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北京顽主的茬架,比《老炮儿》真实一万倍!

北京顽主的茬架,比《老炮儿》真实一万倍!

“茬架”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意思很简单。“茬架”是“文革”初期,北京的中小学“停课闹革命”(1966年6月-1967年底)的产物。

当时北京爷们管打群架不叫打群架,叫茬架,无非是一堆人,为一件事争执,找一种爷们之间的较量方式而已。

北京顽主的茬架,比《老炮儿》真实一万倍!

近三个学期的停课,上了中学的孩子无正事可干,且精力和火气正旺,属于没事滋事的年纪,打群架之风,是大气候所致,瞎折腾、疯玩,孩子之间群殴之风的兴起,在所难免。

今天小编就给您说说“茬架”的那些事。

北京顽主的茬架,比《老炮儿》真实一万倍!

孩子扎堆活动,多以“宿舍”、“ 院”为单位

院子的称谓多是周围通晓的单位简称,如空军大院、轻工部、七机部、军科(军事科学院)、三部(总参三部)、计委(国家计委)、设计院、钢院等等。

北京顽主的茬架,比《老炮儿》真实一万倍!

名头最大的是“国务院”(即国务院宿舍,位于西便门),有的简称用宿舍所在门牌地址,如新老302(广播事业局宿舍)、三号(月坛南街3号,华北局宿舍)、某区(如和平里七区、三里河三区、百万庄酉区,皆为中央国家机关宿舍)等。胡同则依旧称化简,如八条、西堂子等。

这些简称,在方圆数里的圈子内有效。

北京顽主的茬架,比《老炮儿》真实一万倍!

那时北京城外,某个地段,会座落若干院子。

如复兴路沿街是一色的军队院子,颐和园周边有军事学院、军事科学院、总参三部、中央党校、中调部、西苑医院、北大等单位的宿舍,北蜂窝一带有铁道部、新华社、四机部、有色金属研究院、京西宾馆等单位的宿舍,东大桥一带有纺织部、外交部、农业部等单位的宿舍。

北京顽主的茬架,比《老炮儿》真实一万倍!

月坛地区机关最多,有个顺口溜说:“二三六九中,全城来办公!” 当中的“三”,即指月坛地区的三里河,那里三部一委一院,有小国务院之称,这个地段的机关宿舍院,前面已经提到过,不必重复了。

北京顽主的茬架,比《老炮儿》真实一万倍!

打群架的导火索很容易形成,因琐事产生的摩擦,因争风吃醋(所谓“ 拍婆子”)引发的恩怨,因这个院的孩子多看了那个院的孩子一眼(所谓“犯照”),都会酿成院和院之间的“战争”态势,甚至两院结下宿怨,“战争”时起时落,有时候混战的规模更大,出现“三国演义”甚至“战国七雄”的局面。

北京顽主的茬架,比《老炮儿》真实一万倍!

打架的前奏,有不少孩子常用的形容术语,如“叫茬呗”、“挡横”、“犯各”、“乍刺”、“装丫的”、“执拗”等等。粗话如“装什么丫的”,在孩子圈里常听得见。

北京顽主的茬架,比《老炮儿》真实一万倍!

打群架是有规矩的。

事先要“茬架”,又称约架,双方派员商定时间、地点,一般选择在不收门票的小公园、学校操场或某个隐蔽的街道。八一湖土堆一带,即那时候的打架“胜地”之一。约定完成,接下来是分头去纠集人,韩信点兵,越多越好。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甚至数百人,机关规模大,宿舍院子大,楼多,自然在人数上占便宜。

北京顽主的茬架,比《老炮儿》真实一万倍!

一遇“战事”,经常是院里适龄孩子总动员,倾巢而动,岁数小点的也尾随去长见识。

人群中有好战分子,有跟着哄的,也有不得已而被裹胁去的。届时浩浩荡荡,骑车的,骑车带人的,走着的,有时候一长溜坐在马路牙子上,能排出小半站地,不时有人过来发烟、冰棍和汽水。个个都揣着家伙——菜刀、三棱刮刀、钢丝锁(又称棍锁、弹簧锁,一种自行车锁)、铁链子、板砖等等。

北京顽主的茬架,比《老炮儿》真实一万倍!

其实,这种“群架”极少演成真枪真刀地浴血奋战的场面,人纠集得越多,越容易让“战事”流产,否则,便很难解释“茬架”频频,恶性流血事故却不多见这是一个当年的事实。那时把能折腾的一般孩子惹不起的名声在外的孩子称为“狂主”或“顽主”。

北京顽主的茬架,比《老炮儿》真实一万倍!

打群架后来形成一个规律,阵势摆开后,双方营垒里总会有几个“顽主”彼此熟悉,甚至称兄道弟,继而由他们出来调停,把纠纷摆平,结局千篇一律—双方挑事的孩子握手言和。有时候双方招人竟约到同一个“顽主”头上,一场恶战转为友情聚餐。

北京顽主的茬架,比《老炮儿》真实一万倍!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就有这样一个场面,影片是依据王朔的作品改编的,王朔本人就在片中充当了一回摆平一场战端的“顽主”的角色。两伙子人马后来杀到莫斯科餐厅,干杯畅饮。

北京顽主的茬架,比《老炮儿》真实一万倍!

顽主

是指那些游手好闲,到了工作年龄还没有正当职业,但是在自己地面上勇猛有名望的人物, 他们也不是天天去打架,也得有点消磨时间的爱好,养鱼、养鸽子在这帮人里比较普遍。顽主属于灰色团体,是社会边缘人群,自然形成了一套独特规矩和文化符号。

北京顽主的茬架,比《老炮儿》真实一万倍!

顽主有几个规矩

1、不欺负好学生

2、有仇讲究约架,约好时间和地点,约好是单练还是群殴

3、被干了也不能报警,保持缄默

4、茬架不许追到家里去,家长出来轰必须走

5、不报复伤害对方家人

6、对手认怂之后不追打

7、不抬人(背叛朋友)。

如果坏了这些规矩,就会遭到鄙视。

北京顽主的茬架,比《老炮儿》真实一万倍!

提起老炮儿,大家就会想起冯小刚的电影《老炮儿》,千言万语汇成一个词:牛逼

炮局

即公安局,进炮局了或"哥们儿刚从炮局出来",那在江湖上也是值得炫耀的经历,所以老进炮局的就叫做"老炮",这词后来产生衍化,泛指老手、行家,贬义消失了。

北京顽主的茬架,比《老炮儿》真实一万倍!

老北京的4大街头茬架利器:

板儿砖、菜刀、军刺和三棱刮刀

老北京的战斗武器有很多,比如武装带、木枪、弹簧锁等。但在北京江湖上最常用的,还是标题上提到的这几项。只有板儿砖作为流行语被流传到现在。现在网上说的“拍板儿砖”是指网络骂人或批评,可那时的拍板儿砖,那是往脑袋瓜子上拍啊!

北京顽主的茬架,比《老炮儿》真实一万倍!

板儿砖就是盖房的红砖。其实拍板砖是比徒手打架稍微凶狠一点的打法,如果使用得当,力道合适,对被拍的人伤害并不大,震慑的效果要比实际对对手身体的伤害来得大得多。

北京顽主的茬架,比《老炮儿》真实一万倍!

拍板砖再爽,也爽不过菜刀砍在脑袋上的感觉。

北京那会儿上学背菜刀的人可不少。军挎里没有书本,就一把菜刀。也不是敢背着菜刀就真敢用。你看见一大帮孩子围着一人,那人手紧紧地摁着军挎的翻盖不撒手,而围住他的人使劲掰他的手,那是跟他抢菜刀呐。这就是敢带不敢使的主。

北京顽主的茬架,比《老炮儿》真实一万倍!

用板砖拍人肯定是拍脑袋,但用菜刀砍人那就不一定了,砍不对了真能给人砍死。有的主儿就选择砍肩膀、砍后背,也有用刀背往人脑袋上砍。

北京顽主的茬架,比《老炮儿》真实一万倍!

军刺就是半自动步枪上的刺刀,现在都是三棱的了,当时还是像匕首一样的带血槽的那种。来源不详,大概从新疆建设兵团、宁夏建设兵团回京人员手中,或民兵、大专院校武斗队流失出来的吧。

北京顽主的茬架,比《老炮儿》真实一万倍!

三棱刮刀,一般工厂的机加工、钳工手中就有,用三角锉在砂轮上也能磨出来,而三角锉是可以在五金店里买到的。你从这些家伙的来源就可以知道,没有干部子弟在江湖上混了,混的都是市民阶层、工人子弟。

北京顽主的茬架,比《老炮儿》真实一万倍!

最大尺寸的三棱刮刀是一尺二长,和军刺的长度差不多。带着这两样东西的,那真得是顽主了。放狠的时候常说的话大概是这样“叉了你丫挺的,信么?!”“给你丫叉成筛子你信不信?!”

北京顽主的茬架,比《老炮儿》真实一万倍!

听着就够狠吧!但真下家伙的往往是初中生,不知深浅,一言不和,迎面就是一刀,也不懂人的生理结构,弄不好一刀致命。哪会儿,打架可能没人管,出了人命还是要判刑的。老顽主就比较懂得分寸,知道备而不用,跟现在攥着个原子弹似的,纯用来威慑。真的需要用一下,也要精心选择时间地点和扎的部位。扎完了还管送医院,那可是真事。

真实历史中的著名顽主:西山老大

北京顽主的茬架,比《老炮儿》真实一万倍!

北京顽主中第一个遭殃的叫"西山老大"。他组织了一个叫"红山会"团伙,"红山会"的标志是人人穿一件红背心,专门和red guard作对,结局:卒。

小混蛋(周长利)

北京顽主的茬架,比《老炮儿》真实一万倍!

北京最著名的顽主,因其手狠、胆大、仗义而闻名, 1968年被一群人包围捅死,死时不足二十岁, 当时这件事轰动了北京城。

北京顽主的茬架,比《老炮儿》真实一万倍!

顽主的衰亡

1983年的"严打"是顽主历史上的分水岭,那时候北京的死刑、无期徒刑告示铺天盖地、密密麻麻,严打基本把顽主全镇了。那个时候假如你是个顽主,就两条路,不是被逮进去,就是老实在家呆着过日子。经过严打,社会治安严重好转,神话一样的大规模斗殴几乎不再听说了,连校门口堵门的小痞子都不见了。

北京顽主的茬架,比《老炮儿》真实一万倍!

“文革”初期,“参战”的孩子多为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出生的年龄段。有不少老三届的北京孩子,如今有些顶着各种名目的高级知识分子、名牌大学教授的头衔,举止文质彬彬,当初概不例外地被充为“群架”堆里的一员。

北京顽主的茬架,比《老炮儿》真实一万倍!

其实他们属于凑热闹跟着哄的一族,从不带利器,顶多从家中厨房里偷出一根擀面杖,塞在袖口里面,一则壮胆,二来防身。他们参与了多起群架,但既没打过别人,也没挨过打。当今和谐社会当然不提倡大家茬架啦,不过北京爷们身上这股正气还是要有的。

招聘启事

注意啦!老北京城开始招收全职小编了!

如果您想加入我们,请把简历发到下面的邮箱,期待您的到来!

招聘条件

1、全职坐班!(兼职勿扰)

2、北京土著,了解北京文化,熟悉北京文化。

3、原创写作能力强,有较强的文字驾驭能力和创新思维。

4、有新媒体运营经验,摄影经验,采编及美食编辑工作经验者优先。

非诚勿扰!邮件标题请加上“应聘编辑”几个字

投递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