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一個企業到底是該先做好,還是先做大?該怎麼做?

步趨財經


大家好,我是飯飯糰圓。

下面我回答一個企業是先做好,還是先做大?該怎麼做?

我認為先做好,後做大。

1、企業要生存只有具有獨特的核心優勢才行,這就像金字塔,核心越是處於頂端,其可代行就越小,其生存能力就越大。

2、做強了自然就會做大,做大了不一定能做強。例如:龐大集團是上市公司,上市後融資了65億元,後來在全國各地,瘋狂的買地建汽車4S店,只是一想做大,而不很好地加強和完善內部管理,到2017年陸續出現資金短缺,直到2019年年底集團重整成功,目前來說度過難關。還是必須將企業做強了,完善了內部管理機制,逐步滲透擴張,再將企業做大,為上策。

3、現實生活中成功的案例很多。比如:傳奇營銷人物韋爾奇的"數一數二理論"來證明。當年通用電器也是一個龐大的機構,但是利潤一直不令人滿意。韋爾奇上臺之後,就大刀闊斧的"砍"掉了100多個項目,只留下在行業內數一數二的項目,讓人意向不到的是,通用公司的利潤不但沒有下滑,而且出現了極速上升的情況。

總之,一個企業做"長壽將軍",不做"長勝將軍",必須先做好,再做大。


陽光初放


一、你好我是夢想踐行者大熊,我有著十多年HR管理經驗有目前正在創業,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二、先做好才是王道

1、層主問到這個問題證明企業還不大,也許是剛剛起步,這時候人力物力及資金都有限,我們要把有限的資金放到刀刃上,把口碑做起來。

2、題主的大的標準是什麼呢?比如說是人員至少達到100人還是公司在全國各地都有分公司,我目前創業是做健身培訓學校的,我目前也就一家校區,我目前的流動資金和人員也不確保能在其他地方開分校區,首先,其他地方競爭很大,如果沒有很好的口碑,我競爭不過其他公司,第二,這個又得花我一大筆資金

3、打鐵還需自身硬這是老話,如果在自身不具備好的情況下盲目的追求大隻會讓自己更快的接近死亡。

三、所以我的觀點就是先做好才是王道。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夢想踐行者大熊張強


對於一個企業來說,我建議你,還是先做大比較好,因為一個企業,你做的再好,到後面也很難進行擴張,或是說很難做的更好,這決定了一個人的格局,和這個公司的發展潛力,請問你見過那些手藝人嗎?你能否認他們的能力差嗎?是的,你不能。他們,他們賣菜,開雜貨鋪,也是一種營生,如果你認為他們賺到的一點小錢,就是你奮鬥的目標,那麼你可以不用繼續往下看了,你可以向朱元璋模仿劉備那樣,先看看旁邊的公司怎麼做,阿里巴巴前期投入50萬,最終,公司的規模做大了,事無絕對,你需要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來做分析。

和你分享兩個故事,中國最成功的桌遊三國殺其創始人黃愷正是一位,創業者,黃卡2004年考上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學院遊戲設計專業,他在大學時期就開始不務正業,模仿國外桌遊設計出了具有中國的特色,符合國人娛樂風格的桌遊三國殺,2006年十月,大二的黃凱開始在淘寶網上販賣三國殺,沒想到大受歡迎,而畢業後的黃愷並沒有打算找任何工作的打算,而是借了五萬塊錢,註冊了一家公司,開始做起三國殺的生意,2009年六月底,三國殺成為中國被移植至網遊平臺的一款桌上游戲,2010年,三國殺正版桌遊售出200多萬套。

鐵血網創始人蔣磊,典型的大學創業者,16歲保送清華創辦鐵血軍事網,20歲保送碩士連讀,中途退學創業,如今,鐵血網穩居中國十大獨立軍事類網站榜首,鐵血君品行也成為中國最大的軍品類電子商務網站,年營收破億,利潤破千萬,倒回2001年,16歲的蔣磊初入清華園,電腦還沒有在這個普通的宿舍出現,他只能去機房搗鼓他的網頁,他把想把自己喜歡的軍事小說整合到自己的網頁上,他的虛擬軍事的網頁一經發布,就吸引了大量用戶,第二天就達到了上百的瀏覽量,蔣磊很興奮,把虛擬軍事改名為鐵血軍事網,2004年四月,蔣磊和另一個創始人歐陽湊了十多萬元,註冊了鐵血科技公司,期間蔣磊還被保送清華碩士連讀,學習了一陣子,2006年1月1日,蔣磊最終頂住了家庭,已經學校的壓力,毅然決定輟學創業,以ceo的身份正式出現在鐵血科技公司的辦公室裡,經過12年的努力,目前蔣磊的公司擁有員工200餘人,他創辦的網站已經能夠提供社區電子商務在線閱讀遊戲等產品的綜合平臺,據透露,截至2012年,網站已有1000萬註冊會員,月度覆蓋3300萬用戶,正處於,穩步且高速的增長中。


麥丹


  一個企業到底是該先做好,還是先做大?該怎麼做?

  分析這個問題的時候,先問一個實際的問題:如果沒有做好,那麼怎麼做大?沒做好就去做大的代價和麵臨的風險是不是你能承受的。

先做大再做好,根基不牢,風險巨大!

  現在商業社會中,快速崛起的知名品牌挺多的,可是很多都是曇花一現,最終也快速隕落了。這樣的品牌相信你知道不少,這是你追求的嗎?其實單單說“做大”,這本身就是風險巨大的,就是原來做的很好了,也要知道數量級的放大,就會讓出錯的影響變得更大,所以不要急於做大,真的做大以後更要有如履薄冰的危險意識。當年剛用手機的時候,諾基亞和摩托羅拉,做的夠大了吧,可是轉眼才多少年,但是很多人都沒聽過這兩個牌子了吧,所以做大要謹慎。

只要做的好,那麼做大的路又快又省力!

  現在的品牌成長的路,很少有一步一步的成長了。只要你做好,有了讓資本運作的理由,很可能就會找到幫助你做大的人,其實做好以後,離做大就是一步了,比你想的要容易。

有一個小故事,很適合來理解“先做好,還是先做大”

  2017年,有一款網絡產品叫:“91助手”,一個當年只用了十萬塊錢的產品,因為抓住了一個蘋果手機沒有充分重視國內市場的機會,做了一些功能上的小手段,使得下載量成為國內應用商店裡第一個達到100億的。從而被百度用19億美元收購。10萬人民幣到19億美元,只要你做的好,做大是不是很容易?

  百度收入91助手以後,蘋果手機開始了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很多應用軟件也加強了這方面的服務,而91本身還停留在原來的成功上,只是規模做大了,並沒有實質的提升,所以上個月,百度拆分了它,91助手從19億美元歸零了。這就是沒有實力作支撐的盲目做大的風險。

  那聽過91助手的故事,那麼思考:一個企業到底是該先做好,還是先做大?該怎麼做?的時候,是不是有一些啟發呢。


微工匠2019


史蒂芬妮·瑞奇在自己的家鄉經營著一家連鎖購物廣場。在她的努力下,連鎖購物廣場已經發展到其他地區,數量達到5個。同時帶給這位女商人的是豐厚的利潤。

史蒂芬妮認為,在其他市場潛力大的地區,她還可以把自己的連鎖店開到每一個角落,於是她再一次伸出了擴張的觸角,總共在不同地區又新開了23家連鎖店。然而,問題出現了,史蒂芬妮的供貨商根本就沒有那麼多的貨物填充到那些新開業的店裡,連鎖購物廣場面臨斷貨危機。當消費者看到櫃檯空空如也的時候,他們當然不會再來,就這樣,史蒂芬妮 的23家新店一年後只有5家尚存,而她則差點 因此破產。

先做大,還是先做強?對於這個問題,理論界一致公認:企業應該先做強,後做大,大而不強是虛胖,虛胖的企業難以做強、做久。

中國商界已有太多迅速膨脹,然後又迅速 崩潰的例子,從早期的“三株”、“巨 人”、“亞細亞”,到現在的“科利華”,大 而不強的虛胖企業在中國不勝枚舉,即使是那 些尚處於領先地位的企業,仔細琢磨,其根基 也是非常薄弱的。

從企業發展的角度講,做強才是根本,做 大不過是結果。只有做強的企業才會真正做 大,一個企業能否最終做大,要受很多條件限 制,比如人文環境、社會環境、國家整體規模、世界經濟一體化情況,以及行業本身的特 徵等。一個強大的企業,必然會逐步發展到一 個比較合適的規模。這個規模可能很大,也可 能不大,因為最合適的規模是由企業所在的行 業性所決定的。

盲目擴張只會降低效益,帶來失敗。一味 求大是很危險的,雖然有時為了抓住機會,需 要迅速做大。但企業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做大與 做強有不同的要求。

事實上,聰明的投資人不但不會預測市場 走勢,而且還會利用這種市場的無知和情緒化得益。


孫遠遠


這個問題我在好多企業論壇上看到過,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也是比較有爭議的,既然說到企業如何選擇呢,我本人沒有做過企業所以,也沒有資格去談論,看了大佬們的評論,我總結了幾點,拾人牙慧,僅供參考:

1、初創企業先做大

初創企業影響力小,所以必須加快佔領市場,擴大市場的份額,吸引很多的流量,同時,加上資源整合,先把自己的市場打開,這個時候的企業只能是先壯大了自己,你才能有更高的知名度,你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注意:不是盲目擴張,有計劃有思路的執行。沒有聲勢,我們可以藉助同行業的龍頭,採用跟隨策略,沒有資源我們可以去找有資源的人談合作,沒有錢可以去融資,先把企業做起來,讓大家看到你的成績,比如,騰訊QQ剛開始100萬都賣不掉,後來迅速的增大了市場佔有率,同時幹掉了微軟的msn,這時候上門給你送錢的就多了,也上市了,這就是做大;

2、做大同時要做精,做強

在把你企業做做大的同時,針對公司的某一領域的某一細節做到精,做到強,也就是我們所謂的核心競爭力,一定要有自己的閃光點,把有限的資金用於這個點的開發建設上,只有你的這個核心競爭力有絕對優勢,才能讓很多人青睞,比如說,騰訊的微信是不是就幹掉了現在的短信呢,這就是他的強大之處,現在擁有9億客戶,所以你的某些方面一定要強,你要明白,騰訊並不是剛開始就強大的,競爭是很激烈的,他也是在QQ的基礎上增強了功能,成就了霸主地位;

他強嗎?

3、企業的加減乘

企業做大是在做加法,企業做精就是在做減法,做強就是乘法,很多企業做大,要依據企業的自身情況結合內外部的資源配置逐步的大,切不可為了大而大,最終失去競爭力,企業做大後,就該做減法了,不適合企業發展的,該淘汰就要狠心淘汰,該要改革的地方一定要大刀闊斧的去做,很多企業都是顧全面子,不忍心,最後尾大不掉拖垮企業,這就是很多企業不長久的根源,把更多的資源用到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上面,原來你可能一個精,變成十個精,你的產值可能會低,但是利潤是穩步上升的,這就是在為企業做乘法,所以說

大是前提(加法),精是保障(減法),強是目標(乘法)。

只有舍才有得

最後:企業都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變強發展過來的,由大而精,由精而強,機會轉瞬即逝,沒有足夠的流量,沒有足夠的支撐,你怎麼能在競爭中有一席之地呢,只有從做大走向做精的基礎,你最終才能做強。

我是王某人,說的不對請多指教,評論區留言我們一起探討,記得點贊哦。


重拾信心的王某人


對一個企業來說,如果必須為做“好”和做“大”排序,我的看法是先做好再做大。沒有“好”,“大”就是徒有其表,徒有虛名,不能持久。

“好”是質量,是基礎,是做優

一個企業“好”,體現在制度健全,文化優秀,管理科學,風清氣正,守法有德等方面。“好”是品質、內涵和美譽度。

一個好的企業,猶如一個品質優良、身體健康、智力發達的少年,基礎厚實,未來可期,前景光明。

有了這個“好”字,可以把企業做成優質企業,用好企業的好口碑打造金字招牌,企業精神世代傳承。

但是,一個企業如果僅僅有“好”而沒有“大”,那就是精緻的瓷娃娃,美好而脆弱。缺點是不夠強大。

“大”是數量,是規模,是做強

一個企業“大”,體現在業務規模大,服務範圍廣,員工人數多,影響力大等方面。“大”是體量、外延和知名度。

這個“大”對企業來說,具有重要意義。企業太小,影響不大,不被關注,競爭力不強,發展機會就少,得到了也有失去的可能。大,可以增加自身份量,擴大影響力,在業內舉足輕重,贏得重視和尊重。靠“大”字,可以提升抗風險能力,可以獲取更多發展機會。

一個企業如果只有“大”而沒有“好”,那就是不健康的大漢,高大而虛弱。缺點是不夠健壯。

做好和做大不矛盾,可以齊頭並進,不可偏廢

儘管說必須排序時,好,排在先。但是,實際工作中,好和大對企業都重要

第一,好和大之間沒有矛盾。一個企業好可以大,大可以好,既好又大才是最佳狀態。

第二,好,為做大提供了基礎,植入了健康的基因,有利於在好的基礎上覆制和擴展,讓大有了好的成色。

大,讓好有了量的積累,形成規模,讓好有了大的氣派、氣勢、氣度。

第三,做好和做大可以齊頭並進,而不是必須有先有後。做好不做大,袖珍企業再好也無足輕重。做大不做好,特大企業再大也是空殼子。

一個成功的企業,必然是一邊做好夯基礎,一邊做大擴規模,既有質量,也有數量,美譽度和知名度同步提升,發展步穩蹄疾,行穩致遠。

【總結】沒有好的內質,企業再大也是不健康的空殼子;沒有規模支撐,袖珍企業再好也無足輕重,實際價值不大。

企業做好和做大不矛盾,無須分出前後次序,可以同時並舉。

既重質量,也重規模,既好又快,做優做強的企業,才能持久興旺,行穩致遠。


紅楓詩箋


個人觀點:

做好:

1、產品(好的產品往往能夠通過市場多年來口碑相傳,比如法國雙飛人藥水)不用怎麼打廣告,很多人都知道!

2、企業管理:好的企業往往有一套先進的管理制度,員工也好,產品也罷。只要每個人都能往一個勁的方向前進,那麼必不可少還有一個好的企業管理方式。

做大:

最大的前提是建立品牌信任度,也是建立好的產品!如果一個企業做的非常大,但是沒有內部結構,再大都會有垮塌的一天!但是一個企業能夠有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內核帶動,那麼再小的企業都可以做大,這只是時間問題。

所以我相對來說比較看好做好的企業!個人觀點,不喜勿噴[來看我][來看我][來看我]



弎金vlog


一個企業到底是該先做好,還是先做大,該怎麼做?這裡涉及到幾方面的內容。

根據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如果初創企業,根據企業目前在行業的情況以及市場的表現,如果資金,人才,管理都能跟的上來時就可以先做好,再做大的思維邏輯去運作,一步一個腳印把他做穩。當然對於現在很多新興行業,例如互聯網企業等平臺性企業短時間內做大可能才是生存之道。

對於一個已經經歷了初創到成長階段的企業,因為有了一定的人才儲備,資金積累,管理模式也比較成熟,市場規模有一定的基礎,這種情況下做大做強應該是戰略規劃必須得去執行和考慮的事。當然如果原始積累,品牌,市場,管理模式基礎不夠牢固的話,市場競爭對其就不利,抗風險能力就很弱,這種情況下還是考慮在目前競爭異常激烈的背景下,如何存活,如何在當下活過來才是首要考慮的。

在當前經濟下行的壓力下,企業相對來說生存都很困難,估計大多數除科技版,5G等新興產業,大多數企業目前考慮的是在L經濟下,如何保證現金流,如何渡過這幾年的緊日子。開源節流是一種方法,科技創新是一種方法,線上線下融合是一種方法,尤其是經過這個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好多原本沒進入線上的企業已經開始線上銷售的策劃和營銷方案,線上直播在這次疫情中發揮的效果是很明顯的。當然一個企業到底怎麼走,採取那種模式與創業者自身及企業自身的底子是有很大關係的。




會跳舞的蛋


當然是先做好否則怎樣做的大呢

你所謂的大是什麼呢,是員工多廠房大還是業務廣,如果做不好,越大就失敗的越快,輸的越慘,誰願意跟一個連質量都保證不了的公司合作呢,如果是個人的話,如若不注重質量不去做好的話,可能短時間會賺快錢但絕對走不遠,發展不了的呀!

就像淘小鋪,如果供應鏈、商品、服務、物流、支付端不夠強大不夠完善誰還願意經營它呢,就算是有些沒看懂沒看清的人去經營了它,那它也走不遠,強大不了,你說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