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广东集结多学科“最强大脑”隔空诊治七旬危重病人

广东组织多家医院、多学科专家远程会诊地市定点医院的危重病例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丰西西 通讯员 粤卫信

新冠疫情发展到当下,临床救治上如何帮助重型、危重型患者脱离危险,成为降低死亡率的关键。而收治有重型、危重型患者的定点收治医院,也特别期望借助高水平医疗机构专家组的“集体智慧”来应对危重症救治过程中碰到的难题。

6日上午,一场关于第七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实施和临床实践的讨论会在省卫生健康委展开,并通过远程会诊平台,将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多家医院的呼吸、重症、心血管顶级专家,汇集在了一起,为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一名高龄、危重新冠患者提供会诊。

“这位72岁的老人,用上最高生命支持系统ECMO(体外膜肺氧合)已经十多天了,可至今依然无法脱机”,来自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的一线专家们一直在思索着这位危重型老人的救治策略。

发病20多天了,老人用上了ECMO,也上了经鼻插管的呼吸机。为了避免其他感染和给予必要的免疫力支持,当地专家组给老人用上了各种顶级的免疫提升方案。昂贵的日达仙(胸腺肽),老人进入危重症阶段后每天都用,更为昂贵的免疫提升药物丙种球蛋白也大剂量的用上了。同时,治疗端的药品也在不计成本地使用,甚至连稀缺的出院患者的康复期血浆,老人也用上了。

可时至今日,老人的生化检测项中,培养出了鸟肠球菌、棉子糖球菌等病原生物的踪迹。不仅提示老人可能出现了细菌感染,而且可能是临床上非常难缠的真菌感染。

“ECMO能不能停?抗凝和出血的矛盾怎么破?现阶段的抗生素要不要调整?现阶段到底要不要上气管切开呼吸机?”,中山一线的专家产生了一连串的疑问和困惑。“我想请各位专家集中在这几个问题,看能不能达成共识,帮助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好地救治这个病人。”

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肾内科专家余学清坐在远程会诊平台的一端,协调着这场多学科专家共同商讨。

“现在到了最吃劲的时候,要汇聚全省力量,尽广东最大优势,发挥广东最高水平,减少重症、危重症,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以百分之百的努力挽救病人”,广东省卫健委一级巡视员刘冠贤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更规范的管理和治疗,帮助轻症、普通型患者早日康复出院。对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不能单单解决某一个问题,而是要发挥综合性、多学科优势,这是关键中的关键。集中大家的智慧,把病人的救治工作做得更科学、更规范、更合理、更精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