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观点:大学教育的重点是学科脉络而非知识

教育

裴坚是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副院长,他也负责学院的本科生教学工作。在长期的教学中,他发现,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过于注重知识层面的教和学,而忽视了其他更重要的东西。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他分享了自己对大学教育的看法。

裴坚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应该随之变化。他说,中国在50年代和80年代当时都是重新建设国家的时代,那时会更需要比如工程师这样的专业人才,所以那时会强调学生进入大学后必须学习能直接派上用场的东西,完成四年学业后就可以到工厂干活,做一些具体的工作。那时社会迫切需要专业人才,能够直接上手,直接操作。裴坚说他在进入大学的时候,大家普遍觉得学化工的学生将来就是进化工厂。

不过在裴坚看来,现在的大学教育不应该再这样,现在大学生毕业应该能够胜任任何行业的工作,整个教育理念也应该随之改变。他认为不应该再去强调一个学生在化学院就必须学多少化学知识,而是应该树立起一个对学科的认知,以及对这个学科到底是怎样的发展思路有个大体的了解,了解学科里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发展规律。学生们都很聪明,要教给他们的不是课上某个问题,在具体工作中遇到具体问题,他必须有一个解决方案,大学应该教授给他解决方案是如何设计的,这是细枝末节的知识点无法解决的关键。裴坚说,且不说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运用问题,就是对学科整体脉络的把握,现在的大学教学往往也陷入了不得要领的境地。

裴坚说,学生在大学里应该明确将来的发展所需,需要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明确现在如何为自己将来的发展做好铺垫。裴坚也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建议,大学应该重新构建教学模式,在改革中一个具体强调的地方在于一个学科应该能够提炼出核心内容,也就是最能代表学科发展水平、最能展现整个学科发展脉络的核心课程。学生们在学习这些课程之后,对学科基本概念和范围有了掌握,就可以取得本科学位,如果对专业有兴趣,可以进一步钻研学习,攻读研究生和从事研究工作。而如果他愿意做别的事,大学也应该提供更多机会,这样才能出现更多复合型人才,他们的知识结构也会是交叉型的、融合型的。

以上是北大教授裴坚对大学教育的看法,希望对你有启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