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应城人黄滩酱油,油汁能粘住碗壁的上品“冰油”

沿汤八路至潘集后右转,驶入一条新修的柏油马路,它像一条蜿蜒的绸带,隐入林场深处。

山林幽密,空气洁净,打开车窗,顿感神清目爽。一阵酱香飘然而至,黄滩酱油新厂展现在眼前。

应城人黄滩酱油,油汁能粘住碗壁的上品“冰油”

这是一个三面环山、中间平坦开阔的盆地,厂房面南背北依山而建,灰砖青瓦显得格外简洁素净。

尤其让人惊诧的是,厂房前面建了一个超大的晒场,一只只酱缸戴着斗笠,排列齐整,俨然整装待发的士兵,正等待日月的检阅和山风山雨的洗礼,让人忍不住想要走上前去,与它们对话,或掀开它们头上的斗笠,看一看它们的真颜。

应城人黄滩酱油,油汁能粘住碗壁的上品“冰油”

黄滩酱油取水于应城母亲河大富水。大富水行至黄滩一带,河水慢慢变缓,慢慢沉淀,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这里河床土质优良,底层有岩盐散发,使河水富含各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清冽甘甜而微微带咸,盛在碗里,能堆出碗面。

应城人黄滩酱油,油汁能粘住碗壁的上品“冰油”

从制作工具的讲究,到选料,浸泡,蒸煮,制曲,装缸,发酵,晒露,提油,每一道工序都必须掌控得恰到好处。

“豆红入新房,艾蒿铺新床。竹扁上下颠,热得曲生香。”“春来新醅已入缸,秋时缸上淋油忙。日晒夜露一层冰,三年五载闻酱香。”这两段口诀由师傅口口相传,蕴含着酱油酿制过程中独特的工艺方法和制作经验。

春成酱秋成油,再通过三到五年日晒夜露,使酿出的酱油风味独特,酱香浓郁,油面能结出一层晶莹的薄冰,油汁能粘住碗壁,俗称“冰油”,是为上品。

应城人黄滩酱油,油汁能粘住碗壁的上品“冰油”

我为这种天长地久的自然发酵而折服。那岂止只是一种工艺技法,它简直就是一种修行,讲究的是心平气和的酝酿,呈现的是不急不躁的涵养,追求的是水到渠成的妥帖。

这种传统技法,与当今世人追求的急功近利、速效速成有天壤之别。唯其如此,才成就黄滩酱油的优良品质和良好口碑,也才更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应城人黄滩酱油,油汁能粘住碗壁的上品“冰油”

应城人对黄滩酱油确有一种特殊的情结。柴米油盐酱醋茶,“酱”的作用,可能不如柴米油盐那般直接关乎人们的温饱,但绝对关乎每日生活的味道。应城人家的厨房,少有不摆放一瓶的。

黄滩酱油已成为应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就像它的酿制过程一样,历久弥香,于岁月深处散发出亲切质朴的光芒。

应城人黄滩酱油,油汁能粘住碗壁的上品“冰油”

黄滩酱油书写光辉历史,在2014年被录入湖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