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山東寧陽:一個女人和她的“鳳凰蛋”

山東寧陽:一個女人和她的“鳳凰蛋”

10萬隻美國海蘭褐蛋雞,在山東省寧陽縣大磨莊劉豔的“西嶺鳳凰”雞場,每天產5噸8萬多枚“鳳凰蛋”。在劉豔牽頭的新燕合作社216戶畜禽養殖戶近50萬隻蛋雞規模佔全縣近90%,雞蛋銷往周邊多個縣市區。

這個女人不簡單

“智能設備能自動把通風時間精確到秒,能把開窗大小精準到度。”三年前,劉豔投資500多萬元引進歐洲智能化養雞設備,建起了“智慧雞場”,實現了自動飼餵、電腦環控、手機遠程管理、自動控溫清糞。別看劉豔現在的雞場如此高端智能,27年養雞生涯,劉豔也是一路坎坷走來。

1991年,19歲的劉豔找到了人生當中的第一份工作——養雞。才出校門,就進雞場。當時她兩眼一抹黑,為了儘快上手,她把鋪蓋卷帶到了雞舍,和數千只雞仔“同吃同住”。劉豔回憶,當時的雞場基建簡陋,雞舍到處彌著雞糞飼料混雜的味道,剛開始的時候飯都吃不下去,時間久了也就慢慢習慣。

正是憑這股子韌勁,劉豔在這行入了門。在她結婚的第二天,正值蛋雞產蛋關鍵時期,劉豔便鑽進又臭又髒的“土雞窩”,就這樣邊幹邊學三年,勤勞劉豔夫妻倆攢下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994年底她和老公合計,趁著年輕,乾點自己的事業。兩口子又東拼西湊了1萬元開辦了1300只規模養雞場。“看著人家經營挺容易的,但當自己乾的時候還真不是那回事”,搭雞窩,選雞苗,進飼料……夫妻倆成天難睡個囫圇覺。最難的還是錢,賒來的雞苗還沒入窩,飼料銷售員就堵門要款,“最難時,孩子吃的龍丹精奶粉5塊錢一包,兜掏遍,才湊齊。”談到那個年份,夫妻倆記憶猶新。

1997年禽流感肆行時,雞舍裡最初有幾隻雞染了病,沒能防控住,還發生了大疫情,“雞是生靈,養長了有感情”,劉豔忍痛把1萬多隻雞全部進行處理,損失30多萬元,這給正處於事業上升期的劉豔很大的心理打擊。當她聽說山東農業大學要舉辦養殖培訓班,她給員工交代好雞場的活,騎著自行車去農大參加的養殖管理技術培訓。

山東寧陽:一個女人和她的“鳳凰蛋”

一個月培訓結束,授課教授培訓讓劉豔頗受啟發,她花280元僱了輛麵包車,硬是把畜牧系大教授拉到了小村莊給自己“指點迷津”。打那開始,她的雞場也走上了正規化發展路子。先從雞舍內外的環境整治開始,她頂著家人的反對,扒掉了多年“土雞窩”,貸款讓幾萬只雞仔們住上了“水泥房”,當時她們一大家子還擠在大磨莊的土坯房。接下來,雞糞無害化處理,專業隊伍防疫,科學化飼料……在雞場陸續開展。雞糞進行乾溼分離處理,髒水進行過濾處理,幹雞糞都由複合肥廠運走發酵,在雞場內做到‘雞糞不落地’,雞場內聞不到雞糞的味道。這段時間,劉豔投入70萬元定製了一臺環保畜禽糞便快捷發酵倉,在發酵倉裡投入菌種,把120噸左右的原料在60至80℃之間的溫度中進行發酵,之後能做成有機肥外售。

一枚“鳳凰蛋”俘獲了消費者的心

“這裡的撿蛋、餵食、雞糞處理,都採用了智能化操作,連雞蛋都是通過傳送帶送入隔壁房間,進行裝箱作業。”劉豔輕輕一點按鈕,雞舍內的自動化設備便開始啟動。雞舍的每一層都安裝無線溫溼度傳感器,無線光照度傳感器,無線氨氣傳感器等,傳感器將數據上傳聯網主機,主機通過互聯網雲端將溫溼度、光照度,氨氣信息展示在手機終端,終端根據設定好的參數進行自動調節。

通過一臺電腦一部手機,劉豔就能對雞場的情況一目瞭然。 “現在雞舍我設置的溫度是24℃,如果雞舍溫度上下超過兩度,雞舍裡面會進行自動處理,風機會自動打開,不需要我們操心。”劉豔平常居住在泰安市區,憑藉一部手機她就能對80裡外的雞舍進行管理。

“家財萬貫,帶毛不算”。劉豔告訴記者,以前養雞風險大,農戶輕易不敢嘗試。現在在“智慧雞舍”,除了降低養殖風險,還能提高單位面積飼養量,降低了料蛋比,雖然設備投資大,但減少人工及水電成本。

在距離場1000米外的配料廠,佇立著幾個大型原料倉罐,每天這裡都會配出十幾噸的蛋雞“營養餐”。劉豔把玉米、豆粕、大豆油、石粉、貝殼等原料粉碎之後進入飼料倉,飼料倉和油倉進行攪拌後做成飼料。自己做飼料既省成本保安全,還能平衡蛋雞飼料營養,讓雞蛋質量更優口感更好。

劉豔常說,精心照看的孩子才壯實,養蛋雞和帶孩子一個理,蛋雞在舒適的環境下會心情愉悅地產蛋多,才能保證雞蛋質量。科學規範管理,自己做飼料,零激素藥物添加,讓雞場的產蛋更安全放心。2010年開始,劉豔開始走雞蛋品牌化道路,她給雞蛋註冊了“西嶺鳳凰”商標,統一包裝銷售,同年雞場的雞蛋便被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認證為無公害產品。

目前我國品牌雞蛋市場佔比不到5%,但是品牌化蛋雞是市場的大趨勢。“西嶺鳳凰”的蛋雞生活在空調房,四季如春,科學搭配營養原糧,不用替代原料和抗生素。產蛋蛋黃口感比較香嫩,顏色鮮黃自然,沒有蛋腥味;蛋清黏稠清澈、水分低、蛋白質含量高,保持雞蛋本身綿糯香的口感。

劉豔正和省內一家信息公司合作,在雞蛋上噴上食用色素二維碼,消費者購買時,通過智能手機掃描二維碼,就能跳轉出這枚‘鳳凰蛋’的產出日期、保質時間及產出雞舍情況等內容,一掃便知它的 “前世今生”。

在營養和品牌的驅動下,“西嶺鳳凰”實現了溢價,價格比普通雞蛋高好幾毛,主要供應泰安、濟寧、濟南、萊蕪等地的大型超市,一年銷售額近2000萬元。一枚“鳳凰蛋”俘獲了眾多消費者的心,也讓劉豔的事業迎來了二次騰飛。 

養殖戶的“雞司令”

9年的時間裡,216戶致富的希望,先後寄託在這位瘦弱的女子身上,是信任,更是重託。

村裡生村裡長的劉豔是個熱心厚道人。早在2002年,劉豔所在的寧陽縣大磨莊黨支部發展為中共黨員。這幾年,買賣越來越紅火,劉豔這個女子的威信在周邊養殖戶裡也越來越高,成了當之無愧的“雞司令”。當有養殖戶前來學習取經時,從配飼料、餵食、清糞、防疫到如何照料蛋雞幼苗,劉豔總是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經驗教給他們,直到農戶能夠獨立養殖為止。

為了適應新形勢的發展,讓周邊的蛋雞養殖戶們一起抱團發展,實現優良品種、飼料、專業技術、銷售渠道等共享。2009年6月,劉豔註冊成立寧陽縣新燕畜禽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戶入社後,劉豔為他們提供蛋雞苗、飼料,上門跟蹤服務、防疫指導等,市場行情也能及時掌握。

合作社與中國糧油黃海集團、山東眾成飼料科技有限公司、新希望集團、東方希望集團等多個全國知名獸藥、飼料廠家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為社員提供產品無後顧之憂當好堅強後盾。建立合作社後,劉豔飼料儲存庫多餘的倉儲還能以優惠價供給會員,“西嶺鳳凰”雞場防疫隊成立還解決了許多社員的後顧之憂。

九年來,跟著劉豔養殖蛋雞致富的農民不少,用養殖戶自己的話說,比單幹穩當,賺錢多。同村的蛋雞養殖戶李華原來一直在外打工,2008年聽家人說劉豔蛋雞養殖搞得不錯,於是從外面回來跟劉豔學習了一年,後自己投資了30萬元建起1000多平方米的雞舍,養了1萬隻蛋雞。在合作社的幫助下,李華的蛋雞場現在每年能創收近20萬元。“比在外面打工強多了,特別是加入了合作社以後,就等於有了依靠。”李華爽朗地笑著向我們掰著指頭細算收入賬,掩不住心中的喜悅。

如今,合作社的養殖戶發展到216家,除了寧陽縣125家外,還涉及泗水、岱嶽、曲阜等其它縣市區91家。大家夥兒的利益關係更緊密,攜手闖蕩禽蛋市場,抵禦各種風險的能力也大大增強,劉豔在嚐到甜頭的同時帶動了一方人的致富。

在她的帶領下,合作社實現銷售額3000多萬元,利潤360萬元,2016年被認定為省級農業合作示範社,“雞司令”劉豔也當選為寧陽縣政協委員,泰安市婦代會代表。

談到獲得的榮譽,靦腆的劉豔總是很坦然,“我的老家就住大磨莊,我是大磨莊土生土長的人,我始終對這片土地和父老鄉親充滿感情,能讓一枚‘鳳凰蛋’能帶動更多人致富,這就是我的心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