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全球開啟加息模式,全球加息會帶來什麼影響?

橫槊5


2017年全球一浪接一浪的加息政策,頻次之高實屬歷史罕見。2017年3月15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宣佈聯邦基金利率上浮25個基點,調整至0.75%-1%;6月14日美聯儲宣佈再次加息25個基點,將聯邦基金利率調整至1%-1.25%。美國打響頻繁加息的槍聲後,其他國家聞訊而動,也紛紛採取應對策略。7月12日,加拿大央行在普遍預期中宣佈基準利率由0.5%上調至0.75%,此為加拿大近7年來首次加息,9月6日,加拿大央行再度宣佈加息,將基準利率由0.75%上調至1%; 11月2日,英國央行宣佈加息25個基點至0.5%,系十年來首次加息;11月30日韓國央行宣佈加息25個基點至1.5%,為時隔6年的首次加息;2017年12月13日,美聯儲宣佈加息25個基點,將聯邦基金利率提高至1.25%-1.5%。可以預料,2018年的加息模式還將延續。為什麼會存在全球持續加息的局面?其主要原因在於通脹率、經濟增長、就業率等經濟指標存在一定好轉,以美國經濟為例,2017年失業率已降低至近三年最低水平,經濟增速也明顯復甦,2017年全年經濟增速為2.3%,標普預測2018年經濟增速甚至能達2.8%,種種跡象表明美國爆發出較為強勁的增長速度。

以美國為首的全球加息態勢會對我們國家產生什麼影響?加息從本質意思來講,就是指提高利率(美國提高的是美國聯邦基準利率),利率提升後,銀行借錢的資金成本將提高,那麼流入工商業的頭寸將變少。美元是全球性貨幣,更是主要的結算貨幣,如果美國利率提高,說明美元變得更加值錢,其購買力將大幅提升,在全球範圍內,美元就可以大買特買。人民幣國際化一直是我國重點推行的國家戰略,人民幣與美元的關係連接緊密,大洋彼岸的美元持續加息,人民幣將首當其衝,美元加息等同於美國政府向全世界發出聲音:全世界的朋友,美國經濟已經好轉,你們的資金都來美國轉一轉。所以我們面臨的形勢非常嚴峻,人民幣相對美元競爭力有所下滑,資金外流也成為不可避免的難題。應對策略無外乎兩種:要麼跟隨加息或保持現狀不加息。支持加息的聲音主要是考慮到美國為首的世界各國都加息,我們不加息,資金肯定會往外走,不利於我國經濟和社會穩定;不加息的聲音主要是考慮到我國經濟增速和通貨膨脹已經放緩,主要的經濟指標暫不適合加息。


筱微塵


首先,要明確一點,加息是基於全球性的經濟加速復甦,為了避免1929年那樣的經濟危機、惡性通脹才選擇進行加息,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經濟復甦過快導致的惡性通脹的發生。也就是說,從反面來說,加息恰恰說明了全球經濟的向好。

所謂的加息低於美聯儲而言是提升基金利率而對於我國央行而言是提升基準利率,最主要的是無論是提升什麼利率,加息都會直接造成資金使用成本的提升,而資金使用成本一旦提升,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投資,增加儲蓄,但最終卻不一定會造成消費水平的降低,物價水平依舊會不斷的上升,但是加息會導致物價水平上升的速度減慢。

對於股市而言,如果全球集中採取加息的緊縮性貨幣政策的話,那就意味著全球的資金使用成本都在提升,這會導致全球儲蓄率的上升,證券市場的資金就會出現減少,除非證券市場的收益率能夠長期維持遠高於存款率,而因為股市等證券市場是一個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並存的市場,所以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這樣一來,也就意味著只要全球集體採取加息的話,股市也就會出現短時不振的現象。這個時候,證券化資產的收益已經沒有儲蓄收益得來的誘人了。

對於樓市而言,這點不用多說,一旦全球加息的話應該是所有行業裡面最慘的一個。房地產行業是一個資產負債率高企的行業,房企經常採用先借款買地蓋房在進行銷售還款的方式進行經營,但這也就意味著房企註定了會使用一個相當高的財務槓桿來獲取利潤。一旦貸款利率提升,在乘數效應的作用下,房企的資金使用成本將會大規模提升。而如果想要維持利潤的增長,那就只有提高房屋銷售率以及銷售價格,而這勢必是大多數人多不能接受的。即使接受,也會造成房價的高企,房地產市場泡沫的擴大,一旦炸裂就是損傷性極大的經濟危機。

對於普通民眾而言,加息有好有壞。如果你的家庭支出佔比較大的是房貸的話,那一旦加息你就慘了,因為你每個月需要還更多的貸款;如果你的家庭支出佔比較大的是消費的話,那加息對你的生活水平基本上影響並不大,因為你的存款也在較快的增加。同樣的,如果你是貸款做生意的,央行加息會導致商業銀行的基準利率提升,你的貸款利率也會提升,同樣需要還更多的貸款。

總而言之,加息主要還是應對可能發生的惡性通脹,避免1929年類似的經濟危機、貨幣急速貶值的情況,是一種正常的貨幣性政策工具。

以上就是我對於該問題的看法,個人觀點不代表君銀投顧官方觀點,如有不同的想法或是建議,可以直接在下方留言或是關注我的頭條號進行交流。


民眾投顧


首先,我要在這邊重申一下,全球開啟加息模式,並不是全球所有的央行都想加息,而是美聯儲加息和縮表,導致新興市場國家慘遭股、匯、債三殺,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穩定金融市場的安全,所以像阿根廷、土耳其、巴西等國家都跟著美國加息了,這種被迫加息,我們給他起了一個名字叫“絕望式加息”。

因為美國經濟復甦了,失業率減少了,通脹水平抬頭了,美聯儲收緊貨幣對於提升美元指數,促進資本回流是有好處的,但是新興市場國家加息,只會造成投資收縮,經濟更是雪上加霜。所以,很多國家因為貨幣政策跟著美國走,吃盡了苦頭,但是不跟美國走,金融市場受到巨大沖擊又受不了。

全球開啟加息模式,對於新興經濟體國家來說,在外匯儲備不足的情況下,只能勉強自保,不過這樣的自保很快會帶來更多的惡果。而對於美聯儲來說,他們收緊貨幣政策,就是希望境內外大企業能夠迴流美國本土投資,這樣會進一步促進美國就業,以及經濟的持續向好發展。

至於對中國有啥影響呢 我們覺得美國加息,會使國內的流動性收緊,再加上金融去槓桿,導致中國的股市、債市、匯市也慘遭不同的衝擊,之前是股、債市場,現在是匯率市場,所以我們的央行在不斷的調整貨幣政策,以期盼緩解國內的錢荒問題。不過與經濟結構單一,外儲不多的新興市場國家相比,中國有能力在中短期內抵禦全球加息的衝擊,並且走自己需要的一套貨幣政策。


不執著財經


加息是為了在適合的經濟條件下更好的調控貨幣在市場中的應用程度。

在2008年“次貸危機”之後,美國率先進入復甦階段,而其他地區並沒有與美國同期表現的強勁復甦態勢,仍是緩緩推進復甦,所以美國在2015年更是率先加息,不僅僅如此以美聯儲決定加息腳步來講,主要為逐漸式加息方式推進利率的緩和上行。按照美國曆史利率水平來講,美國現階段的利率水平仍處於歷史的低利率階段,推行逐漸加息的方式也是有效的推進復甦的進展,以及在進入繁榮階段週期時備足能量。

不僅僅如此,美國開始加息以後,縮表的發生,當利率水平達到一定的標準後,也會將世界各個國家帶入加息通道之中。為什麼會跟隨加息?一是經濟水平的需要,當經濟復甦階段過後進入到繁榮階段,人民手中有剩餘資金,而剩餘資金會選擇投資,為了保證市場的正常情況,減少一時間的投資過剩,也為下一次經濟危機到來時“補充彈藥”,所以選擇加息來調控貨幣情況;二是保證資金不過分外流,世界貨幣流通性最好的就是美元,作為世界貨幣,所以當他選擇加息通道時往往會有更多的資金流入美國,促進美國投資,如果一個國家的基準利率並沒有美國的高或者較近水平,那麼就存在資金外流的情況。

既然講到了經濟水平需要以及資金流入流出的現象,那麼全球加息將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加息是為了在適合的經濟條件下更好的調控貨幣在市場中的應用程度。而經濟存在週期,貨幣政策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利率是貨幣的價格,也就是說當誰的貨幣價格更高,那麼需求的人也就是越多,當然安全係數越大,會助長流入情況。如果全球加息,那麼就造成了“錢”變貴了,也就是說哪裡更加需要貨幣,需要流入貨幣來支撐發展。

哪裡需要?哪裡的利率高,證明哪裡最需要。而全球進入加息,說明世界都需要更多的貨幣,而一旦發生貨幣價格飆升,又一時間沒有解決的方案時,危機就產生了,債務危機、流動性危機、投資過剩等危機將陸陸續續登場。

不做模凌兩可的分析,給你最直接的觀點!

點個贊,金錢滿貫!關個注,大事不誤,最新觀點全抓住!分個享,轉個發,留言與作者討個論!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厚金說


全球開啟加息模式,這是全球貨幣緊縮開始的信號。此前希臘債務問題,美國次貸危機,全球金融危機爆發,經濟陷入困境,各國央行實行超級寬鬆的貨幣政策,也就是QE,大量購買債券,下調市場長短期利率,從而降低企業成本,拉動經濟增長,隨著時間的推移,全球經濟回暖,各國也逐漸開啟加息步伐。

為什麼要加息?既然寬鬆有利於經濟增長,為什麼不一直寬鬆?因為凡事過猶不及,雖然貨幣寬鬆可以促進經濟,但是寬鬆政策也會滋生通脹和熱錢,資本使用成本太低,風險資產可能就會過熱,比如美股,近十年來可以說是不斷新高,於是逐步加息,收緊貨幣政策就是大勢所趨。



美聯儲去年加息3次,今年計劃加息2――3次,甚至激進一點3――4次,6月份應該會繼續加息,目前美聯儲奉行循序漸進的加息政策,過快加息容易打擊剛剛轉好的經濟,加息過慢又不能起到作用,於是加息步調很重要。目前歐洲仍舊QE階段,今年縮減QE規模,如無意外明年可能退出,進入緊縮貨幣政策陣營。英國央行也是在去年進行十年來首次加息,英國通脹破3,更多是英國脫歐後英鎊貶值,推著加息。日央行超級寬鬆負利率,也慢慢退出,緊縮貨幣政策。目前過內加息條件允許,很可能在美聯儲加息後跟著加息,全球都在收緊貨幣政策。



我是Rose,更多財經問題敬請關注,歡迎一起交流討論,希望對您有幫助。


Roseview財經


加息有什麼影響,我們先以美國為例來看看為什麼要加息吧。

工業化社會的一輪經濟增長是從新技術產生開始的,新技術的產生導致生產力提高,從而推動了新的需求,新的需求又推動生產和投資的增加,有利可圖的前景吸引大量資金和生產力進入到這個需求的生產過程中。槓桿的使用加快了需求被滿足的過程。當需求觸頂的時候生產力過剩,產品過剩導致供過於求,這樣企業投資無法收回緊繃的資金鍊斷裂。


現代社會由於金融衍生物的大量使用,企業和金融機構互相關聯,大量債務被複雜的金融算法互相連接,使得債務問題不斷擴大,一旦特定企業發生到期債務不能償還,金融問題被迅速擴大,市場上資金一夜之間變得極度缺乏,超短期資金價格狂飆,這時就出現了金融危機。

08年次貸危機就是這麼產生的。


如果不迅速解決資金供給不足,一旦擴散到實體經濟中,會引發大量企業倒閉,員工失業,生產力大幅下降,社會經濟一舉倒退十幾年甚至幾十年。

1929年的經濟危機就是這樣的。


所以,美聯儲迅速啟動了量化寬鬆,供應大量資金進入市場,截斷金融危機,保證了實體經濟的繼續經營。負面作用則是不顧一切加高槓杆的企業和金融機構沒有被懲罰,過剩的生產力沒有被出清。4輪QE給金融機構一個印象,美聯儲會兜底經濟增長,同時由於利率非常低,資金成本近乎於零,那麼金融機構明智的做法顯然是加槓桿買經濟繼續增長。


然而不可避免的,過量資金進入市場以後,資金供給過剩,最終必然導致物價上漲,而嚴重的通貨膨脹會造成居民購買力迅速下降,導致企業經營困難。那麼美聯儲在QE尚在發行的時候就必然會考慮何時退出。退出的方法有兩種,數量工具和價格工具即存款準備金率和存款利率。由於美國人存款非常少,能夠真正使用的也就是加息了。


這樣的邏輯分析就能看出加息會造成的影響了,加息之後資金成本增加,那麼風險資產的收益就會下降,金融機構買入的衝動減少,賣出的衝動增加。同時賣出的增加買入減少會導致價格下降,而價格下降本身會強化賣出衝動。所以資產會被拋售。


這個影響從去年下半年已經開始逐漸的表現出來了。美國企業的股票回購已經大幅減少,(其實股票回購本身就是企業缺乏投資衝動的表現)。中國也一樣,去年老李先生變賣了不少國內的房產。實際上不僅是老李先生,很多大企業都有變賣資產的行為。也有文章分析指出一些企業儲備了大量的現金而不是進行投資。而中美不同的是,美國是十年的增長泡沫將被刺破,而中國的泡沫在15年已經被擠過一次了,相對而言,這一次的損失應該會小些了。


對普通的個人而言,只要金融危機不會演變為經濟危機,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最多也就是一兩年的獎金沒有了,某些行業的從業人員可能會在短期內面臨失業。金融危機過後,一切將回到正軌。危機的谷底反而是投資未來的機會。


看多中國!分享中國復興紅利。


對沖研究


去看看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發生了什麼:

美國持續加息,中國加息。然後美國次貸被拉爆。當時美國的居民借款人太薄弱。

那麼,這一輪全球加息,還是美元帶頭,效果是:

1、美元貴了。看港幣對美元的走勢。

2、美元是國際貨幣,美元貴了,其他國家如果不加息,美元外流,本幣貶值。

3、其他國家也跟進加息,那麼看誰的債務薄弱,說白了就是次貸。

4、所謂次貸,就是沒有還款能力的借款,沒有回報率的債務。

舉目全世界,誰家次貸最多?泡沫最多?風險敞口最大?

舉例:M2程度。M2高的國家,意味著基礎貨幣發行多,銀行放貸乘數高。

簡言之,全球加息的影響是:

貨幣緊縮→需求緊縮→生產過剩→生產緊縮→信貸緊縮→債務危機→資產泡沫破裂


悅濤


美元加息會帶來美元強勢,資產價格下跌,對應其它國家貨幣貶值。

首先,過去美國的量化寬鬆政策,印發了大量美元,這些美元流向世界各地。尤其是迅速膨脹的新興經濟體,這些經濟體由於經濟快速增長,吸引了大量美元的流入。最終導致資產價格暴漲,同時被動印發了許多貨幣。


其次,如今美元加息,相當於美國國內的資金回報率會增高,同時也代表了美國經濟的復甦。這些逐利的美元開始又迴流到美國,使美國經濟繼續提振,復甦更加強勁。這本身就是一個迴流的疊加效應。

最後,隨著美元大量從新興經濟體流出,大量拋售新興經濟體貨幣,造成這些經濟體貨幣貶值,同時資產價格開始暴跌。對當地經濟會造成一定影響,而作為新興經濟能抵抗美元回落的方式,就是穩定住本國的金融市場,同時提振本國經濟。讓美元在這個國家仍然能逐利。

相信隨著世界經濟越來越強大,各國會想出相應的應對措施的。


歷史的豪情


首先先說明一下的是,全球開啟加息模式只是一個趨勢,本國貨幣是否加息還要看本國實際環境和具體情況。

這種情況就會導致國與國之間的加息時間有先有後,而這其中以美國加息時間最早。



美元加息主要是其認為國內經濟環境向好,可以進行加息操作以提升美元地位,除了直觀上收益變多了之外,更主要是提升了人們對美元的信心,這就會使其他地區的資金流向美國,資金變多了,才更有能力進行市場經濟活動,同時大規模減稅計劃也在配合著這個行動。



資金減少有什麼影響,炒過股的人都應該明白資金對股市的重要性,資金多交易活躍,資金少交易就萎靡,經濟活動其實也是一樣。

所以,其他地區想要阻止資金外流,也是要提高本國利率,目前,已有多個國家和地區緊隨美國政策進行了加息。

加息對本國內部的影響主要在存貸領域,市場借款成本變高,企業壓力就會增加,個人房貸利息也會增加;存款利率增加,居民存款意願也會增加,這兩項加和會產生什麼影響現在還不好說,但從宏觀市場經濟角度說,低利率會降低企業負擔,增加市場活力,所以,有些國家就並不會緊隨美國,而是觀察市場變化後在進行操作。



加息的先後還會導致貨幣匯率的變化,美元升值,其他國家貨幣就貶值,對除美國的其他地區,本國貨幣貶值有利於出口型企業,但不利於進口型企業,所以,匯率變動的影響就要看本國在國際貿易中主要方式是什麼。


路漫漫吶喊


第一,可對沖美元撤離帶來的本幣眨值,一定程度地仰制了貨幣的超發,也就仰制了物價上漲,能起到穩定經濟的作用,減少被美國剪羊毛的機會,但加息不可過高,如果加息太高,反而導致物價下行加大,給美國進口商帶來超額利潤,等於又剪了一次羊毛,所以說,加息是為了穩定經濟,不能讓物價怱高怱低,只要平穩,美國是佔不道偏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