鳳凰山周氏由來(ll分遷記)


過了幾個月,孔吉對侄兒說"你父親雖然死了,但他所發的誓言不能忘”。於是護送侄兒回到桐城鷂子山(古桐城東鄉,現樅陽縣境內,201O劃歸銅陵市。作者注),披荊斬棘,造房子,把侄兒安頓好。

皖銅陵鳳凰山周氏由來(ll分遷記)


籲,祖先古公迫於狄人的侵犯從古幽國之地遷到岐山居住,從而開創千古偉業,繁衍眾多子孫。我祖兄弟們也是迫於金人的戰禍不得己而遷徙。希望賢子賢孫們修德慎行,光宗耀祖,不墜尚書公凌雲壯志!

紹興四年冬十月 之吉

尚書公元用四世孫

孔芳撰記

正芳請印

以上是族譜中作者轉述的白話版。

皖銅陵鳳凰山周氏由來(ll分遷記)

周總理為周氏第七十世。

皖銅陵鳳凰山周氏由來(ll分遷記)


孔莊在宋淳熙年間(1174年~1189年)在鳳凰山定居後,其子萬一公(應源)為鳳凰山一世祖,後輩子孫興旺,繁衍人口眾多,周氏聚積人口最多的村莊新屋裡有十多個生產隊,人口千餘,人口上百的自然村則眾多,總人口五千餘。到我堅字輩已二十三世。

鳳凰山周氏201O年續修新譜。周氏族譜始修於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歷經十次修譜,時間跨越近千年。201O年為第十次,第九次為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在文革期間,矯枉過正,眾多老譜毀於一旦。族人良春冒著巨大風險,為鳳凰山周氏保存了唯一一份無黴變無蟲蛀的老譜,使得修新譜可以接續,實乃鳳凰山周氏之大幸!

南宋理學創始人之一週敦頤(理學鼻祖),畢生酷愛蓮花,所作一直流傳至今,千古不朽。其晚年歸隱廬山,建有書堂名"愛蓮堂",周氏感念於此。鳳凰山周氏祠堂也因此取名`愛蓮堂',並以此為榮。

皖銅陵鳳凰山周氏由來(ll分遷記)


鳳凰山周氏排行五十字

萬元聰濟茂

如正復興隆

和允之士魁

齡仁信義忠

良誠堅固守

福壽永嘉豐

敦厚祟先本

克昌世澤同

承前啟後俊

繼武展雄風

皖銅陵鳳凰山周氏由來(ll分遷記)


在茂字輩時,鳳凰山有一支周姓遷往鯰魚山(銅陵高鐵北站附近)。得知這信息十分偶然,圩區有一支周氏與鳳凰山周氏有宗族關係。第十次修譜期間作者本人與守財固厚三人一路尋訪至鐘鳴鯰魚山,情況果真如此,在當繁衍成一大族,有四五個生產隊,人口眾多。我們得到當地宗家熱情接待,他們捧出祖譜(他們譜保存相當完好,且多份),譜首第一句便是`我祖鳳凰山周氏人也’,記得其譜十個行輩字"大志定國邦,道德正忠良……”。拜謁了其祖墳,最早輩分便是茂字輩。冥冥之中似有一種按排。

皖銅陵鳳凰山周氏由來(ll分遷記)


鳳凰山周氏,第五次大規模遷徙己悄然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左右便開始,並持續數十年,至今乃綿延不絕。升學經商外出務工聯姻等各原由向外鄉外縣外省甚至外國遷徙,以前同姓同族聚群而居的幾百上千人口的村莊已變的空蕩蕩,這也是時代大變革的產物。以往遷徙大多同姓簇群而居,成塊狀分佈,造就許多以姓氏為名的村莊,現在遷徙大多以單家獨戶個人遷往各地,成星狀散佈,農村好多村莊在不久的將來最終會消失殆盡。第十一次修譜以後恐怕難以成行,再過幾十年,全部分散在天崖海角,還能尋訪到各自蹤跡?唉!

黃帝后裔出幽地

岐山鳳鳴開繁枝

宜興之祖多榮耀

鳳凰湦磐生新姿

願周氏族人各自安好!

皖銅陵鳳凰山周氏由來(ll分遷記)

….……………………………………………

下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