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果没有高太尉,有没有水泊梁山?林冲到底是不是一个有血性的人?

用户1719287282410888


没有高太尉,一样会有水泊梁山。

在《水浒传》中施耐庵用大量篇幅塑造了两个阶层的两个代表,一个是小人得志官僚形象高太尉,一个就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公差形象---豹子头林冲。极力塑造高太尉实则是表达了对当时北宋官僚体制的极大不满。高俅一街头混混,几近穷困潦倒,四处求职,玩的几下蹴鞠,得以咸鱼翻身,成为统领禁军的太尉,掌管拱卫京畿的八十万禁军。如此重要的岗位,却交给一个街头混混,可见北宋皇权体制败坏到何等程度。

北宋皇权,自从宋高宗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开始,文官把持朝政,儒家思想风靡一时,三从四德,男尊女卑等社会公德得到深入的灌输。文官之间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短短几年时间朝堂萎靡,官场糜烂,流寇四起,最后内忧外患,民不聊生,人民起来造反是早晚的事。所以众多社会精英落草为寇,啸聚山林,不上水泊梁山,也会上九华山,二龙山。

毫无疑问,林冲也是一个血性男儿。从施耐庵对林冲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林冲应该也是比较彪悍的。因生的“豹头环眼,燕颌虎须”,人称豹子头;手拿丈八蛇矛,满山都唤小张飞。由此可见,林冲外表之勇猛彪悍,可比三国猛将张翼德。但是林冲无疑是一个有教养,有文化,有理智,懂法律的血性男儿。他的出身与头脑中靠军功封妻荫子的封建思维极大的限制了他的行为,面对嚣张跋扈的高衙内,他虽然挥拳欲打,拔刀相向,却没有冲冠一怒为红颜。所以很多读者觉得林冲窝囊,估计也是原因于此。

但是这恰恰是施耐庵的高明之处,与武松的为兄报仇,快意恩仇;鲁智深的打抱不平不,杀人越货被迫落草为寇不同。只有林冲是在高太尉的迫害下忍辱负重,苟且偷生,最后不得不选择反抗。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怒杀陆虞侯,林冲一步一步被逼上绝路,在林冲身上恰如其分,诠释了“逼上梁山”四个字。





老赵茶语


历史上的宋江、方腊起义,是因为宋徽宗昏庸,任用蔡京、童贯等六大奷臣,滥征生辰纲、花石纲等,祸害百姓,才发生的。没有高俅,起义也照样会发生,照样有水泊梁山。

林冲肯定是一个有血性的英雄。但是他有自己本身的特点,与武松、鲁智深等人不同。

武松和鲁智深都是直性子人,头脑比较简单,善恶分明,快意恩仇,不管三七二十一。

林冲则是一个思想比较复杂的人。他受封建礼法影响比较深,思虑比较缜密,行为比较理性。但他绝不缺乏英雄血性。

与武松、鲁智深相比较,林冲的形象更真实,更接近普通人。

在现实生活中,官大一级压死人。这一点,体制内的人大概都深有体会。林娘子被高衙内一再调戏,林冲一忍再忍。是林冲没血性吗?当然不是。是因为高衙内是太尉高俅的儿子,而高俅是林冲的顶头上司,直接掌握着他的命运。除了林冲豁出命想造反以外,他在当时实在是没有好办法。而那时的林冲的头脑中根本没有一点儿造反的意念。他只是一心要遵礼守法地做一个安顺良民,做一份差事儿养家糊口。他的这个思想,是和我们绝大多数平民百姓的思想是一致的。

恶人之恶是我们普通人难以想象的。林冲的忍让,换来的却是高俅父子的持续递进的迫害。如果说最初林冲对高俅的认识是模糊的不清楚的,还抱着种种可怜的幻想,那么,一而再再而三的迫害,终于使他对高俅一类恶人的本质有了清醒的认识。陆虞侯等人火烧草料场,把林冲头脑中的最后一点幻想彻底毁灭了,他被逼到了悬崖边上,积蓄已久的仇恨之火终于爆发了。这是火山的爆发!这是雄狮的愤怒!这是绝顶英雄的冲天一搏!

银枪闪处,恶徒顷刻丧命。

朔风萧萧,白雪纷飞。林冲终于走上了造反的道路。

这条路,是林冲从骨子里不願意走的,但他最终还是不得不走了。

逼上梁山一这个主题,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淋漓尽致的展现。

林冲的血性,不是莽夫的血性,不是匹夫之勇。他的血性揉合着思想和理性,是一种更深沉的血性。这种血性往往表现为后发制人。这种血性一旦暴发,便势不可挡,无坚不摧。一这也是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血性的典型。

欢迎点评。


夕阳晚霞


没有高太尉,一样有水泊梁山。《水浒传》中,上梁山的众好汉,林冲杨志为军队中下级军官,受压迫无奈上梁山;晁盖、吴用为拦路抢劫杀人越货事发上梁山;宋江花荣被官府或官府沟结陷害上梁山;卢俊义秦明是被宋江等人骗上梁山的。

在当时,社会处于动荡之中,城市里大量游手好闲之人到处欺男霸女,农村中豪强地主横行霸道,失地农民四处游荡,军队中没有出头之日的低级军官渴望当官发财。这些人一旦找到机会,找到突破口,便会聚集在一起,或聚山打劫,只为喝酒吃肉没有目标;或农民起义,对付官府。因此,没有高太尉,一样会有王太尉张太尉,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至于林冲,武艺高强、有勇有谋,但为人逆来顺受、循规蹈矩,而且娶了一个美貌女子,才被高衙内看上被陷害。如果娶一个丑八怪,绝对没有逼上梁山之事。当然,家破妻亡后,由一个软弱之人而变成一个有血性的汉子。火烧草料场,怒杀陆虞候,提枪上了梁山。


我是伍洋


如果没有高太尉,也会有水泊梁山,也会有宋江起义。具体原因如下:

一、奸臣不只高俅一人。

高俅不是唯一奸臣,主要奸臣还有蔡京、童贯、杨戬,这三个人作恶不比高俅少。他们把官场搞得乌烟瘴气,腐败成风,最后转嫁到老百姓身上,使得百姓负担加重。所以当时的官场腐败,并不是高俅一个人造成的。即使没有高俅,可能还会出现王俅、李俅、张俅……

二、皇帝宋徽宗不务正业。

为什么出现那么多奸臣呢?主要原因还在于皇帝宋徽宗。宋徽宗倒不是那种非常昏庸的皇帝,他一是做皇帝能力不行,二是他不务正业。能力不行是先天原因,这里不讨论。为什么说他不务正业呢?因为他天生是艺术家的料。宋徽宗的绘画和书法水平是很高的,放到现在可以当中国书画家协会主席,就有这么高的造诣。他爱好绘画和书法,如果每天不花大量时间练习,他的水平能那么高吗?那么哪还有那么多精力关心国事呢?有点时间可能还要去宫外找李师师呢。爱屋及乌,他重用的大臣也是和他有相同爱好的。蔡京的书法水平也相当的高,著名的“瘦金体”就是蔡京创造的。童贯、杨戬也是书法爱好者,且水平也不低。可以这么说,是宋徽宗没把主要精力放在治理国家上,以致于奸臣当道,官场腐败,民不聊生,才有了水泊梁山聚义。

林冲做为受高俅的迫害者一直逆来顺受,我认为是林冲性格懦弱,他不是个有血性的人,以下三件事可以证明:

一、高衙内第一次调戏林娘子。

高衙内在庙里调戏林娘子,林冲知道后跑去救。因为高街内是背对着林冲,林冲先是扳高衙内肩膀,做要打状,但要先看看是谁。待高衙内转过头来,林冲一看是高衙内,是自己领导的儿子,“手自先软了”,没敢打,就领娘子走了。可见林冲没有血性,如果换作鲁智深、武松或李逵,见有人调戏自己老婆,肯定是先痛打一顿再说,管他是谁呢?

二、妻子又一次被高衙内侮辱。

有一天,陆虞侯骗林冲出去喝酒,高衙内趁机上楼调戏林冲老婆。虽然林冲很快又回去把妻子救了,但他依然放过了高衙内。按理来说林冲应把怒气撒在高衙内身上,而他却拿了把尖刀去找陆虞侯,说陆虞侯骗他。这不是把火发错地方了吗?妻子第二次遭到侮辱,林冲却还是手软,可见林冲的懦弱。

三、对要害他的公差毕恭毕敬。

林冲被高俅陷害发配沧州,两名公差董超和薜霸接受赌赂,在路上要害死林冲。他们先是用开水烫林冲的脚,林冲却忍了,还毕恭毕敬的说小话。在野猪林,两名公差要杀他,幸好鲁智深来了,把林冲救了。这时鲁智深要杀董超和薛霸,但林冲不让,坚持去沧州服刑。我们对比一下和林冲有相似经历的武松。武松被发配去孟州,两名公差害怕武松,一路上对武松像大爷一样侍候。武松在孟州遭陷害,又一次被发配,走到飞云浦,两名公差和蒋门神的两个徒弟要杀武松,结果他们四个反被武松所杀。论武艺,林冲似乎还要略强于武松,那么从他们对待公差的态度看,林冲是否显得太窝囊了呢?可见林冲的血性不够。

综上所述,《水浒传》中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多人物的设定,而且各个人物性格鲜明,才成就了这部伟大的著作。


博超讲堂


在北宋,老百姓生活还可以,政策管理也不是属于苛政暴敛,大多梁山好汉的暴,在于想我行我素不服管,天下哪有这种社会,好汉们实属刁民习性,管他有没高逑,要上山的还得上。当然,林冲实属无奈,少尉教官得罪国防部长,确实是不能搬起石头打天。



一志凝神


梁山水泊替天行道是乱世的产物,没有高太尉也会有张太尉李太尉。林冲怎么会有血性?作为八十万禁军教头,正儿八经的的军人。可是林冲身上有体现出过一点点军人的血性吗?老婆被欺负后林冲干了啥?逼上梁山,一个逼字就说明了林冲的怂。如果不是一场大火逼的没有退路,林冲也不会上梁山,还是会老老实实委屈求全。林冲上了梁山后,也处处谨小慎微,活的相当窝囊。结局也是非常窝囊。这样的人有啥血性??简直就是懦夫。


博士祭酒张大帅


梁山的形成是当时各级官员欺压百姓民不聊生,苛捐杂税无家可归官逼民反而形成,林冲不是一个有血性男儿,枉有一身武艺与聪明才智,太软弱了。


新引擎新理念


这些假设意义不大。

作者是以每一个人物的家庭,个性,地位,社会关系…借此写出封建王朝社弊酿成必然结果。

巜封神》,《三国》,《红楼梦》,《水浒》都借鉴历史史实人物阐释封建王朝没落,推翻,人民不能安居乐业,知识分子求生求职困难,将帅保家卫国不能达成心愿,这是作者的写作意图。

选明君主是古人写作的意义,今天,网上许多假设,好像无村,无店,无意义。


罗从相


没有高太尉,也会有王太尉,李太尉。

林冲当然算有点血性的。


凌霄Hua


如果没有高太尉,就会有李太尉,张⋯。林冲不是没有血性,原本他有不错工作家庭 ,和地位 。当一切被打破后 ,人是逼出来的。谁愿意落草上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