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北京頑主的茬架,比《老炮兒》真實一萬倍!

北京頑主的茬架,比《老炮兒》真實一萬倍!

“茬架”到底是什麼意思,其實,意思很簡單。“茬架”是“文革”初期,北京的中小學“停課鬧革命”(1966年6月-1967年底)的產物。

當時北京爺們管打群架不叫打群架,叫茬架,無非是一堆人,為一件事爭執,找一種爺們之間的較量方式而已。

北京顽主的茬架,比《老炮儿》真实一万倍!

近三個學期的停課,上了中學的孩子無正事可幹,且精力和火氣正旺,屬於沒事滋事的年紀,打群架之風,是大氣候所致,瞎折騰、瘋玩,孩子之間群毆之風的興起,在所難免。

今天小編就給您說說“茬架”的那些事。

北京顽主的茬架,比《老炮儿》真实一万倍!

孩子扎堆活動,多以“宿舍”、“ 院”為單位

院子的稱謂多是周圍通曉的單位簡稱,如空軍大院、輕工部、七機部、軍科(軍事科學院)、三部(總參三部)、計委(國家計委)、設計院、鋼院等等。

北京顽主的茬架,比《老炮儿》真实一万倍!

名頭最大的是“國務院”(即國務院宿舍,位於西便門),有的簡稱用宿舍所在門牌地址,如新老302(廣播事業局宿舍)、三號(月壇南街3號,華北局宿舍)、某區(如和平里七區、三里河三區、百萬莊酉區,皆為中央國家機關宿舍)等。衚衕則依舊稱化簡,如八條、西堂子等。

這些簡稱,在方圓數里的圈子內有效。

北京顽主的茬架,比《老炮儿》真实一万倍!

那時北京城外,某個地段,會座落若干院子。

如復興路沿街是一色的軍隊院子,頤和園周邊有軍事學院、軍事科學院、總參三部、中央黨校、中調部、西苑醫院、北大等單位的宿舍,北蜂窩一帶有鐵道部、新華社、四機部、有色金屬研究院、京西賓館等單位的宿舍,東大橋一帶有紡織部、外交部、農業部等單位的宿舍。

北京顽主的茬架,比《老炮儿》真实一万倍!

月壇地區機關最多,有個順口溜說:“二三六九中,全城來辦公!” 當中的“三”,即指月壇地區的三里河,那裡三部一委一院,有小國務院之稱,這個地段的機關宿舍院,前面已經提到過,不必重複了。

北京顽主的茬架,比《老炮儿》真实一万倍!

打群架的導火索很容易形成,因瑣事產生的摩擦,因爭風吃醋(所謂“ 拍婆子”)引發的恩怨,因這個院的孩子多看了那個院的孩子一眼(所謂“犯照”),都會釀成院和院之間的“戰爭”態勢,甚至兩院結下宿怨,“戰爭”時起時落,有時候混戰的規模更大,出現“三國演義”甚至“戰國七雄”的局面。

北京顽主的茬架,比《老炮儿》真实一万倍!

打架的前奏,有不少孩子常用的形容術語,如“叫茬唄”、“擋橫”、“犯各”、“乍刺”、“裝丫的”、“執拗”等等。粗話如“裝什麼丫的”,在孩子圈裡常聽得見。

北京顽主的茬架,比《老炮儿》真实一万倍!

打群架是有規矩的。

事先要“茬架”,又稱約架,雙方派員商定時間、地點,一般選擇在不收門票的小公園、學校操場或某個隱蔽的街道。八一湖土堆一帶,即那時候的打架“勝地”之一。約定完成,接下來是分頭去糾集人,韓信點兵,越多越好。少則幾十人,多則上百甚至數百人,機關規模大,宿舍院子大,樓多,自然在人數上佔便宜。

北京顽主的茬架,比《老炮儿》真实一万倍!

一遇“戰事”,經常是院裡適齡孩子總動員,傾巢而動,歲數小點的也尾隨去長見識。

人群中有好戰分子,有跟著哄的,也有不得已而被裹脅去的。屆時浩浩蕩蕩,騎車的,騎車帶人的,走著的,有時候一長溜坐在馬路牙子上,能排出小半站地,不時有人過來發煙、冰棍和汽水。個個都揣著傢伙——菜刀、三稜刮刀、鋼絲鎖(又稱棍鎖、彈簧鎖,一種自行車鎖)、鐵鏈子、板磚等等。

北京顽主的茬架,比《老炮儿》真实一万倍!

其實,這種“群架”極少演成真槍真刀地浴血奮戰的場面,人糾集得越多,越容易讓“戰事”流產,否則,便很難解釋“茬架”頻頻,惡性流血事故卻不多見這是一個當年的事實。那時把能折騰的一般孩子惹不起的名聲在外的孩子稱為“狂主”或“頑主”。

北京顽主的茬架,比《老炮儿》真实一万倍!

打群架後來形成一個規律,陣勢擺開後,雙方營壘裡總會有幾個“頑主”彼此熟悉,甚至稱兄道弟,繼而由他們出來調停,把糾紛擺平,結局千篇一律—雙方挑事的孩子握手言和。有時候雙方招人竟約到同一個“頑主”頭上,一場惡戰轉為友情聚餐。

北京顽主的茬架,比《老炮儿》真实一万倍!

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裡,就有這樣一個場面,影片是依據王朔的作品改編的,王朔本人就在片中充當了一回擺平一場戰端的“頑主”的角色。兩夥子人馬後來殺到莫斯科餐廳,乾杯暢飲。

北京顽主的茬架,比《老炮儿》真实一万倍!

頑主

是指那些遊手好閒,到了工作年齡還沒有正當職業,但是在自己地面上勇猛有名望的人物, 他們也不是天天去打架,也得有點消磨時間的愛好,養魚、養鴿子在這幫人裡比較普遍。頑主屬於灰色團體,是社會邊緣人群,自然形成了一套獨特規矩和文化符號。

北京顽主的茬架,比《老炮儿》真实一万倍!

頑主有幾個規矩

1、不欺負好學生

2、有仇講究約架,約好時間和地點,約好是單練還是群毆

3、被幹了也不能報警,保持緘默

4、茬架不許追到家裡去,家長出來轟必須走

5、不報復傷害對方家人

6、對手認慫之後不追打

7、不抬人(背叛朋友)。

如果壞了這些規矩,就會遭到鄙視。

北京顽主的茬架,比《老炮儿》真实一万倍!

提起老炮兒,大家就會想起馮小剛的電影《老炮兒》,千言萬語匯成一個詞:牛逼

炮局

即公安局,進炮局了或"哥們兒剛從炮局出來",那在江湖上也是值得炫耀的經歷,所以老進炮局的就叫做"老炮",這詞後來產生衍化,泛指老手、行家,貶義消失了。

北京顽主的茬架,比《老炮儿》真实一万倍!

老北京的4大街頭茬架利器:

板兒磚、菜刀、軍刺和三稜刮刀

老北京的戰鬥武器有很多,比如武裝帶、木槍、彈簧鎖等。但在北京江湖上最常用的,還是標題上提到的這幾項。只有板兒磚作為流行語被流傳到現在。現在網上說的“拍板兒磚”是指網絡罵人或批評,可那時的拍板兒磚,那是往腦袋瓜子上拍啊!

北京顽主的茬架,比《老炮儿》真实一万倍!

板兒磚就是蓋房的紅磚。其實拍板磚是比徒手打架稍微兇狠一點的打法,如果使用得當,力道合適,對被拍的人傷害並不大,震懾的效果要比實際對對手身體的傷害來得大得多。

北京顽主的茬架,比《老炮儿》真实一万倍!

拍板磚再爽,也爽不過菜刀砍在腦袋上的感覺。

北京那會兒上學背菜刀的人可不少。軍挎裡沒有書本,就一把菜刀。也不是敢揹著菜刀就真敢用。你看見一大幫孩子圍著一人,那人手緊緊地摁著軍挎的翻蓋不撒手,而圍住他的人使勁掰他的手,那是跟他搶菜刀吶。這就是敢帶不敢使的主。

北京顽主的茬架,比《老炮儿》真实一万倍!

用板磚拍人肯定是拍腦袋,但用菜刀砍人那就不一定了,砍不對了真能給人砍死。有的主兒就選擇砍肩膀、砍後背,也有用刀背往人腦袋上砍。

北京顽主的茬架,比《老炮儿》真实一万倍!

軍刺就是半自動步槍上的刺刀,現在都是三稜的了,當時還是像匕首一樣的帶血槽的那種。來源不詳,大概從新疆建設兵團、寧夏建設兵團回京人員手中,或民兵、大專院校武鬥隊流失出來的吧。

北京顽主的茬架,比《老炮儿》真实一万倍!

三稜刮刀,一般工廠的機加工、鉗工手中就有,用三角銼在砂輪上也能磨出來,而三角銼是可以在五金店裡買到的。你從這些傢伙的來源就可以知道,沒有幹部子弟在江湖上混了,混的都是市民階層、工人子弟。

北京顽主的茬架,比《老炮儿》真实一万倍!

最大尺寸的三稜刮刀是一尺二長,和軍刺的長度差不多。帶著這兩樣東西的,那真得是頑主了。放狠的時候常說的話大概是這樣“叉了你丫挺的,信麼?!”“給你丫叉成篩子你信不信?!”

北京顽主的茬架,比《老炮儿》真实一万倍!

聽著就夠狠吧!但真下傢伙的往往是初中生,不知深淺,一言不和,迎面就是一刀,也不懂人的生理結構,弄不好一刀致命。哪會兒,打架可能沒人管,出了人命還是要判刑的。老頑主就比較懂得分寸,知道備而不用,跟現在攥著個原子彈似的,純用來威懾。真的需要用一下,也要精心選擇時間地點和扎的部位。扎完了還管送醫院,那可是真事。

真實歷史中的著名頑主:西山老大

北京顽主的茬架,比《老炮儿》真实一万倍!

北京頑主中第一個遭殃的叫"西山老大"。他組織了一個叫"紅山會"團伙,"紅山會"的標誌是人人穿一件紅背心,專門和red guard作對,結局:卒。

小混蛋(周長利)

北京顽主的茬架,比《老炮儿》真实一万倍!

北京最著名的頑主,因其手狠、膽大、仗義而聞名, 1968年被一群人包圍捅死,死時不足二十歲, 當時這件事轟動了北京城。

北京顽主的茬架,比《老炮儿》真实一万倍!

頑主的衰亡

1983年的"嚴打"是頑主歷史上的分水嶺,那時候北京的死刑、無期徒刑告示鋪天蓋地、密密麻麻,嚴打基本把頑主全鎮了。那個時候假如你是個頑主,就兩條路,不是被逮進去,就是老實在家待著過日子。經過嚴打,社會治安嚴重好轉,神話一樣的大規模鬥毆幾乎不再聽說了,連校門口堵門的小痞子都不見了。

北京顽主的茬架,比《老炮儿》真实一万倍!

“文革”初期,“參戰”的孩子多為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出生的年齡段。有不少老三屆的北京孩子,如今有些頂著各種名目的高級知識分子、名牌大學教授的頭銜,舉止文質彬彬,當初概不例外地被充為“群架”堆裡的一員。

北京顽主的茬架,比《老炮儿》真实一万倍!

其實他們屬於湊熱鬧跟著哄的一族,從不帶利器,頂多從家中廚房裡偷出一根擀麵杖,塞在袖口裡面,一則壯膽,二來防身。他們參與了多起群架,但既沒打過別人,也沒捱過打。當今和諧社會當然不提倡大家茬架啦,不過北京爺們身上這股正氣還是要有的。

招聘啟事

注意啦!老北京城開始招收全職小編了!

如果您想加入我們,請把簡歷發到下面的郵箱,期待您的到來!

招聘條件

1、全職坐班!(兼職勿擾)

2、北京土著,瞭解北京文化,熟悉北京文化。

3、原創寫作能力強,有較強的文字駕馭能力和創新思維。

4、有新媒體運營經驗,攝影經驗,採編及美食編輯工作經驗者優先。

非誠勿擾!郵件標題請加上“應聘編輯”幾個字

投遞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