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肖戰事件”到底是誰的錯?

“肖戰事件”到底是誰的錯?

近期由肖戰粉圈中唯粉發起的一起舉報事件,這一群不滿足於圈地自萌的粉絲行為,終於在越演越烈的事態下,反向激發了網友史無前例的團結,也就是將會被記入偶像史的#227大團結#事件。

“肖戰事件”到底是誰的錯?

“粉絲行為,偶像買單”,不知道看著這個結果的時候,那些粉絲會不會覺得自己終於擁有了支配偶像的話語權。

雖然工作室第一時間出來發了道歉函,但肖戰本人與這件事情可謂暫時還看不出任何的關聯性,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更像是一個受害者。

“肖戰事件”到底是誰的錯?

我們的追星文化中,最有特色的當屬“戰鬥力”極強的粉圈。

他們組織嚴密,有著一套固定的行為動作:輪數據、超話、廣場、現場活動、接送機、收圖,舔屏、周邊購買、控評、反黑……

“肖戰事件”到底是誰的錯?

從飯圈用語中,我們也能觀察到這一群體的變化。從“粉xxx”到“狗xxx”,用詞的變化反映了粉絲在追星中把自己矮化,從“我的偶像是我精神的指引,我愛著我的偶像,我的愛是寶貴且真摯的。”到“我很隨意,我的愛隨意拋灑,我狗誰都一樣,反正總要狗一個。”

飯圈撕x中,也經常能看見這種表達“你家蒸煮xxx,我家寶貝xxx”,也十分值得分析。“家”這個字本身帶有強烈的佔有慾,表示粉絲是把偶像當成“朝夕相處”的家人,甚至是生命中的組成部分。“蒸煮”這個字是正主的諧音,粉絲把自我奴化,為偶像應援成為了劃分等級的標準。寶貝更是當今粉絲母性氾濫的重要體現,別人對你的偶像有一些批評意見,粉絲們像母親一樣觸發護犢子行為,“我家寶貝只有我能說”這種看法更是加劇了不同圈子之間的壁壘。

“肖戰事件”到底是誰的錯?

“肖戰事件”到底是誰的錯?

有的時候,你批評一個偶像,其實否定的不是偶像這個人,而是他背後粉絲的眼光。粉絲們維護的也不是他的偶像,而是他自己。更有甚者,把自己的理想投射在偶像身上,以“我喜歡我粉的人是第一”產出“我是第一”。

造成如今明星、粉絲和社會關係的尷尬境遇,誰的錯?

粉絲們的錯?錯在不該完全喪失理智的追星,將偶像當成自己生命的全部。偶像做什麼都“捧臭腳”,容不得別人一點點批評。

偶像們的錯?錯在不該立各式各樣的人設,向大眾傳遞虛假不真實的形象。嘴上說著音樂、演戲是自己的理想,卻還產出低質量的音樂,接爛戲撈錢。

經紀公司的錯?錯在不好好運營偶像產業,而一心只想賺錢。對藝人不負責,不顧長遠發展,讓偶像成為資本操控的“小鮮肉”。

關於追星和飯圈,每天都有無數討論,已經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只是每次提起來都感慨,天哪,我們的追星文化什麼時候變成了這個樣子。

粉圈撕x成為日常,一見流量明星就是“沒實力”,主流媒體屢屢就粉圈的負面影響進行各種討論,偶像大狂歡的時代,追星文化似乎也到了激烈動盪的轉折點。

“肖戰事件”到底是誰的錯?

但有的時候,曝光度的迅速增加,好處和弊端同時存在,甚至有可能“風險”遠遠大於帶給你的“收益”。

互聯網時代,一舉一動都被暴露在“陽光下”,一步錯,步步錯。作為公眾人物,更是有可能猝不及防地從巔峰到深淵。

還記得去年幾乎同時期發生的“屈楚蕭事件”嗎?

2019年大年初一一開始,“中國科幻元年”“吳京帶資進組”等等話題就輪番佔據了當時的熱搜榜,電影的男主演屈楚蕭也因這部電影迅速走紅。

“肖戰事件”到底是誰的錯?

反常的是,屈楚蕭本人真正大火的原因並不主要是因為他的演技,而是他這個人本身。

“肖戰事件”到底是誰的錯?

這二位的評價就代表了眾多網民對屈楚蕭的感覺。

再加上他在微博上活的像個性冷淡博主,天天除了天氣預報就是天氣預報,被大家稱作“天氣預報博主”。

“肖戰事件”到底是誰的錯?

他本人微博的冷淡根本不能滿足全網對他的“YY”狂歡,所以,網友們扒到他的小號就顯得順理成章。而他本人在小號又因為“真實”和“放飛自我”吸引了一大批粉絲。

“肖戰事件”到底是誰的錯?

“肖戰事件”到底是誰的錯?

然而,在這個人人自危的互聯網時代,過度的放飛自我也可能引來“殺身之禍”。

翟天臨,僅僅因為在直播中隨口提了一句“知網是什麼?”,便引發蝴蝶效應,從他本人到導師到學校,從畢業論文到高考成績,被扒了底朝天。

“肖戰事件”到底是誰的錯?

屈楚蕭也只是一如往常的在微博小號,吐槽了一下私生飯,然後就引發了接下來的一系列事情。

“肖戰事件”到底是誰的錯?

每個明星,只要稍微有點名頭的都有過私生飯的困擾。像鹿晗私生粉追車、TFBOYS私生粉追車而且還去學校堵過人、楊坤的一個私生粉堵在他家門口三個月,報警也沒用,最終逼得他搬了家……

“肖戰事件”到底是誰的錯?

“肖戰事件”到底是誰的錯?

韓國男團防彈少年團,也倍受私生飯的困擾。他們在酒店直播時,疑似有私生飯開門探頭查看房間內的情況,甚至還有外網的一個推特賬號爆出,有幾名女性進入偶像們下榻的酒店,拿著房卡進入成員們的房間,甚至在他們床上跳。

隨後,防彈少年團的經紀公司發表聲明說,開門探頭的人是工作人員,酒店內部不是外部人員可以進入的構造,會徹底保護藝人。

假如真的發生,這想想就讓人毛骨悚然。

不過,和一般情況下由經紀公司和團隊出面解決這件事不同的是,屈楚蕭選擇了直接在小號開懟私生飯。

“肖戰事件”到底是誰的錯?

可能是言語過於直接,有些粉絲覺得受到了傷害。“藝人怎麼能罵粉絲?”“你就是靠我們養活的”,揚言要脫粉。

“肖戰事件”到底是誰的錯?

屈楚蕭還是一樣的剛,回了那個要脫粉的粉絲這麼一段話,便掀起了渲染大波,屈楚蕭本人的豆瓣、貼吧賬號之類的也被扒了個底朝天。

“肖戰事件”到底是誰的錯?

說來奇怪,就屈楚蕭本人來說,大家當初粉上的原因是因為他的真實和無人設感,就像是身邊的直男同學一樣,然而為自己發聲懟毫無道德可言的信息洩露者和私生飯卻成為了脫粉的理由。又當又立,粉絲還真的是奇怪的群體。

追星文化大概是現代社會文化發展歷程中最大的亞文化之一。在傳統社會看來,反正只要和正事扯不到一起的,都是“亞文化”。

追溯歷史看,將追星這件事情完完全全蓋上負能量標籤的是在2007年,劉德華的狂熱粉絲楊麗娟的父親自殺,留下一封遺書,遺書中稱他痛恨劉德華。

“肖戰事件”到底是誰的錯?

此事之後,中國的追星文化沉寂了很久,大家還是老老實實做歌迷和影迷,偶像和歌手、演員之間的壁壘也沒有像現在這麼大。

流量時代的開啟,讓追星文化重新抬頭,甚至愈演愈烈,與主流文化的碰撞讓現代社會越來越不能忽視飯圈這一群體的存在。

日韓國家都有著完善的偶像體系。在韓國,娛樂產業是國家支持項目,所以在政府引導下,追星是很正常合理的存在。藝人們有著賴以生存的市場,粉絲們也可以正大光明為偶像應援。

“肖戰事件”到底是誰的錯?

日本是全球第二大唱片市場,以唱跳舞臺作為發展基礎的偶像藝人也有著堅實的支持,粉絲們購買唱片,偶像獲得收入,繼續產出作品,這是一套完整的生態鏈。

“肖戰事件”到底是誰的錯?

而我們呢?

我們既沒有公信力強又可靠的音樂榜單和打歌舞臺,也沒有體系完整的唱片市場,直到現在,盜版、抄襲、侵權還是我們娛樂市場發展的一大毒瘤,難以根除。

甚至,我們的追星文化還屢屢登上社會新聞板塊,影響到了粉絲之外的人們,成為了”構建“現代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比如這個,和偶像上了同一班飛機,見了偶像之後就要退票,整趟航班因此遲遲不能起飛。

“肖戰事件”到底是誰的錯?

機場蹲明星,影響到了在機場正常登機、下飛機的人,看著心煩不說,耽誤到人正常生活就很嚴重了。

“肖戰事件”到底是誰的錯?

“肖戰事件”到底是誰的錯?

更別說這種,在明星住的酒店“堅守著”,拿著手機和相機懟臉拍,侵犯明星個人隱私也是侵犯酒店所有住客的隱私。

“肖戰事件”到底是誰的錯?

追星到底是為了什麼?

單純舔狗(褒義),滿足審美目的;寄託美好幻想,是生活前進的動力和支撐;還是自我的投射,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人生價值。

我和身邊的朋友多多少少都追星。喜歡國內偶像就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參加見面會,去看演唱會;喜歡韓國的男團女團就守著一個又一個打歌舞臺,去看他們出演的綜藝;喜歡歐美的歌手就從各種渠道聽到最新的音樂,並再通過這些渠道向偶像們表達中國粉絲的感受……

“肖戰事件”到底是誰的錯?

然而不論出於什麼目的,追什麼樣的星,我們需要一個健康完善的追星文化,追星沒錯,喪失理智才是原罪。


—End—

“肖戰事件”到底是誰的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