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8 她如诗如画,却是欧洲超没存在感的国家

说起爱尔兰,你会想到什么?健力士?王尔德?圣帕特里克节?

一个真实的爱尔兰远不止于此。

爱尔兰是文学,爱尔兰是音乐,爱尔兰是美酒,爱尔兰是爱尔兰人的欢笑与哀愁,是凯尔特人的似水年华。

爱尔兰位于欧洲西北的爱尔兰岛上,面积和重庆差不多大。传说中,这里是被绿色小精灵守护的岛屿,也因自然环境优越而素有「翡翠岛」之称,其象征是竖琴和三叶草

也许是因为地理位置偏僻,比起其他欧洲国家,爱尔兰格外宁静、淳朴。即便在如今这个时代,她仍旧保持着些许与当代生活的疏离和与精灵世界的亲近,是一个非常「小清新」、「文艺」的国度。

爱尔兰和北爱尔兰

既然说到爱尔兰,一个不能避免的话题可能是北爱尔兰。

爱尔兰占据爱尔兰岛面积的的5/6,另外1/6则是属于英国的北爱尔兰

北爱尔兰同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享有相同的政治地位,而爱尔兰是一个独立国家,「南爱尔兰」并不是正式用语。

自从 1998 年的北爱和平进程开启之后,特别是 2011 英国女王百年来首次造访爱尔兰之后,爱英两国关系早已大步向前,可以说是最紧密的伙伴。

不过要注意的是,毕竟英国曾经统治了这个国家八百年,如今在爱尔兰民间仍然可以感受到敌视英国的情绪,所以,如果和当地人聊天时聊到了这个话题,请不要表露出支持英国的倾向。

都柏林

爱尔兰的首都都柏林位于爱尔兰岛东端,乔伊斯笔下的利菲河在这里入海,海的另一边就是英国的利物浦。

维多利亚时代的都柏林是大英帝国的第二大城市(爱尔兰上世纪才从英国独立),十九世纪中叶的大饥荒曾让这座城市急速衰落,免于二战炮火又让她积蓄了重生的力量,终于在二十世纪末时重新成为欧洲著名都会。

今天的都柏林没有巴黎、伦敦的声色犬马,没有爱丁堡的绰约风姿,没有戛纳海滨的纸醉金迷,虽有不少国际大公司的欧洲总部坐落于此,但生活节奏依然较慢,也永远是爱尔兰民族的精神故乡。

她如诗如画,却是欧洲超没存在感的国家

图:wikipedia@Giuseppe Milo

乔伊斯(James Augustine Aloysius Joyce)笔下的的都柏林是阴冷忧郁的,雨天走在内城狭小逼仄的巷子里,都柏林人无言走来,时光仿佛倒流。

实际上,一千年前由维京人创建的都柏林如今是个相当国际化的城市,虽然没有欧洲大陆城市众多的巴洛克风格或新古典风格的建筑,但却保存了英皇乔治时代的建筑特色,更可以领略一座座维多利亚风格的精美建筑

她如诗如画,却是欧洲超没存在感的国家

爱尔兰的文学

「当你老了,头发花白,睡意沉沉……」爱尔兰诗人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的这一首《当你老了》(When You Are Old)不知道感动过多少人。

爱尔兰,这个无论面积或人口数都很小的国家,却对世界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她阴晴无定的天气中曾走出过四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首都都柏林也因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学之都」

爱尔兰文学分为用英语写作的英语文学分支和用盖尔语及其他古凯尔特语写成的文学。

盖尔语文学主要局限在诗歌和神话传说领域,而爱尔兰的英语文学则牵连着一系列伟大的名字:

威廉·叶芝、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布莱姆·斯托克(Bram Stoker)、塞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

盖尔语文学

盖尔语诗歌最早可以追溯至公元 6 世纪。

在中世纪晚期,随着古老的凯尔特文明的逐渐瓦解,许多以盖尔语写作的行吟诗人都销声匿迹了。盖尔语诗歌逐渐被边缘化,只有在民歌中还能看到这种古老语言的影子

她如诗如画,却是欧洲超没存在感的国家

图:都柏林圣三一学院图书馆

到了 19 世纪,在爱尔兰诗人叶芝和一些其他爱尔兰作家共同发起的

「凯尔特文艺复兴运动」中,一些古代传奇故事、盖尔语诗歌以及近代的盖尔语民歌被翻译和发掘。而这场运动另一个不朽的成就,便是艾比剧院(Abbey Theatre)的成立。

英文文学

英文文学主要分诗歌、小说和戏剧。

爱尔兰最著名的诗人当属威廉·巴特勒·叶芝。名诗《当你老了》是他写给一生挚爱的女子毛德·冈的情诗。

此外他还写过许多与爱尔兰文化相关的诗,如《凯尔特的薄暮》,并因「以其高度艺术化且洋溢着灵感的诗作表达了整个民族的灵魂」于 1923 年获得诺贝尔奖

叶芝迷们可以去的地方有位于都柏林的艾比剧院、位于都柏林北部的诗人早年居住的渔村霍斯(Howth),以及位于北爱尔兰的诗人长眠的「心乡」斯莱戈(Sligo)。

她如诗如画,却是欧洲超没存在感的国家

图:霍斯,wikipedia@Giuseppe Milo

爱尔兰小说家中最有名的是写《格列佛游记》(Gulliver's Travels)的乔纳森·斯威夫特、创造出吸血鬼「德拉库拉」(Dracula)的布莱姆·斯托克、《尤利西斯》(Ulysses)的作者詹姆斯·乔伊斯和唯美主义代表奥斯卡·王尔德

每一年的万圣节前后都会有以吸血鬼之父布莱姆·斯托克命名的布莱姆·斯托克节(Bram Stoker Festival),届时许多吸血鬼迷都会穿上吸血鬼的礼服和斗篷出行。

关于詹姆斯·乔伊斯,你可以在都柏林找到《尤利西斯》中的布鲁姆之家(即现在的詹姆斯·乔伊斯中心),也可以在都柏林市中心的「大柱子」(The Spire)附近找到他的雕塑,或是去都柏林南部的布雷(Bray)探访乔伊斯故居。

王尔德毕业于都柏林圣三一学院

,在都柏林市区的梅瑞恩广场(Merrion Square)中有著名的王尔德雕像。

她如诗如画,却是欧洲超没存在感的国家

图:王尔德雕像,wikipedia@William Murphy

来爱尔兰,不妨去剧院看一场戏剧。爱尔兰的戏剧因为有王尔德、萧伯纳、塞谬尔·贝克特(《等待戈多》作者)等戏剧家而享誉世界。

除了艾比剧院外,盖尔特剧院(Gaiety Theatre)奥林匹亚剧院(Olympia Theatre)

等都常年有不错的演出。

爱尔兰的音乐

爱尔兰古时盛产吟游诗人,都柏林如今是欧洲音乐重镇。

爱尔兰音乐可以分为凯尔特音乐(Celtic Music)和当代音乐两部分。爱尔兰传统音乐和苏格兰音乐同属于凯尔特音乐,且这两地的音乐有明显的互相影响。

在爱尔兰许多酒吧里,都会有现场乐队(一般是一群老人)表演着爱尔兰音乐,节奏欢快、乐声悠扬,在这样的酒吧里喝上一杯健力士黑啤再跟着音乐打着节拍,实在是非常「爱尔兰」的一件事。

她如诗如画,却是欧洲超没存在感的国家

图:2010年 Celtic festival 上的竖琴表演,wikipedia@Sander van der Wel

竖琴是爱尔兰的象征,因此爱尔兰音乐里也不可缺少竖琴,都柏林圣三一学院正门附近常年有街头艺人表演竖琴弹奏。此外,爱尔兰国宝级的「大河之舞」也不容错过。

爱尔兰当代音乐人里也有不少融合了传统音乐元素的歌手,恩雅(Enya)就是很好的例子(凯尔特/新世纪音乐派别)。

此外,酋长乐队(The Chieftains)、可儿乐队(The Corrs)、Anuna、Phil Coulter、Flook、Mary Black、Cara Dillion 等音乐人的音乐里都有着明显的爱尔兰音乐元素。

爱尔兰的当代歌手里也不乏耳熟能详的名字,包括U2、西城男孩(Westlife)、大米(Damien Rice)、小红莓乐队(The Cranberries)、Van Morrison 以及 Hozier 等。

都柏林最繁华的步行街Grafton Street(人称寡妇街)上每天都有不同的艺人弹着吉他唱歌,据说当年西城男孩就是从这里开始他们的演艺生涯的~

爱尔兰的酒

爱尔兰的酒文化可以追溯到公元 43 年——

世界上最早的蒸馏酒就是爱尔兰和苏格兰人的祖先古代凯尔特人发明的,当时的凯尔特人使用陶制蒸馏器酿造出一种酒精含量较高的烈性酒,也就是威士忌的起源。

威士忌在凯尔特人的语言中则有「生命之水」的含义。爱酒如命大概是凯尔特人与生俱来的特征。

邱方哲先生在《亲爱的老爱尔兰》一书中写道,罗马时代的凯尔特劳动人民就已经懂得在纺锤坠子上刻上他们的至理名言:「漂亮妞儿,上啤酒!」。

她如诗如画,却是欧洲超没存在感的国家

对现代爱尔兰人来说,不管遇到什么节日,不管是什么理由,他们的选择总是:去酒吧喝一杯吧!有一个笑话就是:「I'll only drink on the days that start with T, Tuesday, Thursday, Today, Tomorrow…」

到了今天,光是首都都柏林就有两千多家酒吧,几乎每条街上都能找到。爱尔兰的名酒也很多,最著名的就是健力士黑啤(Guinness)、詹姆森威士忌(Jameson)和百利甜酒(Baileys Irish Cream)。

还记得《王牌特工》(Kingsman)里科林费斯演的英伦绅士在酒吧里喝的那一杯黑啤吧?那就是健力士啤酒。

健力士啤酒厂还有一个更有名的产品:世界吉尼斯纪录

爱尔兰人除了爱酒,还爱喋喋不休,因此为了满足喋喋不休的爱尔兰人在酒吧里有足够的牛可以吹,健力士公司便推出了一本《吉尼斯纪录》,结果这本书一炮而红,名声反而超过了啤酒本身。

她如诗如画,却是欧洲超没存在感的国家

总之,来爱尔兰,一定要去一次当地酒吧。白天在街边啤酒桶形的桌子边晒着太阳来一杯健力士黑啤,或者是夜晚伴随着爱尔兰传统音乐来一杯威士忌(最具爱尔兰本地特色的是Jameson with Ginger)都是非常推荐的。

爱尔兰人的生活

前面说过都柏林的生活节奏比较慢(确实,比起「北上广」不知道慢了几个节拍),然而生活在爱尔兰乡下的人们却认为都柏林的生活节奏实在是太快了。

爱尔兰人似乎有一种天生的乐观和平和,更愿意在他们宁静的国家里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

她如诗如画,却是欧洲超没存在感的国家

图:凯里之环(Ring of Kerry),爱尔兰

如果一定要总结的话,爱尔兰人的特点也许可以用三个词来形容:爱酒如命、话多、淳朴

爱尔兰人爱酒这件事连他们自己都常常拿来自嘲,在各类礼品店也常能找到他们开自己爱喝酒这类玩笑的T恤,健力士啤酒、百利甜酒和詹姆森威士忌及它们的周边商品更是随处可见。到了晚上,街头巷尾的酒吧里都会坐满了人。

爱尔兰人的话多也很有名,酒后更是停不下来。在街上有时候也会遇到陌生的老爷爷、老奶奶们跟你搭话,他们也爱跟英国人一样聊天气。

爱尔兰人普遍比较淳朴、友好。老一辈的爱尔兰人坚守着绅士、淑女的优雅与礼貌,许多你在英剧里见到的生活习惯,都被许多老人保持的很好(年轻人虽不如老一辈人遵循传统,但也普遍非常友好)。

漫步街头,你总能看到爱尔兰老太太优雅地裹着披肩,老爷爷穿着得体的西装,感受到这个国家独有的那份精致和优雅。

她如诗如画,却是欧洲超没存在感的国家

图:西科克(West Cork),爱尔兰

爱尔兰人信仰上帝,在宗教式微的今天,仍有70%左右的爱尔兰人表示认同天主教文化;他们也崇尚自由,即使已被占领八百年也要打破英国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他们怀着满腹的才情,辗转世界各地,为人类文明铺陈了无与伦比的一章。

爱尔兰文化,特别是都柏林,受英国文化影响很深,爱尔兰人也会牢骚满腹,没事也喜欢抱怨天气、抱怨政府,但总体而言他们不如英国人那样注重身份和排场,生活更加随性。

总的来说,爱尔兰没有英国、法国等国家那么繁华,也没有很多著名的博物馆收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瑰宝。爱尔兰人骄傲地守着自己的文化,也守着大自然给予这个翡翠岛的馈赠

如果有一天去到爱尔兰的话,凯尔特文化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可能是最吸引你的两大主题吧~如果你已经对翡翠岛长草,不妨看看小程序《爱尔兰》锦囊,或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