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孩子性格太倔強,軟硬不吃?家長可嘗試“心理暗示”教育

孩子性格太倔強,軟硬不吃?家長可嘗試“心理暗示”教育

最近總有父母向我吐槽說,現在的孩子真是越來越能帶了,看上去個子小小,但身上的脾氣倒是挺大。孩子們倔得像頭牛似的,父母們總是對他們束手無策。

朋友家的孩子小華才五歲多,但性格卻是出了名的倔強,家裡的大人常常拿他沒辦法,父母的軟磨硬泡對他也毫無作用。前兩天朋友帶孩子去逛超市,孩子看上了一輛玩具汽車,便哭喊著要買。但是朋友想到家裡已經有很多玩具了,便跟孩子說明情況。但小華一聽就不開心,開始抱著玩具汽車然後一屁股坐在地上,哭著喊著要媽媽買。朋友感到很無可奈何,在公共場合也感到很尷尬,於是便答應了孩子。

生活中像這樣的情況屢見不鮮,有很多的寶寶都採用這樣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那麼,面對這樣的情況父母們要如何採用正確的方式來引導孩子呢?這需要父母懂得學會用"心裡暗示"的教育方法。

孩子性格倔強,軟硬不吃的原因

蒙臺梭利曾經說過:"對於成人而言,孩子的心靈是一個難解之謎,我們應該努力去探尋隱藏在孩子背後的那種可理解的原因。沒有某個原因,某個動機,他就不會做任何的事。家長若是想要找到這些謎底,他必須對兒童採取一種新的態度,增強對孩子的責任感。他必須要成為一個研究者,而不是一個遲鈍麻木的管理者或專制的評判員。"孩子的性格並非天生倔強,軟硬不吃,導致孩子倔強的原因往往與父母的教育有關。

孩子性格太倔強,軟硬不吃?家長可嘗試“心理暗示”教育

1、長輩的溺愛

現在的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孩子是家裡每一個長輩的心頭肉,無論是父母還是爺爺奶奶都將所有的愛投注在孩子身上,對寶寶的行為十分溺愛。然而,這種愛卻導致了孩子性格變得倔強,一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開始哭鬧,無論父母說什麼都聽不進去,只有滿足了自己的要求才肯罷休。

2、父母教育的缺陷

有些年輕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存在著某些缺陷,在《兒童心理學》一書中曾經提到,孩子們會注意到父母所不能關注的細節。倘若父母的某種行為被自身所忽視,而孩子可能會關注到這種行為,並加以模仿學習。

有些孩子小時候脾氣倔強,喜歡耍小脾氣,家長會給孩子貼上倔脾氣的標籤。一旦給孩子貼上笨的標籤,孩子就會認為自己的脾氣確實就是倔強的。孔子曾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當孩子出現壞習慣,而父母沒有及時制止的時候,久而久之孩子的這種壞習慣就難以改變。

所以,孩子們並非天生就倔強,那些生活中表現得很倔強的孩子往往與父母的教育方式息息相關。在生活中,父母要學會給孩子做好榜樣,採用科學的教育方法,才能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而對於這種脾氣倔犟,吃的孩子來說,"心理暗示"教育是治理孩子倔強難題的好辦法。

孩子性格太倔強,軟硬不吃?家長可嘗試“心理暗示”教育

嘗試"心理暗示"教育,孩子乖乖聽話

何為"心理暗示"教育?

心理暗示是指能接受外界或他人的看法,觀念,情緒,判斷等影響的心理特點。心理學家巴普洛夫曾經認為:暗示是人類最簡單,最典型的條件反射。心理暗示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心理現象,它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學會發揮心理暗示的積極作用,才能夠讓孩子乖乖聽話。

1、心理暗示能夠使人轉移注意力

美國總統老布什小時候被懲罰刷牆,正當他在刷牆的時候,有個男孩在旁邊踢球。男孩問他在幹什麼,他說自己在刷牆玩。並且老布什做出一副刷牆很好玩的樣子,男孩看起來十分感興趣,並提出讓他來刷牆。一開始老布什表現的很猶豫,一副不肯答應的樣子。男孩見此便說:"你可以玩我的球。"最後,老布什不但逃脫了懲罰,還有球可以踢。

在這個故事中,老布什採用的就是心理暗示的辦法,他讓小男孩覺得刷牆是一件比踢球更好玩的事,於是讓男孩主動提出與自己交換,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也可以採用這種積極的心理暗示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當孩子看上一件東西不肯罷休時,父母可以用心理暗示的方式將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的事情上,從而緩解孩子倔強的行為。

孩子性格太倔強,軟硬不吃?家長可嘗試“心理暗示”教育

2、心理暗示重塑孩子的行為

許多孩子具有倔強的心理,主要是因為沒有受到規則的束縛。

美國一檔綜藝節目《超級保姆》中有一家人的孩子十分倔強,三個孩子沒有一個聽從父母的話,還總是不尊重父母。超級保姆來到家裡之後才指出,家中沒有規則才導致倔強孩子的出現。

於是,保姆給家裡制定了一些規則,確保每個孩子都理解每一項規則,並且制定了相應的獎懲措施。一個星期過去,孩這德行為變得有規則,也更加願意聽父母的話。這位超級保姆就是給孩子一種"家裡有規則"的心理暗示,從而更好地引導孩子的行為。

對於倔強不聽話的孩子,父母往往感到很無可奈何,這主要是因為父母不懂得如何利用"心理暗示"來教育孩子,引導孩子的行為。接下來,尼莫媽媽就和各位父母一起來探討如何更好更科學的利用"心理暗示"來教育孩子。

孩子性格太倔強,軟硬不吃?家長可嘗試“心理暗示”教育

掌握"心理暗示"教育,有三個關鍵點

1、尊重孩子,給孩子獨立的空間

許多倔強孩子的養成是因為父母過度的關注和溺愛,而對於那些獨生子女的家庭來說,更是如此。父母就希望將自己所有的愛都投注到孩子身上,為孩子準備好一切,但其實作為父母不應該將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學會尊重孩子的選擇,給孩子獨立的空間。

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對自己的人生也具有一定的規劃。父母不應該將孩子作為自己的附屬品,都要懂得將選擇權和自主權交還給孩子,適當的給予孩子,食堂和幫助,給孩子留有一定的個人空間。當父母真正的做到尊重孩子時,孩子的心理自然也能夠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信任,有利於促進親子之間的互相理解,使得親子之間的交流更為順暢。

2、幫助孩子樹立規則意識

現在的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想著儘可能的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但這樣的做法是無法時時刻刻滿足的,父母還要懂得和孩子一起樹立規則。

我們常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對於那些倔強的孩子更是如此,父母一定要提前先和孩子樹立起共同的規則,這樣在處理問題時會更方便。比如孩子出門看上某一個玩具,哭著鬧著要父母買的時候。父母可以暗示孩子這樣的行為是違反先前制定好的規則的,倘若孩子內心具有強烈的規則意識,就會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並加以改正。所以說,父母與孩子之間制定一些合理的規矩,能夠減少親子之間不必要的衝突,也能夠起到很好的教育引導作用。

孩子性格太倔強,軟硬不吃?家長可嘗試“心理暗示”教育

3、保持耐心,多加鼓勵

對待倔強的孩子,父母更要保持住耐心,慢慢地疏通孩子,引導孩子往更好的性格方向發展。有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個小男孩的脾氣非常暴躁,只要遇到一點不順心的事,他就會亂髮脾氣。於是,父親告訴他,每發一次脾氣就樹樁上釘一個釘子,而當遇到同樣的事情不會亂髮脾氣之後就將釘子拔出來。久而久之,小男孩的壞脾氣也逐漸消失,樹樁上的釘子也一個一個的被拔出來。

設想如果父親在孩子亂髮脾氣的時候,將孩子責怪,大聲的責罵孩子的行為。想必孩子的脾氣會變得更加暴躁,最終也無法改掉這種的壞習慣。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保持耐心,慢慢的引導孩子往更好的方向發展。當孩子有進步的時候,父母也不要吝嗇自己的鼓勵,多給孩子鼓勵是孩子前進的動力。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