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什麼通貨膨脹的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

12321694


通貨膨脹率並不完全取決於供給與需求。某種商品在一定時期一定範圍之內,供需之間的作用會有價格的上漲或者下跌的變動,但它無法決定通貨膨脹率。一個國家每年的生產總值有其固有的價值,而生產效率及其產生的附加值(利潤率),才是社會當年產生的總財富,國家央行只有依據增加的財富作為發行貨幣的錨,即發行的貨幣與社會增加的財富相一致,才能維持貨幣幣值的穩定。如果產生的財富是一萬億,而發行的貨幣是二萬億,那麼多發行的貨幣稀釋了社會財富,必然會引起貨幣的貶值即引發通貨膨脹。如果每年都是以確定的比率過度的超額髮行貨幣,久而久之累積的通脹率會在社會上聚集,一旦聚集到一定時候,惡性通脹是再劫難逃的,比如津巴布韋委內瑞拉就是典型案例。


馬俊江345


別太相信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就一定會出現通貨膨脹,那是在完全競爭市場中的表現,而如今是凱恩斯理論當道,一切都要圍著這隻看不見的手在指揮。

我國在2014年前,房地產市場供應量遠大於市場的需求量,房地產市場在2009年以來一直是保持著下跌的趨勢。可是,為了激活市場銷售潛力,很快出臺了救市策略,市場也很快被激活,推動房價的快速上漲。

可是,在當時也未必是總需求大於總供給,而是,大量的房地產企業在供應端進行的囤貨,這樣等於減少了市場的供應量,刺激了潛在需求者被動進入,進一步推動市場的上漲。

因此,在如今這個時代,不論是供應端,又或者需求端,那都是可以調節的。包括供應端的囤貨不售、供應量的潛在需求激活,還有中間引導環節的變動等等不無關係。

另外,按理貨幣的大量發行一定會出現通貨膨脹,因為市場上的貨幣增加了,那麼就會刺激物價的上漲。可當今的世界卻是恰恰相反,日本在198年簽訂廣場協議以後,日元從220兌1美元升值到了110兌1美元,貨幣在不斷升值,可是整個日本的房地產、股票市場卻是出現瘋漲。而後,在1995年以後,日本開始為了刺激經濟發展,採用了連續的量化寬鬆政策,包括採用零利率和負利率的絕招,可是日本的物價和經濟卻還是不見好轉,甚至進入了“流動性陷阱”中。

還有這些年我們的CPI消費指數也是一直保持在3%以內,甚至連去年在供應鏈調控中的豬肉大漲後,還是保持著CPI2.94%的記錄。這就是量化寬鬆不一定會刺激通貨膨脹。

由於從傳統經濟變成了金融經濟的緣故。也就是從“物—錢—物”時代變為了“錢—物—錢”的時代。物質只不過是讓錢升值的媒介,而不是起物質功能的本身作用。只有願意可以把“石頭”炒成了“鑽石”。這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總需求超過總供給不一定會出現通貨膨脹。

但錢一定會有一個出處,比如大量的量化寬鬆沒有讓物價全面上漲卻讓房產成為了資金的沉澱池。在大量的量化寬鬆下,只要一個出口可以讓資金沉澱,那麼其他的就不會出現通貨膨脹。隨著債務高起、經濟疲軟、消費多樣化、現代製造業快速發展、財富金融化等趨勢發展下,通貨膨脹也會漸漸成為一種奢侈,想讓其物價上漲還真要費九牛二虎之力。


鞅論財經


通貨膨脹,就是為了合理掠奪窮人的錢!

其實,通貨膨脹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有影響的,只不過受到的影響大小之分而已。

1

一般來說,通貨膨脹受影響最大的恰恰是那些有錢只會存銀行的窮人。所謂窮人在銀行裡的是存款,富人在銀行裡是負債,富人就是通過銀行,在通貨膨脹中奪取了窮人的財富,讓這個社會出現了貧富差距。在通貨膨脹中,相比存錢在銀行的窮人,就會出現“富者越富,窮者越窮”的情況。因此才有人提出一種偏激的說法:通貨膨脹就是為了掠奪窮人的錢。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通貨膨脹帶來的主要是兩個後果:一是物價上漲,貨幣購買力下降;另一個是資產升值(此時指的是升價值)。

第一個大家都會很容易理解,出現通貨膨脹就意味著鈔票印刷的多了,錢不值錢,就自然會物價上漲。從這一點來說,貨幣貶值對所有人的影響是一樣的,其中窮人由於錢少,所以更有切膚之痛。

第二點相對於第一點來說,對窮人的影響會更大一點,甚至可以說是切切實實的剝削窮人了。貨幣再怎麼貶值,資產永遠是升值的,尤其是具備稀缺性的資產。富人通常會把手中的錢換成各種資產和硬通貨,比如礦山、土地、房產、黃金等等。

曾經的第一首富李嘉誠就購買了大量的煤電氣的基礎設施,這些資產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值錢,並且絲毫不會受到通貨膨脹的影響。

但窮人呢?一般手中是沒有資產的。一般有存款都會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或者壓根就沒有積蓄。即使有,也是極少量的股票等等,而這都是不穩定的。

2

從收入方面來說,相對於富人來說資產多,即使通貨膨脹了,他們的資源也會一起膨脹,在收入方面受到的影響會很小。

而窮人資產少,財富有限,即使通貨膨脹了,工資依然是死的。對災難是非常敏感的。財富比較少的人一般來說,資本一旦損失就很難有翻身的能力,既沒有賺錢的能力,又損失了財富。

大多數的窮人都是拿著一份死工資,存一點積蓄,你通貨膨脹一來,工資購買力就大幅縮水,同時存在銀行的積蓄也越來越不值錢,財富就這麼悄無聲息的溜走了。

同時,富人大多是負債,利用銀行的錢為自己賺錢。面對通貨膨脹,貨幣增發、利率下行的情況而言,反而有利於借貸還款的。

最後一點就是,富人大多在經濟鏈條中有產品,產品價格是會隨著通脹漲價的。所以即使面臨著通貨膨脹的市場環境,他們的產品價格也一樣上漲,損失依然是比較小的。

綜上所述,其實很容易發現:在這個信息化的社會,一個人的遠見和投資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十年前你把一丁點的積蓄換成房產,那你現在一定是有錢人了。你把錢存到銀行,十年的利息先不說,可能貨幣貶值的速度就夠你膽戰心驚的了。

所以,準確的來說,通貨膨脹其實掠奪的是思想上的窮人,如何使資產效率最大化是每個人都必須要學會的課題!


雲訊空間站


我們從通貨膨脹及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時的結果來分析一下。

通貨膨脹是造成一國貨幣貶值的物價上漲,也就意味著貨幣供給大於需求。市場上流通的貨幣多了,對同一商品的購買力自然就下降了意味著貨幣的貶值。

當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時,政府減少其購買支出,直接和間接地減少社會總需求。總需求大於總供給,其表現為產品供不應求,生產擴大,價格上升意味著貨幣的貶值。

通貨膨脹和當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時都會造成貨幣的貶值。從這個角度說著兩者實質上市一致的。




夕陽看財經


通貨膨脹是造成一國貨幣貶值的物價上漲。通貨膨脹和一般物價上漲的本質區別:一般物價上漲是指某個、某些商品因為供求失衡造成物價暫時、局部、可逆的上漲,不會造成貨幣貶值;通貨膨脹則是能夠造成一國貨幣貶值的該國國內主要商品的物價持續、普遍、不可逆的上漲。造成通貨膨脹的直接原因是一國流通的貨幣量大於本國有效經濟總量。

2020年市場上的M2 已經超過200萬億,而中國的GDP也就100萬億,貨幣購買力降低。自然貨物價格上漲,相比10年前,也就是說1萬相當於現在15萬購買力,錢多,購買力弱了,東西值錢了,自然通貨膨脹,但是這個國家也一直控制,相信不會過度的通貨膨脹


明燈照股


當貨幣總量不變的情況下,通貨膨脹是需求旺盛產能不足的結果;當需求與產能供給不變的情況下,通貨膨脹就是貨幣發行太多的結果。在現實生活中,每個量都是變動的,找通貨膨脹比較困難,加上現在複雜的貨幣工具,印鈔不一定會造成通貨膨脹。零八年金融危機後,各國史無前例的直升機散錢,但是現實資產與商品卻是下跌的,這說明印出來的鈔票並沒有流入實體經濟,而是趴在銀行賬上。又比如去年我們國家非洲豬瘟,造成生豬短缺,豬肉價格飛漲,豬肉佔居然食品消費支出比重過大,從而帶動其他替代性食品上漲(雞鴨魚肉、植物油脂……),從cpi數據上看,明顯的通貨膨脹,但是工業指數ppi卻是下跌的,說明工業產能依舊過剩,國家總體貨幣政策變化不大,那麼通脹就是非洲豬瘟造成的結構性通脹,這種情況只需要鼓勵養豬就好了。所以說通貨膨脹原因很複雜,不能單從某方面找原因


豫章秋水


供給不足(缺貨)時,就要漲價,總供給不足時,漲價就要多印紙幣,而印的紙幣不會白送給老百姓購物,老百姓手中的錢並沒有多少增加,相對地手中的錢能買到的東西更少,更加貧窮,而出現資本家一方把牛奶倒入河中,另一方因購買力不足餓死的怪像。

供給不足了,應該靠振興經濟,而靠印鈔票只有適得其反。(首)


惠舒旅社老闆


這應該是個常識,東西少錢多,東西就貴(總需求大於總供給)也就是通貨膨脹。相反,東西多錢少東西就便宜,也就是通貨緊縮。

因為印鈔相對物質生產要簡單的多,種種原因導致濫印濫發,所以通貨膨脹已成常態。

客觀上通貨膨脹是對內的掠奪,因為它稀釋了大家錢。基於此,許多人買房子,以圖抵抗通貨膨脹,應該是無奈之舉吧!


馬尾松23


首先我不認同你的觀點。

任何商品的價格基本面都是由供求關係決定的,這是顯而易見的,當某種商品供不應求的時候,必然出現價格上漲。但長到一定程度,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會有更多的供給端向市場投放商品,以平衡過高的市場價格。

只有在兩種極端情況下會發生嚴重的通貨膨脹,一種是供給端嚴重不足,例如新冠肺炎初期口罩漲價。另一種情況是貨幣嚴重超發。


宋天祥


理論與實際

如果說一個區域物產豐富,但是又到不了另一個區域,那這兩個區域的實質是完全不一樣的。

再說兩者區域之間的聯通後,其實質也是變化的。

再說作為個體,你如何選擇在哪個區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