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东邪南帝没有兵器,西毒蛇杖,北丐打狗棒,王重阳拂尘,没人用剑,为什么叫华山论剑?

飝颺


黄老邪解读金庸武侠,点击关注阅读系列内容!

首先,东邪黄药师有兵器,是玉箫,南帝段智兴(一灯大师)在小说中没有用过兵器,但大理段氏有家传剑法,他肯定用过剑;其次,王重阳可能用过拂尘,但他肯定用过剑,因为全真教最重要的武功之一就是“全真剑法”。

话说当年《九阴真经》横空出世,在江湖上掀起了无数腥风血雨,众多英雄好汉因此丧命,后来事情越闹越大,连一些江湖上的成名高手也被卷入其中,最后五大高手相约于华山之巅比武论剑,因此称之为“华山论剑”。

“华山论剑”之所以称之为“论剑”,其实只是一种雅称,以“剑”泛指一切武功。如果叫“论棒”、“论杖”或者“论拂尘”,显然不好听,当然,叫“华山比武”、“华山打擂台”也行,但问题是不好听。

其实这个问题很早之前便有人提过,有读者认为,“华山论剑”五大高手无一人使剑,所比的也不是剑法剑术,因此认为“华山论剑”名不副实。

有论者认为“华山论剑”之说不当,盖五大高手无一使剑,所比者亦非剑术剑法。……《新修版《射雕英雄传》》

实际上这有点抬杠,就好比如当下比较流行的“老婆饼里为什么没有老婆?”一样。说起来,在连载版中,华山论剑还真的比过剑,只不过后来改了,但不管怎么说,“论剑”只是一种雅称而已。

一、华山论剑确实比过剑

华山论剑的五人,分别是东邪黄药师、西毒欧阳锋、南帝段智兴、北丐洪七公、中神通王重阳。黄药师的兵器是“玉箫”,欧阳锋的兵器是“蛇杖”、段智兴在小说中没有用过兵器,但大理段氏有家传剑法,他用剑的可能性比较大,小说中也没有说过王重阳用什么兵器,但可以确定,无非就是拂尘和剑。当然,这些人都是江湖上的顶尖高手,一般是不会使用兵器的,因为兵器对于这样的高手来说,可有可无。

其实在连载版中,华山论剑的确比过剑。

周伯通道:“那时是在寒冬岁尽,华山绝顶大雪封山,他们五人口中谈论,手上比剑,在大雪之中直比了七天七夜,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四个人终于拜服我师兄王重阳的武功是天下第一。”……(连载版《射雕英雄传》)

连载版中描述,华山论剑时,他们五人是口中谈论,手上比剑,不过在后来的版本中,改成了手上比武

本来使剑的五位高手,华山论剑后,各自都佩服其他几人的武功,觉得若是仅凭剑术,是很难胜过其余四人的,于是皆舍剑不用。

二十年前华山论剑之后,洪七公与欧阳锋对余人的武功都甚钦佩,知道若凭剑术,决离炫能制胜,此后即舍剑不用。……(连载版《射雕英雄传》)

黄药师的兵器换成了“玉箫”,洪七公的兵器换成了“打狗棒”,欧阳锋的兵器换成了“蛇杖”。其实这样的设定,比使剑更好,毕竟如果五个人都使剑,就没那么好看了,比如黄药师,很显然“玉箫”更符合他的气质,再比如洪七公,一个叫花子拿把剑,感觉还是有点突兀的。

五绝都是都江湖上的顶尖高手,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代宗师,肯定是会一些剑法的,如黄药师的“玉箫剑法”、王重阳的“全真剑法”。

二、“论剑”的“剑”只是雅称,泛指一切武功。

“华山论剑”之所以不叫“华山比武”和“华山打擂台”,主要是因为这样不好听,不雅。国人向来用语文雅,而且简明,常常虚指以代实物,所以,“论剑”乃雅称,以剑泛指一切武功,就比如说吃饭,肯定不是指吃白米饭,而是泛指所吃的一切食物。


“论剑”乃雅称,并非当真须长剑短剑,口论舌辩也。……(新修版《射雕英雄传》)

所以,“华山论剑”不一定要用剑比剑法、剑术,就好比“诸葛亮舌战群儒”,并不是用舌头和人打架。

“华山论剑”为何要用“剑”来泛指一切武功呢?

之所以用“剑”来泛指一切武功,那是因为“剑”在兵器中的特殊地位。

剑,古代兵器之一。乃是兵中王者,被称为“百兵之君”。古王皆有君子之气,亦有皇上君临天下之说,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称。

明朝抗倭名将俞大猷曾写过一本《剑经》,但这部著作讲的却是“棍法”,并非剑法。由此可见,以“剑”泛指一切武功,是早就存在的现象。

三、结语

综合上述,“华山论剑”的“剑”乃是雅称,是用“剑”泛指一切武功。之所以用“剑”来泛指一切武功,不用其它兵器,是因为“剑”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特殊,因为“剑”是兵器中的王者,被称为“百兵之君”。

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绮罗堆里埋神剑,箫鼓声中老客星。坚持原创,我是卓尔不群黄老邪,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卓尔不群黄老邪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下面就来为读者诸君作个解答。

  先说说华山之名的来历。

  华山古称西岳,为五岳之一,,也是“五岳”山之中最险的一座山。五岳,即中岳嵩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是蜚声中外的五大名山。

  华山又称“西岳华山”。西岳之称最早见于《尔雅.释山》一书。据说周平王迁都洛阳,华山在东周京城之西,故称“西岳” 。东汉班固的《白虎通义》中记载:“西岳为华山者,华之为言获也。言万物生华,故曰华山。”

  《水经注》说它“远而望之若华状”,因名华山。华山峻拔挺立,巍峨壮丽,资源丰富,景观独特,文化内涵丰厚,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金庸的小说中为何选在华山论剑?剑从何来?

  “论剑”所以选择在华山,是因为华山独特的地理位置,五峰环峙耸立的状貌构成以及其形似“剑”的自然特点,“华山论剑”因之成为最具合理性、象征性和审美性的“论剑”。

  第一次“华山论剑"是在《射雕英雄传》第十一回全真教王处一测试穆念慈武功后。

  第二次“华山论剑"于二十五年之后,《射雕英雄传》第四十回“华山论剑”中。

  剑来源之一为华山的奇险,素有“华山天下险”、“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华山之“奇险”,比之以“剑\

刘李白


剑只是一种指代,代表武力。

好多游戏里都是用一把小短剑的图标来代表攻击力.

华山论剑指的是华山上比试武学造诣,

并不是非得比剑术.

<>中的顶级高手过招几乎都是不用兵器的.

但是按中国文化来看,

古时候多以剑术来衡量一个人的武学造诣,

作为中原武学的绝顶高手,

黄药师和洪七公一定是精通剑术的.

欧阳锋不是中原人士可能不会用剑,

而大理段氏应该是懂剑术的.

大家为了不欺负欧阳锋所以都不比剑了.😄😄😄

而后的几次华山论剑就依照了第一次的传统,

没有去强调比剑.

其实剑只是武力象征,比武未必非要比剑术。



落絮隨風


不然叫什么?华山论杖?华山论棒?

首先剑乃万兵之灵,只是武器的统称而已,不是说华山论剑就一定非要使剑的。而且也并不是没有人用剑,像王重阳用的就是剑不是拂尘,并且有全真剑法;黄药师也不是没有武器,他的武器是一根玉萧,还有玉箫剑法。他们在华山之巅比武大战了七天七夜,剑法一定也都施展过的。


其次就算欧阳锋平日里的武器是一根蛇杖,洪七公的武器是打狗棒,一灯大师平时不用武器,可是并不代表他们不会使剑。事实上,他们初学武功都是先学练剑的,而且武功练到他们这种地步,一法通万法通,无论什么武器到了他们手里都能施展开来。像郭靖幼年就跟七师傅韩小莹学过越女剑法,在第二次华山论剑之时还用剑和洪七公大战了二百回合呢。


最后华山论剑听起来也比较霸气,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虽然华山论剑可能不用剑,但是一定要听起来朗朗上口,让人记忆深刻,甚至心向往之。第三次华山论剑连动手都没动手,就定下了五绝的称号,总不能叫华山论口吧。还有古龙的小说《多情剑客无情剑》李寻欢才是主角,可是李寻欢却是使飞刀的,严格来说书名应该改成《多情刀客无情刀》才对,可是总没有“剑客”好听。



所以华山论剑只是一个统称,听起来霸气又不失文雅,让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流浪歌手黄老邪


这个问题其实金老爷子在书中已经详细解答过了;我来总结一下。

之所以叫华山论剑有两点原因:

01.

先说说华山论剑的“论”

修订版原著中首次提到‘华山论剑’杨过遇到穆念慈的时候,从全真七子王处一

口中说出来的:

王处一道:“二十余年之前,先师与九指神丐、黄药师等五高人在华山绝顶论剑。洪
老前辈武功卓绝,却是极贪口腹之欲,华山绝顶没甚么美食,他甚是无聊,便道谈剑作酒,说拳当菜,和先师及黄药师前辈讲论了一番剑道拳理。当时贫道随侍先师在侧,有幸得闻
妙道,好生得益。”

这里的论剑只是‘口谈’是当时华山五绝对于各自武学理论的阐述,同时对他人武学理论的评判。

02.

再来说说华山论剑的“剑”

五绝‘口谈’之后的比武到底有没有用剑比试呢?这个还真有,书中也有详细介绍。

原著书中第20章《篡改经文》中洪七公和欧阳锋在海上有过一场打斗,这才战斗也是洪七公和欧阳锋的第三次争斗(第一次是华山、第二次是桃花岛)。这里详细的描写了华山论剑时候用剑的原因。

武学中有言道:“百日练刀、千日练枪、万日练剑”,剑法原最难精。武学之士功夫练至顶峰,往往精研剑术,那时各有各的绝招,不免难分轩轾。二十年前华山论剑,洪七公与欧阳锋对余人的武功都甚钦佩,知道若凭剑术,难以胜过旁人,此后便均舍剑不用。

看到了没,用剑是每个武学高手的必修课,书中武林中靠前的高手都是‘精研剑术,各有绝招’而且第一次华山论剑只是为了争夺九阴真经,并非高手之间的生死搏斗,开始用剑比试也是很温和的,只是后来难分胜负才舍剑不用。

包括咱们的男主郭靖,在书中最后武功臻至大成的时候都有练剑,并且在第二次华山论剑的时候用剑法和洪七公争斗了一百余招。

从这两点来看,华山论剑的名字确实叫的贴合实际,并且朗朗上口。

至于为什么武林人士功夫高了都要精研剑术呢?

我想除了剑法难精,练剑来触类旁通,希望自己的武学更近一步之外,也因为剑是在行走江湖中最容易取得的兵器了,毕竟就算是一根树枝,灌注内力之后都可以使用剑法。你认为呢?


胸怀三点墨,著述一纸文;我是三点文墨,喜欢的朋友评论、关注、点赞、转发。个人浅见欢迎指正批判,谢谢!


三点文墨


剑只是代称,念起来好听,高端大气上档次。要么叫什么?华山论武?论拳?不光论还互相比武,难道叫华山比武?打拳?

好比诸葛亮舌战群儒,也不是伸出舌头和对方打架。


相忘于江湖7555


搞笑,论剑是给这几个人开的,回头读书,读完再问。


奇度天下


东邪南帝没有兵器,西毒蛇杖,北丐打狗棒,王重阳拂尘,没人用剑,为什么叫华山论剑?


这个居然也有人问,不过也很正常,看来问的人应该是对这些古典的文化知识了解的不是很深刻,才有此疑问,这也是我们现在这些人缺乏古典知识造成的。

首先你说的好,东邪是用玉箫的,南帝没有兵器,欧阳锋用蛇杖,洪七公用打狗棒,王重阳是道士手持浮尘很正常。可是你忽略了,全真派可是剑法出名的。并且金庸书中对第一次华山论剑描述的比较少,好像没有证据可以支持当时的王重阳并没有用剑的。


再者华山论剑必然是一场旷古绝今的比武,我们可以想象五位大佬或许在比武的过程中,不只是比外加家功,甚至内家功,轻功,兵器,暗器均有涉略呢?或许中间有用剑也说不定呀。

再就是古人好附庸风雅,每一样物品总要给予其赋予一定的意义,比如说蝙蝠和葫芦就是福禄之意义,镜子可以照自身就象征着正身之意义。


剑我们都知道那是君子之器,古人将之比喻为百兵之君,那些练武之人更是喜欢附庸风雅,整这些李杜之事。


比武的几人都并非是精于武道的一介武夫,他们几人都是身份显重之人。


黄药师是东海一届岛主,世外桃源之人。

西毒欧阳锋是来自西方的庄主,精研药物学知识。

南帝,不用说,万乘之尊,九五至尊,神器拥有之人。

北丐洪七公,按照现在来说也是帮派的老大,有地位有身份的人。

王重阳,更是不用说,飘尘出逸,世外之人,比之前几人更加谦谦君子之风度。


所以华山论剑的‘剑’之一字是一种象征,象征着几位举世无底的大佬的一种身份而已,并不是非得有剑的。也只有剑更能显示这一场论武的规格和身份。



不知道条友们以为如何呢?欢迎在评论区中说出自己的看法?


自由史话


所有的兵器或武器都是外功和内功的一种综合体现!主要还是自己输出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同时也是一种相生相克的过程!通过坐而论道,相互切磋,不以命相博,精深的程度,是不断自我思维意识的提高。心随意念,意随心转,从而达到无我、忘我,通神的至高修为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