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离异家庭,怎样和孩子沟通才是正确的方式?

666怎么肥四


离异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前面有答主已经说过了。下面就我个人的经验谈几点,因为我本人就是离异家庭的孩子,我是跟着父亲生活的,和母亲也有联系。

在父母的角度,以下三条是要尽量避免的:

1、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前配偶。

有的离异家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父母双方争相向孩子诉说对方的“N宗罪”。这样孩子成人后往往会对婚恋关系产生恐惧,拒绝婚恋关系。

2、不要过分补偿或讨好孩子。

有的离异家庭父母双方争相讨好孩子,对方买了啥,我给你买更好更贵的。这样孩子成人后往往对婚恋的另一方提出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如天价彩礼、豪车豪宅等。

3、不要把自己的辛苦归罪于孩子。

承担抚养孩子的一方,生活上肯定会更加辛苦一些,但是不要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倾倒在孩子身上。这样孩子会把父母离异的问题归结到自己身上,产生“都是我不好”的自罪感,容易自暴自弃自卑,学业成绩滑坡,未来工作和婚恋也会受到影响。

应当努力作到的是:

1、如果孩子不问,不要刻意提及离婚的事,孩子问到了,尽量客观叙述。

有的时候孩子很小,还不记事,不会觉得妈妈或爸爸一方不在会有什么异样,那你自己就不要整天叨叨。如果孩子问起为什么我没有妈妈/爸爸?你们为什么要分开?那你尽量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客观描述,比如:“妈妈/爸爸不是坏人,我们主要是性格合不到一起,这样子分开后,对大家都好,妈妈还是你妈妈,爸爸还是你爸爸,这一点是不会变的,你要有事找妈妈/爸爸商量,没有问题,直接打电话或过去见面都行。”

2、多与孩子沟通,沟通时多聊积极的话题,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遇到问题做孩子的“参谋”而不是“领导”。

抚养孩子的一方比较辛苦,每天保证一整段时间和孩子的交流沟通也不太现实,那就要充分利用送孩子上下学的碎片时间和周末的时间,问问孩子学校里面有没有遇到什么有趣的事情等等。如果放学后发现孩子的脸色不好,问问孩子是身体哪里不舒服,还是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如果确实身体不舒服,及时送医院就诊。如果是遇到不开心的事,如被老师批评或被同学欺负,首先要询问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说明自己能够理解孩子,遇到这样的事情自己也会不开心。如果事情不大,如同学之间的打闹或因为成绩不好被老师批评等,那就把重点关注在孩子情绪的缓解上就好。如果是涉及欺凌、虐童、性侵等严重的事件,先安抚好孩子的情绪,说明无论发生什么事,妈妈爸爸都会陪伴在其身边,保障孩子的安全感。然后多方收集相关的证据,避免因为孩子的情绪波动而产生的虚假记忆或夸张描述。最后将证据提交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如果涉及违法犯罪,直接去公安部门报案。


3、自己辛苦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帮忙。

一个人抚养孩子肯定比两个人更辛苦,一边要工作养家一边要照看孩子。在自己感到疲劳辛苦的时候,比如可以跟孩子说:“妈妈/爸爸今天工作很辛苦,觉得有些累了,你能帮妈妈/爸爸洗一下碗么?”或者“妈妈/爸爸今天晚上还有工作要忙,你能自己早点洗漱睡觉么?”一般来说,单亲家庭的孩子对抚养的一方会更加体贴,很乐于帮助父母做一些事情。而且这种锻炼对于其成人后自身的生活自立自理自主也有很多益处。

总而言之,作为父母,重要的就是一句话:“让孩子觉得自己和其他孩子并没有太大不同。”


肖震宇的科学小屋


父母离异,对于孩子的情绪和状态一定会有影响,但这个影响有多深,会持续多久,完全取决于父母在离婚过程中的态度表现以及与孩子的沟通方式。

有些父母会把离婚的伤痛,迁怒于孩子,甚至口不择言地对孩子说:“就是因为你我们才离婚的。”这肯定是首要大忌。

其次,还有些父母在离婚后愁云惨雾,总觉得是对方对不起自己,抛弃了自己,就常常在孩子面前自怨自艾,甚至在孩子面前故意说对方的坏话。

无论如何,对方都是孩子的父亲和母亲,教唆孩子仇恨自己的父亲或是母亲,只会让父母离婚的伤痛长久、持续而深刻地影响着孩子。

即便离了婚,对方依然是孩子的爸爸或妈妈,对方依然有权利给予孩子爱。如果离婚的父母,能够更多地考虑到孩子,那么,让孩子感觉到,即便爸爸妈妈不再是夫妻,但他们依然是孩子的爸爸和妈妈,父爱和母爱依然不会从孩子的生命里缺失,才是最重要的。

我有个朋友,父母离婚时闹得很僵,从那儿以后,两人见面也像仇人似的,她爸爸来看她,也会被她妈妈扫地出门,甚至还威胁她,如果她敢见她爸爸,就不认她。

妈妈把离婚带给自己的伤痛,毫不掩饰地转嫁给了女儿,却完全没有考虑到,他可是她的爸爸,可就因为他们离了婚,就要逼她再也不见自己的爸爸吗?

另外,离婚后在面对孩子时的心态也很重要,如果总是对孩子心怀愧疚,所以忽略了对孩子的教导,对于孩子的未来而言,也是不负责任的。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离婚不是最可怕的,如果处理得好,这仅仅是短痛,但要是处理不好,那就真的是一生的悲剧和遗憾了。


壹父母


明确告诉孩子不是他们的错

明确告诉孩子不是他们的错

明确告诉孩子不是他们的错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除此之外

鲁道夫谢弗在 《儿童心理学 》中所说的 “影响儿童适应的是家庭功能, 而不是家庭结构 ”。也就是说 ,家庭成员是否完整不是造成儿童适应问题的关键因素 , 最具决定性作用的是子女家庭生活环境的质量 , 比如亲子关系 、夫妻关系等 。 这些家庭关系的性质可以起到减弱或加强离婚后果的作用 。

离婚毫无疑问会给子女带来负面影响 , 造成 离异家庭子女明显心理问题的不仅仅是离婚事件本身 。 如果离婚前后父母都能与子女保持一致的 亲密 、积极的关系 , 一如既往地尽职尽责地照顾子 女 , 夫妻双方通过和平协议的方式离婚 , 离婚前后 都不在子女面前发生严重的冲突 、中伤对方 , 那么离婚事件很可能会像转校 、迁居或亲人去世等生活事件一样只对子女造成短期的一般的影响 , 不 会造成长期的甚至是一生的伤害

坦诚的告诉孩子离婚的事实

监护方应该和孩子一起建立一个共同的家。孩子是家庭中的一员,他们有权知道家中的变化,所以孩子的父母坦白的告诉孩子离异的事实,解释父母为什么离婚,告诉孩子父母离婚以后无论孩子跟着谁,父母都会像以前一样爱他,消除孩子的疑虑和顾及;告诉孩子离婚只是人生的一次选择而已,是生活的一种变化,让孩子明白离婚和结婚一样是正常的,除了孩自不能同时见到父母双方,和其 他孩子没有什么两样,让孩子的心理踏实下来,接受事实,迈出适应变化了的生活的第一步。

尊重子女注重同子女的感情交流

父母应该多与孩子交流,理解孩子的想法,谈话的话题可以随着孩子的年龄而渐渐深入。父也应多问孩子内心的想法,还应让孩子谈自己做的任何 事情的看法,甚至包括对父母离异的看法。

以身作则,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孩子是处在模仿阶段,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将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如果监护人是一个积极上进的人,孩子就会不自觉地去模仿,也会很努力的成为一个上进的人,所以应该一点点的调整自己的心态,一步步地克服困难,自强而自信地去完善自己,完善生活,给自己和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


致力于人文、社科,写作类的干货分享,欢迎来关注!


李藤新一new


随着离婚率的节节攀升,没有爱的两个人选择认真面对,并分开去寻找自己新的幸福生活,这绝对是无可厚非的。只是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家庭的解体,受到伤害最大的肯定是那个不懂事的孩子!

很多人说如何夫妻双方离婚的时候孩子小,会对孩子的伤害少一点,其实不然!虽然孩子小,也许他还不是很懂得何为“离婚”,但是一个家庭的解体他是感受得到的。就像在《妈妈是超人》里何洁说她儿子其实是感觉得到爸爸不在身边了,感觉得到天天见的一个人从生活中消失了……当然看得真的好心疼,这就是最简单最直接的对孩子的伤害啊!

那么如何和孩子沟通呢?个人觉得应该要注意以下一些:

第一: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对方的坏话

这点其实很重要,我们都知道很多妈妈或者一些爸爸在离婚后对前任充满了怨气,特别是如果是因为婚内出轨而导致的婚姻破裂或者家庭暴力等导致的离婚,无过错方对过错方是肯定有怨言的,而这个时候如果把对大人的怨言发泄到孩子身上,那么对孩子来说就是不公平的,而且也很容易让孩子也去怨恨对方,甚至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爱情观、家庭观,影响到孩子一生的幸福。

第二:坦然面对孩子的疑问

对于天天见到的爸爸或者妈妈突然不再出现在生活中,孩子肯定会有疑问。这个时候面对孩子“爸爸或者妈妈去哪儿了?”“爸爸或者妈妈是不爱我了吗?”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不管你是受害者还是施害者都应该坦然的面对孩子的提问,并且尽量客观的面对你们的婚姻,给孩子一个客观公正的回答,切忌为了诋毁对方而给孩子撒谎或者逃避孩子的问题。因为这些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渐渐长大而逐渐明白。

第三:给孩子积极的引导

这点和第一点其实比较相似,就是在面对孩子的提问时要给孩子积极的引导,比如:爸爸妈妈分开了,并不是宝宝的错,只是爸爸妈妈之间已经没有爱了,而只有两个相爱的人才能在一起生活等等这样的话,让孩子坦然的面对,不要以为孩子啥都不懂就胡编连造一些故事来欺骗孩子,这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伤害,以为他在走出家门的时候会面对其他小朋友的疑问或者叔叔阿姨的问题,如果没有正面积极的引导,孩子就可能会不知所措。


一家人三座城


把他当作成年人,有思考能力的人那样沟通。把实际情况告诉他,不要以为孩子什么不懂随便找些话搪塞。我也是单亲,那时女儿才五岁,现在13岁了。孩子可能会因为没有爸爸或者妈妈而自卑……只能说慢慢就习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