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中国古代都有哪些文人雅趣?

羁文


古代文人有七大雅趣:

一曰焚香。焚香既可安神,又可驱虫,历代文人均视为一种享受。宋代诗人宋庠有一首诗,专说焚香事:

耳界千声外,炉薰一室中。

妙心那有住,真意本无空。

香饭凝盂白,天花蔽席红。

闲观色身相,方信幻人工。

二曰品茗。茶特殊的苦而后甘的味道,能静心,能安神,能思考人才,能陶冶情操,一杯一盏间,尽是人生工夫。在慢斟细品里,是一种闲适,更是一种人生态度。陆游有名句“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三曰酌酒。自古文人喜饮,诗仙亦是酒仙。“两人对坐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四曰对弈。宋人赵师秀的名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说的就是约人对弈而客人不至的情形。

五曰赏景。南宋蒋捷虞美人曰:“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 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这是听雨;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这是赏雪;“青天明月有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这是望月,“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赏花……等等等等。

六曰寻幽。浩瀚的大自然有着深邃幽缈、高不可攀、深不可测的含蓄之美,所以很多人都喜爱“寻幽探胜”。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是也。

七曰抚琴。古琴之音,既淳和淡雅,又清亮绵远,意趣高雅,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温柔敦厚,形式中正平和,无过无不及。琴乐的洁净精微,能让人感发心志、泻泄幽情,化导不平之气、升华心灵意境。王维的名作: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梦想照亮天空


古代文人的雅趣基本上就在吹箫抚琴、登高远游、吟诗作画这几方面。当然还有许多有个性的文人跳出这几个方面有特殊癖好,如唱戏、打铁、裸奔等等。我们就选古代几个有影响力的文人,聊聊他们的趣事。

谢灵运,中国山水诗派鼻祖。连李白对他都崇拜有加。谢灵运一生恃才任性妄为,喜好游山玩水,因家境丰足,所以每次出游都仆从众多,一出游山,至少数十日不归,任情遨游,每到一山都吟诗作赋。有次出游,前无路,便放声大哭而返。他还心血来潮,为看美景要打通住所至临海几十里通道,说干就干,带门生故吏几百人开山挖湖,吓得当地太守以为是山民造反,后知是谢灵运太守才放下心,谢灵运还邀请太守一起干,太守怎可能与谢灵运一起胡闹呢,便谢绝了。

王徽之,大书法家,作为王羲之的儿子,老子任性儿子怎能自甘落后呢?

一次夜里,大雪纷飞,王徽之喝着美酒看着窗外雪花飞舞,突然想起好朋友戴安道,很想念,当时戴安道远在剡县,离王徽之住所有几十里水路,王徽之便立刻命仆人备小船,迎着雪花划了一夜的船终于到了戴安道家门前,不下船,想了一下,又让仆人掉转船头回家。有人就问他为什么不进家。王回答:我本乘兴前往,兴致已尽,为何一定要见戴呢?

唐伯虎,大家所知都是他风流轶事,什么点秋香、桃花诗等,但他还裸奔过,却鲜为人知。

宁王朱宸濠有造反之心,便处心积虑到处搜刮人才,唐伯虎自然也逃脫不了。唐伯虎在宁王府后来才发觉宁王有造反之心,那可是灭门之灾呀,唐伯虎当然不干,想逃跑,尝试几次,都未逃脱,于是就开始装疯卖傻,宁王也就冷眼看唐伯虎表演,并不放唐伯虎离开,直到忍无可忍的唐伯虎天天脱光衣服在大街裸奔,宁王的忍耐也到了极限:唐伯虎太丢宁王府的脸了!!宁王便放唐伯虎离开,从而唐伯虎也逃过一劫。

当然古代文人还有很多雅趣软事,可请大家叙述。


东篱赏菊人


中国古代文人有四大雅趣,为"琴、棋、书、、画",也称作"文人四友"。

一,琴

弹琴,作为"四雅"之首。琴,一般指古琴,亦称瑶琴、王琴、七弦琴,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早在诗经、小雅就有:"琴瑟击鼓,以衘田祖"的说法,意思是"弹起琴弦敲起大鼓响天震,一起来迎接农事的始祖神"。弹琴也是文人骚客(包括一些名门闺秀)修身所必须掌握的技能。

二,棋

棋,又称对弈,一般指下围棋。中国古代可以说是棋类之鼻祖,围棋至今己有4000多年的历史。据先秦典籍"世本"记载,"尧造围棋,丹朱善之"(帝尧创造了围棋,丹朱很擅长下它"。对弈,考验人的恩维活跃,深得古代文人喜爱。

三,书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开始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又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中国诞生了如"王羲之、王献之等一大批书法大家,深受文人追捧。

四,画

"画"指中国画,一般用毛笔以水溶性颜料在宣纸上作画,以描绘山水、物器、花鸟、人物为主,色调单纯明快、画风写意抽象。文人画注重气韵和笔情墨趣,竟境隽永,耐人寻味。画格有四,逸格、神格、妙格、能格。绘画是古代文人寄情山水的一种媒介载体。



乡间农夫相见有缘


中国古代文人四大雅趣为琴棋书画。琴指的是古代的古琴,棋大多是指中国象棋和围棋,另外是书法和绘画。以上四项是古代文人骚客,也包括大家闺秀修身养性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这四项技能合称琴棋书画。也有称作文人四友的,如今用来表示一个人在文化素养上面的一部分。

随着时代的发展,后人又将诗酒花茶续在琴棋书画的后面合称为文人人生八雅。其实这一说法十分不妥帖,诗词作为雅事,可以归类到琴棋书画里面,酒茶花就有点勉强,前面五种为文化艺术类型,酒茶花仅仅是文学艺术的创作对象,两者在本质上具有完全不同的概念,琴棋书画诗为文学选项,可以得到普世认同,酒茶花为个人喜好。雅人喜之可称雅趣,俗人喜之雅从何来?

琴棋书画诗雅趣之魅力。

琴:雅韵如丝竹,趣入心扉,闻者舒耳,听者添乐。晓其真谛者,可为知音。

棋:方寸之间,山河失容,运筹帷幄尽显将帅之才,观者不语真君子。

书:泼墨山河现,挥毫丽珠隐。意境千万里,方寸鸿儒心。

诗:平仄韵律词藻美,李杜名篇天下传,字字言志,句句有情,多少诗情画意尽在不言中。


斤斗山下


古代文人的四大雅趣为“琴、棋、书、画”,也称作“文人四友”。

一、琴

弹琴,作为“四雅”之首。琴,一般指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早在《诗经·小雅》就有:“琴瑟击鼓,以御田祖”的说法,意思是“弹起琴弦敲起大鼓响天震,一起来迎接农事的始祖神”。弹琴也是文人骚客(包括一些名门闺秀)修身所必须掌握的技能。

二、棋

棋,又称对弈,一般指下围棋。中国古代可以说是棋类之鼻祖,围棋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据先秦典籍《世本》记载,“尧造围棋,丹朱善之”(帝尧创造了围棋,丹朱很擅长下它)。对弈,考验人的思维活跃,深得古代文人喜爱。

三、书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开始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又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中国诞生了如王羲之、王献之等一大批书法大家,深受文人追捧。

四、画

“画”指中国画,一般用毛笔以水溶性颜料在宣纸上作画,以描绘山水、器物、花鸟、人物为主,色调单纯明快、画风写意抽象。文人画注重气韵和笔情墨趣,意境隽永,耐人寻味。画格有四,逸格、神格、妙格、能格。绘画是古代文人寄情山水的一种媒介载体。

扩展资料

琴棋书画的诞生

一、琴

据文献记载,伏羲(公元前2400年 - 公元前2370年)发明琴瑟。琴瑟均由梧桐木制成,带有空腔,丝绳为弦。琴初为五弦,后改为七弦。

二、棋

据文献记载,尧舜(公元前2205年 - 公元前2110年)发明围棋。围棋古称“弈”,意即“你投一子,我投一子”。而名称“围棋”的含义是“一种以包围和反包围战术决出胜负的棋戏”。

围棋反映的是中原龙山文化时代开发鲁西豫东地区的历史。今日富饶广阔、人口密集的黄淮海平原,在公元前2600年以前,是一片大沼泽区,即《山海经》所称的“大荒”,基本上无人居住。

三、书

书法是汉字文化圈里独有的艺术形态。书法产生于汉字发明之后。据文献记载,汉字是由黄帝(公元前2337年 - 公元前2307年)的史官仓颉发明的。

汉字发明的可能地点有三个:山东日照两城镇、曲阜、河南的新郑,最有可能是曲阜。因此,汉字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必然出现在公元前2300年以后,地点是在中原地区。

四、画

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也可能和书法同时出现(古人说“书画同源”)。文献最早提到的专业画家是帝舜(公元前2162年 - 公元前2110年)的妹妹“夥首”。如果以“夥首”作为绘画艺术产生的标志,那么她生活的时代可能晚了一些,晚于汉字的发明200年。且其生活的地点难以确定。

综上所述,琴棋书画这四大艺术门类都奠基于三皇五帝时代,即中原龙山文化时代,地点都在黄河中下游流域。





金石有道


古代文人的四大雅趣为“琴、棋、书、画”,也称作“文人四友。

安石不爱洗澡。

李白剑术很高,“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辛弃疾武功不赖,带着三十几人冲入敌军之中抓叛徒,毫发无伤。他有一首诗里面有一句提过,“醉里挑灯看剑”。所以说这哥们绝非扇茬。

朱元璋在位时皇宫里没有御花园,有御菜园,所以说这老哥闲下来可能会去御菜园种地。

唐伯虎一生坎坷,远没有电影里那么精彩。后来被宁王选中当幕僚,本以为自己的人生迎来了专机,结果宁王要造反,唐伯虎知道这事成不了,想走不能走,于是就装疯,天天在宁王家里裸奔。

魏忠贤特别喜欢在脑袋上别朵花。

明代的太监管皇帝叫主子,或者老爷。太监等于是皇帝的家奴,有利用价值的时候飞扬跋扈,没有利用价值了,一张纸条就送命了。

赵匡胤脾气一上来会动手打大臣。

岳飞的儿子岳云十二岁就跟着岳飞上战场学习经验去了,死时二十三岁。也是一代名将。

古代上朝并不是电视剧里演的那样在办公,而是一种礼制仪式。散朝后各部官员回各部,才开始正式工作。试想一大帮子人站在宫殿外(宫殿里站不下)怎么可能工作呢?所以史书上抨击皇帝不上朝其实并不是多大的罪过,懈怠政事才是关键。天天举行这么个仪式太烦了。后来就改成大朝小朝了,有三日一朝,五日一朝的。天天来一回都得累死,就好像一个学校天天搞升旗仪式。

当然了,魏忠贤不算文人,但头上戴花🌸也算够变态了,算个趣吧,逗大家一乐!




久久11f


古代文人雅趣多体现在对一些事物入魔般的喜爱上,还有一些花时间花功夫的生活小习惯上。文人多爱琴棋书画,也有些不寻常的,下面说几个我读到过的:

荷花茶。沈复在《浮生六记》里这样写道:“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条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以前在《红楼梦》之类的书里读到过烹茶的水可以很讲究,梅花上的雪水、芙蓉上的晨露等等,以我的小见识,读来真觉不像人间。荷心置茶的做法却深深打动了我,如果有机会,真想尝试下。


梅妻鹤子。沈括的《梦溪笔谈》上记载了处士林和靖的隐居生活,林和靖独居杭州孤山,种梅养鹤,终身未娶也不入仕途。他常驶着小舟游西湖会友人,每当有客来访,童子就放飞林和靖所养的两只鹤去向主人报讯,见者无不惊叹这两只鹤的灵性。后人有考证说他养梅并不是梅树一片,而是只有一株,梅妻鹤子的典故便一直流传。到后来,“梅妻鹤子”用来形容历代隐士的高洁生活。

吃。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记录了西晋张翰的“莼鲈之思”,“ “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 遂命驾便归。”,现实点的解释是,这是张晋避世的借口,但吃在一些文人眼里绝对是大事一桩,不输诗书。苏轼写下《炖肉歌》,把烹肉的要诀传给后人,东坡肉至今仍是寻常人家餐桌上的一道美味。要说给后世影响最大的吃家文人,那非袁枚莫属,《随园食单》家喻户晓。

赏樱。日本文人大多对樱花爱得深沉,物哀这一文学理念经由古代文学作品影响着后世。《源氏物语》里不乏光源氏等贵族文人赏樱的描写,“欲保樱花长不谢,恨无大袖可遮风”,“春赏早樱,秋观红叶”,“遍山美景候使君,春樱烂漫可再来”,“一心渴慕伏昙花,寻常春樱已不足”,“花色浓艳挂绝崖,山樱虽美空留羡”,“夕风散樱庭牵心”等等都自紫式部笔下流出。《源氏物语》虽不是真实发生的故事,却如实反映了当时日本社会文人们的雅趣。

应该还有很多小众的文人雅趣,欢迎大家分享。


张晴柔


射覆,是汉族民间近于占卜术的猜物游戏。在瓯、盂等器具下覆盖某一物件,让人猜测里面是什么东西。起初古人用卜卦猜物的方式射覆,后来则渐渐衍生出字谜等形式的文字射覆游戏。

李商隐《无题》“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就描写了这一文人雅趣,可惜此项活动已不再流传。



小侠记


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春秋时期,孔子酷爱弹琴,无论在杏坛讲学,或是受困于陈蔡,操琴弦歌之声不绝;春秋时期的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美谈;魏晋时期的嵇康给予古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至高评价,终以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作为生命的绝唱;唐代文人刘禹锡则在他的名篇《陋室铭》中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淡泊境界。

棋者,奕也。下棋者,艺也。博弈是东方文化生活的重经组成部分,它不但不同于一般的消遣游戏,还影响和陶冶着人们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审美趣味和思维方式。琴、棋、书、画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艺术形式,成为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形态。“弈”中的恬淡、豁达、风雅、机智和军事、哲学、诗词、艺术共聚一堂。黑白之间,楚河汉界内外,棋艺带来的启悟和内涵被无限拓展,棋盘之外的天地被融合为一,成为中国棋文化的最大特点之一。方寸棋盘,还具有磨炼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着浓厚的“文字情结”和“书写情结”,这充分地体现在殷商时期大量的龟甲、兽骨上,也体现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还体现在春秋战国以来的缣帛、竹木简牍、符节、石刻、兵器、货币、纸张上,各种各样的载体,都留下了我们祖先精美的书迹。正是基于这样的一种情结,先贤才逐渐将汉字的书写升华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书法艺术。如果按一般所说,书法艺术是从汉末开始进入自觉状态的,那么,书法艺术至今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了。在这两千年的历史里,名家辈出,流派纷呈。虽历经战乱浩劫、天灾人祸,以致大量的经典之作我们已无缘得见,但侥幸存留至今者仍令我们目不暇接、叹为观止,这让我们对古人仰慕不已。

“生为中国人,一辈子要承受数不尽的苦恼、愤怒和无聊。但是,有几个因素使我不忍离开,甚至愿意下辈子还投生中国。其中一个,就是唐诗。”——余秋雨。依中国文化的古老观念,人心与人心不是隔绝不通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也。无邪就是诚,就是人性与人性的照面。心与心之间,被巧语、算计、利害、物欲等隔开,都是不诚。孔子说“兴于诗”,就是以诗歌来开发人性人心的根本。尽心尽情的精神,就是人心与人心的相通、人性与人性的照面。这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基石,也成为中国文化千年来的一个精神祈向。








剧好看啵


中国古代文人虽然没有手机电脑互联网,但精神文化生活一点也不比现代人寡淡,归纳起来古代文人有十大雅趣:焚香、对弈、品茗、听雨、赏雪、候月、酌酒、寻幽、抚琴、吟诗。

其中对弈、抚琴、候月、赏雪,吟诗,寻幽,酌酒,听雨这八个雅趣没什么好说的,现代人也会玩这些,不分古今。我简单说说,对弈就是下棋,抚琴就是弹琴;候月就是等到月圆时赏月;赏雪更是直白,就是欣赏无边雪景;吟诗就是赋诗,只不过要念出声来,古人吟诗很厉害,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主要艺术形式;酌酒就是对饮,酒文化是古代娱乐产业的支柱,也是古代人精神慰藉的主要形式。

焚香,古人多以焚香来祭拜和静心。焚香可以利用香料燃烧发出的特殊气味,起到杀菌消毒、醒神益智、养生保健的功效,孟子说“香为性性之所欲,不可得而长寿”;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曾把焚香做为自己的第一大喜好,他常焚香静坐,并且诙谐描述焚香的妙处:“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

品茗,就是煮茶或吃茶,古人对茶特别讲究,有一个叫陆羽的品茶高手,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

古人不仅喜欢品茗,还喜欢写茶诗,比如下面这首元稹《自述》就很多人喜爱:

延英引对碧衣郎,江砚宣毫各别床。
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

限于篇幅,简单说这么多吧,谢谢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