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8 故事:举人在庙中读书听到有人哭泣,问明原因后代写家书又送银子

明朝时,刘理顺考中秀才已经许多年,这一年他在乡试中又考中了举人,进京赶考了几次,可是每次出榜都是名落孙山。

到了崇祯年间,刘举人为了能专心备考,就带着一个叫金喜的仆人到杞县郊外的一座古庙中读书。

这天早起,刘举人正在房中读书,隐隐听到庙外传来一阵悲伤的哭泣声,就出门查看。

只见庙前的一棵歪脖子树前,有个人将裤带绕在树上,正要寻短见。

故事:举人在庙中读书听到有人哭泣,问明原因后代写家书又送银子

刘举人赶紧大声呼喊,阻止这人,金喜听到喊声也从庙中奔了出来。

刘理顺问这乡人有什么想不开要走绝路?

乡人痛哭着娓娓道来:

他叫陈五,家里本不就贫寒,所以就想着出门做点小生意,已经在外奔波有6年了,仍旧没有赚到什么钱,家中还有个妻子和老母亲相依为命。

妻子虽然出身农家,还有几分姿色,为了不让婆媳两人都被饿死,妻子就决定嫁给了一个南方的富商。

她也已经收下了商人的10两银子做定金!今天晚间,商人就派人来娶她。

婆媳两人相依为命数年,感情极好,陈五得知之后,不敢回家见母亲和妻子,心中越想越不是滋味,一时想不开…

刘举人也感叹一番,赶紧让金喜去庙中取来了10两银子,准备帮助陈五。

金喜皱着眉头说:“老爷,咱们这可是上京赶考用的盘缠,吃饭住店全靠这些了,您给了他,我们怎么办?”

“不必多说,赶考的川资我们再想办法!”刘举人催促道:“你现在就去拿银子。”

故事:举人在庙中读书听到有人哭泣,问明原因后代写家书又送银子

随后,刘举人就借陈五的名义写了一封家书,还说:陈五在外经商赚了300两银子,离开家6年多,没有回家看望老母,先寄回来10两银子作为开销,陈五半月之内就能到家!

随后雇了一个腿脚快的人,将银子和信送到了陈五家。

这边,又安慰了陈五一番,让他不要做傻事。

陈五的妻子和母亲收到了银子,看笔迹都说不是陈五所写,表示怀疑,找了邻居认字的先生一看,先生说,就算信是假的,银子可是真的吧?

于是婆媳二人就退回了富商的定金,高兴的等着陈五回家!

不久,陈五果然到家了,发现妻子在门口迎接,又惊又喜,问明了原因,家书上描述陈五回家的路线竟然也跟实际相符,一家人还以为是有神仙搭救!

刘举人没了上京的银子,只能悻悻的搬出小庙准备回家。

庙中的老庙祝传说,当天刘举人走出庙门时,见他身后有个神人亲自将他送出了山门,等他远去下山这才消失不见!

故事:举人在庙中读书听到有人哭泣,问明原因后代写家书又送银子

这年又到大笔之年,刘理顺再次去参加科举,果然中了榜首状元!

后来,陈五路过小庙,见里面有刘状元先前题的诗文,笔迹和家书上的十分相似,就前去拜谢,可是刘理顺最终也没有承认这件事。

后记:厚德载物,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